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文交融互赏 生本读悟结合

2023-09-09李晓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排比句课文内容幅画

李晓光

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

这一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

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节课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乘、笼”。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了解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3.能将课文内容与画面相结合,向他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难点:理解《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能将课文内容与画面相结合,向他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过程:

(一)赏图激趣

1.一首《清明》让我们感受到了唐代清明节的缩影,那到了宋代,清明节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可以通过一幅画来感受一下(板书:一幅画)。这幅画就叫做《清明上河图》,请同学们翻开书42页,借助插图仔细欣赏一下。

2.谁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这幅画?

预设:(1)直接说物品。(2)说出景色、氛围。(3)说出细节情节。

3.看到同一幅画,我们每个人表述的却不尽相同,可能是我们还没有抓住这幅画的特点。其实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名扬中外的),让我们快来读一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吧。

(二)读文解图

1.要求學生自己朗读课文,把课文中标有拼音的字、词读准,并且要连贯。

2.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如果他读对了,请你跟读。(课件出示:汴京、摊贩、官吏、一乘轿子、马笼头。)

3.这些词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呢?

学生有疑问,可以指名互相解答,教师点拨。

追问,文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走江湖的医生。)

4.没有不理解的词语,那就请你静下心来,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和你自己直接欣赏这幅画相比,课文又让你了解到了这幅画的哪些方面。

(汇报时,根据学生回答调整顺序。)

(1)第一自然段,了解画的基本信息。

生找到第一自然段语句汇报,知道了这幅画的朝代、作者、主要内容、现存情况。

瞧,课文开篇第一段,让大家基本了解了这幅画。

(2)第二至四自然段,了解画的艺术价值。

生动精致。

生找到第二自然段“好几百个人物”,了解到人物多。

追问:课文里怎样体现人物众多的?读出语句吧。

生找到排比句读出来,师指导朗读(指名2~3人)。此部分指导朗读侧重排比句的节奏语调变化。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写作方法。

师小结:这是我们在《赵州桥》一课就学到的好方法。

追问:课文中还有哪里也用到了这样的写法呢?谁来读一读?

生找到第三自然段“街市可热闹了”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学生朗读语句,师指导朗读(指名2~3人),这一部分指导学生边练读边看图,然后指名带着脑海中的画面读。

师小结:排比句的运用,把人多、形态各异这个特点介绍得很清楚。

细腻传神。

回到主问题,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找到第四自然段,这幅画“十分有意思”“传神”,它具体写了画中的一个情景。

课件出示放大的插图,对照读文,感受画画得细腻,课文准确有序。

师小结:课文用准确的语言,让这画中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感受到画的生动、传神(板书),课文运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排比句把这幅画的特点说清楚了,也让我们了解到《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板书),所以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读课题。)

(3)第五自然段,了解画的历史价值。

回到主问题:你还了解到什么?

生找到第五自然段,了解了这幅画画的是古时候的都城景象。(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追问:具体是什么时候?课文哪里有体现?

生读到两处(首段和尾段)“八九百年”。

点评:“八九百年”课文在结尾又一次用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久远,首尾呼应的同时,也点出了这幅画的另一种价值———历史价值。(板书)(可根据课堂情况引导学生说出)所以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读课题。)

阶段小结:课文读到这里,我们梳理一下(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课文按照这样的结构顺序为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让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读课题。)

(三)融情介绍

1.读一篇文章,了解一幅名画,语言文字多么有魔力啊!带着这份了解再来欣赏一下那北宋清明上河的景象吧!(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全图。)

2.这一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中国艺术的瑰宝,那么作为自豪的中国小公民,请你将课文内容与画面相结合,向中外友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独立思考你要介绍的顺序、重点。

学生小组内交流介绍,教师巡视沟通指导。

点名汇报,师生共评。(点评侧重点在是否把具体内容说清楚了。)

3.结语。

一幅《清明上河图》,浓缩了北宋时期都城清明上河的景象,延展着华夏历史的文明;一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我们了解了这中华艺术瑰宝,感受到我们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同学们,中华的血脉在我们每一名中国人身上延续,我们一定要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因为那是我们的根!

反思:

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体,是一篇略读课文。上课伊始,我结合单元主题,从唐宋清明节景象入手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独立“欣赏图”(为了贴近课文,仅看文中插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看到的图画。进而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层次“了解图”,到文中去读一读、找一找,看看课文里是如何把《清明上河图》介绍清楚的。这样,通过读文本与自我体会的对比,借助学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这幅画“扬名中外”的原因。最后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进入第三个层次“介绍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介绍《清明上河图》,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在“了解图”这一环节,我以“课文又让你了解到了这幅画的哪些方面”为主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课文内容。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语句为手段,帮助学生体会2~4自然段的写法,自主发现“把事物说清楚”的方法。这样放手的前提是学生在前两篇主体课文中已经学习了这些方法。当然课堂上由于学生汇报顺序的随机性,导致衔接导语略显啰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尽量避免。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排比句课文内容幅画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排比句
你的名字是幅画
遇见大师
猜画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奇妙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