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色彩的国度穿梭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策略研究
2023-09-10范新泽徐建慧
文/范新泽 徐建慧
引 言
色彩是美术学科关键的教学内容,认识和运用色彩,是学生进行一切美术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走进色彩的奇妙世界,利用色彩独特的感染力,让学生不仅享受美术,更能对大千世界无处不在的美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但是当前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仍有一些不足,教师应提高重视,从实际出发,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以独到的角度理解色彩,增强美术教学效果。
一、赏心悦目:色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一)丰富学生视觉及情感体验
不同色彩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明黄色让人感到充满活力,淡绿色让人感到清新,浅蓝色让人感到冷静,红色让人感到热情十足。教师在小学美术中加强色彩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的内在含义,体验其代表的不同情绪或情感,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画家的内心世界,不仅是对学生视觉能力的有效培养,更能起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作用[1]。
(二)锻炼观察能力,开阔学生眼界
色彩在现实世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自然界中的色彩、人造物中的色彩。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中的色彩,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从学生角度来说,这种观察自然、挖掘生活中色彩的过程,也是开阔眼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不断完善关于美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更独到的眼光欣赏和创造美。
二、对症下药: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教师对色彩教学的认识不足
色彩是组成美术的基本元素,色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小学美术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不重视色彩教学,只是在课堂向学生讲解美术作品的线条、形状等造型,导致学生对色彩的不同美学价值、搭配方式掌握不当,不利于学生对美术的深度欣赏。
(二)学生对美术色彩的热情不足
学生对美术色彩的热情不足也是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色彩对小学生是有极高吸引力的,但是由于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规划不当,一些学生在欣赏、表现色彩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产生了不符合预期的学习体验。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美术色彩的热情降低,对教师教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柳暗花明:小学美术中的色彩教学策略
(一)丰富资源,让学生发现色彩魔力
让学生穿梭在色彩的国度中,能使他们自主发现色彩的魔力,喜欢上色彩。教师若能在美术的世界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色彩学习资源,让学生不仅有色彩可欣赏,还能形成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自然就可使学生自主发现色彩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探索色彩的热情。
1.混合型资源
混合型资源,即能够推进色彩教学和不同类型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的资源。教师将混合型资源应用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例如,在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魔幻的颜色”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以歌曲《七色光之歌》导入课程,同时播放歌曲对应的MV 视频。然后,教师根据视频和歌词内容,提问学生:“生活中都有哪些色彩?”当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看到过的不同色彩和感受后,教师可根据本课“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认识色彩的特性,感悟色彩的变化”教学目标,一边通过板书提出“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的问题,一边在课件中出示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总结“三原色”与“三间色”特点。随后,教师出示提前准备的利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完成的范画,为学生创造欣赏契机,使学生在范画中合作寻找“三原色”“三间色”,分析色彩对范画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音乐、视频、课外阅读材料、范画与问题,都是学生走近色彩的跳板,能使学生逐渐明确“色彩画”特点,意识到以“三原色”“三间色”为代表的色彩的特点与魔力。
2.欣赏型资源
欣赏型资源,顾名思义,就是以满足学生对色彩的欣赏需求为主的教学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范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越丰富,就越容易从中发现色彩,越能找到色彩的奥秘。但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美术欣赏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中,注意对欣赏型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例如,在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冷与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门神(木板年画)》《丁香花(水彩)》美术作品以及《今天下雨了》《秋天》学生范画,通过互联网收集大量运用暖色的年画图画和大量运用冷色的风景范画,丰富学生欣赏主题画作的选择,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冷暖色表现的不同心情,围绕冷暖色展开联想。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前几届学生的绘画作品视为教学素材,向学生提供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在该学习阶段借助冷暖色创造的美术作品。宁静的天空、寒冷的冬天、烈日和暖阳、金灿灿的阳光……大哥哥、大姐姐的画作同样能够丰富学生对色彩冷与暖的认知,使学生学会用冷暖色表达情绪和对生活的感受。
(二)融入游戏元素,在趣味盎然中提高学习兴趣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美术色彩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游戏行为,教师若转换“制止游戏”思路,迎合学生喜好,将游戏与色彩结合,打造游戏化课堂,让教学氛围“活”起来,就可以轻松地将学生对色彩的兴趣调动起来。在兴趣驱使下,学生会对色彩进行积极探索。
例如,在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瓢虫的花衣裳”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玩颜色”游戏,为学生提供五颜六色的油画棒和白色卡纸,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颜色涂在卡纸上,观察颜色的区别和变化。有的学生将红色油画棒和白色油画棒混合在一起涂抹,发现卡纸上的颜色慢慢变成了粉色,还对色彩这一变化的原因产生好奇,询问教师“为什么”,讨论是否可以用白色和红色混合的色彩为瓢虫做一件粉色的衣裳。还有的学生将绿色、黄色、紫色等油画棒的颜色混合,也发现了色彩的有趣变化,同样提高了在美术课堂“学色彩”“玩色彩”的兴趣。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既对当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有益,也能使之后的色彩教学水到渠成。同样,在四年级(下册)“色彩的渐变”“色彩的明与暗”等教学中,教师也可开展此类游戏,使学生在玩中逐渐发现色彩的渐变规律,找到明与暗的秘密。
(三)利用信息手段,让多媒体成为感受色彩的工具
基于信息技术形成的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具象等特点,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智能还原或表现色彩,帮助学生敲开感受色彩的大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多渠道感受色彩之神奇。
1.通过情景传递色彩
以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漂亮的包装纸”一课为例,漂亮的包装纸上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包含各种各样的色彩,可以满足学生在这一阶段探索鲜艳色彩的需要。而在生活中,漂亮的包装纸无处不在。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收集包装纸的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收集各种包装纸照片,通过多媒体依次展示给学生,并通过问题“你喜欢哪一种包装纸?它上面有哪些颜色?”引发学生对包装纸色彩的观察和描述。多媒体能够很好地还原包装纸上鲜艳的色彩,在这种直接的观察中,学生自然可以具象地感受色彩带来的不同体验[3]。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意控制不同照片在多媒体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让照片的色彩之间形成对比,让学生观察。比如,在同一页PPT 内,教师既可以出示红白相间的包装纸照片,也可以出示白绿相间的包装纸照片。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下,学生对“对比色”的感知也更强烈,有利于以后对“对比色”进行针对性学习。
此外,在“蔬果变变变”“家乡变了样”等紧密关联生活要素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情景,将不同色彩的蔬果照片、不同色彩的家乡建筑照片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最简单的方式观察身边的色彩,感受其搭配规律。
2.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变化
色彩是充满变化的,混合不同颜色,可以创造新的色彩,在光影的变化下,色彩的视觉效果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在小学美术中不仅要认识最常见的色彩,还要了解色彩的变化。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动态呈现信息的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变化[4]。
同样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魔幻的颜色”为例,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三间色是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调配三间色”动画,通过“黄色色块+蓝色色块=绿色色块”“红色色块+蓝色色块=紫色色块”以及“红色色块+黄色色块=橙色色块”的内容,将用“三原色”按照一定比例调配“三间色”的过程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能自然地理解“三间色”的形成过程,理解“三间色”“三原色”六种色彩之间的特殊关系,强化对色彩的感受和认识。
(四)回归真实生活,让大自然成为了解色彩的载体
艺术源自生活,生活中随处可见美术的踪迹,时时可感色彩的魅力。特别是在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飞鸟鱼虫都有绚丽、神奇的色彩。小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的向往无须赘述,所以随着年级的提升,根据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还可以将美术课堂搬到生活中,在大自然中进行色彩教学。
1.寻找自然中的斑斓色彩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自然探险”“丛林采风”等活动,带领学生寻找大自然中的斑斓色彩。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花衣裳”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认识动物的造型特点”,设计“动物园半日游”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将学生带到动物园中,组织他们观察各种小动物身上的花纹和颜色。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动物身上有哪些色彩?”“你会用哪些色彩来区分不同的小动物?”等问题,引发学生对不同动物色彩特征的讨论,为学生在画作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还原小动物真实的色差奠定基础。
2.留住自然里的五颜六色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自然中开展美术写生活动,让学生利用随身携带的画板、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等工具,一边观察和欣赏,一边将自然里的五颜六色留下来,培养学生搭配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5]。
以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色彩的和谐”一课为例,本课是对“色彩的对比”的延伸,也是一节独立的色彩课,教师可先以《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出教学主题,渗透自然元素,让学生做好在自然中学习色彩的心理准备。随后,教师可以讲解“邻近色”以及“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邻近色”增强画面和谐性,增强对“和谐的色彩”的理论认知。然后,教师可以提出“走出教室,在学校周围写生,用画笔留下自然的和谐之美”,让学生以校园周边的动植物和建筑为参照,在青山绿水中开展“运用色彩”美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先近距离观察自然中的和谐色彩,再在用邻近色作画的实际操作中,创造色彩的和谐美,增强对自然色彩、自然之美的认知。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中的色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和情感体验,还能锻炼学生对美术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游戏化学习特点基础上,丰富教学资源,积极探索社会与自然生活中的美术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