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函数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3-09-10文/陈伟
文/陈 伟
引 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任务融入日常教学中,借助不同形式的外部手段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初中函数为例,教师应通过强化概念认知、注重数形结合、运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充分彰显数学教学的时代性特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更为细致。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接纳新时代下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1]。学生经过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数学习题的练习,能够锻炼数学思维,形成数学认知,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实现成绩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充分彰显数学教学的时代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未来社会生活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全力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类学科,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学生健康成长、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2]。因此,教师需要立足文化育人的基础,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性、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确保学生具备端正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3]。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的应用,帮助学生从文化层次更好地探知数学学科,建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塑造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推动数学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推进,尤其是数学这种基础学科[4]。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摆脱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实现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数学学科培养全面性、创新性人才,是强有效推进数学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土壤。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悟数学,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进而刺激学生产生对数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不断探究、开拓进取,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推进数学学科持续发展。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培养缺乏整体应用
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诸多教师依旧坚持传统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另外,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传统教学理念,习惯于按照惯性思维,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5]。而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的全新教育观念,难免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就有可能出现学生对全新教学模式不适应的问题。
当前,虽然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也在不断地践行全新教学手段,以适应核心素养的培养,如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和原理进行实例化还原,但是因为学生自身缺乏对核心素养的整体认知,很难通过常规教学内容实现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全面升华。此外,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使用的手段较为生硬,不能有效地将前后知识进行贯穿性讲解,压制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难以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融合。学生自身也由此产生对核心素养的怀疑态度,转而再次投入对数学公式的死记硬背和数学习题的大量练习中,进一步造成探究意识的缺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求答案、不作探究,创新思维逐渐被扼杀。
(二)核心素养培养缺乏文化传承
数学学科历经千年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充足的文化魅力。通过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十足的文化自信[6]。但是,在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缺乏对数学文化的教导,没有做到数学文化的传承。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充分运用数学文化传承,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和原理,从文化传承层面完成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将数学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看待。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插入对数学界名人轶事的讲解,注重学生对数学之美的发现,建立学生对抽象化数学的具象化认知[7]。在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通过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建立起多维度的解题思维。教师要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承教育,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之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让数学文化不再是表层的记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认知数学的内在驱动力。
(三)核心素养培养缺乏主观能动性
升学考试作为各阶段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思维[8]。在初中阶段,中考的升学压力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所必须应对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以应试性教学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造成了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忽视,教师缺乏相应的动力去培养学生数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即便存在部分教师运用多重手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受限于学生自身学习动力的缺乏,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甚微。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对数学原理和公式的死记硬背与对数学习题的广泛重复练习,获得较强的应试能力[9]。而在核心素养推行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影响下,这类学生却因为自身核心素养不到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无法通过课堂教学获得自身所需的知识,更不适应教学模式调整带来的对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缺乏提升核心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做好传统教学模式与全新教学模式的衔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函数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概念教学,发展数学抽象能力
初中函数的教学,离不开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师只有积极地提升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函数的本质。但是,理解函数的概念,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极为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函数的原理与应用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熟悉的实例中了解一次函数图像中夹角度数变化过程与函数之间的变量关系,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总结的时间,使学生自主建立起对抽象化的函数原理与公式的具象化认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问题,如飞机按照800 千米/小时的时速进行匀速飞行,航程总计s千米,飞行时间为t小时,要求学生列表记录,并提问学生s的数值是否会随t的数值变化而变化。此类设问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其熟悉的实物为参照,能实现学生对函数概念的本质性理解。尤其是在两组变量s和t的不断变化中,不论t数值如何变化,都会有一个唯一的s数值与之对应。此时,s就可以称作为t的函数,而函数的概念本质就是对不同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化展示,以此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变量关系,并进行函数化表达,确保学生能够从更高维度理解数学,把握数学的本质。
(二)强化应用意识,树立建模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思维能力是对数学知识、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整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较为便捷且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是生活中的问题。初中函数是基础的数学模型,学生通过对初中函数的基础认知和原理归纳,能够实现对初中函数数学模型的了解和认知。初中函数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沟通联系,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跨江大桥、摩天大厦等建筑对三角函数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初中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初中函数的学习动力。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讲解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训练学生建模思维能力。例如,2 人使用同样60 米长的绳子划分各自的耕地,要求耕地必须是矩形的,将耕地面积设为s,耕地其中一边长为i,当i的数值是多少米时,耕地面积s能够最大化?首先可知,s和i是一组对应变化的数值,因此可以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教师要通过实例展示,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发掘数学问题,并通过已知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与之对应的函数模型,在利用初中函数原理和公式解答数学问题的同时,认识到初中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体会数形结合,渗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形结合作为数学的重要思想,对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数形结合思想既可以借助数阐述形的属性,也可以借助形的直观性阐明数的关系,是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极为常用且极具效果的一种数学思维。在初中函数教学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用到数形结合。以“非特殊角的初中函数值的大小比较”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以形辅数、以数助形,帮助学生直观且形象地判断出三角函数的大小关系。
(四)注重发散思维,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简单来讲就是从单一的信息素材中,经过观察和思考,获得更多的信息,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且灵活合理应用的重要能力,更是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关键能力。但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集中思维能力的锻炼,忽视了发散思维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联系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发散式解答。例如,在引导学生证明三角恒等式时,教师就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不同的渠道寻求结果,可以选用统一的函数种类进行证明,也可以通过统一角度来证明,还能够借助统一运算的形式解答。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形式,在证明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结 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尤其是在思维层面,经过一定的锻炼和磨砺,能够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逻辑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因此,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教育黄金期,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塑造,结合数学文化,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意识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