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乌调查》对统计学专业教学的几点启示

2023-09-09罗良清章贵军王开科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罗良清 章贵军 王开科

摘 要:本文旨在对《寻乌调查》报告中的调查思想和统计方法进行研究,挖掘有效的统计学专业教学素材,为新时期统计学专业学科发展提供借鉴,也为用活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推动统计学专业教学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寻乌调查》在对调查地址和调查对象的选取方面,充分体现了“解剖麻雀”式的典型调查思想和“划类选典”式的典型调查方法,而重点调查不仅体现调查单位上,还体现在关注事件和调查对象上。通过详实的结构分析、动态比较和频数统计等方法的灵活处理,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寻乌调查》中体现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力求为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和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寻乌调查》;统计学专业;调查研究;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实践教学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入村镇、工矿,调查了解工人、农民状况,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论著,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为全党树立了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1]。其中,《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进行的一次著名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实地调查研究了寻乌县的道路交通运输、货物往来贸易、农村生产与销售、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政治环境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套富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了解中国各阶层生活状况,推动革命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调查研究支撑。在农村经济方面,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当地农业生产、农村商业、手工业等情况的调研,充分认识到当时农村经济的低效性和贫困落后的状况。在土地问题方面,毛泽东同志更是从抓住主要矛盾的视角出发,重点关注了土地分配、土地运用和土地利用等问题,这为推动土地改革奠定了调查基础。

《寻乌调查》准确把握了调查研究的重点,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而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同于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毛泽东同志坚持将当地人民的主观体验与客观数据相结合,在数据分析时更为全面地展现问题和发现,而不是只停留在单一的数量分析上。这种方法不仅有保证了调查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也更有助于探寻问题本质,“牵住牛鼻子”。

相对于机械简单的定性定量研究方式,

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工作更为多元和包容,他始终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深入的原则,这为今天的统计调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引领。《寻乌调查》体现出的科学精神表明,调查研究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亦是不可或缺的综合素质。因此,挖掘《寻乌调查》中在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有利于改进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交叉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认知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的有效结合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结合《寻乌调查》中在统计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分析以及统计调查实践三方面体现的统计调查思想和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本文将从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论述如何改进统计学专业教学。

二、《寻乌调查》中的统计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分析及统计调查实践

1.统计调查方法

《寻乌调查》依托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和翔实的数据,细致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民生。在20世纪30年代,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尚未在我国应用,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分析结果的可信性,《寻乌调查》做到了大略调查与周密调查、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城市调查与农村调查、现状调查与历史调查、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等相结合[2],并将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得游刃有余。

典型调查是从總体中有意识地选取代表性单位进行的调查,分为“解剖麻雀”式的典型调查和“划类选典”式的典型调查[3],其中,“解剖麻雀”的典型调查方法由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正式提出。整理《寻乌调查》中两类典型调查方法应用情况(如表1所示)。从统计描述结果不难看出,在“解剖麻雀”式的典型调查方面,首先选择三省交界的寻乌作为中国南部的典型,然后选择县城市场作为寻乌商业经济的典型,最后选择圩场和店铺分别作为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典型。在“划类选典”式的典型调查方面,针对人口成分、货物种类和来源、人民受剥削状况分门别类。由于调查对象选取合理有效和统计分类科学,《寻乌调查》真实细致地描述了当时寻乌县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如柴米油盐价格、交通出行、山林制度、钱粮税负和政治思想意识等。具体而言,《寻乌调查》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搜集了大量关于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层次人员收入来源、支出项目、雇佣关系、教育文化等数据信息。毛泽东同志总结了典型调查方法的经验:“怎样找调查的典型? 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户,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寻乌调查》中既考虑大类又兼顾细目的典型调查方法,不仅有利于掌握一般情况也有利于了解个别特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研究城市问题也是和研究农村问题一样,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因此,《寻乌调查》中对商品和人口特征的分类经常是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如盐分潮盐和惠盐;布匹又分为土布、竹布、竹纱、绸缎、呢绒、夏布6种,其中土布、竹布、竹纱按颜色共分21个细目,而绸缎、呢绒、夏布按做工和材质和颜色共分为12个细目。此外,为了尽量获得真实可信的数据资料,《寻乌调查》不仅在调查单位的选择上具有典型性,而且在调查访谈的对象选择上也具有典型性,如选择杂货店主、政府职员、农民、小生产者参加调查会,这些人是“寻乌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4]。

重点调查是在总体中选取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5]。《寻乌调查》中重点调查的思路与方法处处可见。一般而言,通过对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是为了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然而,《寻乌调查》中采取的重点调查方法不仅体现调查单位上,还体现在关注的事件上和调查的对象上,因此,能获得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翔实资料。在针对寻乌居民的调查中,对占比较大的贫农(占比70%)进行重点调查;在针对商品经济的调查中,对经营份额和店铺较多的杂货店进行重点调查。在针对阶级斗争发展比较重要的事件上,关注社会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如调查地主阶级对穷人高利剥削程度、揭露旧社会人吃人的社会关系时,重点调查贫农卖孩子(报告中称为卖奶子)问题;关注民主自由和性别平等问题时,重点调查了妇女婚姻及生活状态;考察老板和雇员的阶级关系时,对杂货店的店员制度进行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选择有丰富经验的老年人调查,不仅了解问题本身,而且有助于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选择有斗争经验的年轻人调查,了解阶级矛盾现状及发展态势;选择娼妓为调查对象,了解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2.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一方面,灵活运用统计指标和不同类型的统计指标数据。为了精准反映经济社会现实,掌握社会发展运行规律,毛泽东同志强调“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寻乌调查》为了全面细致地反映寻乌社会经济活动,报告中既有结构分析,又有动态比较;既有流量数据,又有存量数据。在结构分析方面,如“他们的成分商人百分之五十,地主百分之二十,农民百分之三十”“神会的产业百分之九十五是田地,百分之五是谷子和钱”“总计神道方面(神、坛、社、庙、寺、观)的土地,占全部土地的百分之八,占全部公田的百分之二十”等;在动态比较方面“胡椒、白胡椒,销十把斤,十二毛子一斤,光绪年间不过四毛钱一斤,贵了两倍”;在流量数据方面,如“譬如耕了二十担谷田的,量去了十一担多租,剩下八担多。去年过年和今年青黄不接毛饭吃时借过地主谷子两三担,加上加五利,又要还去三担多至四担多。”各种指标数据的灵活使用,既反映了表象,又能透过表象反映经济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揭示了旧中国阶级矛盾的根源。

另一方面,《寻乌调查》对调查获得数据资料进行了精细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精细的分组比较或频数分析,巧妙地反映了商品货物交易特点和各社会阶层生活状况。譬如门岭到梅县关于豆子的买卖情况,分船载和肩挑两种,并对船载和肩挑数据进行详细统计和汇总;对于牛市的交易情况而言,选取全年十二个月的月度交易数据进行统计并汇总。

分类统计分析是《寻乌调查》中常用的方法,然而,《寻乌调查》为了揭示社会深层次矛盾,通常将该方法同层层递进的统计表述手法相结合。如对神宗地主分肉的统计表述,肉分“胙肉”“房股肉”“老人肉”和“丁肉”,先阐述了四类肉的分类顺序和对应的重量;然后通过设问阐述“房股肉”和“丁肉”的分割产生利益不均的问题,进而揭示“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产生的原因。

3.统计调查实践

毛泽东同志的《寻乌调查》报告表明,开展一次成功的调查研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细致研究;二是完善的调查方案,需要对调查内容、对象、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专业设计和规划;三是合适的人员配备,需要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来从事调查工作;四是标准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这是有效保障数据质量和科学性的重要基础。

此外,《寻乌调查》的价值还在于提出的一系列新调查方法和技术,不仅适用于寻乌地区,更适用于其他地区的统计调查工作。例如,《寻乌调查》运用了“革命带头人原则”和“党委领导指示原则”,采用了“游击战术”,从而达到了高效和精准的调查效果。同时,寻乌调查还探索了一些新的统计方法,例如对交通道路、商业、店员制度、土地分配,以及对不同地主的分级描述统计等。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不仅为统计调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也为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和手段。

同时,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同志注重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他认为只有深入实地、亲自走访调查和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达到准确和全面的调查效果。因此,他不仅到现场调查了解情况,而且还通过开调查会的形式深入了解社会经济问题。《寻乌调查》中体现的实践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不仅适用于统计调查工作,也适用于其他各种形式的研究工作。

三、《寻乌调查》对统计学专业建设的启示

1.对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启示

通过对农民的调查研究,《寻乌调查》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态结构做出了基本概括,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珍贵的实践经验。

一是统计调查人员要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怕艰难困苦的敬业精神。《寻乌调查》是在红四军攻克寻乌城后,毛泽东同志在土地革命期间进行的近二十天调查。调查期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跋山涉水、走街串巷,在田间地头和山间雨林与农民边劳动边调查,并且经常是白天调查、晚上会谈。《寻乌调查》工作不可謂不艰辛,但是毛泽东同志在后记中对此只字不提,却对丢掉了其他地方的调查报告感到可惜。可见,早期革命家已经习惯了艰难险阻、艰难困苦的工作,《寻乌调查》中体现的敬业精神值得当代统计调查人员学习。

因此,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可结合统计调查等相关知识点,引入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寻乌调查》过程之艰辛、报告之不易。同时,积极引导统计专业学子培养敬业乐群、不怕困难、埋头苦干的精神。

二是进行统计研究工作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寻乌调查》不仅是一份调查报告,更是统计调查研究工作的典范。在进行统计研究工作时,要具备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发问,不断检验和修正调查研究结论。从这一层面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统计研究工作的质量;要强化专业理论的学习,从而提升统计研究工作水平,真正做到让数据说话,发现自然或社会现象的本质规律。创新调查统计方法,促进调查研究与时俱进,需要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

因此,在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特别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与巩固,同时,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朝着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以及专业技能提升与拓展的方向发展。对此,需要搭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框架,清晰划分知识点间关联关系,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勤学好问,敢于发问、敢于质疑。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关注理论研究成果和统计实务进展,不断更新知识,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统计专业人才。

三是统计分析工作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寻乌调查》充分体现了务实的精神,

毛泽东同志鼓励领导干部走下“象牙塔”,深入基层一线,真正了解群众需求和生产生活情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于统计教学研究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而言,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或者实践视野,更要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观能动性。这意味着要提出针对实际问题的统计方法,改良统计指标,提高数据质量,挖掘数据潜力,为决策部门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还需要有不怕辛苦、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因此,在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正视问题,用批判的思维分析问题,特别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对于当前的统计学专业而言,需要思考如何将《寻乌调查》中的精神融入课堂,更要充分认识当前的时代特征,积极拥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统计调查的现代化水平。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借鉴《寻乌调查》在真实性、细节性以及科学性等方面所展现的统计精神和方法精髓,深入挖掘实际问题,不断巩固学生专业技能。《寻乌调查》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调查方法、创新的精神境界和实用的技能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其精神内涵,将其内涵价值转化为更为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实践力量。

2.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毛泽东同志通过《寻乌调查》这样的大规模实践行动,将统计调查方法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为发展和完善统计调查理论与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寻乌调查》历时数月,对当地经济社会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形成了大量统计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资料,毛泽东同志认真分析研究,得出了丰富而有价值的统计结论。

在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毛泽东同志在调查中注重实地考察和细致记录,这种方法也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在统计研究中,我们需要走进实际场景,通过采集和记录真实数据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首先,要实现学生的实践训练,有必要在统计学专业教学中纳入形式多样的实践培养环节。例如,可以在大学校园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实验及社团活动等增进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鼓励学生课堂外多参与增强实践能力的专业竞赛活动,譬如参加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和统计建模大赛等竞赛活动,通过各类竞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外的竞赛和调查活动面临现实环境变化、团队协作、组织计划和实施等诸多方面,特别适合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各类实践活动应在校外校内两个老师指导下进行,尽量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实践应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具体的启示方面,第一,通过模拟实验、数据分析、案例研究以及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体系,让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来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第三,加强与社会实践相关的课程设置,例如社会调查、社会统计学的课程设置,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會问题并提升实践能力。

为保证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实习的岗位与专业不符或者实习组织不到位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成果。为此,指导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与企业、机构建立联系机制,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实践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指导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在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总之,加强专业实践锻炼是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必备环节。通过相关的措施加以落实,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环境。

四、结论

“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仅需要过硬的统计专业基本功,还需要十足的专业精神。重读《寻乌调查》,我们对统计学专业课程建设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显然,无论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还是改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正确引导都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了调查研究中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寻乌调查》不仅是一份调查报告,更是科学方法的典范。 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实证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特点。在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时,需要具备批判精神,质疑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不断检验和修正研究结论。同时,实证意识是指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形成客观的研究结论。在当今社会,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调查研究工作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常规工作之一。而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科学态度显得尤为关键。科学态度不仅可以确保调查研究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还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统计工作开拓创新。因此,对于《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科学态度,要在实际工作中深刻理解、认真贯彻,以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为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只有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下,才能真正做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推动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其次,在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中,统计学专业教师需适应课程思政建设的需求,不断探索适合学科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加强专业知识体系的融合,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吃苦耐劳、较真碰硬的专业精神。同时,专业教师也要注重增强自身人文素养,并将统计学专业教育与人文历史情怀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最后,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动手能力,注重实验与验证,以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毛泽东同志通过“留一人在,走遍全县”的方式进行调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只有走下去,深入了解群众,才能真正地制定出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指导性方针和政策。这对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推进各项工作的思路、方法和精神都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因此,不难看出,《寻乌调查》对统计研究工作的启示是深刻而持久的。在进行任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才能获得真实资料、了解真实情况。

参考文献:

[1]宁吉喆.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持续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J].人民论坛,2022(4):6-11.

[2]马建堂. 大力弘扬苏区调查精神 坚定不移改进统计工作[N]. 中国信息报,2014-06-10(1).

[3]黄良文,曾五一.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7.

[4]刘意. 关于毛泽东《寻乌调查》的研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7-11.

[5]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

1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统计学虚拟教研室项目;福建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以赛促教,以赛促专”统计学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责任编辑:周 杨]

罗良清,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章贵军,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王开科,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