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农村建筑特色挖掘及推广策略研究
2023-09-10柴海华
摘 要:通过产业的导入、文脉风骨的重塑、民风民俗的传承,可重新充实乡村结构,激活乡村生活生产活力,使现存农村建筑重焕生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在深入天水农村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天水农村的建筑特色,探索天水农村建筑推广价值及策略,以让天水农村建筑留下来、活起来,让人们的乡愁真正有所寄托。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发展乡村传统文化,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乡村优秀建筑,使之得到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天水;农村建筑;建筑文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应积极思考如何有序推进农村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以及如何有力进行乡村优秀建筑的传承与保护,这对于培育文明乡风、涵养良好家风、体现淳朴民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只有保护、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农村建筑,深入挖掘和开发农村文化、农民文化、农耕文化和农业文化,让它们于千年沉寂之中从活过来到火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让更多人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下乡情,进而达成让传统村寨活起来、火起来的目标。
一、天水农村建筑基本情况
甘肃天水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自古就是塞内外文化交汇之地,文化丰富多彩、百花齐放,民居也是汇集了当时西域、中原民居的特点。当地房屋骨架为木质结构,墙体是以麦草混合泥土特制而成的土坯墙。受伏羲文化影响,风水习俗在天水民居制式中应用得当,如坐北朝南表示面南而治,四房中间的圆形花坛寓意天圆地方,四个方位的屋舍中居住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以对应阴阳五行。院落建筑以厅房为正中,呈中轴对称格局,厢房于两侧有序排布。整体院落外观封闭,墙高巷深;房屋体量适宜,尺度适中。每座四合院都有一个精致机巧、富丽堂皇的垂花门和两面雕刻精细的砖雕影壁组成的天井,整体布局精巧细致、大气质朴,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中华大地上保留着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建筑,它们就好像一块块深埋多年的珍宝一般,等待着被挖掘、发现,再次焕发夺目光彩。农村建筑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当前乡村振兴进程中,它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3]。天水共辖两区五县,大大小小共保存着143处古民居院落,雖年代久远,但这些古建筑基本上都完好无损地被保存了下来,有些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些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些成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胡氏古民居为代表的故居体现了天水农村优秀文化的延续,在农村建筑的推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天水古民居建筑大部分为明代及清代乾隆年间建造,比山西平遥民居还要早,建筑本身符合实用、坚固、美观的基本原则。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充分体现在建筑造型、环境空间、工艺美术、实用艺术四个方面:
第一,建筑造型。天水农村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农村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群院落的恢宏与个体建筑的质朴、整体的统一与局部的变化、外观的简单与内饰的繁复等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整体建筑造型极富节奏韵律之美,不仅体现了西北地区质朴敦厚、庄重开朗的风格,也有江南的隽秀精巧之韵。
第二,环境空间。天人合一、自然形成,以正屋厅房为轴心,两侧对称,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环境空间。由主街入正门,形成从廊到院的建筑实体与建筑空间的虚实过渡。不论是影壁墙的精致砖雕,还是土墙黛瓦和绿植园景的色彩应用,都体现着人工建构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
第三,工艺美术。从垂花柱、瓦当到窗棂影壁,天水古民居建筑都充分体现了古代天水地区石刻木雕技艺的精湛,其造型生动逼真,刀工深厚细腻,内容寓意丰富。门窗摆件图案主题繁多,祥云、蝙蝠、八卦图等都生动活泼,雕刻作品既有粗犷流畅的,又有精雕细琢的,甚至还有精巧玲珑的微雕作品,不愧为“东方木雕的艺术馆”。
第四,实用艺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建筑群整体表现为东西窄、南北长,以保证正房接收到充足的阳光。房屋墙体以砖石为基,避免木质柱根霉潮,墙头砌以青砖,以防雨水渗入墙内。屋顶倾斜结构利于雨雪滑落,在屋顶下与顶棚之间的过渡空间形成很好的保温层,使屋内冬暖夏凉。外院墙体高耸密闭,大门双层门扉建构,安全防盗性极好。
二、天水农村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建筑的发展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把农村建筑研究透彻,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从新时代新征程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促使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实质性的变化,也为农村文化和优秀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为农村建筑特色挖掘及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然而,当前也存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与农村建筑发展与保护工作匹配度不高、不相适应的问题。
由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固化,在保护、传承农村建筑时,人们会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的重心没有聚焦在农村传统文化及优秀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上,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方法缺乏系统性,这些都不利于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农村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这样的建设不是全面的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其改造和完善未充分与乡土元素结合起来,存在“西化”“简约化”的倾向,或是在农村建筑传承与发扬中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复原度不高,或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未与优秀农村建筑有机渗透、融为一体。
工业化进程为城市发展和农村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工业化标准件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本身的人情味丧失,工匠传统被取代,建筑美学面临同质化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古村消失速度是以往的数倍,这就是工业化给农村建筑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天水农村建筑的推广方式与价值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积极发掘历史文化价值,传承社会文明,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让乡愁真正有所寄托。只有在农村建筑中融入现代气息,同时展现古典之美,才能让天水农村建筑留下来、活过来、火起来。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乡村优秀建筑,能使之得到传承和保护,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玩和欣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推广方式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除了为数不多的农村建筑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外,一些农村建筑已呈现出衰落之象:大批农村青壮人员迁移进城,乡村逐渐失去生机;无序建设、过度开发导致古建筑慢慢消失,也给其带来巨大冲击,保护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农村建筑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此作为宣传、推广农村建筑的依据。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天水农村建筑在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制定策略,加强保护工作,注重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乡村文明。对天水的农村建筑进行大规模推广,充分运用报纸、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天水农村优秀建筑展现给大家,直观形象展示建筑之美,以优秀农村建筑唤醒记忆、寄托乡愁,带动经济发展。借助对农村建筑资料的整理和天水农村建筑的实地调查,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能够自觉传承保护农村建筑,让游客对农村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推广价值
在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建筑具有推广价值。对天水的农村建筑进行大规模推广,运用网络、广告等方式将天水农村优秀建筑展现给大家,展现建筑之美、风格之美,能使农村建筑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让农村建筑在乡村振兴中留下来、活起来,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进而不断传承保护农村建筑,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4]。
借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保护宣传工作,注重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以农村建筑资料查阅和天水农村建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发掘历史文化价值,传承社会文明,让村民能够自觉传承、保护农村建筑,让游客对农村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乡愁真正有所寄托,在农村建筑中融入现代气息,展现古典之美。
借力乡村振兴战略,让古村落真正留下来、活起来,让中华民族这一宝贵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加强统筹协调农村建筑保护与发展,不仅有助于延续独特鲜明的农村文化,也有利于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四、天水农村建筑推广建议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乡高度融合發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建筑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一些城市元素和城市气息,因此如何让农村优秀建筑保持乡土味道和乡土气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技术、生活、审美、材料的发展带来的美感缺失,会因为我们文化的重拾、观念的开拓而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建筑人才加入乡村建设中,会让农村建筑本身变得更加包容,并且形成新时代特有的文脉和肌理。在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农村建筑一定不会回到以木、石为主要材料的粗糙的、原始的状态,相反,其一定会呈现出更加理性和精致的面貌,从而彰显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另一种美学。
让农村建筑“活”起来,就是要让留下来、活下来的建筑灵动起来,赋予它全新的意义和价值。留住古村、古寨和古院落、古建筑,要保护好它原有的形,留住它原汁原味的魂和古色古香的味,使之一年成形、两年成品、三年成景,焕发无限的勃勃生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从村里来,再回到村里去,促使农村建筑的发展实现一种螺旋上升式的回归。可以利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依托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农村建筑保护主题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农村建筑,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让农村建筑“活”起来,关键是传承和发展。要充分利用天水伏羲庙和麦积山等传统文化优势,在宣传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历史记忆和风土个性。对于天水农村建筑,要持续开展实地调查与回访,制定发展策略,加强保护工作,注重挖掘和整合农村建筑中蕴含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因素,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乡村文明。
让农村建筑“活”起来,经费保障是重要基础。天水农村建筑资源数量庞大,光靠地方自筹难以解决相关问题。为加快濒危建筑的抢修,需多渠道筹措农村建筑保护专项资金,并逐年提高资金额度。在向上级文物部门申请保护经费的同时,应积极鼓励个人、社会团体捐赠,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传承和保护同等重要,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提高每年建筑修缮数量,保护集中成片的古村落和古村镇风貌,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让农村建筑“活”起来,还应加大保护管理力度。首先,加快保护挂牌。指导各县市区复核现存的农村建筑保存状况,选取保存较好、价值较高的,及时公布为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其余没有等级的也应及时实现挂牌保护。其次,做好业务指导。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启动农村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导则编制工作,做好对各县市区在农村建筑保护修缮的原则、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指导,确保各方面工作符合文保要求。拓宽修缮后建筑的利用途径,改善“利用过度”或“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最后,推进“智慧消防”系统建设。农村建筑大多为木结构建筑,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因此应将配套安全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考虑在内。
五、农村建筑的未来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未来可能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在将来,乡村里的人无非是留下的人、返乡的人和逆城市化旅居的人,那么这些人都不是原来传统的乡村人口,他们在生活习惯、审美、情感等方面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乡村优秀建筑要采用新的建筑形式,比如轻钢结构、新型木结构等,这些新的结构与材料也是适合乡村情况的。也要注重人文意境追求,讲究与自然环境和谐、文化传承、空间灵动,在未来的新民居建设中应把这些精神传承下来。同时,未来的农村建筑要注重把新技术反映到建筑及水电气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中去,实现功能的提升,比如应用太阳能等节能环保技术与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化技术。
参考文献:
[1]胡文艺,蒲豪广,罗小娇,等.乡村建筑的生态规划设计策略浅析[J].四川建材,2022(4):57-59.
[2]任志飞.乡村宜居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J].建筑结构,2022(7):150.
[3]邢琨.城镇建筑翻新在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工业建筑,2022(1):251.
[4]张新雨.传统山水理念对乡土建筑设计的影响: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12):9-10.
作者简介:
柴海华,硕士,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