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理念、内容与形式

2023-09-08王煜东

传媒 2023年1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媒介

王煜东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新闻报道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加快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创新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新闻与传播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借助新兴的传播技术转变新闻报道传播理念,创新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通过新兴的传播技术让新闻报道有料有趣,兼顧新闻报道的深度性与趣味性,构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新闻传播的新格局。这些创新实践对于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中央主流媒体之一的《人民日报》热情拥抱新的传播技术,打造新闻“中央厨房”,并搭建了人民网、人民号、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新华社立足于国际传播视角,注重新闻报道的“时度效”,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技术支撑的融媒体传播矩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充分发挥其视频制作与传播的能力,全力构建央视网、央视频新闻客户端、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组成了新闻报道的强大全媒体传播阵线,收获了显著的传播效果。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60万米看中国”系列融媒体新闻报道,让受众佩戴AR眼镜,在60万米的高空俯视观看自己的家乡,展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变迁,既能够让受众有参与感,又创新了新闻报道的方式,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这些中央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不断对新闻报道方式进行创新,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创新传播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借鉴。

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创新新闻报道的传播理念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面对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新闻事件,新闻报道须秉承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传播理念,及时全面地向受众提供事件发生的最新进展。因此,传统媒体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建设,打造优质的新媒体传播中心,转变新闻报道的传播理念,通过对多种信息的有效组合,多层次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和质量。

1.全面打造融媒体中心,树立新闻报道的互联网理念。媒体融合与互联网发展紧密联系,这要求传统的新闻报道要顺应发展趋势,认真学习互联网的传播理念,掌握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创新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促进互联网和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近些年来,伴随着媒介融合发展的深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纷纷构建了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公信力强、资源丰富等优势,借助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新闻报道,取得了丰硕的报道成果。就中央媒体而言,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在内的传统媒体都积极构建了融媒体中心,推动融合新闻报道的生产与传播,效果显著。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为例,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媒介融合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创新。2022年6月,江西地区发生洪水灾害,防汛形势严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改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新闻报道的创新,通过其融媒体“正直播”频道对洪水灾害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并且发起了《闻“汛”而动 直击汛情!》的慢直播,24小时滚动播出江西地区的防洪情况,让受众及时了解到最新的防洪信息,备受好评。

2.重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传统媒体往往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而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上要注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既要做到真实性、客观性,又要善于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省级传统媒体大众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发展的实践为例,该集团在新闻报道中,既重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具有的专业性,同时又能充分利用诸如“直播+新闻政务服务”等新的传播方式,重要的新闻报道内容通过拆分的方式,实现现场短视频的快速发送,并且积极运用5G+4K+VR高清演播室技术,实现了新闻报道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3.树立用户至上思维,凸显新闻报道的受众本位理念。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既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做好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需要树立用户至上思维,凸显新闻受众的主体性。新闻报道的传播价值之一在于受众的认可与反馈,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手段,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必须从受众的社会需求出发,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受众与新闻报道之间的互动,这既能为新闻报道积累更多的新闻线索,又能凸显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逐渐成为传播者创新新闻报道方式的首选。近年来,《新京报》充分认识到新闻报道中突出受众本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纸媒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积极利用传播技术进行新闻报道的创新,成为我国传统媒体转型中的佼佼者。2022年,河北唐山发生烧烤摊打人事件,《新京报》对此事件高度关注,充分利用旗下的新媒体进行实时跟踪报道,在报道形式上,该媒体在其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官方抖音号上通过文字、图片和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报道,并且开通了网络直播,在直播中,受众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事件的进程,充分参与到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来,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备受好评。

二、重视优质内容的融合传播,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快速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充分发挥传播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作用,是提升新闻报道表现方式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但不管在什么样的媒介背景环境下,优质的报道内容依然是决定新闻报道胜负的关键所在。媒介融合的发展使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的模式发生了变化,重视优质报道内容的生产依然是各媒体的重要职责所在。

1.重视新闻报道资源的开发,体现新闻报道的差异化。新闻报道的差异化是提升新闻媒体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差异化的新闻报道可以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能够发掘其他媒体没有报道出来的亮点,体现新闻媒体的传播风格,树立新闻媒体的品牌效应。因此,新闻媒体要善于多方面开发新闻资源,重视新闻报道的差异化策略的实施,可以通过构建融合新闻工作室的模式,根据受众需求定制个性化报道内容,突出新闻报道的服务性,真正为受众提供有用有趣的信息,重视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全面性和深度性。2022年两会期间,海南日报推出创意手绘条漫《带你换个视角,感受海南高度!》,换种方式一览海南发展成就。众所周知,媒体中关于海南建设成就的新闻报道多如牛毛,但该创意通过手绘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方式,在报道内容上、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受众将手机旋转180度倒着浏览,避免了关于海南的新闻报道的“同质化”现象,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重视内容生产的流程管理,体现新闻报道的高效化。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为了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许多媒体建构了完善的新闻采编平台,实现媒介内部各个平台的采编联动,打造融媒体新闻供给中心。以《人民日报》构建的“中央厨房”为例,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形成了新聞采编的高效联动平台,打破了内部各个平台在新闻内容报道方面的壁垒,实现了新闻报道资源的共享,凸显了新闻报道的高效化。“中央厨房”建立了融媒体工作室和传统的总编调度室互通互联,下设采访部、全媒体编辑部以及传播技术部,这些部门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新闻报道的生产,然后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分发。此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采编联动平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采编人员主要抓取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媒体呈现,市场人员负责整合渠道传播。鉴于此,《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就实现了采编内容的联动,并形成了“一次采编、多种传播、全时段滚动”的融媒体传播格局,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也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3.推动受众参与内容生产,体现新闻报道的互动性。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征之一就在于受众的参与性与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专业生产转变为专业生产与受众生产相结合的方式,这意味着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受众的媒介接近权和使用权,鼓励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这既可以提高受众对媒介的使用黏性,同时又能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互动性。例如,腾讯新闻开设了“中国人的一天”新闻报道栏目,就是通过让受众将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自主拍摄上传的方式鼓励受众的积极参与,引发了受众的情感共鸣。再如,2019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融媒体中心推出了“中国的24小时”短视频,展现了普通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刚刚播出第一天就获得了近2亿的播放量。该视频引发了各行各业的模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受众纷纷拍摄并上传“行业的24小时”“自己工作的24小时”等内容,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的互动中,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加强多种传播手段融合,创新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内容的吸引力来自于能否通过创意性、趣味性的表现方式进行呈现。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越来越多的媒体运用多媒体传播技术、多屏终端以及特殊的叙事编排手段等方式对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进行创新探索,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质量,优化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1.重视运用多种传播技术,推动采编系统的智能化。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要想不断提升质量和影响力,就需要积极研究和应用最新的传播技术。现在的新闻报道是多种媒介技术融合的产物,要通过传播技术的运用革新传统媒体的采编系统,推动新闻报道的智能化生产。在融合新闻报道方面,新华社走在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前列。2015年,新华社首度派出了无人机采编团队,重点报道灾难性事件以及大型活动;2018年,新华社又推出了“媒体大脑”,通过机器生产新闻的方式让受众感受到了中国采编队伍的强大,实现了采编的智能化。近些年来,新华社又相继推出了“AI合成主播”以及“VR新闻报道”“数据新闻报道”,打破了传统的采编模式,营造了“5G+全场景+深度访谈”的新闻报道模式。2022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之前,新华社推出了《360°全景探访博鳌》的专题新闻报道,展示了论坛的地理位置、发展理念、发展成就等一系列重要事宜,受众可以通过点击鼠标进行全场景式切换,立体化、全景式了解博鳌,凸显了新闻报道的智能化,也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备受社会好评。

2.构建“大屏+小屏”的融合传播,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价值。近年来,短视频在新兴媒体中应用得最为广泛,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建立官方账号,进行信息传播,备受关注。随着短视频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新闻报道进入“大屏+小屏”的立体化传播时代。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应该积极打通电视接收终端与移动短视频之间的传播壁垒,实现大小屏之间的双效联动,推动媒介的深度融合,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新冠疫情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大型融媒体新闻报道《共同战“疫”》栏目,将中央电视台、央视频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及抖音官方号连接为一个整体,让受众及时了解抗疫的最新情况。该节目以“疫情”为社会切入点,通过新闻资讯、人物知识、视频直播等方式形成了大屏与小屏之间的互动,综合运用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互动设置、超级链接等媒介元素在传播内容上进行交融,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传播价值。

3.综合运用VR新闻与交互性叙事模式,优化受众的视听体验。随着数字传播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以VR新闻、AR新闻、Vlog等为代表的沉浸交互式新闻报道日益兴起,并以交互叙事等特征吸引了大批受众的关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沉浸式新闻的发展优化了用户的阅读体验,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目前被广泛运用到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2016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推出了“VR看新闻”,以全新的沉浸式技术引领受众亲历两会现场,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2019年以来,新华社又推出了AR新闻,新闻工作者戴上AR直播眼镜通过大数据技术寻找采访对象,受众也可以通过“第一视角”感受到两会新闻报道的现场感,提高了新闻报道的生产效率。2023年2月,新华社推出了Vlog新闻报道《新华社记者逛雄安VLOG:冰糖葫芦带来的红火生活》,主持人化身普通消费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受众展示雄安地区的发展成就,并且通过现场与受众互动的方式,客观真实地向受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实现了新闻报道的技术创新。

四、结语

在媒介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之间的竞合日益激烈,尤其是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如何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扩大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关注的焦点内容。媒介融合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传统媒体要敢于创新新闻报道的理念,立足于打造优质的传播内容,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推动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新闻报道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推动新闻业务的变革发展。

作者单位 太原日报社

【编辑:孙航】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书,最优雅的媒介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