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藏品保存的环境管理策略
——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与调控

2023-09-10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藏品温湿度调控

吴 榕

(上海图书馆,上海 200031)

1 温湿度监控的意义

藏品保存环境指的是图书馆收藏与展示各类藏品的相对封闭空间的总体,主要受到温湿度、光辐射、污染气体(包括颗粒物)和有害生物这四类因素的影响。 其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藏品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当保存环境发生温湿度异常时,很可能会导致藏品湿胀干缩、加速老化[1]甚至虫噬霉蚀[2]。

基于预防性保护理念,图书馆应制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建立运转良好的藏品环境温湿度监测调控系统,精准有效地调节温湿度,制造相对适宜藏品的保存环境,降低有害生物风险,延缓藏品的理化性质变化和劣化。 有别于滞后的抢救性保护与修复手段,有效的温湿度监控可以主动减少藏品虫霉和机械损伤风险。

监测和调控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实现对保存环境温湿度的有效控制,既离不开实时、连续的监测系统,也需要稳定、有效的调控系统。 监测是调控的依据,应科学合理地布点,对库房、展厅、展柜等空间的温湿度进行即时或定期监控,提供关于环境变化的精准反馈,据此研判调节控制所需的具体措施;调控是监测的最终目标,利用监测系统的数据反馈,通过主动调控设备以及被动调控材料,将环境温湿度调节控制至最佳状态并保持稳定。

2 温湿度的要求

为确保图书馆各类藏品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JGJ38-2015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提出了明确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根据该标准,不同类型的藏品保存或使用环境在不同季节时的具体温度和湿度范围以及波动要求均有明确规定(表1)。 季节更替导致的环境温湿度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建议冬夏的温度设定有所区别,但短时间内的温湿度波动幅度仍然需要调控,每天日波动有限额。

表1 图书馆温湿度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气候区域的国家。 如果外界自然气候与藏品存放环境的温湿度目标差距较大,图书馆要达到目标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3]。此时可以选择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气候状况和经济情况,参考藏品已经适应的稳定环境条件,采用更合理的温湿度调控目标值,但不能超过藏品安全保存的限值[4]。

3 温湿度监测

准确、实时、连续的温湿度监测和记录,是开展图书馆典藏环境温湿度水平分析研究的基础。 通过监测设备或自动化监测系统提供藏品环境条件的准确描述与记录,以掌握环境温湿度的实际水平并进行客观评估,为选择安装温湿度调控设备提供依据[5]。 通过监测也可及早发现环境中的问题或异动,评估温湿度调控设备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及时进行应对与调整,确保环境温湿度的持续稳定。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科学统计与分析,可以对所监测环境的温湿度状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从中探索和研究出潜在的温湿度变化规律,为图书馆文献保存与保护以及典藏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3.1 监测方案的实施

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温湿度监测需要明确的计划,包括监测覆盖范围、系统设备选择、数据定期采集、仪器维护校准、人员协助培训等,同时应明确监测负责人员,确保数据存档有序可回溯。

安装监测设备时,应选择能准确反映藏品环境温湿度的位置,避开地面、门窗、出风口、调控设备等外部干扰。 记录温湿度监测结果时,应标出测量地点、时间和测量者,并将数据整合到专用平台。 定期维护和校准设备,保证数据准确和及时。 记录任何可能影响温湿度的特殊事件(如设备故障、建筑破损等),以便解释或追溯环境异常。 监测设备可与告警系统联动,在温湿度出现异常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除了依靠监测设备,还应对与藏品环境最紧密相连的展厅或书库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更早识别出温湿度异常的迹象,如环境闷热、管道滴水、藏品发霉、墙壁和窗户渗水、墙面起泡和发霉等,及时向保护部门报告,充当第一线的哨兵。

3.2 监测设备的选用

温湿度的监测设备种类繁多,可以大致分为“快照式”和“记录式”。

“快照式”是指工作人员记录特定时刻的温湿度数据(如液体温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湿度指示条、毛发湿度计、电子温湿度计等),设备价格相对低廉,但需人工记录数据,数据连续性差。

图1 -a “快照式”温湿度表 图1-b 电子温湿度计

“记录式”是指采用连续记录方法,捕捉温湿度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如双金属自记温度计、自记毛发温湿度计、数字温湿度记录仪等),设备价格较高,但节省人力,数据连续性好。

在选用温湿度监测设备时,要兼顾设备的性能特点、图书馆的监测需求、人力和资金压力等。 这涉及到设备价格、可采集的数据类型、测量的温湿度范围与精度、联网和数据导出的便捷性、设备使用与维护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等。 温湿度监测的人工记录数据阶段将逐步被自动化、智能化替代,这是图书馆现代化智慧化发展的趋势。

无论监测设备是快照式还是记录式,记录数据是人工记录还是自动化传输,最终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调控改善等仍必须依靠人工来执行。 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保持保存环境温湿度适宜、稳定的目的。

3.2.1 快照式设备的使用

根据快照式温湿度监测设备的使用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仅依靠快照式设备,作为主要设备来进行所有的环境温湿度监测;另一种作为提供实地、实时查看功能的辅助手段,是整体监测策略的补充。

快照式设备高度依赖人工,只能测量定时、定点的温湿度情况,提供环境的粗略描述,无法测量午夜等可能出现极端温湿度的时间点。 当藏品环境唯一的温湿度监测手段是快照式设备时,其管理人员应定时按照管理制度做好温湿度的数据记录,并定期将原始的温湿度记录数据交给保护部门或相关人员,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 其工作繁杂、任务量大、统计不方便、效率不高、可视化程度低。

(1)确定负责人员。 一般由藏品环境的管理人员兼任记录工作。 应提前培训相关人员,使他们能熟练稳定得使用温湿度记录设备,保证温湿度数据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

(2)确定测定的周期、信息。 建议每天三次测定,记录日间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点:9AM/1PM/4PM。记录内容包括:位置、时间、温度、相对湿度。

当快照式温湿度监测设备被用作现场实时查看温湿度的辅助工具时,应放置在显眼处。 虽然设备无法记录积累数据,但能直接评估该地点的温湿度状况。 由于设备位置的易见性与可及性,工作人员可轻易注意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2.2 记录式设备的使用

根据记录式温湿度设备的类型来区分:传统的自记型设备(如图2-a 周记仪);现代化的数字化设备(如图2-b 数字温湿度记录仪)。

图2 -a “记录式”周记仪图2-b 数字温湿度记录仪

图3 折线图

图4 箱体图

图5 分析表

在监测图书馆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方面,记录式设备是比快照式设备更好的选择,因为记录式设备可以在其运行时间内连续记录温度和湿度数据,易于采集省时省力,提供更完整准确的温湿度环境数据。 部分包括远程访问和实时警报等功能的数字记录仪可以让异常情况被迅速发现。

但传统的自记型设备仍有不少局限性,以自记型设备周记仪为例,需要结合人工巡检定期采集设备数据,在时效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可能导致识别异常情况的延迟,无法及时有效地调控环境温湿度。在实际工作中,自记型设备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巡查采集、保存数据记录。 具体实施的收集频率以设备的记录周期为准(如周记仪为每周收集一次)。

无法远程访问的数字温湿度记录仪依旧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巡查并导出数据。 选用具有定时采集、远程访问、数据传输功能的数字温湿度记录仪,可以让工作人员远程访问监测即时环境,及时调整以达到远程管理的目的;如果还搭载数据自动对比和报警功能,可以在环境温湿度异常时自动发送警报信息至相应工作人员。 预算充足时,可以建立全面的自动监测系统,既保障图书馆藏品的保存安全,又减轻了人工工作量,大大提高图书馆温湿度防护的实时性、安全性和效率。

(1)确定值班制度。 每日安排工作人员轮流监控温湿度监测设备的云端。 以上图为例,有专门的值班表,每日轮班的保护组成员需早晚各访问一次设备云端,登记温湿度范围、波动情况,当日晴雨天气,并在发现温湿度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

(2)每月收集留档云端上的原始数据,以待后续分析处理。

3.3 上海图书馆文献保存环境监测体系介绍

上海图书馆致力于馆藏文献与藏品的长期保存保护,为确保馆藏得到更佳的保存环境,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更加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以提升图书馆小微环境温湿度监控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将重点主要放在书库环境和展厅环境上,通过多套温湿度监测系统并行的方式,对馆内藏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避免藏品受到影响与损害。

目前,上海图书馆使用由多个数字温湿度仪组成的温湿度智能监测系统,覆盖了部分展厅以及各类书库。 在实际应用上,根据无线通信网络类型(WiFi 与LoRa)的使用场景,采用了两套独立的数字温湿度系统。 在布置相对空旷的展厅时,上海图书馆使用基于2.4 GHz WiFi 无线信号的温湿度监测系统。 该系统信号稳定,数据上传及时,可随时随地多终端访问云端,并具备超出限值的报警功能。该系统为展期内展厅温湿度的调节提供科学依据,在提供更舒适的参观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藏品在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得到展示。 而在布置密集金属质书架、高度密集书籍及厚重墙体的书库环境中,上图采用的是基于LoRa 通信技术的监测系统。 Lo-Ra 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远距离、高容量、高抗干扰等特点,避免了数据丢失、传输迟滞、终端失联等问题,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满足书库对温湿度实时监测的需求[6]。

此外,在东馆展厅,还额外采用了智能自动监测调湿展柜,该展柜能够更加智能地对展柜微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并自动调节,同时也能够实时监测并记录温湿度数据,并自动上传至数据管理平台,方便管理员随时查看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除了现代化的数字监测设备,上海图书馆也保留了传统的温湿度监测设备作为辅助手段来完善补充。 书库内继续沿用传统的周记仪,每周保护组专员采集记录纸;书库显眼处放置指针式温湿度仪,供书库工作人员实时查看环境情况。

不同类型设备的组合应用,确保了能够及时发现不适宜的温湿度情况,并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节和改善藏品环境,避免不良保存环境造成的损失持续扩大。 发现温湿度异常情况后,保护组及时进行应对,必要时会前往现场实地探查,因地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调控对策。 记录并留档出现异常情况的时间地点、发生原因、应对措施等信息,用以跟踪评估应对措施的调控效果,并整理成报告后传达给管理层。

3.4 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是温湿度监测的核心环节。 温湿度监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记录数据,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藏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找出藏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因此,温湿度监测工作应该有专人或专门部门负责,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

通过将数据导成电子数据并创建可视化图表,识别分析温湿度的范围、波动、趋势,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藏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估现有藏品环境的温湿度水平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存在超出限值或突变的现象,为藏品环境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分析数据还可用于评估现有调控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比较措施前后的温湿度水平,梳理其中的短板或漏洞,确保调控措施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及时改进调控方向,形成更高效的监测与调控系统。

此外,分析温湿度的长期数据、比对数据变化的趋势走向,还能预测未来的温湿度变化趋势,确定在各个藏品环境温湿度的季节周期与隐患,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可以据此预测每年异常温湿度的频发时段,有助于提高虫霉检查效率、有效调整温湿度调控力度,降低藏品虫霉风险。

3.4.1 数据的导入与备份

温湿度监测产生的数据通常是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记录在不同的设备或载体上,如手工记录簿、自记设备记录纸、电子表格等。 为了方便后续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报告,需要将这些原始数据导入电子数据库中,并及时进行备份和保存,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7]。 可以使用Excel、Origin 等软件作为电子数据库。

导入数据时,应该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也应整理原始数据记录作为备份,并妥善归档。

3.4.2 数据的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表格等形式来展示和传达信息的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温湿度的趋势、波峰波谷、波动频率等特征信息。 数据可视化的软件有很多,例如origin、MATLAB、SciDAVis等。 在藏品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形式有折线图、箱体图和分析表三种,它们分别可以反映温湿度数据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和统计量,为藏品环境的评估和优化提供依据。 下列三种图表为使用SciDAVis 软件制作的样例,用于展示数据可视化的应用。

(1)折线图

折线图是一种用折线连接各个数据点来表示数据随时间变化趋势和波动情况的图形。

折线图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尺度(如日、月、季、年)来绘制,以反映变化规律。 通过折线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温湿度水平是否稳定,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或出现异常值,是否有明显的升降趋势或周期性波动。

(2)箱体图

箱体图是一种用矩形框和线段表示数据分布情况和离散程度的图形,可以反映藏品环境温湿度的分布特征。

箱体图由五条线组成:最下线表示下线,最上线表示上限,中间线表示中位数,中间矩形框下边缘Q1 表示下四分位数,中间矩形框上边缘Q3 表示上四分位数。 通过箱体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温湿度水平的分布特征,确定温湿度情况异常时间占比和偏态尾重情况。

(3)分析表

分析表是一种用表格列出数据的各项统计量的方式,能够直接给出数据的平均值、极值、标准差等统计评价指标。

与已有的温湿度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判断藏品环境是否达标。

3.4.3 数据的分析

综合分析图表并比排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藏品环境,确定温湿度的趋势和异常情况,了解温湿度的变化和规律,让调控措施事半功倍。

找出所有温度或湿度水平超出规定范围的藏品环境,或与其他同类型环境相比出现了更极端的数值或更剧烈的波动的藏品环境。 调查原因,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改进纠正的调控措施,提出合理建议并实施。 此外,认识并掌握图书馆的温湿度的季度变化规律,可以提早预测异常温湿度的爆发时间。

根据藏品环境的温湿度水平的分析评估结果,可以确定有哪些地方存在异常情况。 为了有效地跟踪和管理这些区域,建议建立内部表格,列出所有藏品环境,并用荧光色标注需要特别关注的地点。 表格中还应该包括监测设备和调控设备的设置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藏品环境。

3.4.4 定期报告

建议统计并编制每季度的温湿度报告并分享给相关管理人员。 报告应包括温湿度图表、分析结果和改进建议,以便管理人员能够了解藏品环境的实际情况,评估温湿度调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设备升级或其他改进。 同时,长期连续完整的监测报告还能反映温湿度的季节周期,预警提示工作人员,防止季节性极端天气对藏品环境造成影响。 所有的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都应该作为原始资料进行归档,以便未来进行追溯或参考。

以上海图书馆保护组为例,每年出具四份季度报告与一份年度报告。 季度报告是本季度的情况总结,并根据季末的温湿度水平提供调控设备维护的建议;年度报告是对本年度藏品环境的详细分析,并根据现有设备的有效性或局限性提出改进建议,为下一年度的工作提供支持。

4 温湿度调控

在上海图书馆2022 年初投放的调查问卷中,调研了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在典藏环境中使用温湿度调节设备和材料的情况,最终共回收有效答卷117 份,经整理后得到表2。 根据表格数据,大多图书馆缺乏温湿度调控手段,与此同时有能力调控温湿度的图书馆大多会使用多种调控材料/设备。 其中最常应用的设备为中央空调(41.03%)和恒温恒湿机组(40. 17%),单体除湿机、空调、被动调湿材料的使用率次之。 选择“其他”项的问卷主要采取无人工干预的自然通风方式。

表2 典藏环境使用的温湿度调控设备/材料

图书馆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调控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性工作。 通常,温湿度调控会综合运用密闭、通风、降温、增温、降湿和增湿相结合的方法[8]。

如果藏品环境温湿度异常且调控设备缺位,可以考虑安装温湿度调控设备。 选择设备时,需注意设备的额定功率是否与待调节的空间大小相匹配,避免出现难以满足需求或资源浪费的情况。 如果调控设备已经到位,但依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可检查设备是否出现故障或设置不当,及时维护调整。 如果问题仍未解决,通常是因为密闭性不佳导致设备调节效果不理想。

4.1 密闭

温湿度控制环节中的密闭是隔温性(冷热交换)、气密性(空气流通)、防水性(防水防潮)这三者的结合。 良好的密闭性可以减少外部恶劣的温湿度对内部的影响,保障藏品环境的温湿度水平能在适宜条件下维持稳定。 同时,良好的密闭性还能降低调控设备的能耗、减少因设备运行时引起的温湿度波动。

隔热性差的藏品环境容易流失热量和冷量,围护结构也容易出现结露现象,为了实现温度控制,调温设备必须长时间运行。 同样,糟糕的气密性与防水性都会允许室外的空气与水分通过图书馆的缝隙和漏点(如新风系统和围护结构)渗透进藏品环境中,直接造成温湿度的异常。 改善密闭性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实现:

(1)采取适当的门窗密封措施,尽量保持关闭状态减少自然通风。 减少门窗数量面积并安装密封条,升级窗户层数;入口处安装空气帘;设立缓冲区,采用环廊的建筑形式[9]。

(2)定期检查建筑中是否有缝隙孔洞(如管道穿刺、墙体开裂、地板起翘)等各类结构性缺陷,并及时封闭,有助于防止外部空气的渗入导致的温湿度波动[10]。 检查维护图书馆的给排水系统管道,包括屋顶、排水沟和下水口等,解决积水或管道破损问题,防止水流入或渗入藏品环境中。

(3)为墙体、屋顶和地板等围护结构中添加防水/隔热材料,减少图书馆内外环境里水气/热量的交换。 重点检查墙体屋顶是否存在渗漏迹象(如墙体洇水,墙皮起泡、发霉等)。

(4)为珍贵的藏品设置专用无酸装具(可内置调湿材料),在微环境中维持更高等级密闭性。

4.2 通风

通风与密闭相反,是有计划地通过空气流动,促进空气交换,以达到调节环境温湿度的目的。 通风可以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室内鼓风。

4.2.1 自然通风

在硬件设备缺失的情况下,自然通风可以将外界的相对湿度适宜的空气引入藏品环境内来缓解内部高/低湿度压力。 但这往往效果有限,且可能会引入有害生物和污染性气体等外界污染物,因此对开窗通风应持谨慎态度。

以内部过高湿度的书库为例,仅在室外的空气质量好且温度或湿度全部或者某一单项必须低于室内时,方可通风。

为避免通风气流过强对藏品造成损伤,藏品环境内部应设置隔板、窗帘等措施,来控制自然气流的流通速度和方向。 需额外注意,自然通风过程中应避免引入有害生物:只有带纱网防护的门窗才能够用以通风;禁止门窗长期敞开;通风时室内禁止开灯。

为满足部分高湿度书库的通风需求,同时考虑到通风过程中藏品环境安全的考虑,上海图书馆保护组曾推出过通风建议(图6),可据此作为参考。

图6 上海图书馆书库自然通风时间建议

4.2.2 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通常不具备温湿度调节功能,其开启时机也与自然通风相同,一般是通过排气扇、抽风机等设备将新风送入室内,以达到换气、通风的目的[11]。 应配备吸附过滤设备,保证新风洁净。

4.2.3 室内鼓风

在室内使用鼓风机形成空气流,消除滞留高湿度空气的淤积。 空气的滞留会导致大量湿气、灰尘、霉菌沉降在该处,也更容易诱发霉菌的爆发[12]。

使用鼓风机是消除藏品环境空气淤积最简单的方法,同时还能将低湿度的空气送往调湿设备难以触及的地方。 设置鼓风机面向墙壁,可以让风沿着墙壁流动形成外周循环。 操作鼓风机时需要注意避免产生大量灰尘,也要避免鼓风直接吹向藏品造成形变。

4.3 调温设备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度差异大,出现不符合设定温度时需要采取主动的增温降温措施。 建议采用能均匀、安全、方便调温的设备如中央空调或单体空调,不过使用期间需避免管道滴漏的问题。

由于高湿危害性往往大于高温,当相对湿度居高不下无法除湿且环境温度仍处于适当水平时,可适当调高温度作为降低环境相对湿度的最终手段。

4.3.1 中央空调(HVAC)

图书馆的HVAC(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通过管道网络能一定程度调节图书馆的温湿度。 为了维持馆藏环境的温湿度水平,HVAC 系统应配备加热、冷却和空气循环的设备,还应监控新风的温湿度水平避免入库新风干扰藏品环境,最好载有空气过滤或净化系统并有定期更换滤芯的计划。

4.3.2 单体空调

为确保用电安全,建议将单体空调放在专门的房间里。 非常年开启的单体空调需要一个了解温度标准的工作人员负责启闭与故障报修,并关注空调冷凝滴水的问题。

4.4 调湿设备

在梅雨季或夏季高湿度的地区,以及冬季低湿度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密闭或通风无法充分调节环境湿度。 单纯的密闭/通风只能缓解外部环境湿度的影响,但无法足量调节,同时个别库房存在库内空气循环不佳等状况,易造成局部相对湿度偏高现象。因此有必要配置湿度调控设备。 可以主动有效地调节环境湿度的调控设备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双向调湿设备,单向除湿设备,单向加湿设备。

建议除湿压力较大的地区每年5 月时就提前检修已配备的调湿等设备,保障设备在夏季能正常运行。

4.4.1 恒温恒湿机组

恒温恒湿机组是一种昂贵的空调系统,用于精确控制特定空间的温湿度水平。 它类似于中央空调(HVAC),但提供更精准的温湿度控制。 定期检查维护,确定环境温湿度是否达到设定值,以评估设备运行的有效性。

4.4.2 被动调湿材料

被动调湿材料通常是小体积、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如设定了湿度目标的专用调湿片,其使用途径主要是作为辅助手段为相对密闭的藏品微环境(陈列柜或装具)调湿。 这些材料利用可逆的吸湿或吐湿能力,将微环境的湿度维持在设定的湿度水平,并降低湿度波动。 不过如果长期放置在过于潮湿或干燥的环境中,调湿材料在吸满或释放完后就失去了调湿效果,需定期检查微环境湿度决定材料更换。

4.4.3 单体除湿机

单体除湿机需要固定人员负责启闭与报修。 如果除湿机有固定排水管道,需要注意管道漏水问题;如果除湿机需要人工倒水则有一定泼洒风险。 设备停止使用后必须完全清空水箱,确保库内无残存积水。

4.4.4 被动除湿材料

被动除湿材料通常是小体积、一次性的使用材料,如除湿盒、植物纤维干燥剂等商用型除湿材料,主要用于微环境除湿。 禁止直接放置在藏品上,定期检查除湿材料,饱水后更换。

4.4.5 单体加湿器

单体除湿机需要专人负责启闭与报修。 加湿器出风方向应远离藏品并对准空旷处,加湿的水源必须保证洁净且独立于其他系统。 定期清洗设备,停止使用后需及时倾倒残存积水。

5 结语

藏品环境的监控与调控是一项长期、细致、谨慎的考验。 本文提供了一份实用的温湿度监控指南,可以根据本文中对监测和调节方法与设备的选择、处理数据的流程、实施有效调节策略的建议等方面内容,实现或改善现有的温湿度监控。 一个适宜稳定的藏品环境,能够抑制温湿度给藏品带来的潜在危害,让宝贵的国家财富和历史的真实记录能够得到长久保存。

猜你喜欢

藏品温湿度调控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温湿度控制器在回收砂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如何调控困意
基于DSP的多路温湿度监测系统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
罗妍妍藏品欣赏
蒸发冷却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