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防治

2023-09-11刀保元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7期
关键词:性疾病周龄病原

刀保元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79300)

一直以来,腹泻性疾病都是猪场仔猪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腹泻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短时间内极易导致全群感染发病。仔猪腹泻性疾病的致病原较多,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猪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表现,因此极易被混淆、误诊,延误最佳诊治时机,导致病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就猪场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展开了相应探讨,仅供参考。

1 猪场仔猪腹泻性疾病类型、症状

1.1 病原性腹泻

1.1.1 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该病属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病毒可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进而传播给健康易感猪。患病猪会出现拉稀、呕吐症状,粪便呈灰色水泥状,长期剧烈腹泻导致仔猪脱水,严重的致死。

流行性腹泻:该病属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的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30%~50%左右,冬季气温低,是该病的高发季节。病猪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粪便呈灰黄色水样状,食欲废绝,1 周龄内的哺乳仔猪患病后4 d 内极易因脱水致死。

轮状病毒感染:该病属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为轮状病毒,多发于8 周龄内的仔猪,发病率为50%~80%,致死率为10%。秋冬、早春季节是该病的高发季节。患病猪精神萎靡、不愿进食、长期卧地、呕吐、腹泻、粪便呈黄白色糊状,发病后2~4 d 极易脱水而死。

1.1.2 细菌性腹泻

黄痢:该病也被称之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5 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致死率高达100%。患病猪会出现剧烈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状或稀状,粪便中有凝乳块,后期易脱水衰竭昏迷致死。

白痢:该病也被称之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2~3 周龄的仔猪,春夏季节是该病的高发季节。患病猪突然下痢,粪便呈糊状或水样状,颜色呈乳白色,有气泡,腥臭味大,病程为1 周左右,致死率较低。

红痢:该病也被称之为梭菌性肠炎,其病原为C 型魏氏梭菌,多发于1~3 日龄的仔猪,发病率为40%~50%,致死率高达100%,患病猪排灰黄色的稀粪,有的粪便中带血,后肢被血便污染,后期粪便为红褐色,治疗不及时则脱水衰竭死亡[1]。

仔猪副伤寒:该病病原为沙门氏菌,所以也可称沙门氏菌病,1 月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时期,患病猪反复呕吐,下痢,粪便呈灰绿色带血液,有恶臭味,高烧,呼吸困难,消瘦,严重的脱水致死。

猪痢疾:该病属于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为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常见于7~12 周龄的仔猪,发病率约75%,病死率5%~25%。患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差,粪便呈黄色水样状,粪便带黏液、血液,有恶臭味,后期粪便带坏死上皮组织碎片,最终衰弱死亡。

1.1.3 寄生虫性腹泻

球虫:球虫属肠道原虫,1~3 周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约为50%~75%,夏秋季节是该病的高发季节,病猪食欲差、消瘦、持续腹泻、粪便呈糊状黄白色,个别猪出现血便,后期病猪极易脱水致死。

鞭虫:鞭虫属盲肠寄生虫,多发于2~6 月龄的仔猪,夏季发病率极高。病猪被毛杂乱无光泽、贫血、消瘦、顽固性下痢、粪便中带血,有的排红褐色糊状血便,该病常和猪痢疾等疾病并发。

圆线虫:该病多发于3~4 周龄的仔猪,病猪小肠发炎,消化系统异常,机体消瘦、发育迟缓、贫血、腹痛、腹泻、粪便中有黏液或血液,后期衰竭致死。

1.2 非病原性腹泻

1.2.1 消化系统问题。仔猪消化系统生理机能不健全,此时如喂食过量的高蛋白饲料,则无法充分吸收,受微生物分解发酵的影响,高蛋白饲料产生有害物质,导致仔猪胃肠机能紊乱出现腹泻。

1.2.2 免疫系统问题。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无法很好的抵御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在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降低,此时抵抗力也迅速下降,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入侵,诱发仔猪腹泻。

1.2.3 饲料营养质量问题。母猪生产后,喂食高营养饲料,此时乳汁营养成分太高,仔猪吸吮大量的母乳后会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如母猪患有乳房炎,则乳质下降,仔猪吸奶后亦可造成腹泻。仔猪开食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均衡,发霉变质,均会造成仔猪腹泻。

1.2.4 免疫接种问题。免疫接种是预防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当前部分猪场不重视免疫接种工作,或者在免疫接种时剂量控制不合理,免疫方法不当,注射用具忽视消毒,甚至漏免,均会影响免疫效果,增加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病率。

1.2.5 应激反应问题。猪场在饲养仔猪时,如突然频繁更换饲料,防寒保暖避暑不及时,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长途运输,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仔猪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导致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

2 猪场仔猪腹泻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对策探讨

2.1 把好仔猪出生关

猪场仔猪饲养时,把好仔猪出生关非常重要,是降低仔猪腹泻性疾病发病率的基础。首先,应让仔猪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抗体,因此在仔猪出生后2 h 内应让其吃上、吃足初乳,进而被动获得免疫抗体。吃乳时,饲养人员应重点照顾弱小仔猪,最好将其固定在前排乳头,保证初生仔猪的成活率。其次,要控制好环境温度,1~3 日龄的仔猪温度控制在30℃~32℃为宜,4~7 日龄的仔猪温度控制在28℃~30℃,8~30日龄的仔猪温度控制在22℃~26℃,温度不达标时需利用红外灯、保温箱等方式增温,温度过高时则及时通风降温。再次,及时补铁,初生仔猪应在3 d 内注射铁剂200 mg,预防缺铁性贫血。接着,开食补料,仔猪1 周龄时训练其饮水开食,3 周龄时全部开食,开食的仔猪需补喂全价配合料,采用生湿料型,一般每日喂食5 次左右[2]。最后,去势与断奶,控制好去势断奶时间,一般仔猪在25 日龄时去势,35 日龄时断奶,要尽可能的减轻去势与断奶时所造成的应激反应,防止仔猪出现应激性腹泻。

2.2 科学配置日粮

仔猪的消化系统功能较差,为尽可能的降低对消化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猪场饲养人员要高度重视日粮配置工作。最好喂食仔猪专用料,确保营养均衡。针对自配料的猪场,要控制好日粮中能量、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比例,确保生猪健康生长。要确保仔猪饲料适口性好,易于消化,提高仔猪采食量,达到吃好、吃饱的目的。要注意饲料中有害物质对仔猪的影响,如:菜籽饼,其用量过高会造成仔猪中毒。针对15 kg 以内的仔猪,日粮配方可参考:玉米渣67%、麸皮5%、豆粉20%、鱼粉4%、骨粉1.2%、食盐0.3%、酵母2%、添加剂(益生菌、赖氨酸等)0.5%。同时,要做好饲料及原料的储存管理工作,保证储藏环境通风、干燥,降低其霉变的几率,如饲料及原料发霉变质,则禁止喂食仔猪。此外,禁止用泔水喂猪,禁止喂仔猪冰冻的饲料,保证仔猪的健康生长。

2.3 重视添加剂应用

在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的情况下,猪场饲养人员要重视对添加剂的应用,辅助提升仔猪的消化能力,降低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病率。首先,添加有机酸,利用酸化作用激活仔猪胃蛋白酶原,刺激分泌胃蛋白酶,有助于提升仔猪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同时可降低日粮pH 值和仔猪胃肠道pH 值,提升消化酶活性。其次,添加消化酶。有助于弥补仔猪体内酶分泌不足的缺陷,提高体内酶活性,达到更高的饲料消化利用率,有效降低猪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病率。再次,添加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等,有效抑制仔猪肠道内病原菌、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平衡肠道菌群环境,防止发生腹泻性疾病。最后,添加中草药制剂,如:黄芪多糖,黄芪多糖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提升仔猪免疫力。在仔猪免疫前用黄芪多糖粉100 g,VC 粉100 g,拌料50 kg,可降低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应激反应,降低仔猪应激性腹泻的发病率[3]。

2.4 卫生清洁与消毒

猪场仔猪饲养时,为其营造清洁舒适的圈舍环境,是降低腹泻性疾病发病率的重要举措。因此猪场饲养人员要提高卫生清洁消毒意识,制定完善可行的卫生清洁与消毒计划。首先,要保证圈舍有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保持圈舍干燥,及时排出圈舍内的氨气等污染气体。其次,每日应及时清理粪污,将粪污统一堆积发酵,减轻环境污染,并用清水冲刷地面,减少粪污残留,防止病原微生物繁殖。最后,要重点做好消毒工作,制定消毒制度,控制消毒频率,一般夏季每周消毒2~3 次,其他季节每周消毒1 次,疫病高发季节每天消毒1 次。要合理选用消毒药剂,目前常用的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石灰乳、过硫酸氢钾等,要结合不同的消毒场所、物品,灵活使用消毒剂并轮换使用,防止出现耐药性。要控制好消毒剂使用浓度,避免产生毒害。落实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杀灭环境中的致病菌,可显著降低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病概率。

2.5 制定免疫接种计划

免疫接种,是目前防治仔猪腹泻性疾病最为简单、有效的手段,所以猪场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当地、本场猪腹泻性疾病的流行特点、规律、趋势,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计划和程序,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免疫工作,实现对猪腹泻性疾病的有效防控。首先,针对妊娠母猪,在产前1 个月可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每头猪4 mL,仔猪吃乳时可获得被动免疫,有效预防病毒性腹泻;在产前40 d、15 d 时,分别接种一次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每头猪5 mL,仔猪吃乳时获得被动免疫,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在产前40~50 d 时,接种一次CR 型猪腹泻混合菌苗,每头猪2 mL,首次免疫后间隔4 周再接种一次,有效预防大肠杆菌、C 型魏氏梭菌、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其次,针对仔猪,断奶时灌服稀释的仔猪副伤寒活菌苗,每头猪5 mL,间隔7 周后再灌服一次,可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仔猪断奶前1 周,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病二联活疫苗,每头猪2 mL,免疫保护期为6 个月。需要注意,接种疫苗前后2 周左右,禁止服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影响免疫效果[4]。猪场工作人员要定期做好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如发现抗体低于正常值,应及时补充免疫,有效防控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生。

2.6 重视驱虫工作

仔猪如患有球虫病、蛔虫病、鞭虫病等寄生虫病,往往会导致腹泻,所以猪场在预防仔猪腹泻性疾病时,要高度重视驱虫工作,降低仔猪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保证仔猪的健康生长。猪寄生虫病,往往具有传染性,因此猪场要做好对全部猪的驱虫工作。猪场管理人员要摸清危害本场的主要寄生虫种类,遵循“害大为先”的原则,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落实驱虫工作,对主要危害种类的寄生虫选用敏感性驱虫药,确保达到理想的驱虫效果。目前,猪场常用的驱虫药包括:多拉菌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等。要合理制定驱虫计划,一般仔猪在20~30 日龄时,按每千克饲料拌入阿维菌素0.5 g 拌料驱虫1 次,60~70 日龄时,按每千克饲料拌入阿维菌素1 g 拌料再驱虫1 次,后期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分别驱虫1 次即可[5]。

2.7 隔离诊断治疗

猪场仔猪饲养时,管理人员要密切留意其饮食、饮水、排便、排尿状况,一旦发现有腹泻、拉稀等症状,应及时进行隔离诊断,并结合诊断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治疗时要做好护理工作,营造舒适的圈舍环境,喂食易于消化的食物,饮用干净无污染的饮水。要对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细菌病毒的传播扩散,避免病情加重。治疗时,应进行药敏试验,优选高敏感性药物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例如:仔猪红痢,可肌注2.5%恩诺沙星注射液0.2 mL,早晚各1 次;仔猪黄痢,可肌注卡那霉素10 mg/kg,早晚各1 次;仔猪白痢,可口服庆大霉素10 mg/kg,早晚各1 次;仔猪副伤寒,可肌注土霉素40 mg/kg,每天1 次;仔猪鞭虫病,可口服左旋咪唑7.5 mg/kg,每天1 次;仔猪球虫病,可口服5%三嗪酮悬液20 mg/kg,每天1 次;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可混混合灌服链霉素50 万IU,庆大霉素8 万IU,早晚各1 次;仔猪痢疾,可肌注痢菌净5 mg/kg,早晚各1 次。治疗时,应严格控制好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确保达到最佳的用药效果,提高仔猪治愈率[6]。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猪场仔猪腹泻性疾病高发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腹泻性疾病对仔猪的巨大危害及预防工作的必要性,结合仔猪腹泻性疾病的病因,制定科学完善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猪场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病率,确保仔猪健康生长。针对发病仔猪,则要结合致病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仔猪及早恢复健康,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确保猪场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性疾病周龄病原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