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视域下红色乡村小镇外观改造策略研究

2023-09-10刘莹洁黄抒捷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美学

刘莹洁 黄抒捷

摘 要:红色乡村小镇建设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备受国家重视。可通过打造红色乡村小镇,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促进乡村发展。从美学视域出发,对红色乡村小镇的发展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梳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红色乡村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温汤镇彭坊村的改造实践为例,提炼外观改造策略,旨在推动红色乡村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学;红色乡村小镇;外观改造

基金项目:本文系宜春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2022年)规划项目一般课题“美学视域下红色乡村小镇外观改造策略研究——以宜春温汤彭坊村为例”(22SK121)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这些都为建设红色乡村小镇提供了方向。但是由于不够合理的发展模式,红色乡村小镇在外观设计方面出现了同质化现象,造成了整体风格单一化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红色乡村小镇外观设计时,应该从当地的红色文化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群众对小镇外观设计的要求与期望,同时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

一、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红色乡村小镇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袁州区共有54处革命旧址遗址、20余处群众性纪念设施、30余处红军驻地和办公场所,并有红军标语多处、漫画7条(幅),以及文件、实物等红色文物400余件。由此可见,袁州区红色资源丰富,对发展红色乡村小镇十分有利。然而,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红色乡村小镇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合理

一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科学。很多乡村小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起步较晚,缺乏专业规划,导致资源开发不合理、成本高。二是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广泛宣传。有的乡村小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仅仅停留在讲故事的形式,且未能将故事传播出去;缺乏专业人员为游客提供系统、全面的讲解,导致游客无法全面了解相关内容;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宣传渠道较窄。

(二)外观设计手法单调,不够美观

袁州区的部分红色乡村小镇在外观设计方面存在美感不突出、色彩搭配不协调等问题,且一些乡村小镇未能最大化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整体外观设计,只是单纯在墙面绘制少许红色元素,这样的方式缺乏丰富性、趣味性,难以在群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红色文化的展示形式过于单一

红色文化是红色乡村小镇的宝贵名片,对于大力宣传推广红色乡村小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些袁州区的红色乡村小镇,其只依靠文字、图片等单一形式进行文化展示,展示内容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未能运用丰富的视觉元素有效展示历史事件、人物、精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乡村小镇发展动力不足。这样就无法有效将当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导致大量红色文化资源被浪费,其社会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四)绿化设计缺乏特色

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现了许多代表性植物,例如映山红,其也被称为革命之花,象征着永不放弃、增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就长满了这种花,由于其颜色艳丽,备受红军的喜爱。然而,袁州区的许多红色乡村小镇中景观植物品种单一,景观设计缺乏丰富性、多样性。

二、美学视域下红色乡村小镇的外观评价指标

(一)建筑风貌

首先,建筑外观设计应以红色文化为主导,从而充分体现当地的特色,强调红色乡村小镇的建设定位。其次,建筑风格应协调统一,可針对当地特色历史建筑进行合理改造。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刘邓大军纪念馆、徽标广场和石林会议旧址(法隆寺)等,该村利用石林会议旧址及周边环境进行徽标广场及纪念馆外观改造,将当地红色历史文化展现给游客。在历史建筑改造过程中,要考虑其原始结构、材料和风格,避免过度修缮和改建,保持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可通过修缮立面、屋顶、门窗等细节,使其展现红色历史的魅力和独特性。此外,还要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外部改建和不适当的室内改造,以保持建筑的原始特征和历史风貌。

(二)红色文化的运用

红色文化的运用是评价红色乡村小镇外观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结合当地的典型案例提取元素进行创造性更新,将红色文化与红色乡村小镇的整体外观设计相融合,激发游客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如基于红色物品、人物事迹,通过雕塑、壁画、标识等形式,生动地展现红色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形象,以确保文化符号的合理运用,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增强红色乡村小镇的吸引力。

(三)色彩搭配

红色乡村小镇的外观色彩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同时对材料的选择也是十分讲究的。要根据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人文特点,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作为基本色调。在建筑外观设计中,可常用某种颜色进行大面积铺设,再点缀一些对比色或高明度色彩,体现当地特色。

(四)景观设计

结合红色乡村小镇内的道路、广场、水体等进行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同时能够增强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小镇居民和游客对红色乡村小镇的认同感。可对道路景观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在乡村小镇打造一条“红色革命之路”,将代表革命精神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用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中,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象,既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又能起到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

三、美学理论在红色乡村小镇外观改造中的应用

(一)与乡村小镇历史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相结合,保留乡土特色

乡村建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挖掘,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改造过程中,应尊重地域文化,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尽量保留建筑原有风貌。外观改造设计的时候可结合美学原理,融入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二)以人为本,以村民为本

改造过程中,要以村民为主体,充分考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尊重村民意愿,对于村民提出的建议要认真听取、积极采纳。在改造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三)美学理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在改造时不能完全照搬城市建设风格,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地域特色。本文所提及的彭坊村就是一处红色旅游景区,因此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彭坊村的实际情况和基地条件,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

四、美学视域下温汤镇彭坊村的外观改造实践

(一)彭坊村简介

温汤镇彭坊村位于温汤镇至明月山旅游景区中段,距温汤镇5公里,全村总共156户、628人,地势平坦。村庄面积120余亩(1亩约666.67平方米),自然环境整洁别致,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富有生命力。该自然村始建于宋代中期,是一座古老的村落,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环境优美、由东往西流淌的小溪,有生长千年、覆盖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古樟,有玄帝庙、文笔一峰等古老旧址,还有民间娱乐“三角班”文化传统习俗。

江西省宜春市在2017年就提出了秀美乡村建设,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彭坊村利用秀美乡村建设资金启动了红色乡村小镇外观改造工作,涉及建筑外观更新、景观小品建设、村貌统一、公共空间改造、绿化设计等内容,使得整个小镇的外观更加整齐一致。

彭坊村与芦溪县、安福县相邻,是平江起义路经之地。据当地老人回忆,1928年彭德怀部队曾在此地停留过。彭坊村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可以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对该村进行外观改造。将红色元素运用在建筑外观设计中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发扬、传承红色精神;二是通过红色外观改造,使该村明显区别于其他乡村,更加凸显乡村特点和风貌。

(二)彭坊村现状

1.沿街建筑缺乏特色

彭坊村的建筑外观以灰色为主,加以小部分白色、红色进行点缀。虽然这是乡村建设中比较常见的色彩搭配方式,但是和其他乡村小镇出现同质化现象,亮点不足。大多数建筑因建造年代久远,所以老化严重,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外皮脱落、斑驳等现象,缺乏艺术美感。另外,沿街大部分建筑外观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影响小镇整体风貌。

2.公共空间缺乏规划

彭坊村公共空间较多,主要为道路两侧的空地和住宅后面的空地等。有的公共空间长满了杂草,有的则堆满了村民随意丢弃的旧瓦片、旧家具等杂物。虽然部分路段两侧的空间被规划为绿地或者停车场等场所,但没有进行统一的绿化设计。

3.红色文化特色有待突出

彭坊村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彭坊村村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制约了彭坊村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及特色在乡村风貌中的体现。例如,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力度不足,对相关元素的应用不充分,未能在绿化设计中体现特色,等等。

(三)彭坊村外观改造内容

彭坊村现有村民156户,沿街建筑的居住率达到了70%,但现存建筑大部分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建造的。这些建筑多为2—3层,以砖混结构为主,外观较为朴素简单,以灰色为主,风格较为单一。为了使彭坊村的建筑外观元素更加丰富且有特点,建筑翻新改造在色彩上以灰、白、红等颜色为主,其中,灰色为外观主色,以灰色涂料绘制砖墙图案,红色、白色运用在字体、窗框线条装饰上。另外,在村庄道路两侧合理进行绿化设计,既突出主色调,也增加小镇整体的层次感。红色腰线的运用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对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眼前一亮。村委会设立在沿街中心地段,建筑外观运用了党徽、红船、红色字体,其余建筑多用红色点缀外墙腰线,使红色文化特色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五、美学视域下红色乡村小镇的外观改造策略

(一)统一建筑风格,提高建筑质量

统一的建筑风格不仅可以彰显乡村特色,而且能使乡村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但目前在村庄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缺乏统一的建筑材料、风格、色彩等方面的规划,出现了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对建筑进行统一的色彩设计,尽量采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色彩搭配方案;其次,对建筑风格进行统一规划,尽量使用统一的建筑材料和样式,对不同风格的建筑进行巧妙组合;最后要考虑地域性,在建筑改造时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二)统一街道肌理,彰显乡村特色

道路是一个村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庄与外界沟通联系的纽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要求道路也要越来越美观。因此在街道改造时,要注意道路的硬化和绿化提升。此外,在村庄道路规划设计中,要根据村庄特点合理布局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同时要根据地形地势设置排水沟渠、停车泊位等。

(三)统一小镇的景观设计

在红色乡村小镇外观改造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单一要素的设计和建設,应将景观设计与整个小镇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例如可建设具有代表性的雕塑、景观小品等,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实现场所与体验者之间的互动。此外,还可以在小镇内种植一些适合当地且具有革命意义的植物,打造特色景观带。

综上所述,本文以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彭坊村为例,从美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彭坊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红色乡村小镇外观改造策略。具体来说,建筑改造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同时要与传统民居功能与形式相结合,使村庄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气息,既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又能体现村庄特色。红色乡村小镇外观改造应注重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传承文化和发扬特色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陆晓强.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三明市宁化县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8(28):155.

[2]张梦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3]步宇飞,高文君,于立芝,等.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综述[J].农学学报,2021(6):96-100.

作者简介:

刘莹洁,硕士,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建筑室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黄抒捷,硕士,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室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饮食美学中还乡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现代生活美学之城
生活美学馆
造物美学
纯白美学
街之美,在于人 读《街道的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