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主题教学引导小学生英语“深度学习”

2023-09-11赵海霞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镇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23年1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材英语

赵海霞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镇中心小学)

主题是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中心、思想与灵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以主题为统领,能引导学生展开英语深度学习。教师要善于遴选英语学习主题,借助于主题引导学生的英语阅读,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主题教学能丰富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技能,促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内化。主题教学能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主题统领: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

学生的英语学习优化首先就是对英语学习内容的优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主题为统领,驾驭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而学生要以主题为聚焦点,丰富学英语学习内容。在学生的英语主题学习中,英语教材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载体、媒介,但却不是唯一的载体、媒介。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的英语主题学习丰富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等,让相关的英语学习素材、资源等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服务。

(一)以教材为主体

以教材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深入解读教材,并且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主性学习。人教版《英语》教材是以主题为中心展开的。通常情况下,教材的一个主题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而展开的。主题是教材的眼睛,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向、参照。[1]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学生解读教材的自主时空、权利等,让学生紧紧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展开。如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4 Then and now B“Read and write”这一板块“What a dream!”时,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脉络、结构,启发学生厘清教材文本段落结构之间的关联,深化学生对主题理解。围绕Wu Yifan 在梦境中的两次赛跑不同特点,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补白等。如在教学中,我提供支架——“The first race”“The second race”“ran fast”“could not…”“cheetah”“tripped and fell”“worried”“good”“excited”“sad”“relaxed”,引导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表达。以教材为主体,让学生重组语篇,能整合出个性化的文本主题意义。

(二)以生活为补充

以生活为补充,就是充分唤醒、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实践证明,学生的英语主题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作为教师,要及时链接学生的生活中的场景、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经验功能。如在教学上述六年级下册Unit 4 Then and now B“Read and write”“What a dream!”板块内容时,在“梦”的主题统领之下,我就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梦、交流自己的梦、分享自己的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梦境的书写,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活化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处理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倾诉内心的想法等。实践证明,以生活化内容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补充,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为鲜活、更接地气。在生活化的英语互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得以增强,学生的英语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跨界为支持

引导学生展开英语主题学习,要将相关学科知识、资源、素材等融入、渗透其中。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语言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牵涉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英语学科的核心知识,围绕英语学科主题,进行综合性的英语主题教学。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生视角进行学习分析,要关注主题的价值导向等。如在上述Unit 4 Then and now B“Read and write”“What a dream!”板块教学中,我就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如借助于教材中的三幅插图,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整体性的预测;如借助于多媒体。创设主题性的动物赛跑的动画情境,让学生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等。通过多种形态、模态的感知刺激,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方式等走向了多样化、多元化,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整体效能获得了提升。

以“主题”为统领,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始终围绕着轴心展开。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素材、资源,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万变不离其宗”,有了主题的牵引,所有相关的英语学习素材、资源、内容等都不会偏离方向,都会围绕着主题而展开。学生的英语文本阅读就会有针对性、方向性和实效性,就不会发生学习游离、思维偏离、认知缺失等的现象,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就会诞生许多精彩的生成。

二、主题探究: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进阶

英语学科减负着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力、想象力的任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主题语境下的驱动性任务,来引导学生的英语感知、促进学生的英语理解。要以主题为背景进行情境、问题、任务等的支架的搭建、以主题为基点进行英语思维、想象力等的培育、以主题为桥梁进行英语交流的促进、英语学习反馈与评价。[2]实践证明,主题性的探究,能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进阶,能帮助学生建构、完善英语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的综合性发展。

(一)搭建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主题语境需要一定的支架的搭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性的问题、任务等,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主题。要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情感,让学生积极参与、融入其中。一般来说,驱动性的问题、任务等具有如下特质:一是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英语参与度、参与效能等;二是能激发学生形成于英语新知相关的记忆、理解;三是相关的任务、问题等具有现实性操作的意义、价值等。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 B“Let’s learn”板 块,我设计研发了这样的驱动性任务“Help Wu Yifan’s class recommend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monitor”。借助 于 这一总体性的驱动性任务,能让学生建立“班长”与相关的系列因素。如“班长具有怎样的能力”“班长应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等。这样的一种驱动性任务,能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相关的学习活动过程之中。

(二)激发驱动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主题

驱动性的英语思维、想象是学生英语主题学习的重要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性的思考。同时,教师要利用相关的阅读链接,将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引入其中。激发学生的驱动性思维,能引导学生有效深入学习主题。如在上述 What’s he like B“Let’s learn”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的任务:[任务1]In Wu Yifan’s class,who is the most suitable person to be the monitor?[任务2]:List your reasons.借助于这样的驱动性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对各位候选人进行评估。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提供他们认为的合格的候选人。为此,我在积极肯定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指出教材中插图所提供的信息量的有限性,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班长应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而让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理性的思维。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出了学生不盲从、独立思考的品质。在教学中,我还提供了有关的班长的素养的资料,为学生选择、评判提供一种评价参考等。

(三)引导有效性评价,促进学生升华主题

评价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不仅仅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工具,同时也能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在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教师要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其他人的思维、认知中获得某种启示、启迪。如在上述 What’s he like B“Let’s learn”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推荐人选从班长扩展到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等。如此,实现学生从教材文本的学习转向现实生活的学习。同时,这样的一种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相关知识、能力等迁移到生活实践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交流、研讨。“New semester comes,you need to elect your class cadres.Who are the most suitable cadres in your class?借助于对学生的引导、反馈、评价,引导学生真参与、真思考、真交流。通过引导学生有效交流、评价,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迁移、应用,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从感知走向理解、从理解走向评价、从评价走向创新。

主题探究是小学英语主题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驱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重要引擎。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主题探究的充分的时空、权利等,让学生展开自主性、自发性、自能性的英语学习探索。基于主题的英语学习探究,能完善学生的英语认知结构、思维结构,能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综合发展和提升。

三、主题实践:发展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主题性的英语学习,要充分发挥主题的作用、功能,彰显主题的意义、价值。在小学英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主题实践活动。英语主题实践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通过英语主题实践,能培育学生的英语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等。在英语学习的文化比较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英语教育目标。[3]

(一)理解主题,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理解主题、把握主题的意义是英语主题教学的首要目标。作为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转变为学生的英语认知、思维,转化为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英语文化、精神等,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能够用英语语言来交往。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 这一单元的相关内容时,我依托单元的主题,将相关的跨学科内容引入其中,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视界。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大城市天气状况,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天气、温度等的表达方式,同时还可以渗透、融入“摄氏度”“华氏度”等相关的知识;可以渗透、融入相关文化知识,如不同国家的人在气温方式描述上的差异等。通过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入、渗透,培育学生的跨文化表达意识。如中国使用摄氏度,而美国则使用华氏度等。通过跨学科、跨界的教学,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通过英语主题阅读学习逐渐成为一个拥有中国情怀、跨学科和跨界视野以及跨文化沟通力的人才。

(二)比较主题,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

对于中国人而言,母语始终是文化的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培育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能感受、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深邃。如,教学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 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在教学中,渗透、融入了相关的气象谚语。通过中英文的气象谚语的同样主题的表达差异对比,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学生发现,我国的气象谚语语言生动、形象,表达言简、意赅。在主题教学的基础之上,我有意识地搭建相关的支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我出示了这样的一则关键词填空:People can predict weather by .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学习、研讨、互动、交流,自主得出相关的结论,如“People can predict weather by animals,plants and the sky.”

(三)应用主题,润泽学生的文化生命

学生的英语主题学习不仅仅要认识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传统的文化。只有引导学生应用英语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让学生真正生成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能力。作为教师,要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将相关的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链接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增长学生的文化生命。[4]要引导学生在英语主题学习中学会做事、做人,要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如在上述Unit 3 Weather 主题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从个人层面思考、交流在日常的生活中能为环保做一些什么?这一主题性的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应用英语来进行表达,更能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让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生活。如有学生认为要多植树,有学生认为应当减少碳排放量,有学生认为应该绿色出行,有学生认为应该在全社会提倡戒烟等。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生还提出了一个倡议,制作英语画报在“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宣传环保等。这样的一种主题教学,丰盈了学生的精神、润泽了学生的生命。

实践证明,学生的英语主题学习实践是一种意义性、价值性英语学习实践。作为教师,要依托主题设计有梯度、有文化、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的英语学习活动。[5]为此,要跨学科、跨界发掘相关的文化元素,并将之融入、渗透到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中去。由此,就能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润泽学生的文化生命。

英语主题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学策略、路径等,更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作为教师,还要基于儿童立场、从儿童视角来研究、开发、实施、评价学生的英语主题学习。要让主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让主题具有可视性,让主题能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想象、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建构。英语主题教学不仅仅要注重优化内容,更要注重丰富形式、完善方式。只有这样,英语主题才能发挥应用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不断进阶!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材英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