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2023-09-11王彩霞
王彩霞
●甘肃省渭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传授课本知识,并不需要考虑核心素养、各项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堂教学的开展相对简单。但在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了。也就是说,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形式。本文从教学现状、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应该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1.未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转变自身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需基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进行提问,使学生对历史发展轨迹进行研究及探索,并从中汲取一定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升核心素养。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重点放在了常见题型的讲解上,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2.忽视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形成人文素养、人文精神。而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课本理论知识传授当作重点,忽视了课后的拓展延伸,使得历史学科的人文性体现得不够明显。
其实,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无法在学完知识后进行有效汇总、梳理、应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了直接影响。
另外,教师对课本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且将历史理论知识的讲解当作重点,导致学生的学习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形成多角度看待及分析问题的意识及能力,无法发现学习的魅力,逐渐对学习丧失了热情。
3.课堂氛围相对枯燥。
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身心可处于活跃状态,且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师将精力放在了维持课堂秩序上。同时,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对丰富,所以课程紧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选择单向传输的方式,旨在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气氛较为压抑,学生的心理负担较重,不太愿意参与教学活动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1.教师需主动转换角色,做到“授人以渔”。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所以,教师需转换教学观念,做到“授人以渔”。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当下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所以,学生道德素质、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等的提升应与历史知识的传授放在同一位置上。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活动,在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教育价值的同时,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历史核心素养,从而使其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以身作则。大多数学生对教师存在敬佩之情,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其行为。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起到示范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再次,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任务的巧妙设计、问题的适当提出使学生找到学习方向,并进行深入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形成相应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教师就可以先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设计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然后提出一些任务或问题,使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就本课而言,教师可以设计的任务有:说出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能识别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分析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概括早期国家的特征。在提出任务后,教师可留出一些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最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从而在统一答案的同时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体验。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转变角色,可以使教学活动发生巨大的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时代,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使其快速有效地理解知识。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然后提出“如果你们身处于那个时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的问题,活跃课堂氛围。之后,教师可以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件进行阐述,使学生感受到林则徐的伟大。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又如,在教学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如下资料。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成果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向和会提出了几项合情合理的正当要求,但是,操纵巴黎和会的列强以种种荒谬理由拒绝中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久积在中国人民胸中的怒火,向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
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就五四运动的意义进行探讨,使学生在挖掘知识本质的同时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其对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
3.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推导。
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相关事件进行推导,从而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框架,并在该过程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对其产生一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行分析,推导该事件的发生原因。不过,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教师需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及探讨。同时,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快速记忆相关知识,在全面分析历史事件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推导,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4.以史料实证为基础进行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需以史料实证为基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形成辩证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为学生提供一些史料,使学生基于此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将搜集史料的任务交由学生。
例如,在教学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资料搜集,并基于相关资料对五四运动的意义进行阐述。有的学生基于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对五四运动的意义进行了如下解释:(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对五四运动的意义进行解释前,学生需从史料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深入思考,对知识的本质进行挖掘。这样,学生既可以理解知识,也可以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史料,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推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提供保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不知道应该怎样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即:教师需积极主动地转换角色,做到“授人以渔”;教师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推导;以史料实证为基础进行历史解释。如此,教师便可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有效创新,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历史核心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