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单元统整 赓续革命文化

2023-09-11陈志伟

新教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革命文化统编教材

陈志伟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多次提到“革命传统”,从多个维度再次强调了落实革命传统与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统编语文教材将“革命文化”摆在突出位置,凸显了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以及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统编教材 革命文化 以文化人 立德树人

统编教材把革命文化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按照“整体推进,有机渗透”的基本理念,以教材为载体,将语文要素学习与革命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实施单元统整,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赓续革命文化,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试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谈一谈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与教学策略。

一、把握教材特点,定位单元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围绕这个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此外,本单元还包含了阅读链接、半命题习作“他 了”以及语文园地等内容。这样的编排紧扣单元主题,也是立德树人的编写理念在教材中的充分体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为阅读要素与表达要素两部分。其中阅读训练要素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旨在通过感悟人物的一言一行,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与变化,从而体会人物内在的品质与情感。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与阅读训练要素紧密相关,属于“写人类”习作,这是小学阶段首次提出要运用多种细节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故教学时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将课文中所学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之中。

本单元作为革命文化类主题单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单元内各部分之间又紧密相连,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教师必须树立单元统整意识,有梯度地进行单元整组教学。教师可设计导读课、研读课、交流分享课、习作课等不同的课型,按照“整体关照,整合资源,通盘考虑”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施有效的单元统整教学。

二、紧扣语文要素,优化单元教学策略

在教学革命文化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文道合一”“以文化人”,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把语言文字的积淀与革命文化的熏陶融为一体。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 创设学习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学习是需要情境的。在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创设学习情境,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教师以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朝鲜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图片、视频及课前搜集的资料,还原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引出他的另一个更普通的身份,即毛岸英的父亲,从而顺利地走进文本。又如,教学《清贫》时,教师可通过情境导读、配乐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聚焦方志敏的语言、神态描写,通过演读课文或编排情景剧的形式,激发情感共鸣,从而深刻体会到方志敏的“洁白朴素”,深化理解革命先驱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崇高精神。

借助各种视听材料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中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从而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2. 聚焦多元诵读,感悟人物内心。

诵读是感知课文内容,走进人物内心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诵读要求,鼓励个性化的诵读。例如,《军神》的课后习题明确提出“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就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军医与军人的对话,感悟人物的内心及其性格特点。手术前的对话,刘伯承的回答都非常简短,而且没有任何提示语,这恰恰表现出刘伯承镇定而平和的态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出他的干脆、果断、笃定。对手术后沃克医生情不自禁称赞刘伯承的话语,教学时可抓住一个“嚷”字,引导学生读出沃克医生内心的震惊与敬佩之情,从侧面体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又如,《清贫》中也有丰富的对话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推测人物心理,建构人物形象。

朗读是对文本的二次加工,在多样的诵读中,学生更能感受到人物的内心状态,同时,学生的心灵也会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3. 品读关键词句,感知人物形象。

革命文化类课文中的人物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教师在解读作品、品析人物时,往往会出现概念化、标签化解读人物等问题,使学生无法走近人物,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品读关键词句,在学生深入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巧妙地渗透革命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关键词句,聚焦刘伯承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刘伯承手术时拒用麻醉剂的极大痛苦,以及他坚定如刚的毅力。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语句,重点抓住“有些颤抖”“汗珠滚滚”“惊呆”“大声嚷道”等神态描写,从侧面感受刘伯承那种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人物形象。

关注细节刻画,品读关键词语,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更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从语言文字深处攫取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真切地感悟到人物的精神品质。

4. 整合背景资料,拉近文本距离。

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很多内容,都发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学生理解起来必然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有关人物及历史背景。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大部分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毛岸英的身份情况一无所知,教师有必要及时补充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以及毛主席与毛岸英的人物关系,让学生充分了解毛主席的极度痛苦,以及他面對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问题时的矛盾心理。

有目标、有梯度地搜集、运用资料,拓展阅读资源,能够更好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顺利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依据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层次地进行梯度训练,习得整合运用资料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故事背景,体会文章情感。

5. 注重读写结合,促进表达提升。

在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个小练笔:“想一想,这一夜主席是怎样度过的,请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来写一段话。”这样的小练笔设计,既能丰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深入感悟毛主席博大的胸怀,同时又能为学生的表达训练提供实践的平台,为单元习作做好准备。

教师还可以利用“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训练”来总结方法,尝试运用。本单元在“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示范了三个例子,并提供了三种场景,请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第二题为学生提供了两个例子,体会同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其表达效果,照样子说一说。与第一题相比,第二题更注重对人物内心变化的关注。

此外,还可以联系本单元的习作,引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从多个角度去描写一个人,从而使这个人的特点更加明显,形象更加丰满。通过习作的交流和修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活用链接资源,拓宽阅读视野。

统编教材编排了“阅读链接”板块,阅读链接的选文往往在写作主题、表达方式、思想内涵上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引导学生用好阅读链接,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习得多种阅读方法。例如,《军神》与文后的阅读链接《丰碑》,二者在写法上大同小异,都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的方法,都采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两篇课文主题相近,都表达了主人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共同揭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家國情怀”。教学时,将这样的链接选文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习得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都大有裨益。

另外,在学完此类课文后,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其他的拓展内容,整合多方面资源,帮助学生多维度、深层次地体会革命文化精神及其内涵。

实践证明,统编教材中的革命文化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应当着眼单元整体,搭建学习支架,有效优化此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有机渗透革命文化教育,让优秀的革命文化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卢永霞.从审美视角谈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题材作品的教学策略 [J]. 新教师,2019(08).

[3]陈先云.谈谈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编排及应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7(12).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革命文化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