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及其风险规避

2023-09-10石浩斌

商展经济 2023年15期
关键词:账款供应链融资

石浩斌

(渤海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1 供应链金融概述

1.1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目前,对供应链金融没有统一的定义,研究人员经常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以整个供应链整体情况为关注重点,以便于银行进行审批。本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加强对物流企业监管来控制整个供应链上各个需求环节的风险,其不仅让原本融资难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信贷支持,还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1.2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供应链最显著的特点是参与主体众多,具有自偿性、整体性、稳定性和风险易控性等。自偿性是指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还款来源是产品销售收入,由于供应链中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因此,融资时可选择多个融资渠道进行;融资额度按不同类型企业划分,一般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不像传统融资方式那样受政策影响。随着交易情况的改变,授信金额期限也可以随之灵活的改变。整体性是指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主,整合中小企业、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资源去形成一个整体。稳定性是指在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非常稳固,银行和中小企业合作,一方面可以扩展银行的业务范围,物流企业也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会有现金流流入,改善经营情况等。所谓风险易控性是指在贸易真实的前提下,引入核心企业进行担保,可以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概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入,使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情况了解更及时、更全面,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2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

2.1 主要模式

2.1.1 预付账款模式

预付账款模式是在固定地位的中小企业进行货仓验收呈报的一种模式,利用与核心企业的协定,发售货品后再通知银行进行抵押,核心企业从而进行回购。在此模式中,通过评价信贷的银行,了解其相关的信用状况,并且确定核心公司来回购。符合条件的核心公司,银行要求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在银行存储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签订的协议,银行将货物交付到指定银行金库,并已通知银行同意贷款的金融机构,可以访问仓库收据。

2.1.2 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模式是服务在销售阶段的中小企业。假如中小企业准备供应链融资,则应首先向银行提交库存商品或质押品,然后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物流监管公司对质押品评估和信用状态进行管理,供应链的整体水平因此会有显著提升,提供专门对中小企业和银行的服务。存货型融资即融资企业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后,由第三方(即物流监管公司)进行管理,并在一定时间内按约定方式支付给物流监管公司所需费用。但是,由于融资企业对所提质押品有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因此,金融机构会通过一定的担保措施来保护质押品安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如果融资需求方违约,则金融机构会让融资企业的上游公司回购质押品或直接出售剩余的质押品。

2.1.3 应收账款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是以产品的销售为主要特征。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签订销售合约。由于核心企业在谈判中的绝对竞争力,供应商首先将货物分发给核心企业,并且供应商取得应收账款,核心企业成为其中的受益者。供应商通过应收账款,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应收款项。核心公司与供货商之间的信贷等级和审计风险管理情况,由银行进行审核,在审核过后,将贷款发给供应商,供应商借此融资后得以日常生产,以供核心企业在到期限后支付应收账款。贷款资金实现循环使用,在这个模型中,主要资金来自核心企业,所以可从核心企业中获得应有的信用,从而极大减少信贷风险。

2.2 三种典型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实现机制分析

2.2.1 应收账款模式实现机制分析

为了向银行申请贷款,位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通常以销售产品的形式,为供应链下游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产生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并认定为首要还款资金。这种方式使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风险小,各方均能得到好处。核心企业提供反担保,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信用水平,更容易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核心企业要为中小企业兜底。中小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后,可以加强自身企业的建设,增强实力,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降低核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还能保证按时履约,减少信贷业务风险。而核心企业也可借助银行的力量,对自身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减少贷款风险。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演化成为委托代理关系,三方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各方共赢的局面。

应收账款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常见的流动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应收账款成为制约企业正常运营和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将应收账款变为现金流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资金困难。

2.2.2 融通仓模式的实现机制分析

作为一项新型的金融服务产品,“融通仓”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密切合作为基础条件,为各大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物流等方面的服务。融通仓模式是指在金融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商业银行的参与下,签订合作协议后,融资方以原材料、存货等资产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行为。融资方若违约,银行可将质押财产进行拍卖,也可以要求融资企业回购抵押物。融通仓模式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加强中小企业与银行合作的愿望,加大资金的使用效率。作为融通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满足一些特定要求,如资产规模、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仓储服务质量等。

在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下,第三方物流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客户群体之一。第三方物流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和转移风险,还能将商业银行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由核心企业向中小企业转变,实现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双赢;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扩大仓储业务,增加收入,可以获得更多收益。

2.2.3 保兑仓模式的实现机制分析

位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往往需要预先向供应商付款才能拿到生产原料。若企业可以将预付款账户下的资产进行质押,盘活资产,补充现金流,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优化生产条件,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方式——保兑仓模式具体是指在引入第三方物流进入后,商业银行与上下游中小企业、上下游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商业银行会给企业发放承兑汇票,上游核心企业收取中小企业的预付款项,中小企业只有向商业银行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后,方可获取提货权,同时得到核心企业的承诺,当保证金无法全额支付与承兑汇票数量相等的保证金时,核心企业会回购质押物,最后中小企业进行杠杆购买,弥补现金流缺口。

从短期来看,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扩大其销售规模;从长期来看,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帮助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授信,使其获得稳定可靠的贷款支持,同时还可以减少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可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稳定性和竞争力。

3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

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者的增加,整体业务的流程更加复杂,各个企业间多次建立委托关系,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一旦爆发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分析供应链金融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风险。

3.1 应收账款模式的主要风险

应收账款模式的主要风险包括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核心企业信用状况、对回款的控制、宏观经济环境、质押率不足等情况,下文对这几种情况进行说明。

3.1.1 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下游企业和融资企业有着稳定的贸易关系,双方在交易中产生了大量的物流单据和发票,核实这些单据是不是真实的应收账款单据,要重点关注其有效性、合法性等因素,还有必要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进行信息沟通确认,否则可能会出现风险。

3.1.2 核心企业信用状况

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征信出现不良记录等影响信用的问题也决定其是否成功贷款。核心企业是否面临风险,直接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承担损失,核心企业的规模、信用水平与风险成反比,规模越大信用水平越高。

(1)对回款的控制,企业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将贷款用途改变,比如还款、不支付应付账款等,同时可能因合同条款不完善,给银行带来损失。

(2)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融资公司和债务公司的行业出现重大变化,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信用风险加大。

(3)在收回部分资金后,银行将部分资金提供给客户使用而不收贷款,融资公司不补充新的应收账款,这样会导致质押率不足,信用风险增加,还可能会出现伪造的应收账款,增大风险。

3.2 保兑仓模式的主要风险

(1)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用风险。一是在保兑仓模式下,由于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不能准确识别物流企业提供的假数据;二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违约风险;三是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或经营问题,物流公司自身无法承担货物监管工作的负担,银行和融资企业面临损失风险。

(2)操作风险。在保兑仓模式上,参与者最多,也是最复杂的。物流企业进行融资时,需要对物流企业进行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确定相应的贷款金额和期限,以降低信用风险,物流公司可能因为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混乱,人员水平低,评估价不准确等因素而造成风险。

(3)法律风险。法律作为一种保障措施,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目前,我国物流业存在诸多问题:仓管方因缺乏有效监管而出现恶性竞争现象,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发生非法行为;质押财产的评估方法也不够科学,可能对银行利益造成损害。

(4)监管风险和质押物的选择风险。质押物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质押物通常具有高价值、易变现等特点,质押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并能及时将破损物品运送到指定地点。质押物应具有稳定的质量、较小的价格波动以及充足的流动性。物流公司在运作过程中,进行流程设计时往往忽视了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导致决策失误和信息不对称,导致质押物监管风险。

3.3 融通仓模式的主要风险

融通仓模式的风险主要包括因经营风险引发的信用风险、质押物风险、物流公司不能履行职责等,下文对这几种情况进行说明。

(1)融资公司应警惕非系统性风险,了解生产销售情况,防范因公司经营风险引发的信用风险。

(2)融通仓模式中,质押物由于产权不明晰,质押物的流动性和市场容量有限,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银行间的信用风险主要取决于质押物的价值大小和质量高低。如果客户没有按时付款,银行必须清算,但如果在一个糟糕的市场行情下,质押物的流动性较差,银行必须接受损失。新巴塞尔协议规定允许使用风险信用缓释工具来替代质押物,以减轻银行的压力。

(3)物流公司应建立严格规范、合理高效的销售和售后过程管理,并制定详细完整、科学有效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式。

综上,一方面质押物容易受时间、变质等影响造成贬值,另一方面只有应收账款模式无第三方参与,相比另外两种模式风险较小,在这几种模式中,供应链金融最主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

4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信用风险的控制技巧

4.1.1 现金流控制与系统信用

要做到贸易背景专业化,目标是专款专用,供应链金融与传统融资不同,前者是强调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评估,银行关注的是整体而不是个体,供应链金融全部基于自偿性贸易融资,自偿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组成的企业群在产业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开展综合授信业务的主体。供应链中任何环节出了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去稳定性;银行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为其提供融资服务,从而实现双赢。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果业务的核心企业出了问题,其他相关业务也受到影响。银行信贷整体抗风险能力强,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4.1.2 信用捆绑技术

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绑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使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员更容易获取到更多贷款。在供应链中,每一个成员企业都会与核心企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对其他成员企业的依赖;通过对核心企业进行授信管理可以减少核心企业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降低供应链的平均违约率;增加银行的利润空间;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实力。

核心企业信贷捆绑的松紧程度根据商业模式的变化而变动。核心企业可以随时制定改变计划,从而降低与银行合作的风险。在核心企业信用良好时,银行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而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发生了问题,银行的收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4.1.3 风险预警信号

及时预警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发出风险预警信号来调整供应链设计方案,风险预警系统包括风险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三个阶段,在每个环节中都应充分考虑到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地监测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风险,降低风险。一旦出现风险,可以防止风险扩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风险预警是一种有效的风险发现机制,基本步骤为:首先进行现场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情况,银行应向受信企业发出警示信息:受警告企业必须采取适当行动以消除或减少其经营风险,如加强资金管理等;最后受警告企业也可通过媒体进行警示。

4.2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一个健全信贷保障制度。供应链除金融机构担保外,还要求有专门的保证人为财务供应链减少风险。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农资公司等都应重视建立信贷保障制度。政府可以参加合资经营,发展农业保障,通过建立金融体系,将金融体系融入农产品的供应链融资体系中,从而提供融资支持,逐步开展小保险、农业保险和巨灾风险资金等业务,进而完善整个保险体系。

4.3 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外部防范措施

4.3.1 建立核心企业的准入体系

核心企业具有一个特殊作用——集中信息平台,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拥有物流、资金流节点的特点,所有节点的信息可以将信息筛选出来,一方面,供应链既可以使银行降低其了解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项目审批前,核心企业还能帮助其进行决策。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之间会有很多信息的交互,这些信息包括信用、贸易规模等方面,它们被整理之后,银行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对项目有成熟的理解和判断。

4.3.2 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督

物流公司会明确了解运输物流信息、中下游企业、货物出入库、金融机构对接信息,了解上下游动态。银行在选择物流公司时,要关注其综合实力,全面审视物流公司的各项能力,如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管理人员水平、管理人员责任心、经验、识别质量等能力。因此,第三方监管的准入应形成自己的体系,避免选择与融资公司合作的物流公司。

4.4 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为了给供应链提供最优的供给环境,各银行要深入研究本地产品的特征,并与生产经营稳定的高水平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挑选具有一定规模、高商业信誉、对供应链有影响的企业。中小型企业的主要业务是通过对公司的资产调研、财务报告的统计,以及实地考察,方便确定用户的信贷需求。强化对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甄别。对金融机构而言,寻找适合其发展的供应链融资企业至关重要。在挑选一家公司时,银行必须从经营的实力和债务等方面来考量,例如重要的产业位置、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等。核心业务方面,比如对上游、下游的公司实施进出口管制、保证订单、销售、价格补偿、市场策略等,应考虑核心企业的意愿,进而推动银行和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供应链和市场价值链的作用。我国以核心企业为重心,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主要引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如何在供应链中找到核心的供应商,并把握好其核心企业客户的价值信息,金融机构要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要以自身供应链特点和客户的结构,逐步推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尽量规避风险。

猜你喜欢

账款供应链融资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融资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