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探析

2023-09-10陶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民族文化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及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大的文化环境成为影响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以国际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各个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全球化的发展对地域性民族文化来说无疑具有强有力的冲击,若没能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会产生文化趋同的严重后果。基于此,主要围绕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民族文化;环境艺术设计

在新时代,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需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利用全球化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各项科技成果,创造性地建设出具有时代特色、地区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成果,为促进世界建筑文化多元化发展贡献力量。研究现代建筑发展的基本趋势不难发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呈现出朝着共同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削减,这是对现代人的警示。对当代设计师来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地域差异、保护民族文化、强调城市特色、传承城市文脉是其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所谓的传统通俗来讲就是习惯,但是习惯并不等同于传统,因为习惯有好坏之分,坏习惯终将会被摒弃,而好习惯将会长久地保留并传承下去,这部分好的习惯经过不断演变与发展就会成为传统[1]。对于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域来说,传统代表着理与情的认同,因此传统的所属范畴为文化范畴。具体来说,传统主要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具有直接影响,甚至对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起决定性作用,传统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映,因此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是不能被割裂开来的。故此,传统兼具民族色彩与地方色彩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气。中国传统建筑的大气主要表现在大门、大窗、大屋檐等处,会给人以明显的舒展、明亮的感觉。传统建筑中使用的大屋檐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半封闭空间,除了本身具有的美观性以外,还能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大气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二,生氣。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气主要表现为建筑四角飞檐多翘起,或是展翅欲飞,或是直立欲飘,这会让整个建筑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中呈现出一抹轻盈之感,使本是静态的建筑仿佛有了律动的生命。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是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建筑都不同的地方。与中国传统建筑相比,西方建筑的艺术特征并不在于建筑本身,而是需要依靠建筑上的画作、雕刻等来实现,而这些无法赋予建筑以灵动的生气。

第三,富丽。中国传统建筑的富丽主要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上。琉璃材料的特点在于它的使用寿命长且颜色艳丽,在阳光的照耀之下能够显现出光彩夺目的颜色,再加上其耗费成本高,所以还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第四,重视山林风水。上述所说的三点主要集中于建筑物本身,而对于建筑物所在的周边环境未能提及。中国传统建筑对山林风水的重视程度较高,在古代,还有专门的风水先生。抛去其中的迷信因素,这些风水先生可以称得上是建筑位置的选择专家。有山代表着建筑所在位置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代表着建筑所在位置自然资源丰富,生命力旺盛;有风代表着建筑所在位置空气清新,难生病患;有水代表着建筑所在位置鱼虾丰盈,有良田沃土。兼具以上四点条件的地方,自然是建筑的最佳选址[2]。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意蕴

建筑是在人力作用下将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加以整合、加工,从而形成并产生的。既然建筑需要人为因素才能形成,那么在建筑中就必须体现出人独有的智慧和想法。中国传统建筑因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所以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领风骚、独具一格。在传统建筑中,除了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以外,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都是其之所以独一无二的重要因素。站在宏观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呈现出明显的稳定性特征,例如常见的台阶、门窗等,它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以固定且稳定的形态出现并存在。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多种文化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建筑构件体现的。而这正说明了一点,即建筑不仅仅作为物质而存在,它也是精神的代表,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审美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总是同时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符合大众审美观念,还应该体现出伦理秩序[3]。为了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社会伦理观念应运而生,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普通百姓的住宅还是彰显皇权的宫殿建筑,无一不在彰显社会伦理观念下的社会秩序,如屋顶形式有尊卑之分,建筑色彩有等级之别。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宫殿建筑的颜色以黄色、金色、红色为主,而百姓住宅多是黑色、灰色、白色。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调动人的心理功能、规范人的道德情操、维系人的社会关系等人本主义基础上的。传统建筑跨越历史长河,将社会生活中的各项重要内容直接呈现出来,它揭示了社会主要矛盾,也代表着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

说到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人们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土和木,这两种建筑材料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不同。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材料的种类不断增加,质量也有所提升,但是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来说,木、土、石永远是首选材料。中国自古便有“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而在传统建筑中应用的建筑材料刚好体现了刚柔并济、阴阳相生。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总结为“墙倒屋不倒”,这简短的五个字很好地阐述了中国古建筑结构中刚性结构的梁柱与柔性结构的墙壁相结合的特点,而具有刚性结构特征的建筑,其材料正是以石、木为主。

三、现代环境艺术的特征

(一)传承性

在全球化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相互融合并发展,但是即便如此,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仍然经久不衰、保持本色。现在的建筑文化和环境艺术与过去的历史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这些联系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材料、民族文化性格等。这在部分欧洲建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德国哥特式建筑的遗风为造型高耸且垂直,纵向的、狭窄的立式分割对现代建筑也产生着影响,尤其是现代建筑中喜欢使用金属材料。法国古典建筑中弥漫着明显的浪漫、自由的气息,与德国建筑风格不同,法国建筑宛如精美的艺术品,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建筑环境,都极具艺术气质。这些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即现代建筑文化与建筑技术是过去成百上千年技术与文化积累、沉淀的产物。只有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

(二)动态性

传统不是永恒不变的,相反,它是一个变量,不过与一般意义上的变量相比,传统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特征[4]。在中国,从战国时期到清朝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在这两千多年里,中国传统建筑逐渐形成。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出现了以石梁柱为基本结构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在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完整的西方古典建筑体系。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传统不分国界,只要是传统,其就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建筑,就仿佛是站在一座桥上看下面缓缓流过的小溪,它不会一直定格在某一个位置。因此,传统的稳定具有相对性,但是传统的变化与发展具有绝对性,传统究竟能够传承到何时,又是否会迎来灭亡的命运,主要取决于其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要求的适应情况,这是历史的选择,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三)现实性

传统并不等同于文物,它更多指的是对当下环境艺术创作有积极作用的、有借鉴价值的遗产与经验。要想深刻、全面、正确地认识传统,需要做的不是研究其历史地位、历史作用,而是要立足于当前,回过头去看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传统。从古代到现代,社会更迭,时代发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传统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化、发展与延续,其中的部分内容被世人遗忘和抛弃,还有些内容被世人记忆并流传至今。那些产生于过去但是逐渐消亡的事物并不能称为传统,传统是对于现代人而言的,是流传至今的。因此,对于传统的继承应始终站在当代的立场,同时要具有批判性、创新性精神,懂得灵活应变。例如四合院,它现在已经无法成为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建筑了,且与现代城市的发展格格不入,只有将传统的四合院加以改变,才能与现代城市相融合,并世世代代保留下去。

四、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继承传统建筑文化

(一)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辩证关系

想要继承传统,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现代世界科技水平显著提升,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新的文化与思想观念层出不穷,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会逐渐淡化,但是并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在不同环境与多层次知识的影响下,人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历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在今天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传统中的一部分内容已经成为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多样化的认识不断发生改变,且要求越来越高。经济水平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人们的情感需要逐渐提升,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第三,人们要求的多样化决定了人工环境的多样化,因此,建筑应是丰富多彩的,不应是千篇一律的。第四,人们更容易接受和适应物质条件上的改变,而对于精神生活上的变化,则适应、接受得十分缓慢。因此,不难看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传统是过去的代名词,但是站在发展的角度,传统是过去的现在[5]。在现代环境艺术当中,关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使用要从具有争议性的角度入手,主要表现为我国各个地区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应用需结合当地社会文明与自然环境特征。例如:中国传统社会艺术中的木雕艺术在江浙沪一带较为流行,且广泛应用至室内装饰;而砖雕艺术在山西较为流行,格外凸显了建筑中的空间意识。现代的发展需要以过去为基础,现代的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无一不是在传统成就的基础上得来的,因此,传统又是现代发展的动力与支撑。

(二)明确传承文脉意味着不断发展

提及文脉的目的不是怀念过去,而是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提取出来并发扬光大。文脉本身就包含着发展之意,如果否定发展、拒绝发展,那将无异于切断文脉。文脉在延续的过程中需要发生变化,只有变化,才能赋予文脉生命力。从总体上看,一再强调文脉的重要性,其终极目的是追寻多样化的统一。因此,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都应始终立足现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敢于创新,积极进取,如果脱离这些内容,那迎接我们的只有不断衰退和没落。对设计师而言,他们需要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搏,深入挖掘传统建筑艺术时间和空间的内涵,充分意识到历史、文化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且文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在建筑创作中平衡继承传统与创新传统之间的关系。中国建筑在历史的沉淀之下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点,但是建筑作为生活空间与艺术形象的承载者,其中蕴含的政治意识、经济水平、技术水平、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各不相同,这些因素正以不同的速度发生变化。现代创作需尊重传统,利用现代技术与现代建筑材料满足现代使用要求,反映当前的时代精神。

五、结语

任何事物都不会始终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建筑也是如此。建筑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具体体现。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实现建筑创新与现代化设计并不意味着抛弃过去的一切,需要做的是摒弃其中落后、陈旧的因素,保留优秀的传统因素,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从而使现代建筑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象呈现出来。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但同时也是相互统一的,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下中华民族逐渐形成的独有的气质与文化是需要世世代代传承并守护的。现代建筑是新时代下的新课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在于应用现代技术创新传统建筑,但我们不能局限于此,应时刻牢记历史使命,让传统建筑在现代语境中扎根并生长。

参考文献:

[1]丁怡.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构成语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建筑结构,2023(2):154.

[2]刘芳,彭征.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陶瓷,2022(6):133-135.

[3]崔浩东.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建筑,2022(4):314-315.

[4]陈楠江.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J].建筑结构,2023(10):191.

[5]李俊忠,李建诗,李女仙.广府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在历史街区设計的应用:以广州永庆坊为例[J].中国包装,2023(5):101-103.

作者简介:

陶亮,硕士,南昌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民族文化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