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滉《五牛图》见唐代花鸟画“意”的萌芽
2023-09-10杜亚婷
摘 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开放和繁荣以及当时统治者的开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大发展。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大体量动物且技艺高超的画家,韩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唐朝韩滉《五牛图》的创作背景及画作中的线条、设色、形神表达的分析,以及与同时期画家作品的对比,体会韩滉将“意”运用到绘画中的革新精神,从而领会中国画“点画之间皆有意”的特质。
关键词:韩滉;《五牛图》;花鸟画;韩干
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与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朝代之一,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土辽阔,万国来朝,在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国家及中亚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关系。同时,在思想文化上兼收并蓄,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局面,各种艺术形式、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都得到了发展,为花鸟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唐代生产力发展空前,社会富足,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慰藉,宫廷和上流社会对艺术的追求主要集中在装饰环境和满足精神欣赏的需要上。花鸟画因其细腻、雅致的表现方式,逐渐成为受上流社会青睐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些画作通过绘画技法的精湛表现,能营造一种优雅、和谐的氛围,产生高贵典雅的装饰效果。在文化方面,中国文化飞速发展,空前繁荣,统治者们倡导科举考试,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了门第和出身的限制,促使各种派别的诗人、散文家、画家等出现。这些文人雅士通过欣赏、书写与花鸟画相关的诗词,共同交流艺术,满足精神上的欣赏需要。总之,花鸟画在唐代的流行与宫廷和上流社会的装饰需求、精神需求以及不断丰富的题材和表现技法密切相关,它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唐代绘画的形式和内涵。
一、唐代不同时期花鸟画的特点
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同时花鸟画独立成科,昭示着花鸟画独立的审美价值出现。这一时期花鸟画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工笔画方面。当时的画家十分重写生和观察,能抓住所描绘对象瞬间变化的生动形象,追求“似”与“真”,把“妙得其真”当作艺术的最高境界。花鸟画在唐代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并逐渐步入成熟阶段,出现了薛稷、曹霸、韦偃、韩干、韩滉和边鸾等花鸟画名家。
(一)初唐时期花鸟画的特点
初唐时期花鸟画开始独立发展起来,这个时期是中国民族绘画融合和发展的昌盛时期,绘画风格丰富华美、严谨精致、工整富丽。初唐时期社会生活多姿多彩,使得任何一种题材都可能反映到绘画中来。初唐时期还没有皇家画院,花鸟画家一部分是皇室成员,还有一部分是社会成员。这时的花鸟画还不成熟,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很多花鸟画出现在墓室、石刻、漆器、丝织物上,留存在世的作品几乎没有。据记载:“当时花鸟作家,则有刘孝师之点画不多,皆为枢要,鸟雀奇变,甚为酷似。康萨陀之初花晚叶,变态多端,异兽奇禽,千形万状。殷仲容之妙得其真,墨兼五采,称边鸾之次。尤以薛稷为最负盛名。”[1]薛稷擅长花鸟画,其所画的仙鹤是最著名的,开创了屏风六扇鹤样。为此,杜甫曾赋诗夸赞薛稷:“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
(二)盛唐时期花鸟画的特点
到了盛唐,绘画一改初唐时期的精致严谨,变为雄健、壮丽的风格,提倡不苟一家、不囿一法,特别对外来风格兼收并蓄而自成法度。盛唐时期花鸟画独立成科,但多流行于宫廷和上流社会,用来装饰或满足精神需求。在富丽精工花鸟画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以水墨来表现的方法。据传,玄宗皇帝曾以墨色画竹,是我国墨竹画之创祖。唐代帝王酷爱名马,所以当时出现了许多画马的艺术家,不仅人数较前期明显增多,技艺更是超越了前人,相关作品不但被当代人称颂,还影响着后世众多画家。此外,还有韩滉擅画牛羊、冯绍正擅画鹰鸡、韦无忝擅画马及异兽等。
(三)中唐时期花鸟画的特点
唐代经济繁荣,社会风俗和审美观念都有了新的发展。到了唐代中期,花鸟画已经较为成熟。在此期间,出现了不少花鸟画高手,他们在形体结构的表现和形式技法上比较出众。如:边鸾最擅长活禽生卉、山花园蔬,时以牡丹第一、正面鸟雀第一、画花鸟折枝第一称名画坛;戴嵩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称“野性筋骨之妙”;戴峄是戴嵩的弟弟,也同样擅画水牛;毌丘元志擅长画花果,曾经为白居易画《木莲》《荔枝》。
(四)晚唐時期花鸟画的特点
唐代后期,宦官专权,朝中的大臣们也结成朋党,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同时,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当时的统治者对绘画已经无暇顾及,并且倡导毁佛,赵公祐以前的名家画壁都被毁坏。像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隋展子虔以及唐韩干、吴道子、薛稷等的绘画作品,得以留在世上的也仅一二。虽之后唐宣宗等又开始重视绘画,但与之前相比还相差甚远。僖宗和昭宗爱好绘画,于是设立翰林待诏,优待画士。晚唐的花鸟画家有刁光胤、滕昌祐等,其中,刁光胤最为有名,他擅长画龙水、竹石、猫兔、鸟雀等,是五代时期著名花鸟画家黄筌的老师。
由上述可知,唐代花鸟画从初唐的薛稷,经盛唐曹霸、韩干、韦偃、韩滉,到中唐的边鸾,再到晚唐刁光胤,表现技法以工笔为主,捕捉瞬间的物态加以描绘,题材从大体量的动物如鹤、牛、马、羊等,向小巧灵动的禽鸟、竹石和折枝花卉转变,体现了画家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力。唐代花鸟画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唐代的开放和繁荣以及当时统治者的开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大发展。
二、《五牛图》的创作背景及艺术语言
(一)画家生平及创作背景
韩滉字太冲,官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退食之暇,好鼓琴,书得张颠笔法,画与宗人韩干相埒。其画人物、牛马尤工。昔人以谓牛马目前近习,状最难似,滉落笔绝人,然世罕得之。尝自言:“不能定笔,不可论书画。”以非急务,故自晦,不传于人[2]。韩滉工于书法,草书得到了张旭的笔法。韩滉绘画远师南朝陆探微,善画人物,尤喜画农村风俗和牛、马、羊、驴等。赵孟頫在韩滉的《五牛图》中写“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韩滉《五牛图》为黄麻纸本设色画,是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整幅画中,除最后右侧有一棵小树外,没有其他背景,画上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作品是一幅横的长卷,正中为正面的一头牛,两侧各有两头,形态不一。有俯首吃草,有回头舔舌,动态多样,神情各异,造型准确,运笔富有变化。明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评《五牛图》:“虽著色取相,而骨骼转折,筋肉缠裹处,皆以粗笔辣手取之,如吴道子佛像,衣纹无一弱笔求工之意,然久对之,神气溢出如生,所以为千古绝迹也。”[3]
(二)《五牛图》的艺术语言
1.粗犷的线条
韩滉工于书法,草书还得张旭的笔法。张旭为唐代著名的草书大家。在唐代,草书有了非常大的飞跃。书画同源,特别是在唐代,书法对绘画的影响非常重要。张旭的代表作《古诗四帖》,笔走龙蛇,柔中见刚,动中寓静,提按顿挫,线条饱满圆润,在行笔之中还有篆隶的意味。韩滉《五牛图》中线条的虚实变化,与草书线条具有相似的特点。草书多以急促、快速的笔画呈现,线条粗壮豪放,给人一种力量感和气势磅礴的视觉效果。而韩滉将张旭书法用笔的变化与绘画相结合,以这种收放自如、粗壮豪放的线条进行表现,通过线条的浓淡变化(浓的地方是肌肉、牛蹄,淡的地方是肚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力量感,具有一种自由奔放、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书画本源的相通之处。
正是因为线条的粗细变化,《五牛图》才能够表现出牛的厚重感和力量感。粗线条可以突出画面的鲜明部分,强化整体的视觉效果;细线条则会使线条显得琐碎,无法表现出牛忠厚的特点。因此,韩滉选择了粗线条来表现牛的形态和内涵。这样一来,画面中的线条就能够更好地传达出牛的力量和气势,给观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同时,这样的线条也可以传达出牛忠诚、传统、稳健的品格,呼应了唐代时期对忠诚、传统、稳健的美学追求。这样的线条让人感受到牛的气质和个性,让观者更深入地了解韩滉《五牛图》中所画之牛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可见,线条的虚实、粗细和刚柔是非常关键的,通过线条的对比能够使画面增加更多的层次和深度,使牛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2.大胆的设色
《五牛图》中的线条是骨架,是灵魂,是中国画中笔墨情趣和艺术理念的重要体现。除了线条以外,色彩也是《五牛图》画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品设色古朴、淡雅,韩滉将自然界的色彩高度提炼,概括归纳为赭、黄、青、白等色彩。他追求的是和谐、纯净的色彩,强调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不是追求火热、激烈的颜色。韩滉的色彩理念也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他在画面中使用同类色彩,使整个画面色彩和谐统一。他使用相同的技法进行染色,使得线条与色彩完美结合。这种和谐统一的色彩运用也是“一笔画”的体现,使画面更加生动,具有艺术感染力。总之,线条和色彩是《五牛图》中重要的艺术元素,借助不同的墨色变化,用笔或润或枯,表现出了牛皮粗糙的质感。通过粗健的线条和色彩的和谐运用,韩滉成功地表达了他的艺术理念和情感,这也使得《五牛图》成为一幅具有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3.形神的表达
书写性的线条不仅展现了牛的结构和形态,还能产生丰富的视觉感受,使牛的形象更加生动。韩滉通过对牛面部具体结构和细节的描绘,成功地傳达了牛的不同特点,使得每一头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情和个性。细节的线条更是将牛的特征表现得更加真实和立体化,使得观者能够感受到牛的生动性和活力。韩滉通过对牛眼的夸大和拟人化的呈现,突出了牛的神态和情感。牛的眼睛被放大,黑色瞳孔也被突出,使得眼睛成为画面的焦点,更加突出了牛的表情和性格。韩滉将牛的嘴部形态进行了夸张处理,进一步强调了牛的情绪。通过这种夸张的线条处理,韩滉成功地表达了牛的情感和个性,使得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牛的内心世界。
整幅画面中牛眼是点睛之处,通过对牛眼的特别处理,画家将牛的性格和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和鲜明,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同时,通过对牛眼的夸大和拟人化的呈现,画家成功地将牛与观者建立起了互动关系,使得观者能够仿佛身临其境般深刻地感受到牛的情感和神态,感受到这五头牛不仅有生命、有情感,更有着不同的内心世界,将五牛人格化,突出牛的性格,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中间的那头正面形象的牛为例,以静制动,将整幅作品推向了高潮,这体现了唐朝对美的回应和神韵的追求。
三、韩滉《五牛图》与同时期作品的对比
韩干,善画鞍马,不隶属于宫廷画师行列,但却以皇帝和贵族们的良马为表现对象。《照夜白图》中所画的照夜白,是唐玄宗喜爱的御马,只见它被系在一木桩上,鬃毛飞起,鼻孔张大,眼睛转视,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羁绊。韩干不仅画出了马膘肥肌健的外形,更表现了其桀骜不驯的雄骏神采,给人一种居高临下之感。韩滉所画《五牛图》之牛是乡野风俗中的牛,整幅画面用笔粗放,显示出农村的古朴风俗,蕴含着韩滉对人生的反思。韩干《照夜白图》用笔简练,线条纤细而劲道,渲染不多而体积感、质感颇强。对于马的形象不仅追求形似,而且以其踊腾有力的姿态刻画出高迈、暴烈的性情,线条运行速度较快,表现了马的灵活矫健。韩滉的《五牛图》和韩干《照夜白图》相比,所用到的线条较粗,粗重的线条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厚重的感觉,就如同牛的性格,使绘画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即通过描绘对象达到借画直抒胸臆的目的,借物明志,表现政治抱负,表达浓烈的爱国情怀。这些线条既是客观物象的抽象概括,也是画家所赖以表达主观情感的有形载体。画家们都是心有所感,为情感所驱使而行笔走墨,其点画线条,或深厚朴拙,或轻盈舒缓,每一根线条的轻重缓急之间都体现出画家特定的情感。可见,艺术不仅是技艺,更是情感的传达。
四、结语
中国花鸟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如由最初描绘自然界的美丽景物,追求形色的准确性,逐渐转变为更注重画家个性表达,通过作品传递情感和精神内涵。就如同韩滉以农立志、以画明志,“点画之间皆有意”,将“意”运用到绘画中去的革新精神,对后来的花鸟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69.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朱和平,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152.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464.
作者简介:
杜亚婷,硕士,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