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体特点的说明文教学

2023-09-09杨修宝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说明性说明文事物

杨修宝

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三大文章体裁。其中,说明文在统编教材中的编排虽没有记叙文比重大,但却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阅读需求,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统编教材中编选的说明文融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和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策略,让学生习得说明事物的顺序与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表达运用说明性语言的能力,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一、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学生辞海》关于说明文的词条这样说:“一种以说明事物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说明,将事物的性质、形态、功能、成因等进行介绍和解说,或对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加以阐明,使读者便于了解和运用。”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照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按照说明特点,可分为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无论是哪一种类的说明文,都基本具有如下的特征。

内容客观科学。说明文是传递知识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内容或源自科学实验研究相关资料,或出自作者仔细观察、调查研究、亲身实践、亲自考察所得的材料,均具有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科学性。因此,说明文内容的知识性、真实性、客观性都很强,其创作目的和意图是以“知”授人。一般情况下,说明文的作者不注重对说明对象细节的描写,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不着重表达思想意蕴,而是客观地梳理归纳、概括总结、介绍说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简单直接地获取丰富多元的有效信息,传递出客观、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结构条理清晰。为了将复杂、抽象、陌生的说明对象的外在特征、内在表现与本质规律简单、具体、清楚地真切表达,说明文尤其注重行文的逻辑性,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严密的说明语言搭建起严谨清晰的文章结构。说明文常用的文章结构有四种:总分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结构,其中事物类说明文常用总分式结构,事理类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说明文根据不同需求按照一定顺序对说明对象进行详细介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是说明文最基本的呈现形式。

语言严密准确。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朴素平实、有的生动形象、有的风趣幽默、有的精炼简洁、有的具体详尽。无论哪种形式,说明文的语言都突出精确性原则,言简意赅、明白晓畅地将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内容科学严谨、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为了体现知识的科学性、说明的严谨性,说明文一般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做引用、画图表、摹状貌等说明方法,真实生动、严密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等,不含糊、不夸大、不伪饰,描摹得体,说明翔实,为读者提供了解事物、事理的科学材料。

二、统编教材编排特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注重说明性文章的编排,低年级编选了其他文体形式说明事物特点的文章,如《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太空生活趣事多》等;中年级编选的说明文分散在普通单元中,如《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到了高年级,统编教材编排了说明文文体单元,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既是习作单元,又是集中学习说明文的单元。统编教材在说明性文章的编排上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内容丰富多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观察了解自然,紧密联系生活,内容丰富多元的说明文。如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纸的发明》,介绍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的《一幅名揚中外的画》,介绍世界上建造最早、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赵州桥》,介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故宫博物院》,介绍动物的《松鼠》《鲸》,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介绍手工制作的《风向袋的制作》,介绍自然事物的《太阳》《琥珀》,介绍科学技术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等。这些说明文为学生开阔视界、探索世界提供了优质的阅读文本。

具有时代特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选的说明文,紧贴时代发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呼风唤雨的世纪》《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通过说明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丰富知识的储备,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注重能力进阶。统编教材在编选说明文上尤其注重年段特点和能力进阶。低年级侧重结合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提取整合关键信息。三年级主要学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四年级主要学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地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提问策略“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五年级主要学习“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六年级主要学习有目的地阅读,“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理解及习作表达的定位,均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征,学习目标及能力进阶的发展线索清晰具体。

三、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说明文教学要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识“体”而读,依“体”而学,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并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时要规避三个“不能”,选择组合运用“五学”“五重”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品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习得说明文表达的逻辑顺序,提升运用说明性文字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说明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模式套路。说明文的教学,一忌刻板模式,即环节一,朗读课题,读懂什么?有什么问题?带着问题读文;环节二,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环节三,逐段学习,读一读,提取信息,说一说,理解内容;环节四,回归整体,适度拓展。如此教学说明文,不能突出文体特征,也不能突出说明文的教学重点。二忌固定套路,即用“说明四要素”,概括说明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套教套学说明文。如此教学说明文,虽略有文体意识,但走流程式的教学,多为浅表阅读与理解,而非深度阅读与体验,教学极易无趣无效。

不能单一无趣。以往的说明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内容而言,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不如阅读记叙文,这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效果。二是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不讲求学习方式,一味地灌输,要么滔滔不绝地讲解科学知识,要么一丝不苟地讲解说明方法,要么旁征博引地拓展阅读资料,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教学说明文,教学方法不能单一,学习活动不能无趣,教师应创新与优化教学策略,着力激发并提升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思维和能力。

不能只学不用。说明文很重要的教学价值之一,便是其“实用性”。教学中,不能简单机械式地识记说明特征,纸上谈兵式地学习说明方法,为“学”而学,为“考”而学。说明文教学要授之以渔,从理解到表达,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会运用说明文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形成说明性语言表达的言语经验,真正做到新课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说明文的学习要求“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二)说明文教学的方法策略

学特征。学习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能够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学习说明文的关键与基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抓住课文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以说明对象为题目,并且指出其特征。二是抓住关键语句,课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反复出现的句子等明确地概括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三是抓住课后习题,统编教材中的说明文,课后习题的第一题,大多指向梳理、概括、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这三个方面获取主要信息,理解事物特征,简易便捷,水到渠成。

学顺序。“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说明文都有清晰的说明顺序,理清了说明顺序,也就掌握了文章的行文脉络,认识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学习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要学会抓住基本规律。一般情况下,说明事物构成的,按照构成顺序写;说明事物功用的,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写;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按照时间顺序写;说明景点建筑的,按照空间顺序写;说明事理的,按照逻辑顺序写。学习说明顺序,重点是学会抓住标志性词语,以此来判断文章的写作顺序。

学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其总体结构一般可分为“引说、主体、收尾”三个部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部分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为引说部分,引出说明对象,即开门见山地介绍对象以及核心问题,思路清晰地引出下文;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阐述说明对象,即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地说明特征、阐明事理;第三部分为收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即对说明对象的主体部分进行概括总结。说明文的顺序和结构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学会理清结构,梳理顺序,是阅读说明文,学写说明文的基础。

学方法。教学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么说明的”,即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的表达特点和效果,二是让学生学会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这两点的学习要循序渐进,低年级重在读懂说了什么,中年级重在读懂怎么说明的,了解说明方法,高年级重在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说明方法。到了高年级,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对号入座式地找说明方法,机械地搬运知识,不如重点地学习某一个主要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呈现方式,学习其表达的妙处,并恰当准确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学语言。说明文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独特的语言表达,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生动形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运用置换、增加、调整、补充、删减、对比等策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用词确切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进而让学生体会并领悟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嚴谨性、准确性,积累并逐渐形成言语经验,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准确规范、严密简洁的说明性语言。

重情境。说明文教学要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将枯燥而抽象的说明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教学时,可根据文本的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选择优质教学资源,运用视频素材,创设可视化情境;运用图片素材,创设图像化情境;运用声音素材,创设音效化情境;运用生活场景,创设生活化情境;运用思维定式,创设问题情境;运用任务活动,创设游戏情境;运用摹拟实验,创设探究情境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创设任务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要创设可迁移到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而不是无用无效的虚假情境。

重联系。说明文的“实用性”,注定了教学说明文要遵循“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要将说明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小常识、小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对事理本质的体会。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尤其是学习科普类、生活类的说明文后,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重比较。说明文教学要避免浅表化学习,要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做单元内说明文的横向对比;也可引导学生做单元外的拓展对比,如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说明顺序的比较,不同说明方法的比较,不同语言风格的比较,不同文体的比较等等;还可运用学习资源,构建同一说明对象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运用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思维方法学习说明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重趣味。说明文的教学要有情有趣,学生才能愿学乐学。一是说明文的朗读活动设计要注重情趣,可通过误读、错读、辨读等形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纠偏纠错,兴味盎然地学习和理解。二是学习任务和活动的设计要有趣味,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进阶式的、富有挑战的、有趣味的学习活动,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三是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运用幽默视频、趣味动画、科学小品等创设生活情境,运用“××的自述”“改写说明书”“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等,创设言语运用情境,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重运用。教学说明文的三个层次是“学进去、讲清楚、写出来”,落脚点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因此,教学时要体现“切于实用”的教学原则,运用讲、读、练、写紧密结合、课内课外相互融合、生活与学习有效整合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口语表达、习作练笔中会正确使用说明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准确运用说明性语言,体现说明性思维,形成说明表达能力。通过学有收获、练有成效的说明文教学,着力解决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割裂,学用脱节的问题。

以上教学策略从“学什么”“怎么学”的角度,体现依“体”而教,识“体”而学的文体教学意识,希冀以此开拓说明文教学的新境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说明性说明文事物
提升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的策略研究
说明文阅读专练
奇妙事物用心看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论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