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研究与建议

2023-09-11王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数据

摘 要:图书馆红色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技术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内容,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的质效,扩大了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受众群体。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模式也存在着推广模式陈旧、推广系统尚未形成、新技术应用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以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为依托,打造红色阅读数据湖、创新阅读理念和方式,拓展阅读空间、提升阅读体验、搭建反馈机制、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予以改进。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8-0042-03

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高校图书馆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赓续红色血脉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通过红色文献资源数据库、红色专题资源学习利用平台及空间等形式,来推动红色文献的阅读与推广[1]。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需用足用好新技术,提升红色阅读感染力,引导高校学生勇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1 大数据融入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的基础和意义

1.1 从服务内容上来看,云计算技术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内容,扩充了红色阅读资源。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应用以及交付模式,一般涉及利用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扩展[2]。通过云计算模式打造云图书馆,把各种数据资源进行规整,构建出巨大的数据库,并且按照用户需要提供对应的服务。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将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数据库,用户仅需要借助一个简单的web操作界面服务端口,指定服务请求,实现人机交互,计算机就可以做出对应的服务,让用户达到自己的目的[2],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云图书馆的作用和价值。阅读群体通过云图书馆的红色馆藏,可以跨区域的阅读红色资源,既丰富了阅读内容,又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在高校图书馆能够通过云平台,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相近的参考文献、提供相关的阅读软件,也可以将红色电子图书对应的纸媒图书发售情况进行简介,根据学生群体在页面上的操作行为推出保存以及笔记等服务,推动图书馆随云计算的升级而优化。

1.2 从服务形式上来看,数字人文技术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的质效。数字人文技术通过人工智能、3D扫描、虚拟现实增强等优势,深度分析馆内图书资源及用户服务数据,构建虚拟时空,打破空间限制。师生在数字红色人文空间能够获取到稀缺的多媒体资源,并通过本地的电子视听设备沉浸式学习。智慧媒体墙、泛在大屏机、朗读亭等多媒体视听设备,贴合现代学生群体的阅读方式,构建一个特色化、创新化、多元化的布局,打破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刻板印象,充分运用人机交互、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技术,为用户打造有沉浸式体验、有独特风格的展示平台,既能激发高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满足图书馆的红色阅读扩展服务需求[3]。同时,根据学生在图书馆内留下的基本属性信息、检索痕迹、借阅信息行走路径、下载内容等行为信息,进行分析、预测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红色阅读改进提升,预测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是什么,从而分析学生群体需求的共性和文化价值观等。

1.3 从服务对象上来看,“互联网+”扩大了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受众群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核心服务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图书馆红色阅读精准服务,为高校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应用高效、精准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图书馆红色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了学生阅读的幸福感,满足高校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提高馆藏利用效率,使得红色阅读的受众越来越多。精准服务不仅是服务方式的创新,更是服务理念的改革。“互联网+”技术也可以针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图书馆中存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纸质资料、专利信息、科学数据等资源,这也是图书馆大数据的一部分。通过对馆内资源采集、信息检索、文件传递等业务信息进行分析,了解馆内资源配置情况,有利于整合图书馆资源,推进资源的智慧化利用,优化服务流程,并为未来图书馆建设的决策或规划提供有效参考。

2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模式的困境

2.1 红色阅读推广模式陈旧。总体来看,现在高校红色阅读模式上创新不够,大多还是原来的类型。主要有,一是红色讲座。举办专题讲座是红色阅读最常用的方式。高校人才荟萃、红色资源丰富,举办红色学术讲座具有先天优势。以面对面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讲解,弘扬正能量,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提升红色阅读兴趣。二是沉浸式体验。这种主要采取实地探访红色遗迹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回顾红色历程中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或是实地听取革命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报告,在革命事迹中激发情感。三是举办红色展览。高校运用图书馆资源,结合主题教育,通过红色档案、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摄影作品等,营造更为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四是荐读活动。针对不同的主题,举办不同的主题推荐计划,比如红色故事、模范英烈、时代楷模等。五是举办各类红色知识竞赛。比如通过征文、撰写本地的红色故事、舉办红色故事大家讲等比赛,既丰富了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提升了红色阅读的积极性。但是总体来说这些形式还未和大数据技术紧密结合,无法适应新形势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落实效果打了折扣。

2.2 推广系统尚未形成。一是缺少整体性的规划。虽然目前高校进行了红色阅读诸多尝试,但是大多数还是根据重大节日和社会热点来进行推广,活动时间不足,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往往只是完成了推广任务,没有形成系统的推进体系。同时在推广中未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心理,忽视了参与度,影响了推广效果。二是机制体制不健全。红色阅读是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途径,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红色阅读往往成为图书馆的“独角戏”和“一厢情愿”[4]。没有形成相应的推广体系和明确的职责分工,仅仅依靠图书馆自身力量,在资源整合、推进力度、内容质量上都打了折扣。三是缺乏专业人员。红色阅读工作的推广既需要图书专业背景,更需要党史、编研、文字等综合能力。比如,对一项主题活动的策划,需要对重大节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有关阅读书目、提供精准高效的阅读辅导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目前,高校中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缺乏,许多都是临时负责这项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荣誉感不强,推广的质量无法保证。四是交流互动不够。红色阅读需要资源支持、阅读场域,单靠高校无法达到最优效果。通过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能够提升阅读效果。目前来看,高校和外界的合作沟通还比较欠缺,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予以配合。

2.3 新技术应用不够深入。红色阅读也需要融入新技术、新思维才能受到高校学生的欢迎。就目前来看,高校在新技术融入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原因有,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新技术的更迭为红色阅读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是很多的高校对其认识不足,未认识到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新媒体阵营建设滞后,一些高校的图书馆未开通公众号或者服务平台,有的新媒体平台信息呆板、吸引力不强,无法引起高校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资金配套不足。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比如云存储空间、数字人文技术等,都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对大数据等技术的不重视,造成了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基础技术平台的搭建就无法推出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三是缺乏技术人才。图书馆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不能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限制了阅读形式的创新,对受众的吸引力不够。

3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模式的实践策略

3.1 以云计算技术为依托,构建红色资源数据库,打造红色阅读数据湖。没有丰富的红色书籍馆藏资源作为基础,红色阅读推广如空中楼阁[5]。阅读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的基础,要把资源建设放在基础位置来谋划。一是加强校内红色资源整合。通过校内云平台,整合不同部门的红色阅读资源,比如档案馆内保存的红色文献、各学院保存的红色书籍、音像资料等,建立覆盖全校的红色档案资源总目录。进一步打通技术环节,加强书籍、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程度,特别是珍贵的史料文献,即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又基于保护不易展出阅读,数字化后能够让高校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二是加强社会资料统筹力度。加强与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开发等形式,把校外红色资源引入校内红色阅读,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革命人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创新传播方式,努力将红色故事转化为生活化视角和网络化表达,激发思想共鸣,扩大分享基础。注重把讲好革命故事和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贯通起来,突出青少年这个重点,让青少年能真切地感受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传承光荣革命传统[6]。

3.2 以大数据技术为平台,创新阅读方式,提升阅读体验。一是优化线下阅读路径。强化借阅系统的智能化改造,让红色阅读更便利。比如,河南师范大学已建成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图书借还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智能盘点等功能。馆内有自助借还机、智能杀菌机、电子借阅机、多通道安全门禁,并于2021年实现馆内5G全覆盖,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传统图书馆之所以会出现效率低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文献数量大、借阅学生多,人工服务却是有限的,而智慧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二是拓展线上宣传平台。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建立移动图书馆,开通检索、借阅、新书通报等功能,形成“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比如浙江大学重点围绕传承红色优秀文化、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加强阅讀深度等方面推出系列栏目,让浙大师生足不出户享受阅读的乐趣。三是加强数字人文赋能。打造多维空间的学习模式,升级和调整阅读空间,从空间服务方面隐性地支撑与促进阅读,为高校学生打造“第三空间”。数字人文空间紧密结合图书馆的文化环境建设与阅读推广活动,为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社会实践和文化交流活动拓展空间。高校学生通过VR/AR技术等技术,数字重建红色文本场景,比如经典战役、重大转折事件等,打破空间限制,以良好的阅读体验提升教育效果。

3.3 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搭建反馈机制,提高阅读实效。一是利用数据技术,根据学生群体利用数据对纸质文献资源进行动态调配。定期分析借阅量或者参与度,力图将学生群体最需要的纸质文献调配到最容易获得的位置。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群体访谈深入调研他们的空间需求,进而实现学生群体需求的细分,精准把握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从而相对科学地对图书馆空间进行细分并制定相应的空间服务规则,而不是“一刀切”,力图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空间需求。舒适、便捷、促进思考和交流的空间服务与文献资源的融合,能够满足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学习和研究需求,提升学生群体的阅读和学习体验,促进知识的全方位浸透和流动。二是搭建体验活动平台。让学生群体在体验活动中迅速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升信息获取技能,同时可以了解学生群体的阅读想法,更好推动红色阅读质量。例如举办“寻书达人”“检索大赛”“图书漂流”等系列参与性活动,举办“图书馆环游记”“印象图书馆体验活动”“图书馆员体验日”等系列体验活动,将图书馆教育功能从有形的课堂转换为丰富有趣的游戏和体验,在体验活动中向学生群体推介馆藏资源,指导学生利用图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和使用图书馆的服务,让学生群体能够迅速地掌握信息获取技能。

3.4 加强阅读推广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协同的红色阅读体制机制。一是要厘清主体责任。红色阅读推广不仅仅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也是高校的主体责任。目前,高校红色阅读走向专业化,需要加强组织协调。学校层面上,要加强顶层设计,在资金、技术、后勤服务方面给予协助。要建立专业化的组织团队,在图书馆原有的阅读模式,比如展览、讲座、读书沙龙等基础上,邀请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更好地创新阅读模式。图书馆层面上,要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要结合馆藏红色图书的实际,创新阅读体验方式,用好各类阅读空间,推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用浓浓书香滋润心灵、涵养风尚。二是要培养专业化的推广人才。大数据背景下,对推广人员的学科背景要求越来越高,要摆脱学科背景和知识的局限性,着力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全面质量控制等能力,结合大数据计算、数据挖掘、系统反馈等新技术对红色阅读活动进行定量评价、系统分析,使红色阅读评价过程更科学,评价结果更有效。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要做好重大事件和关键节点阅读活动的宣传,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宣传阅读活动的内涵,提升知名度。要丰富活动内容,根据高校学生阅读喜好,融入阅读体验,比如场景模拟、手工制作等环节,真正让高校学生能够在红色阅读启发思维,提升境界。

参考文献:

〔1〕杨友清,王利君,吴淑芬,等.“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推广与开发实践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2,52(02):37-45.

〔2〕洪丽.浅议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发展趋势[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36):223-224.

〔3〕苏丽宣;徐方亮.探讨数字化体验系统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21,11(16):57-59.

〔4〕孙鹏,王宇,王磊.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阅读推广的现实意义与实施路径[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0):114-121.

〔5〕李欢.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05):25-29.

〔6〕吴泽明.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为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提供精神力量[J].今日海南,2022,25(06):9-11.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