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3-09-10文/李斌
文/李 斌
引 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已成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健康积极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其日后学习与成长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从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当前仍旧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为主,这就导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在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充分激发,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也相对被动。鉴于此,教师应充分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加强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普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教师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创新意识,且未高度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加之没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及任务,导致小学体育成了自由活动课,无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体育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有待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枯燥,缺乏趣味,且未融合游戏或竞赛等创新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学习体育的热情没有得到充分激发,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不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1]。
第三,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没有针对学生的体育训练方法与体育动作进行规范与指导,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漫无目的地进行各项体育运动,无法有效提升体育运动能力,进而降低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第四,体育课堂评价机制有待完善。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通常不予以评价或仍旧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这既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降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游戏的体育教学是一种以游戏形式为主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内容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多元化,可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与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巧,当前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且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加入体育课堂的游戏当中,这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
对教师而言,将游戏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可将原本枯燥的体育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事半功倍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对学生而言,体育游戏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内心对体育的热爱,使学生自愿加入体育活动与体育训练。同时,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还可形成集体意识,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另外,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培养吃苦耐劳、永不言弃、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极大地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设置合理的游戏活动情境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创设多元化、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情境,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及积极性,使学生更快速、高效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巧,显著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3]。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主动转变与创新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结合体育运动技巧设置合理的游戏活动情境,缩短学生融入体育课堂所需的时间,使学生快速掌握各种体育动作与运动技巧。同时,合理设置游戏活动情境,还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双脚跳”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双脚跳”动作特点与技巧,设置“青蛙过河”游戏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详细观察青蛙跳跃时的动作及发力点,并认真模仿,熟练掌握双脚跳的运动技巧。此过程不仅可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针对“双脚跳”的动作技巧及相关注意事项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另外,当学生熟练掌握“双脚跳”知识与动作后,教师可发出“双脚跳”比赛挑战,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具体的比赛活动,争取最先到达终点,取得胜利。在“双脚跳”比赛结束后,教师应对获胜组进行表扬并予以物质奖励,对在比赛中未正确掌握“双脚跳”动作的学生展开一对一的指导。在此种游戏活动情境中,学生既可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产生集体荣誉感,也可充分意识到团队协作在团体比赛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重视与发挥游戏的教学优势,加强游戏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更高效地学习体育知识,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二)营造团结协作的游戏活动氛围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体育教学方法,十分注重学生间的团结协助。一项充满趣味且具有较强互动性的体育游戏活动,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4]。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高度重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营造团结协作的良好游戏活动氛围。
例如,教师在“高抬腿跑”教学中,可以“两两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高抬腿跑”训练,营造团结协作的课堂活动氛围。“两两合作”作为体育训练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有较高要求。在“高抬腿跑”训练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动作连续,找准最佳的抬腿节奏,并通过与同伴磨合,及时发现并纠正对方的不足,共同进步。另外,教师也可通过“组队帮带”的形式,展开“高抬腿跑”教学,即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若干人,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高抬腿跑”训练,要求各组水平较高的学生带领其他成员一起进行训练。教师则从旁观察每位学生的运动动作与技巧,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总之,团结协作的体育游戏活动氛围,有助于小学生与其他学生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进步,同时也利于师生与生生之间针对“高抬腿跑”的动作技巧展开深入交流,综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增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理把握游戏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及整体学习能力,精准把握游戏难度。若游戏形式复杂,内容烦琐,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加大身体活动压力,且不利于游戏教学优势的发挥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5]。若游戏内容过于简单,小学生的思考、运动能力就无法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只有游戏难度恰当,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增加游戏难度;针对体育运动能力偏弱或存在运动心理障碍的学生,适当降低游戏难度,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抵触心理[6]。
(四)健全游戏教学评价机制,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游戏化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应有始有终。为进一步提升体育游戏教学的整体成效,体育教师应制订完善的评价机制。结合分层教学策略,体育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运动素质的差异,展开分层评价。对于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体育教师应适度提升评价标准,激励此类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不断超越自我。对于体育能力偏弱的学生,体育教师应通过鼓励式的评价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体育游戏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总而言之,建立与游戏教学匹配的评价机制,既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助推器,也是体育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可进一步强化游戏教学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五)完善体育游戏场地器材设施
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完善体育器材设施,既是当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7]。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仍旧普遍存在体育器材缺乏这一问题。因此,为确保体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进一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学校应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完善各种体育活动设施设备,科学布局,按标准配备[8]。同时,体育教师也不可单纯依靠教育部门与学校的支持,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加强对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动手制作满足体育游戏活动所需的体育器械,实现一物多用。另外,学校还要合理安排各班级的体育活动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拥挤的现象,增强游戏教学的效果。此外,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也应积极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为校园体育游戏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六)优化体育教师队伍
作为整个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者、执行者与参与者,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往往直接决定着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9]。鉴于此,要想实现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就应不断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的教学组织能力与实践能力。
首先,学校应合理规划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对原有培训方法及内容进行创新与丰富,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定期进行考核,持续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质量。
其次,学校应为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当改善薪资待遇,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游戏创新方式,丰富体育教学形式[10]。
最后,小学应适当增加体育教师人数,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体育游戏教学工作高效开展,从根本上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 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属于一项重大举措,可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对原有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丰富,显著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满足小学生多样的体育锻炼需求。为此,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应树立明确的游戏教学意识,将游戏合理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合理的游戏活动情境、营造团结协作的游戏活动氛围、制订完善的游戏教学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学优势,为学生营造活跃、有趣的体育课堂氛围,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