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
2023-09-10刘树敬
刘树敬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二实验小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被打破,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教师需要通过问题以及问题链对学生进行引导,代替过去直接给他们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也凸显出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然而,现实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课堂提问的价值,通常为了提问而提问,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不能发挥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阅读教学为例就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行探讨。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阅读提问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课上的课堂提问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漫无目的。一些教师在阅读课上想到什么问什么,毫无目的性,甚至一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文中的句子,学生在不需要思考的前提下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占用了阅读课上的有限资源,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第二,没有差异性。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人生经历、认知水平,但就目前阅读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对问题进行区分,导致提问效果下降。第三,脱离生活。指导学生阅读并不仅是让他们掌握字词、语法等语言知识,更是希望他们通过阅读文章获得一些生活哲理,从而指导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们拥有更好的人生。但是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很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提问,都是围绕文本材料去提问,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将文本材料中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阅读教学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提问技巧
(一)基于针对性原则提问,提升学生阅读效果
教师在阅读课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带有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思考,学生通过这个问题能够获得什么。只有明确目标,才能保证提问的价值性,才能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例如,在阅读《将相和》一课时,教师问学生:“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提出这样的问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揣摩两个不同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又如,教师可以从文中选择好的句子让学生仿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在阅读课上必须抱着“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的”的态度去提问,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向学生抛出问题,这样既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又抑制了课堂提问价值的发挥。
(二)基于分层性原则提问,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之间存在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时,需要遵循分层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提出难度系数不一样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都能够回答。这样既起到了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目的,又能让学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有利于他们阅读兴趣的提高。
例如,在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对学困生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繁忙’‘踌躇’的反义词是什么?”帮助学生扎实语言基础。对中等生,提出一些难度中等的问题,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优生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如“通过毛泽东的心理变化,说一说你对他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感悟”,以此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这样的分层性提问既保证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三)基于生活性原则提问,深化学生阅读感悟
知识源于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之变化是教育的根本意义。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应当学会联系生活去设计问题。一方面,这可以唤醒学生的思考兴趣,拓宽其阅读广度;另一方面,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以及获得的人生哲理。
例如,在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以及文本内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少年周恩来的志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说一说你的志向并简单规划一下你会怎样去实现它。”通过这样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同时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阅读课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连接着教师和学生,是师生互动的平台,也是教师检验学生阅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阅读课上,教师应遵循针对性、分层性、生活性原则设计问题并提供给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并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本文是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分享的几点提问技巧,希望能为广大同行的课堂提问提供一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