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内涵特征、组成要素及关系机理*

2023-09-10彭奇志王球云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全民种群互联网+

彭奇志 王球云 杨 沉

(1 江南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 214122;2 滁州学院图书馆,安徽滁州 239000)

1 引言

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成为我国国策。全民阅读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呈现出愈来愈明显的生态化、系统化特征,并由此形成全民阅读生态系统这一文化领域的基本组织形态。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环境下全民阅读活动与实践,这将进一步促进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当前应根据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结构性特征、组成要素及关系机理,推进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发展和完善,为社会经济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利用WOS、CNKI 等数据库进行文献调研,国外学术界对全民阅读生态的研究主要从上世纪末开始,对全民阅读生态的研究侧重于阅读实践与阅读案例。 例如美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构建了全面的知识体系,国会图书馆建立了遍及全美各州的强大阅读推广网络[1];荷兰、奥地利、德国开展了全国图书宣传和运动,图书馆免费向会员分发一本书,读者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同一本书,图书馆协会邀请名人担任阅读大使助推图书阅读和讨论[2];日本形成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推广体系,呈现国家指导下的法定性和规划性[3];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南非林波波省Dikgale 地区小学实施国家阅读战略实践[4]。 我国关于全民阅读生态的研究文献近10 年有较快增长,国内学者主要从局部和特定的环境研究阅读生态现状及其结构体系。 例如探索新媒体(媒介)阅读生态系统由信息人、网络信息、媒介和阅读环境构成[5];对图书馆阅读生态系统概念与构成要素的研究[6];跨媒介阅读时代的全民阅读生态体系建设[7]。 从以上文献调研可知,当前国内外学术界为全民阅读生态的理论研究打下了一些基础,但尚留有研究空间,本文试图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对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特征、组成要素关系机理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完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2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内涵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内涵涉及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及信息生态概念。 全民阅读不仅是指空间上的全民,也指时间上的全民,不仅是要呈现人人阅读,也要推动人人的终身阅读,同时全民阅读具有个性化和多样性等特点[8]。 生态系统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35 年,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A.G. Tansley)提出,他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的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9]。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及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日益加深,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B.A.Nardi 和V.L.O’Day 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环境下,由人、实践、技术和价值所组成的系统。国内学者娄策群等人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人与信息环境之间相互关联所形成的具有信息流转、信息共享等功能的有机整体[10]。 在信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提出了阅读生态系统的概念,例如有学者认为,阅读生态系统主要是以促进个体阅读能力提高为核心的阅读环境系统[11]。

将全民阅读与生态系统关联起来,从生态学视角审视全民阅读,符合全民阅读生态发展的现实需要。 结合全民阅读的理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系统与信息生态系统的认知可以得出:全民阅读生态系统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全民阅读生态主体、阅读资源及阅读生态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阅读资源流转和共享等功能的有机整体。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全民阅读生态系统是由多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一种社会生态系统,而非自然生态系统;它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还与其他社会生态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具有阅读资源流转、阅读资源共建共享等社会功能;它不是静态的,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动态系统。

3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结构性特征

“互联网+”环境下全民阅读生态系统与其它人工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社会性、开放性、易变性、目的性等普遍特征,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其结构性特征的认知与分析还较少。 本文基于对近年来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研究文献及发展现状调研,从系统形态、资源形态、阅读形态、物理形态和保障形态等五个层面归纳和提炼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如图1)。

图1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结构性特征

3.1 主体自适应性

全民阅读生态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文化机构、作者、出版商、书商、图书馆、学校、家庭及广大阅读资源消费者等,它们自身具有自我认知、自我适应、自我学习功能,从而使得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自我适应与进化能力,逐渐演进成为具有一定复杂适应性系统特征的生态系统。 该系统主体自适应性主要表现为:(1)系统主体具有某种程度的自发性,这种自发性通常与信息技术基础和条件有关。 例如:具有交互、即时、融合与延展功能的网络、手机、终端设备等新媒体,其成长与发展造就了全民阅读的多种新形态,全民阅读生态主体从上游的阅读资源生产者到全民阅读监管者、传递者,再到下游的阅读资源消费者,在阅读生态链的流转与循环过程中,从开始适应到产生依赖都呈现一定的自发性。 (2)全民阅读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适应性。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得到发展和演进,其基本动力来源于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以及系统内部主体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例如外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新媒体阅读技术和设备进步,数字阅读资源的增长,使得阅读资源消费者逐渐对新媒体阅读产生兴趣和依赖,阅读资源消费者的数字阅读需求使全民阅读传递者采用QQ、微信、E-mail 等快速传递方式,他们之间相互作用使得数字阅读生态链中各生态节点协同运转。

3.2 阅读资源复杂性

随着网络、通信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阅读资源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呈现出以下特征:(1)内容繁杂,形式多样。 阅读资源由传统的纸质文献,发展到以声频、视频、图像、文本等多种媒体资源并驾齐驱的格局,特别是新媒体资源内容繁杂、信息量巨大,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听”和“玩”。 伴随着多学科、多领域、大体量且无序的网络资源剧增,也导致网络信息过载。 (2)数字化、新媒体化。 数字化、新媒体阅读资源由于生产、加工、保存、获取和使用的便利性与快捷性等优点,从而受到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的喜爱。 数字化新媒体阅读资源引领着阅读资源的发展趋势,不仅图书馆把馆藏纸质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数据库商也推出大量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而且大量的网络资源、移动APP、微信等多种新媒体阅读资源爆发式增长。 (3)碎片化。 碎片化数字阅读资源具有趣味性、时效性、短小精悍等特点,容易获取且方便阅读从而受到阅读资源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其得到迅速增长并逐步在数字阅读市场占居重要地位。 它虽然是掌握知识信息的快捷途径,但是很难形成知识体系。

3.3 资源获取便利性

新媒体阅读资源与网络数据库打破了传统纸质检索工具与纸质文献获取的局限性,开启了资源快捷获取的新时代。 大量网络与新媒体阅读资源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可方便地免费阅读与下载。 文摘、全文、图像、多媒体等多种类型网络数据库大都提供浏览、简单检索与高级检索功能,提供作者、题名、关键词、主题等多途径检索,还可选择某一时段、语言、文献类型进行限定检索,可选择性下载多种格式的检索结果,具有检索速度快、查全率、查准率高等优点。 除了消遣性阅读资源,网上还有部分学术资源提供免费使用,例如“中国学术在线”、Pubmed、OA资源等。 阅读资源消费者还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机或移动终端,安装APP 后获取和使用大量移动阅读资源。 图书馆、出版社、数据库商之间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协作也为阅读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极大便利。

3.4 阅读方式多元化

“互联网+”环境下全民阅读从传统阅读时代进入了多元化阅读时代,阅读资源消费者可以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方式去感知和体验阅读。 (1)从资源载体和阅读设备的视角,除了传统阅读方式以外,阅读方式还包括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和真人阅读等。 ①网络阅读。 是以网络数字资源为阅读对象,借助电脑、网络终端等媒介开展阅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愈来愈重要。 ②移动阅读。 是以移动数字资源为阅读对象,借助手机、移动终端等媒介开展阅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具有方便、随意性,愈来愈受到阅读资源消费者的喜爱。 ③有声阅读(听书)。 是指借助广播、电视和语音阅读软件等媒介,以“听”为手段的阅读方式。 ④真人阅读。 通常以图书馆、咖啡厅等为平台,把具有不同经历、职业、特长的人作为真人图书,将真人经历与知识作为阅读的内容,阅读资源消费者与真人图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从阅读环境和阅读圈的视角,阅读方式包括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校园阅读、图书馆阅读、书吧阅读、社区阅读、读书会阅读、农村阅读、公共交通阅读等。 阅读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使得许多地方呈现出全民阅读生机勃勃的可喜景象。

3.5 阅读偏好多样性

阅读资源消费者的阅读偏好(含阅读目的)呈现明显的多样性,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功利性阅读倾向凸显,与精阅读、研究性阅读及经典阅读同时并存。 阅读偏好(含阅读目的)主要包括:(1)浅阅读。由于手机、移动终端屏幕小,单屏容纳信息量少,阅读资源消费者阅读文章时需要不停地上下触摸滚动屏幕,导致难以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其次,网络爆发式的阅读资源流也会促使阅读资源消费者更多地采用跳读、快读、选择性阅读等方式进行浏览。 (2)碎片化阅读。 阅读资源消费者面对海量的移动、网络信息,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认真斟酌哪些信息更有价值值得品读,常常通过浏览标题和快速扫读个人兴趣爱好、新闻资讯、休闲娱乐类阅读资源;另外,微信、微博、阅读APP 等新媒体的诸多信息也具有短小微等特点,适合短时间“微读”。 (3)功利性阅读。阅读资源消费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解决各种现实性问题,如学习考试、晋职、晋级、专业证书的获得等,借助网络阅读并学习相关内容。 (4)精读与研读。 以学习、研究与工作为目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精阅读、研究性阅读或经典阅读,阅读资源消费者所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业务工作、经典类、系统性阅读资源。

3.6 阅读时空开放性

网络的开放性为阅读资源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没有时间约束的知识空间。 在网络环境下,阅读资源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脑、手机、终端设备等,从因特网和移动网络获取多种文本、音视屏、动漫、图像等免费阅读资源以及动态知识信息,也可以自由地发表正能量的观点、知识和信息,既可以方便地下载各种自己需要的阅读资源,也可以上传各种有使用价值的阅读资源,还可以与网络用户进行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 动态网页往往设置QQ、其它在线交流模块或留言板等交互平台,便于用户参与,并能及时得到反馈。 网络时空的开放性伴随着阅读环境的随意性。 全球网络阅读空间的开放性与全天候以及网络阅读资源的开放存取与共享,使得阅读资源消费者阅读兴趣得到极大提升,也改变了阅读资源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同时培养和扩展了阅读资源消费者的开放意识和全球化视野。

3.7 阅读技术先进性

阅读技术是指支持阅读的信息技术,包括阅读资源数字化存取、检索、浏览等技术。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在阅读实践中保障着阅读技术的先进性,使全民阅读更加便捷、及时、立体。 支持数字化阅读的技术包括超文本技术、数据库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动态发布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以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网络阅读资源,例如PDF、超星PDG、知网CAJ 等格式的网络阅读资源;也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移动阅读资源,如:头条、番茄畅听等文本与听书APP、微信公众号、订阅号、视频号等。 这些新媒体阅读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阅读,且大多具有交互性或动态性,同时阅读资源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点击新媒体阅读设备(电脑、手机、终端等),轻松搜索、下载与浏览阅读资源。

3.8 阅读推广长期性

阅读推广的长期性是由阅读资源的生产特点、阅读资源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培养机制及其成长需求等因素决定的。 世界各国每年生产大量新图书等阅读资源,都需要不断地开展阅读推广。 阅读习惯并非一蹴而就形成,从幼儿、少年儿童到青年,人的不同成长时期均需要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推广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任务,各国政府纷纷立法保障全民阅读,建立长效机制,图书馆设立专门的阅读推广机构、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持续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把阅读推广纳入常规工作范畴,常态化举办多种阅读推广活动[12]。 例如:自4 月23 日设立为世界读书日,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每年以此为契机开展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发达国家大多制定了中长期的全民阅读计划。 自2006 年以来,我国图书馆、出版社等机构一直持续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自2014 年至今,“全民阅读”连续九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3.9 推广形式多样性

阅读推广形式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阅读推广活动与阅读空间设立的多种多样以及阅读推广的协同合作。 (1)阅读推广活动多种多样。 阅读推广活动包括现场推广、网络推广、移动推广等多种类型。 例如:图书馆设立经典名著、红色文献等图书专柜(专架),举办“数字资源检索利用服务月”,开展各种数据库讲座(含在线培训);与文化部门、宣传部门联合举办主题读书文化节、科普知识宣传周、真人阅读等活动,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平台及时发布阅读活动信息、书评、排行榜单、推荐书单及新到馆藏的各种信息;图书馆与书店、电视台联合开展名著展示与解读、经典诵读、读书征文比赛、阅读之星评比、图书漂流、读书会、“读书养心”等谈话节目,在报纸、新媒体上刊登优秀读书征文,建立各种移动阅读APP 和网络阅读平台,发布各种数字阅读资源并提供互动交流与书评模块,营造时时可学、处处可读的良好阅读氛围。(2)设立多种阅读空间,培养阅读资源消费者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和读书自信的理念。 例如图书馆设立专用阅读报告厅、数字阅览室、3D 影院、多媒体音乐欣赏室、智能读书亭、电子报阅读屏、图书阅读机、网上报告厅,建设借阅一体化舒适高雅阅览室以及各种在线阅读空间等。 (3)协同开展阅读推广。 全民阅读生态服务主体之间协同合作开展系列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共同促进全民阅读生态发展。 比如书商与图书馆合作开展新书展,出版商、书商、图书馆联合举办“读书节”,文化机构、图书馆、书商共建“阅读联盟”等。

由于全民阅读生态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使得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系统形态、资源形态、阅读形态、物理形态和保障形态等层面的结构性特征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4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研究已较多。 自然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两大部分组成,生物部分主要包括生产者(植物群落)、消费者(动物群落)和分解者(微生物、真菌等),非生物部分包括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气候因素等[13]。 信息生态系统主要由信息人、信息资源、信息环境三要素组成[14]。 综合有关研究理论,作者认为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由全民阅读生态主体、阅读资源和阅读生态环境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包括阅读资源生产者、全民阅读监管者、全民阅读传递者、阅读资源消费者、阅读资源、阅读生态环境等六要素。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模型如图2 所示。

图2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模型

4.1 全民阅读生态主体

全民阅读生态主体包括全民阅读服务主体和全民阅读利用主体,全民阅读服务主体主要包括阅读资源生产者、全民阅读监管者以及全民阅读传递者,全民阅读利用主体是指阅读资源消费者。

4.1.1 阅读资源生产者

阅读资源生产者是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供给要素,依据阅读资源消费者的需求,基于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创作和生产新阅读资源,为阅读资源消费者提供“食粮”,如作者、记者、科技人员、作家等,他们是图书、论文、新媒体信息等各类阅读资源的撰稿人。

4.1.2 全民阅读监管者

全民阅读监管者是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保障与激励要素,主要包括政府、文化部门等职能机构及相关人员,主要负责制定全民阅读政策与规划,立法保障全民阅读权益与经费,建设与维护全民阅读设施和场馆,优化全民阅读生态环境,监督与管理全民阅读等。

4.1.3 全民阅读传递者

全民阅读传递者是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助推要素,负责开展全民阅读宣传与推广等活动,承担阅读资源的出版、流转(销售、借阅等)、收集、整序、存储、传递、推广与阅读咨询服务等。 传统的全民阅读传递者包括出版商、书商、图书馆、文化机构、学校、家庭、社区、全民阅读推广协会、广播电视、书屋等。“互联网+”环境下还包括移动阅读平台、网络全民阅读平台、微信、微博、数据库商等新媒体和信息机构。

4.1.4 阅读资源消费者

阅读资源消费者即读者,指具有阅读能力的国民,包括阅读资源消费者个体和阅读资源消费者群体,是全民阅读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要素。 阅读资源消费者是各种阅读资源的需求者和使用者,也是全民阅读活动的驱动者和受益者,他们自觉或有组织地参与全民阅读实践,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与信息,实现知识信息的吸收与转化。

阅读资源生产者、全民阅读监管者、全民阅读传递者以及阅读资源消费者均为全民阅读生态链的生态节点,负责阅读资源在生态链中的协同流转,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2 阅读资源

阅读资源是指全民阅读生态系统中流转的阅读对象的存在方式与存在状态的物质表现。 阅读资源具有“全民阅读客体”的功能定位,是全民阅读服务主体生产、加工、发布、管理、推广和传递的对象,也是阅读资源消费者的“消费品”。 阅读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阅读资源主要是指内容上经过系统化加工与整理,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可供阅读的各种读物,包括传统阅读资源和新媒体阅读资源,按照载体分为纸质型读物、数字型读物和声像型读物。广义阅读资源是指除以上狭义阅读资源以外,还包括用于全民阅读的各种阅读媒介和阅读资金等。 本文所述阅读资源专指狭义阅读资源。

4.3 阅读生态环境

阅读生态环境是指保障全民阅读生态主体与阅读资源有效沟通,促进阅读资源在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内有效流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影响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建设与运转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生态因子。 物理环境是阅读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要素,是指保障全民阅读流转有序进行的各种物质条件、技术条件、网络条件以及各种全民阅读基础设施的集合,主要包括技术环境、网络环境、时空环境等生态因子。

5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机理

根据种群生态学理论,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同种生物构成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里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对生物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而群落再加上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故而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群落、阅读资源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3 所示。

图3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

5.1 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种群之间的关系

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群落包括四大种群,即阅读资源生产者种群、全民阅读监管者种群、全民阅读传递者种群、阅读资源消费者种群。 其种群内部及种群之间通过合作、协同和竞争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及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不断与阅读资源因子和生态环境因子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推动系统的平衡发展。

(1)阅读资源生产者种群在全民阅读监管者和全民阅读传递者的指引下,根据阅读资源消费者的阅读需求,在不断积累社会生产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生产、科研与生活经验,进行知识创新,创作各种新型阅读资源,为其它种群提供阅读资源。 该种群内部有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关系,包括协同合作进行阅读资源生产,也有为了赢得更多阅读资源消费者、占领市场的竞争。

(2)阅读资源传递者种群内部处于竞合关系,既存在相互合作也存在相互竞争。 其合作表现在:为了适应阅读资源消费者和市场需求,在阅读资源出版加工技术、发展方向、阅读资源共建共享、阅读推广等方面寻求共同发展而相互联系和合作。 其竞争表现在:各自出版加工各种阅读资源,但为了占领市场,扩大销售,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展开竞争。

(3)全民阅读监管者种群与全民阅读传递者种群在系统中密切合作、相互协调,前者主要是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监督与管理全民阅读,指导后者开展全民阅读相关工作;后者主要为阅读资源消费者出版、发行、加工、销售、传递阅读资源,开展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并向前者反馈相关信息。 二者均为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群落的纽带,协同建设和优化全民阅读环境,宣传、推广与引导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了解全民阅读反馈信息。

(4)阅读资源消费者种群通过阅读实践获取知识信息,获得阅读体验,提高文化素养,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阅读资源消费者种群把阅读实践中获得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其它种群。 由于利益一致性,阅读资源消费者种群内部一般只有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而没有竞争关系。

5.2 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种群与阅读资源因子之间的关系

在全民阅读生态链中,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是阅读资源流转的决定性力量,阅读资源的质量影响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的行为与工作效率。 阅读资源生产者与阅读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生产与被生产的关系,阅读资源生产者在科学实验、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新认识和新知识,从而创作生产各种阅读资源。 全民阅读监管者与阅读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全民阅读监管者通过立法、行政和舆论等手段对阅读资源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约束,确保阅读资源在阅读生态链中流转的合法性,使非法阅读资源无从流转。 全民阅读传递者承担阅读资源的出版、发行、销售、流通、宣传、推广、传递工作,为提高阅读资源的利用率服务。阅读资源消费者与阅读资源之间的关系是阅读与被阅读的关系,阅读资源为阅读资源消费者提供阅读实体与知识信息,带来阅读体验;阅读资源消费者从阅读资源中获取知识与能量,实现知识转移和创新。

5.3 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种群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全民阅读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因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 一方面,全民阅读生态主体作为全民阅读生态系统中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可以改造生态环境因子,也可以适应阅读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因子可以影响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的工作、生活与发展。

全民阅读生态主体是建设、改造、优化生态环境的主要力量源泉,决定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例如主体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政策与文化舆论导向构建与优化全民阅读的制度、经济、文化环境,提供资金建设与优化阅读资源及全民阅读空间,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化全民阅读设备及网络环境等。全民阅读生态主体适应生态环境,表现为其随着生态环境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变自身对阅读资源的作用方式,以有利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主体不断调整、提升自己来更好地适应环境,例如“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阅读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及数字阅读资源的快速增加,促使全民阅读生态主体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方法、新技术,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生态环境因子反作用于全民阅读生态主体。 生态环境因子为全民阅读生态主体提供法规、政策、经济、文化环境及物质保障,生态环境因子的存在状态,直接影响全民阅读生态主体的阅读意愿、阅读行为、生产行为及阅读推广等,影响阅读生态节点的运转效率。 例如“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为全民阅读生态系统注入了无限活力,网络通信、计算机、多媒体和新媒介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改变了阅读资源生产、加工、存储、流通、检索、传递与推广的模式,也改变了阅读资源消费者的阅读方式、阅读偏好及阅读生态环境,提高了全民阅读生态主体工作效率,活跃了社会信息交流与全民阅读交流[15]。 然而这些新技术应用的同时,也给全民阅读带来了挑战,如阅读资源载体的稳定性问题、阅读资源安全问题、阅读资源伦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

6 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通信、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新技术优化新时代全民阅读生态环境,促进阅读资源生产者更快、更好地创新阅读资源,推进新型全民阅读平台的发展以及更多符合阅读资源消费者需求的免费阅读资源的供给,全力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构建多元合作、协同保障、资源共享、泛在服务、动态平衡、绿色发展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环境下,以阅读资源流转与共建共享为纽带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多种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支撑、信息生态理论以及新媒体阅读学习理论的科学运用等。 本文从生态系统视角对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组成要素及结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探索,目的是提升对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认知,为生态系统建设和优化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 然而当前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有待应用和吸收更多的新技术和新理论,更加深入地挖掘与厘清系统内在运行机理与演化逻辑等,完善相关理论体系,为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建设实践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全民种群互联网+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全民·爱·阅读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