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2023-09-08朱晓霞杜蓓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气管康复疾病

朱晓霞 杜蓓华

启东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护理部 226200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治疗喉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相关疾病的常规治疗模式,也是ICU重症患者在救治阶段较为常用的人工气道建立方式〔1〕。其能够通过切开颈段气管,利用硅胶套管,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解除呼吸困难、呼吸系统功能失常等疾病反应〔2-3〕。但结合以往临床数据资料可以发现,在该类手术患者预后阶段普遍会出现感染、出血、误吸等众多不良反应,其原因在于此类手术易导致细菌进入患者机体内部,严重干扰患者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使患者在治疗看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提高,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大幅度降低其日常生活水平〔4-5〕。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内容单一且过程偏向流程化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此类手术患者的治疗需要〔6-7〕,因此,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开始逐渐形成〔8〕。为了进一步了解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1例ICU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以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81例ICU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将其进行分组,将2020年1~12月收治的37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21年1~12月收治的44例为观察组,对其实行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纳入标准:①所有ICU重症监护患者均已进行气管切开手术;②患者年龄≥18岁;③患者预测存活时间>6个月;④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疾病;②合并张力性气胸;③合并低血容量休克或心力衰竭;④合并心肌梗死;⑤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⑥临近3个月内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者。对照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35~96岁,平均(65.74±2.05)岁;疾病类型:肺部疾病11例,脑部疾病16例,其他疾病10例。观察组男33例,女11例;年龄37~93岁,平均(66.01±2.49)岁;疾病类型:肺部疾病4例,脑部疾病27例,其他疾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内容包括定期对患者进行基础身体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用药,同时对意识清醒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相关治疗流程、日常注意事项,对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交流用语亲切自然,严禁敏感词汇,以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昏迷患者需对其家属做好安抚工作,使其能够做好配合工作。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干燥无菌,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同时派遣专业人员检查相关医疗仪器设备,确保能够正常使用,相关操作实施前需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常规护理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自患者入住ICU开始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期限为1个月,具体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成立护理小组,首先成立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专科护士5名、责任护师3名、健康营养师1名、主治医师2名组成,小组成员全部执有专项临床资格证书,小组组长由护士长与科室主任共同担任,小组成员在患者入组前均由主管医师进行ICU重症科室护理系统培训与专项考核,培训考核内容包括临床护理内容、临床护理技能等,最后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案,根据小组成员的职业素养水平进行合理分工。②“二便”管理,将患者病房设置在与主治医师和护士工作室相近位置,在病房内部设立独立卫生间。③医疗设备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端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派遣护理小组24 h轮流看护,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展,同时增添急救物品,如氧气供给、止血物品、洗胃机等,提高病房管理的安全水平,病床改为“三摇床”,保证病床床头、床尾、上下距离调整方便,为不同患者配备专用温度计等专业医疗测量仪器,避免交叉感染。④护理管理,实行“一护多患”制度,每名护理人员负责看护管理4~5例患者,但不可超出此限制,防止工作压力过大,遵循实际,实时记录所看护患者的病情变化、体温、饮食用药等相关治疗情况,责任护士做好签字交接,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相应治疗。⑤预防管理,将床头抬高30°,取患者仰卧位,增加患者肺通气量,每间隔2 h进行一次吸痰和排痰处理,6 h进行一次呼吸道检查,鼓励清醒的患者自主咳嗽,对昏迷的患者每间隔2 h进行叩背翻身,必要时使用震动排痰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无其他分泌物,同时检查气切管套是否居中,固定套管后利用手术结进行封闭,松紧程度以2指为宜,每15~28 d更换硅胶套管,及时清理管道内的痰淤堵塞,保持内套管通畅,适当调整相关医疗仪器设备的报警音量,防止患者因惊吓产生反应,将患者体表温度控制在37℃~38℃,保持皮肤干燥。⑥口腔清洁管理,用 0.25%洗必泰溶液进行冲洗口腔、擦拭牙齿,每日4次,降低口腔细菌密度,避免细菌进入呼吸道。⑦饮食管理,由健康营养师对患者机体营养含量进行综合检测,为每间隔一周进行1次,共4次,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合其自身的营养补充方案,病情危重患者,进食方法为肠内营养支持,病情较轻患者,可采用鼻饲方法进行营养补充,主要以流质的高蛋白食物为主,并严格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1.3 观察指标

1.3.1相关临床时间指标水平 采用本院自制记录表,将两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记录并比较分析。

1.3.2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一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3生活质量水平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 (SF-36)〔9〕,将两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段(3 d、15 d、30 d)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4方面,每方面各包含36条项目,总分为0~100分,分值范围和生活质量之间具有正比关系,该评分量表各领域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45~0.9214。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临床时间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临床时间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局部感染、皮下气肿等不良反应,但综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经重复测量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ICU 重症患者的人数比例逐年攀升〔10-11〕。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我国各大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科室平均每年收治约1 700例,其中约有80%的患者需要开展气管切开术进行直接或间接治疗,并且有专业学者预测,在未来10年内,该项数据可能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2-15〕,由此可见,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气管切开术的应用将越发广泛,因此科学高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对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良好效果。其原因在于,该模式能够以小组护理的形式,优化护理流程,该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添“二便”管理,这大大增强了该病患者的治疗时效性,与此同时,高端的医疗监护设备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该护理管理模式还通过细节改善护理监管流程,如实时看护、交接审核以及营养补充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多层面推动患者的康复进程。护理后两组患者虽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局部感染、皮下气肿等不良反应,但综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再次说明,该模式还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在上述护理方法中,相关的预防式护理措施,如体位管理、呼吸道检查等内容,明显降低了该疾病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而在患者恢复速度加快、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的条件下,气管切开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16-18〕相符,由此可见,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ICU气管切开,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缩短其相关临床治疗时间,加快恢复速度,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幅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气管康复疾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