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广电新闻工作者提升采编能力的路径探讨

2023-09-11谢仿贤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广播电视

摘要: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而言,采访与编辑是其主要职责。认真做好采访,可广泛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如此才能生产出高品质新闻,扩大新闻传播效果。所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尤为关键。采访与编辑能力是新闻报道时效性、制作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信息技术日益成熟,传统媒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了能够提升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实力,还需注重新闻节目质量,精心编辑与制作出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节目。然而,目前广播电视采编的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不足,节目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能够扭转这一局面,就要全方位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深入探索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重点分析了提升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的意义(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及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采编面临的挑战(对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要求更高、对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要求更高、对新闻工作者采编业务能力要求更高),并提出了全媒体时代广电新闻工作者提升采编能力的路径: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深入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践行与时俱进理念,创新新闻采编形式等。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48-04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新闻工作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专业能力及素质是节目品质及收益的关键性影响因素[1]。全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格局,媒体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力越来越大,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巨大挑战[2]。在此背景下,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要求日益严格,不只是要精心制作新闻产品,完成新闻编辑与报道工作,还要学会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把握新媒体传播方向,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3]。对此,新闻工作者应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适应目前的媒体环境,应积极革新自身理念,强化专业素养,创新采编方式,促使新闻节目真正契合受众所需,将其心声如实地表达出来。

一、新闻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上传下达的职能,其不只是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媒介,更是宣传先进思想、提高媒体影响力与引导力的关键性工具[4]。新闻媒体的主要使命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反映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媒体还应该积极发声,对问题进行全面揭露,使得一些不当言行、不法行为在阳光下暴露无遗,接受懲罚,有力地规范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例如,“3·15”晚会揭露了“医疗垃圾黑色行业”、“‘化妆的土鸡蛋”等,使得各种行业乱象在社会监督下完全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反思,提高政府监督力度,有效规范行业行为。

二、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升采编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在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众多职能中,新闻采写与编辑能力是基础,还要求具备信息整合的能力及较强的社会洞察力[5]。对于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而言,首先要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要有深刻而主流的观点、活跃的思维能力,摆正态度,在新闻舆论中积极发挥引导职能。其次,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职业素养。采编时可以自身职业道德为核心,立足于实际,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另外,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不只是具备强大的策划力、文字水平及专业能力,还应有敏锐的观察力、持续的创新能力,这些均是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养。所以,强化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有助于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生产的主体,所以大部分新媒体新闻并不是由专业新闻工作者所编辑的,多数新闻信息未通过多方考证及反复推敲,不实信息较多,断章取义、价值导向错误、夸大内容等情况较为常见。同时,互联网时代,信息往往高效率传播,新闻事件或信息极易像滚雪球那样迅速被添油加醋、炮轰式传播给受众[6]。面对大规模的新闻信息,受众更乐于接受权威性高的报纸、电台或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报道。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采编能力,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信息的真假进行判别与核对,对社会舆论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三)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传播新闻信息与资讯是广播电视台的主要任务之一[7]。其中,采访与编辑新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简而言之,新闻采编能力是新闻报道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尤为必要,其有利于提高广播电台的市场竞争力,使得新闻节目水准更高,在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仍然屹立不倒,拥有强大的活力。在科学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新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为了能够保障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新闻工作者应注重提高自身采访水平、编辑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精心打造高品质新闻节目及品牌。

三、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采编面临的挑战

(一)对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要求更高

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往往博学多才,如此才能够做到准确采编新闻[8]。为了能够确保采编工作的信息化、数据化,新闻工作者应注重提升新闻采编能力,并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面对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各种职业挑战。对此,新闻工作者不只要掌握天文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还需端正工作态度,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

(二)对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要求更高

全媒体时代,可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用户的喜好,从而积极迎合用户个性化需求及全新阅读习惯[9]。然而,有时过度挖掘新闻,同受众的思维和习惯相违背,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新闻工作者在跟踪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时,必须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曝光,应对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在迎合用户个性化需求时,新传播技术、社交媒体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新闻客观性原则,极易产生虚假新闻。对此,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坚定立场,尊重新闻当事人,对新闻进行如实报道。

(三)对新闻工作者采编业务能力要求更高

新闻策划,实际上是发掘新聞、抓住事件,进而深入分析、构思、酝酿、调整一个过程。不同于一般策划,其切入新闻素材的视角与深度有所不同,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包括创新、写作、策划、审美等能力。其中,创新不只是创新策划、文章标题、排版等,更应对形式进行创新。目前,新闻媒体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只有不断创新采编模式,才能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深度。

四、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提升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积极承担相关社会责任[10]。信息与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的形势下,新媒体广泛推广使用促使新闻接收更加便捷。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种不实言论满天飞,新闻报道中也存在各种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舆论。对此,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对目前的工作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定自身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在采编时始终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致力于构建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并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例如,2020年某市朋友圈疯传一条消息:因一起交通事故,出租车司机讹诈拾荒老人。“拾荒老人”“讹诈”这些敏感的字眼,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各门户网站、自媒体迅速进行报道,话题热度持续增长。看到网络上的信息及图片,市民对这位出租车司机进行了强烈谴责,有的甚至到处转发其照片与车号。受众的负面情绪日益高涨、事件不断发酵,没有谁去质疑该事件的真实性。针对这一新闻事件,当地某媒体新闻报道组在编前会上开展了热烈讨论,并细致推敲所传播的图片和视频,本着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认为应找到当事人进行深入采访,并及时进行连线报道。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了解到:当天下午,出租车司机向前行驶,拾荒老人驾驶电动三轮车紧跟在后面。通过路口时红灯亮起,出租车停车等待,然而拾荒老人驾驶的三轮车因没有及时刹车,直接撞到了出租车尾部,老人赔给了出租车司机800元。恰好是这一幕,被网友随手拍下,并搭配文字,上传到朋友圈。网民却对这一图片进行错误理解,认为该司机没得良心,讹诈拾荒老人。对于这一事件,司机收取老人修车费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新闻工作者也进行了深入了解。事实上,司机与老人均到交警部门接受了调查处理,经交警部门调查核实,该三轮车无牌无证,追尾出租车,负全责。在交警的协调下,双方私了。在这一事件中,老人赔给司机修车费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强行索要的情况,出租车司机也没有威胁恐吓的行为。只是因双方职业的差异,被人们贴上了标签,才会引发错误舆论。通过深入的采访,连线跟进,将该事件真相呈现给了人们。

(二)坚持深入基层,以人为本

新媒体大环境中,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日益便捷,当发生了一个新闻事件,各网络媒体平台迅速部署一系列工作,如此可为新闻采编创设各种便利条件[11]。然而,有的新闻工作者极易出现懒惰性,没有深入现场,而是道听途说,在网络平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直接忽视了到群众中了解最新新闻的重要性。对此,新媒体大环境中,广播电视台应注重培育与提高新闻工作者采编“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新闻工作者随时保持高度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热情、亲切地同群众沟通、交流与分享,从而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例如,乡村振兴主题报道中,新闻工作者深入到农村和村民中,长时间蹲点,同村民进行“无缝”情感交流,多听、多看、多想,从真实的体验中了解乡村工作开展情况,如此才可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又如,对于受众所反映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打车难的情况,当地广播新闻开展了一系列深度报道《郑州机场的黑出租》,选取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出租车无序经营情况整治的意义,这无疑提升了该报道的高度。在采访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历经十余天,以体验式采访、伴随性记录、揭秘性报道的方式,对郑州机场黑出租的真实情况、原因及所引起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全方位揭示。这一系列报道还从普通乘客、出租车司机、管理员、群众的视角,选择当地语言,对各方不同感受进行了全景式呈现,如此使新闻更具真实性。

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更关注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然而对于真相的需求也难以遮掩对某一群体情感上的伤害[12]。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是其主要职责,但是新闻不只是单纯记述客观事实那么简单,还需与相关群众进行情感交流。因此,新闻采编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真相与新闻人本价值充分融合。例如,《给水留条“回家”的路》是一篇以生态为题材的广播评论。当地政府通过广泛调研决定把梁子湖与牛山湖破垸分洪,以此来保障武汉、鄂州、大冶等城市的安全。当天下午,新闻工作者便火速赶往牛山湖,坚守20多个小时,将破堤到炸堤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真实记录,并采访了现场及安置点的群众。在整理当地群众的录音时,新闻工作者感慨道:水实际上与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家,也有回家的路,这些翻滚的波涛实际上是在寻找自己的“家”。我们为水留下“回家的路”,实际上是为我们自己选择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该新闻一经播出,湖区需安置的群众也意识到了退垸还湖的重要意义,纷纷表示理解与支持政府的决定,且对重建家园充满信心。这一稿件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引起了人们的深入思考。

(三)践行与时俱进理念,创新新闻采编模式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新媒体传播对其影响比较深刻。作为新闻工作者,应积极适应这一大环境,与时俱进,创新新闻采编模式,提高新闻采编质量。

1.要素创新

文字、图像、视频等均常见于新闻报道中,受众对各种形式的体验感有所差异,其背后的信息也完全不同[13]。创新新闻模式时,应对这些形式进行针对性创新,结合受众特征及新闻具体内容,巧妙地结合不同形式,赋予新闻报道更多的层次感,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官体验,赋予新闻更强的吸引力。例如,前两年疫情新闻播报中,采编时以动态化图表为主,并选择时间为核心,对各国疫情实际情况及变化进行全方位呈现,如患病人数、确诊人数、治愈率等,如此受众可获得对全球疫情发展情况、抗疫进展的全面了解。

2.互動创新

目前,在表达权和知情权方面,受众需求较高,广大受众希望能够投入互动讨论之中,阐述自身想法[14]。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报道而言,因为传播渠道有限,所以相较于新媒体新闻,在互动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广播电视台可将传统传播渠道同线上渠道相融合,使得受众在观看新闻报道时,也能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同节目进行密切互动。播报时,以节目进展为基础,随时设置相关活动话题,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发布此话题,受众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布在评论板块中。后台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和统计数据,向演播厅回传一些典型、热门的评论,主持人做简单点评、播报。以《新闻1+1》为例,此节目播出后通常会将当天新闻评论员和主题发布到微博公众号中,受众可在公众号上针对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问题。节目播出后,受众所提出的问题会通过主持人向评论员提出。这一互动方式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喜爱,使得该节目收视率大幅度提高。

3.平台创新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广电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为新闻采编创新开创了更广阔的思路。传统广电媒体同新媒体平台相融合,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媒介体系,其中新媒体平台工具属性明显,运用于传统电视新闻采编中,可丰富新闻节目呈现形式,赢取更多的受众[15]。以“遛狗拴绳”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例,对新闻工作者所采集的原始新闻信息进行重组与编辑,通过编辑使其成为适合各种媒体平台的形式。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如视频、采访等,呈现出整个事件的原貌,同时向法律专家发出邀请,让其到节目中就此话题作相关法律法规介绍,同时客观评价整个事件;在微博平台中,对此事件进行跟踪报道,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之后处理的过程,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在微信平台上,可向受众推送狂犬病的危害、注射狂犬疫苗的必要性等。各平台主要受众群体不同,积极创新新闻形式,把同一个新闻事件的各侧重点呈现给相对应的受众群体,如此可迎合各受众的需求。

4.新闻直播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高达7.51亿。在这一形势下,新闻直播日益兴起,其原因表现为:其一,精准把握受众心理需求;其二,移动技术日益成熟,且5G时代已经到来,新闻直播成为大量受众的主要选择。随着信息传播路径的多样化,对于新闻实时性、时效性方面,受众的需求更大,直播便成了实时获取新闻信息的有效渠道。对于传统广电新闻工作者的采编工作而言,其流程与要求比较明确,虽然能有力地保障新闻报道的质量,然而同新媒体相比滞后性比较严重。基于此,广播电视单位可利用移动便携设备,运用直播的方式为受众展现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用最快的时间编辑图文,在微博公众号和微信中发布新闻事件,再以常规新闻制作流程为基础,深入发掘,进行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

五、结语

新媒体发展速度加快,作为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应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加大训练力度,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和编辑能力。新闻工作者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在强化职业道德及业务技能的基础上,确保新闻报道的高效性。同时要善于观察,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此同时,在新闻报道中,应切实做好策划活动,做好协调工作,革新报道内容,确保报道模式的创新性,由此不断地提高新闻工作者采编能力,为广大受众提供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 李保林.让评论的鼓点直抵人心:《决不允许“鸡脚杆子上刮油”》采编感受[J].新闻战线,2022(21):51-52.

[2] 樊非.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探讨[J].电视技术,2022,46(8):70-73.

[3] 周晓莹.新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分析[J].电视技术,2022,46(3):100-102.

[4] 赵刚,孙萌,白云鹏.基于用户理念的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新闻采编流程构建路径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1):45-47.

[5] 杨奇光,张世超.自动化技术驱动下的新闻采编:流程再造、角色转型与内容治理[J].中国编辑,2021(9):46-50.

[6] 陈志刚,王扬.方正畅享全媒体新闻采编系统:技术应用创新为报业融合发展赋能[J].传媒,2021(16):29-30.

[7] 张馨文.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研究[J].电视技术,2021,45(2):29-31.

[8] 王小敏.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举措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6):60-61,86.

[9] 董城.记录时代,新闻人要往深里走、实里走[J].青年记者,2019(31):19-21.

[10] 王冰.浅谈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9):97,109.

[11] 陈建飞.新闻采编过度依赖技术的弊端分析与预防举措[J].中国记者,2018(12):75-78.

[12] 王树文.新时期广电新闻采编技巧[J].青年记者,2018(32):71.

[13] 屈鑫.大数据给新闻采编带来的五个“度”: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实践说起[J].中国记者,2018(8):62-64.

[14] 李进.全媒体时代的采编生产流程再造[J].新闻战线,2018(9):97-98.

[15] 潘曙雅,张璇.智媒时代新闻采编业务的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8(4):48-51.

作者简介 谢仿贤,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广播电视
扩大视野 更新知识
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分析
论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三个维度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