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强全媒体体系建设路径探析
2023-09-11阳琴
摘要:2018年以来,全国各级融媒体机构建设经历了组织改革、基础建设、机制探索,并逐渐迈向了质效融合、服务融通。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四全”媒体的新概念,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融媒体中心必须抓紧做好的一项紧迫工作。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不断拓展职能和功能,不断巩固和壮大基层主流舆论阵地,逐步实现了从单向传播向多元互动的延伸,但也因各种因素导致发展不平衡。
本研究采用资料分析、电话访谈等方式,以《合川日报》减刊事件为切入点,就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媒体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设路径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强全媒体体系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体系;融媒体中心建设;媒体深度融合;主流舆论新格局;全媒体人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01-03
一、重庆市区县党报发展现状
2023年3月24日,重庆市合川区融媒体中心召开“《合川日报》调刊读者代表座谈会”,拟将该报由周五刊调整为周三刊。
《合川日报》创刊已有30余年,十多年来一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区县报,在重庆市区县报年度核验工作(2022年为全市区县报综合质量检查)中排名始终保持在前7名。为何要减刊?
2022年,重庆市有40家区县报参与“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市区县报综合质量检查”。这40家区县报包括:区县党委主管主办的公开报纸(如《酉阳报》),区县党委、政府主管主办的报型连续性内部资料,兼具区县党报性质的区域性城市类公开报纸(如《巴渝都市报》《武陵都市报》《三峡都市报》《万州时报》《渝西都市报》《新渝报》)。笔者借助互联网对这40家区县报的出刊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包括《九龙报》《璧山报》《北碚报》《南川日报》在内的24家区县报每周仅出刊2期或3期,约占总数的60%。近年来,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不少区县报纷纷选择减刊,如《忠州日报》《江津日报》《合川日报》等。可见,减刊已经成为党报改革的重要
举措[1]。
二、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成效
(一)全媒体体系形成,舆论引导功能进一步提升
为不断巩固和壮大基层主流舆论阵地[2],不断走向“融媒”,步入“智媒”,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大部分都已建立一个中心、多个平台的“中央厨房”架构,打造集中、高效的传播生产体系和链条[3]。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依托“中央厨房”,形成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新传播格局。
重庆市各区县通过全媒体传播平台,依托本地资源,大胆开拓创新,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提高了新闻舆“四力”[4]。
(二)“新闻+”功能不断延伸,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重庆市各区县不断探索融媒体中心在内容生产和助力区县发展方面的路径,建立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5]。如綦江区融媒体中心打造的“千里智慧融媒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突出“新闻+创新创业”的个性,构建起“媒体+政务+产业+教学+孵化”的发展新格局,进而打造“可交流、可培训、可就业、可创业”的持续发展生态;江津区融媒体中心除了与中央级、市级媒体等做好链接,与辖区部门单位、镇街、企业等共享资源,还与其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6]。
现阶段,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服务功能主要有政务、党建、民生、教育、文化、交通、企业、增值服务等。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客户端已经具备便民查询、便民支付、气象服务、问诊挂号、学区查询等功能。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的掌心潼南客戶端,其服务功能就涉及医疗门诊挂号、外卖点餐、生活电费缴费等。除此之外,市民还可以通过掌心潼南链接渝快保、渝快办、网上公安等。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平台还具有社交服务功能,多种互动功能进一步增强了用户黏性。
(三)全媒型人才不断增加,人才优势进一步凸显
重庆市各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开办培训班等举措,帮助传统媒体存量人才转型。有了人才的支撑,重庆市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生产的新闻产品不仅获得了受众的肯定,而且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如2022年,巫溪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总站创作的新闻专题《重返陡崖:昔日光头山今朝绿满坡》,荣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7]。
三、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媒体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媒体深度融合力度不足
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合力度不足,仅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做简单加法,尽管建构了新媒体矩阵,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实则各自为营[8]108,离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8]108。如某区融媒体中心内部壁垒尚未完全打通,虽仅设有一个采访部门,但采访人员仍划分纸媒记者、电视记者等,虽然这些记者中也有尝试既拍摄又采写的,但是工作仍有所侧重。
并且,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虽开设了大量新媒体账号、平台,但新闻内容生产跟不上发展速度,原创内容缺乏,要么摘编纸媒内容[8]108,要么转发电视台视频,要么转载其他媒体的稿件、视频、海报等。
(二)影响范围和能力有限
一是有些县级融媒体中心虽联动了辖区内的部分职能部门,在所属平台接入政务办理入口等,但在生活类服务方面未能深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加之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的内容大多是工作动态性或总结性的内容,可读性强、贴近民生的内容少,难以吸引受众关注[9]。
二是许多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数字化程度低,服务水平有限,互动性弱、体验感差。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受制于地方财政困难[10],所属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低,用户“看一眼就划走”的现象成为常态,难以稳定用户。
三是许多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平台未能有效对接地区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
四是受体制机制限制,大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无法开展经营活动,有的虽然创办了可以开展经营业务的企业,但大部分经营业务仍集中在宣传推广、影视制作等方面,没有把已有的传播平台资源与区域优质产业资源有效结合。
五是许多县级融媒体中心虽构建了全媒体宣传矩阵,但生产力、竞争力均不足。
(三)先进技术和技术人才紧缺
先进技术紧缺。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大部分是一、二类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采购先进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方面受到限制。紧缺的先进技术有AR/VR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5G+技术、3D动画、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
全媒型技术人才紧缺。重庆市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成员大多由原区县属媒体内部人员整合,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非专业、非在编人员多。加上人才离职、其他媒体机构高薪“挖人”等原因造成的人才流失严重,加剧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紧缺的情况。具体缺的是既专又能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如平台建设和运维、数字开发、产品设计、市场经营、活动策划动漫制作等人才。
(四)传播内容同质化
以某区融媒体中心为例,该中心不仅拥有多个第三方平台账号,还入驻了央媒、市媒平台矩阵号。但浏览该中心2023年6月1日至6月15日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可以发现,该中心微信公众号一周推送文章89篇次,内容多为国家政策、地方新闻、科普教育等,其中原创推文不足半数,并且这些内容在其拥有的其他多个平台大量重复刊发。
(五)上级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冲击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受机制体制限制,党媒在时效性等方面不占优势,上级主流媒体抢发新闻,自媒体蹭热点时有发生。另外,一些部门、镇街拥有自己运营的媒体平台,有些内容会选择在自有平台上首发;有些区县为了扩大宣传效果,会选择在自媒体上推送部分内容等。这些都使得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创收渠道越来越窄。
(六)“造血”功能不足
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由于地域空间有限、市场驱动能力不足等,导致其“造血”功能严重不足。
四、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媒体体系建设路径
(一)以政策支持为保证
要高度重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争取区县党委、政府支持,有针对性地出台指导方案、扶持政策、资金支持,举多方之力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二)以创新机制为保障
创新机制体制,打破内部壁垒,重塑内容生产流程,促进各种报道资源充分共享、媒体互联互通、服务互相支撑,采编、运营团结一致、灵活组合、协同运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作品质量和传播效果。
(三)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一是立足本地。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11],扎根本土,不断提升宣传报道的质和效,围绕辖区党政中心工作,推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精品力作。
二是关注受众需求。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提高内容生产的精准度,进一步增强受众黏性。
三是“媒体+技术”。积极探索新型传播平台作品形式,扩大宣传面;充分发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整合力量,聚合自有流量和平台流量,通过多渠道的融合共生,实现传播运营增质增效[12];用好AI等先进技术,让媒体传播更智能。
(四)以人才培养为基础
不断完善选人、育人、用人机制。选用育留人才时,敢于打破体制壁垒,大胆选用技术型人才,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1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并用好人才;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挖掘储量人才潜力,通过激励政策、晋升提拔等方式激励更多青年人才转型。
(五)以先进技术为支撑
为全媒体矩阵植入技术基因,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抢占传播制高点,需加速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需将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5G+技术、3D动画等先进技术运用到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各个环节。
(六)增强“造血”功能
资金支持不足也是制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因素之一[14]。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财政‘输血+自身‘造血”。一方面,需要财政资金保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基本运转;另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自身也应不断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变现。
五、结语
重庆市区县党报的改革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强全媒体体系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研究发现,当前重庆市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体制机制问题亟待破解。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全媒体体系建设,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切实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国鹏.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唱响新时代最强音[J].城市党报研究,2019(8):1.
[2] 陈珊.基于互适模型的文化云平台运行体系构建:以“重庆群众文化云”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5):100-115.
[3] 胡正荣,黄楚新,吴信训.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2-27.
[4] 满昌学.坚持守正创新 努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1):25-27.
[5] 郭全中,张金熠.媒体深度融合的“新闻+”运营模式分析[J].青年记者,2023(11):17-19.
[6] 周煜媛.在真融真改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专访重庆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罗玉江[J].中国广播影视,2021(16):46-49.
[7] 梁楠.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公示[J].新闻文化建设,2022(19):2.
[8] 郭文剑.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的“六合”策略[J].中国地市报人,2021(11):108-109.
[9] 唐中祥.建設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新时代重要传播窗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J].中国记者,2021(1):30-34.
[10] 吴炜华,李超鹏.共振、交融、认同:基于建党百年主题融媒体报道的经验描述与案例爬梳[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1):141-150.
[11] 杨驰原,鲁艳敏,左志新,等.我国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报告 [J].传媒,2022(22):9-15.
[12] 姚银松.县级融媒体中心突围“下半场”的路径与方法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154-157.
[13] 覃进,刘紫荣,秦明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我国地市党报舆论传播阵地建设分析[J].传媒,2021(22):41-43,45.
[14] 胡锦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探究:以蓝田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J].今传媒,2019(10):88-89.
作者简介 阳琴,记者,研究方向:全媒体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