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刘少奇的初心

2023-09-08罗元生

党史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刘少奇

■罗元生

刘少奇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的一生。刘少奇的初心之路,就是从追寻真理开始的。少年时期,他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而不懈求学;青年时期,他为实现共产主义真理而投身革命。

从湖南到北京,走上救国救民之路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宁乡花明楼炭子冲的一户农家。

1915年5月,在宁乡玉潭学校读书的刘少奇带头参加反对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示威游行,并写下“誓雪国耻,毋忘国耻”的血书。此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渭璜”改为“卫黄”。

青少年时期的刘少奇面对国家沦陷和人民困难,立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在《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 一书中,讲述了刘少奇走出炭子冲、追求真理的故事。

刘源说:“旧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丧权辱国、受尽欺侮,列强分中国,混战遍南北,国人首先感觉到的,最痛心切身的,就是要保种、要救亡。父亲自幼,最着迷的故事,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最喜爱的诗句,是‘何须马革裹尸还’;最崇拜的偶像,是黄兴、蔡锷、孙中山。”“他给自己改名‘刘卫黄’,意为‘保卫黄种人’,捍卫炎黄子孙。他给自己第一个儿子起名叫‘保华’,同样是保卫国家、保中华民族之意。卫黄保华,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后辈的重托。”

1937年的刘少奇

1916年夏,刘少奇从湖南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直接插班到省宁乡中学二年级二期五班进行学习。刘少奇入校后,就积极投入到驱逐主政湖南的反动军阀汤芗铭的斗争中,并成为该校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投笔从戎一度是刘少奇想走的救国救民之路。

1916年10月和11月,辛亥革命的主要军事领导人黄兴和讨伐袁世凯的爱国将领蔡锷相继病逝,湖南省各界人士为二人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追悼会和葬礼。刘少奇参加了追悼会并多次到灵堂吊唁,还记诵了三百多首挽联,表达了对这两位爱国将领由衷的崇敬。面对国家和民族积弱不振、军阀四处横行、民众生计窘迫的社会现实,刘少奇决心效法黄兴、蔡锷,毅然弃文从武。于是,他在1916年秋报考了谭延闿在长沙开办的陆军讲武堂。但入学不久,讲武堂在战火中被毁,这使刘少奇的从军救国计划受挫。

从1916年夏到1917年10月,刘少奇如饥似渴地阅读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主办的《新青年》 及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新学刊,接受了科学、民主等新思想和新观念。讲武堂求学失败后,刘少奇回到老家坚持自修学习,准备报考大学。

刘少奇故居

1919年初,刘少奇为取得报考大学的中学毕业文凭,插入长沙私立育才中学毕业班学习。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消息传开,举国响应。

5月23日,刚刚从北京经上海回到长沙不久的毛泽东,立即组织领导新民学会会员深入长沙各学校散发传单,鼓动学生们起来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刘少奇和长沙各校的学生一起,积极参与罢课和游行示威,进行抵制日货的爱国斗争。

6月底7月初,刘少奇直奔全国学生运动的中心北京,参加了那里仍在继续的学生爱国运动。此时,21岁的刘少奇把“刘卫黄”之名改为“刘少奇”,寓意“少有奇志”,为拯救国家、重整河山大干一番。

到北京以后,刘少奇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报考北京大学;二是进军事学校;三是到法国勤工俭学。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是千百万青年学子向往的全国最高学府。刘少奇虽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大等高校,但由于有的学校学制长达6年,学费每年高达几百块大洋,家里又不支持,只好被迫放弃。而军事学校的专业,他又不感兴趣。这时,正在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成了当时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认定的救国道路之一,湖南大批学子纷纷赴法勤工俭学,寻求真理。受此影响,1919年9月,刘少奇进入了河北省保定市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第三班学习。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育德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期间,这所学校是同盟会在河北地区的秘密活动地点。五四时期,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办报刊介绍国内形势和十月革命等情况,在校内还可以看到《新青年》 《每周评论》 等进步期刊。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曾先后到此组织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育德中学自由、进步的思想氛围,对刘少奇的思想影响很大。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从这时开始树立起来的。

从上海到莫斯科,坚定献身于党的事业

1920年6月,刘少奇从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毕业,即赴北京寻求赴法勤工俭学机会,因未筹到资金再次受挫。

在四处碰壁中,刘少奇接触到各种新思想。对刘少奇触动最大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事被他视为“最大的事情”。刘少奇回忆说:“这个革命把全世界想要革命但又没有找到出路的人都惊醒了。特别是在中国,我们那时感觉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又不晓得朝哪里跑,这一下就有办法了。”

1920年8月,刘少奇返回长沙。听到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可以介绍去苏俄学习的消息后,他果断放弃赴法勤工俭学,开始计划留学苏俄。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并开始发起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10月,毛泽东收到陈独秀寄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后,立即同贺民范等筹建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月,经贺民范介绍,刘少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想办法凑齐了路费,准备赴苏俄学习。

这年初冬,刘少奇和几个湖南青年一起乘坐江轮,顺江而下,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

上海外国语学社是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于1920年9月发起成立的“党校”,地址在渔阳里6号,主要目的是为革命青年赴苏俄学习做语言和知识上的准备,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培养干部。

学社除教授外语外,还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程,教材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以及李汉俊翻译的《马克思〈资本论〉 入门》等。每周还举行报告会或者演讲会,陈独秀等经常受邀给青年学生演讲。

在预备班,刘少奇学习俄语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在这里,他接触到大量马克思主义图书以及《新青年》 《共产党》 《劳动界》 《时事新报》 《民国日报》等报刊。

刘少奇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社会革命活动。由于上海外国语学社一般是半天上课、半天自修或做工,刘少奇便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工厂宣传马克思主义,有时还去劳动补习学校讲课,或者在中俄通讯社(后改名为华俄通讯社) 承担撰写、油印、收发等工作,从中了解关于苏俄情况的最新消息。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刘少奇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一方面,他尝试在一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发动工人;另一方面,他深入社会,调查和了解工人状况,帮助建立基层工会组织。

经过五四运动思想大潮的洗礼和上海外国语学社的初步学习,刘少奇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思想转变。他回忆说:“我们在当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随便接受的,而是经过了研究、考虑,和无政府主义者辩论之后,认为它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才确定接受的。”

1921年4月,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等十几人从上海出发,历经3个多月,最终于7月9日到达莫斯科。

8月3日,刘少奇正式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成为第一批被选派赴苏俄学习的团员。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史、 《共产主义ABC》、政治经济学等。

当时的苏俄,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学员每人每天只有一磅半黑面包,常常感到饥寒交迫。紧张忙碌的学习,困苦交加的生活,还有思想上的碰撞冲突,有一些人承受不了,当了逃兵。但是,刘少奇却始终信念坚定。

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发生了一件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刘少奇听说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便四处打听怎样加入共产党,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他向中国班的政治教导员请教入党手续,讨论有关共产党的问题,和平时熟悉的几个同学讨论最多的也是入党问题。多年以后,刘少奇与侄女刘维孔聊起当年入党的事,说:“那时我把《共产党宣言》 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在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学员中,刘少奇和罗亦农、彭述之、卜士奇等人是第一批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刘少奇的入党介绍人是罗亦农和袁达时。中国班的党员和团员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旅莫支部。刘少奇担任支部委员。1922年初,他在团员调查表中写道:“资本主义已不能统治全世界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必将由人类的努力开始实现,我们处在这时代的人,应把无穷的希望,促进这段历史。”

负笈千里求真知,丹心一寸图报国。“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刘少奇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一旦确立了信仰,他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1922年春,刘少奇从莫斯科学成回国后,回到湖南工作。1925年,刘少奇在长沙遭到湖南反动军阀赵恒惕的逮捕。面对严酷考验,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经多方营救出狱后,他的母亲鲁氏来到长沙,跪求儿子不要再做这种冒险的事情。刘少奇没有听从母亲,再三宽慰母亲后,从长沙乘船返回上海,再次踏上了追求真理的革命征程。

工人运动中出色的青年领导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青年刘少奇总是到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他说:“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挺起腰杆前进。”在早期革命生涯中,刘少奇担任工人运动的领袖,直接参与领导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人罢工运动。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第一届职员合影。 二排左起第六人为刘少奇

在湖南,刘少奇受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派,与李立三等人领导了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刘少奇只身前往与资本家进行谈判,大家都称赞他“浑身是胆”。在振臂一呼之中,他成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领袖。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大规模工人运动,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支工人武装力量,在经历了“二七惨案”后,成为保留下来的几支工人武装力量之一。

1922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成立工人俱乐部,在秋收起义后成为井冈山上红军的重要来源。

1924年秋,刘少奇当选为汉冶萍总工会委员长。在刘少奇的领导下,汉冶萍总工会受到邓中夏的高度评价,他称之为“全国工会中组织得最好的工会”。

1925年5月,由刘少奇参与筹备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办。会上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刘少奇被推选为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随后,五卅运动爆发,刘少奇前往上海进行领导。次年,刘少奇与邓中夏、苏兆征等一起领导了省港大罢工。1927年,刘少奇前往武汉,与李立三一起领导百万武汉工人的斗争,成功收回英租界。

通过对一系列工人运动的出色领导,刘少奇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领导智慧。1927年,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中共领导的白区工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有两个方面军,苏区是一个方面军,白区是一个方面军,少奇同志就是党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的代表。

大革命失败后十年间,刘少奇承担起中共在白区进行地下秘密工作的重任,先后在北平、天津、上海等白区重建、发展党组织,领导学生、工人运动等工作。

其间,白区正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邓中夏、萧楚女等无产阶级理论家和革命家先后牺牲,刘少奇的夫人何宝珍也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尽管形势复杂、环境险恶,刘少奇依旧肩负起重担。

1930年夏,刘少奇率中国工会代表团到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刘少奇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是刘少奇首次担任中央政治局的领导职务。

1931年秋,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到上海,被委任为中共临时中央职工部部长。不久,他就发现了职工运动中存在“左”的倾向。

10月5日,他写下《关于工运的意见》递交中共临时中央。但临时中央领导人不同意他的观点,联系到他在共产国际会议上对赤色国际进行的反对,认为他具备“右倾主义”倾向,是“反提纲”“反决议”。

1932年3月,共产国际下达指示,认为“刘少奇无法担任领导工作”,撤销了刘少奇中央职工部部长的职务。但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大大破坏了党在白区的工作,致使许多党、团和工会的重要干部被捕,临时中央不得不转移到苏区。

被撤销职务后,刘少奇辗转到达广东后秘密潜往苏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

青年时期的刘少奇以矢志不渝的坚守和奋斗,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刘少奇在《论党》中写道:“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朱德称赞他:“真理寻求得,平生能坚持。”■

猜你喜欢

刘少奇
刘少奇:察微知著解民忧
刘少奇穿越103道封锁线回延安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刘少奇:心系人民、廉洁奉公
刘少奇:敢于担当、勇于创造的光辉榜样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刘少奇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三次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