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项管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2023-09-09张瑞祥
☉张瑞祥
中学生生理、心理均未发育成熟,在信息化时代,容易被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对学习效果、效率造成影响,甚至可能会形成错误价值观。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不能仅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未来学习成长奠定基础。“五项管理”政策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作息、体育活动等方面,通过明确的管理细则,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促使教师、家长科学管理学生,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通过总结“五项管理”的基本内涵,探索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类似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一、“五项管理”的基本内涵
针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教育部提出“五项管理”政策,旨在积极落实“双减”,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五项管理”主要涉及作业、睡眠、课外读物、手机使用以及体质健康,明确了课外作业量、完成时间等硬性标准,规定禁止携带手机,做好教育、监督工作,加深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1]对于中学生而言,保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其会直接影响身体生长、大脑发育等,要将保持足够的睡眠放在首要位置,并合理控制课外培训、作业以及游戏时间。同时,阅读是拓展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的课外读物需严格筛选,加强渠道和过程管理,落实多读书、读好书。在体质健康方面,“五项管理”强调眼保健操、课间操、体育活动的必要性,明确规定不得挤占锻炼时间,从而达到强健学生体魄、丰富校园生活的目的。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干扰因素影响,从而引起不良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家庭、社会的共同意愿,“五项管理”以睡眠、作业等为切入点,真正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压力,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
由于年龄的限制,中学生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学习,也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积极培养综合素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学生教育以填鸭式学习为主,忽略了全面发展,家长、学校更注重考试成绩的提高,要求学生专心学习即可,不需要做家务,也没有过多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参与体育锻炼。[2]为了在高考、中考等重大考试中,尽可能获取更高分数,教师也开始采用题海战术,希望通过量变达到质变的目的,甚至热衷于押题、猜题,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长此以往,容易出现高分低能、身体素质下降等情况。
(二)减负未落实到位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开始转变传统教育模式,陆续推出相应的减负政策,各地也对作业时间、在校时间、体育锻炼等作出明确规定,旨在减轻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相关措施并未落实到位,课业负担重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课外作业形式有所转变,网上作业量增加,而家长需要工作,不能时刻监督学生学习,容易出现沉迷电子设备的情况,因此部分家长会选择报补习班、兴趣班,反而增加了学习压力和负担。
(三)个别课程配备不到位
部分学校并未重视美术、音乐以及体育课程教学,相应的教师数量不足,甚至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由于缺乏专业的任职教师,美术、音乐等科目的学习比较随意,比如体育课以自由活动为主,教学质量并不高,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部分学校的艺术类课程总量较少,并未达到教育部的规定标准,且相关软件、硬件设施也未配备到位,整体教学水平和效果并不理想。
三、基于“五项管理”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策略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最为快速的阶段,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够为后续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五项管理”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对作业、睡眠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质。
(一)优化作业管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完成课外作业,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比较少,对实际学习成效和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教师一般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作业,部分学生缺乏课后指导、监督,作业完成质量并不高,甚至会出现不写作业的情况。这与作业设计趣味性、个性化不足等原因有一定关系,学生感觉课后作业枯燥且繁重,容易出现抵触或者敷衍的情绪。[4]基于“五项管理”政策,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学科特点考虑,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保证相关内容不超纲的同时,适当增加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还应重视合作以及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师生合作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其认同感,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作业,学生完成后再针对作业设计自由发表意见,经过全班同学民主表决,自行选择最终模式。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掌握高度自主性,并非被动接受安排,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性、积极性,也有利于锻炼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自主思考等能力,进一步推动全面发展。
(二)强化睡眠管理
中学生一般进行走读管理,需要在学校、家中往返,教师无法统一进行生活管理,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睡眠等习惯不规律的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并未严格保持早睡早起,也未形成午睡的习惯,游戏或者其他事物占用了睡眠时间。如果睡眠时间不足或者质量不佳,便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情况,这也表明强化睡眠管理意义重大。
对于住宿的学生,可以强化宿舍管理,由宿舍长监督管理学生的睡眠情况,同时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充足睡眠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睡眠和生活习惯。[5]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电子产品,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和频率,防止出现沉迷问题,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八小时以上。制定上课时间时,学校也需考虑到睡眠问题,中学生应在八点之后,小学生在八点二十之后。部分教师可能会在正式上课前,安排习题讲解、看书等活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压力,提早到校时间,学生容易在正式上课时打瞌睡。对此,家长、学校需加强配合,才能有效落实睡眠管理工作。首先,学校科学制定上课时间,根据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到校、放学和休息时间,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夏季,要提供足够的中午休息时间,便于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还需指导家长科学制定作息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能为课堂学习提供可靠支持。
(三)科学管理手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学生容易接触到各种互联网信息,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这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一定压力,容易造成监管不力、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需加强手机使用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遵循疏堵结合的理念,细化手机管理规则,比如禁止带入课堂等,同时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紧急通话。[6]如果发现学生沉迷手机的行为,需及时进行处理,包括上交手机、通报家长等,纠正学生错误认知。为进一步强化手机管理效果,养成绿色上网意识,教师需组织主题班会,并结合谈话、宣讲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断强化自控能力。部分学生习惯使用电子设备搜索作业答案,容易形成惰性思维,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影响实际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禁止携带移动设备进入校园,同时纠正学生错误认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引起家长对手机管理的重视,从而科学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四)落实读物管理
课外读物是中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需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科学编制阅读书单,鼓励其积极阅读课外读物,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在丰富学生文化内涵的同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阅读,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和视野。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阅读是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组织社团活动,提高阅读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文学素养。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学习兴趣和文化底蕴均有所差异,教师应考虑每个学生,引导所有学生参与,确保其学有所获。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分成阅读小组,根据喜好和兴趣,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比如诗词研究社、朗诵团等,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
阅读能够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也可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要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合理增加读物数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更好地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学校、家长应加强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阅读资源。[7]教师主动提供推荐书目,由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购,同时设置教室读书角,提供一定阅读图书,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果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提供寓言、神话以及童话故事等读物,定期组织阅读交流活动,由学生记录喜欢的图书、作者以及读后感,并进行展示和分享,有利于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五)强化体质管理
身体健康是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学校不仅要做好文化知识教学,也要重视体育锻炼,积极组织课外运动,通常每天运动时间应在六十分钟以上。同时,定期组织运动会或者竞赛活动,可以有效丰富校园生活,不断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应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存在健康问题的学生,强化体育锻炼。[8]与此同时,通过开放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体育意识,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体育训练项目。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运动乐趣,不断增强自身身体素质,有效提高实际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应严格遵循教育部相关规范标准,科学安排所有课程,确保体育、美术等课时符合标准,并做好科学评估,掌握学生体育技能、体能等情况,针对性优化和调整体育锻炼活动,基于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四、结束语
“五项管理”政策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出发,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强化作业、睡眠等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全面发展。基于“五项管理”,教师需优化和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保证强健体魄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备考,从而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定期总结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整改,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践行“五项管理”规范要求,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