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与趋势预测

2023-09-08王化笛覃小华郑菲菲周年兴

统计与决策 2023年16期
关键词:半轴标准差椭圆

王化笛,覃小华,郑菲菲,3,周年兴

(1.南京师范大学a.教育科学学院;b.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2.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南宁 530001;3.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南京 211100;4.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23)

0 引言

健康旅游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快速崛起,目前已成为全球旅游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1]。同时,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推进为我国健康旅游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促进了国内健康旅游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关于健康旅游的探讨集中在概念内涵[2]和发展历程[3]等理论方面,以及产业打造[4]、产品开发[5]、现状评价[6]和发展对策[7]等实践问题。已有研究采用的方法单一、研究视角固化等问题突出。健康旅游是健康与旅游融合的产物,其发展实质上是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然而,少有研究探讨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拟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估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水平的同时,也为从产业间关系的角度看待健康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耦合协调度模型

借鉴郭付友等(2019)[8]的研究,其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D为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表示的是系统的协调和互动程度;T是二者的综合调和指数。借鉴相关研究[9],可以将耦合协调度分为10 个等级(见表1)。

表1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1.1.2 重心与标准差椭圆模型

重心与标准差模型的具体计算步骤参考赵媛等(2012)[10]的研究。公式如下:

(1)重心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2)标准差椭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θ是旋转角,σx和σy分别为沿x轴的标准差和沿y轴的标准差。

1.1.3 GM(1,1)灰色预测法

灰色动态模型中GM(1,1)的详细步骤和公式解释主要参考周成等(2016)[11]的研究,具体公式如下:

(1)在时间序列下,GM(1,1)模型的微分方程假设:

(2)基于假设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为:

1.2 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中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考虑到两大产业与健康旅游的密切关系,注重各代表性指标与健康旅游的关联性。同时,也结合相关研究进行指标的最终确定。在健康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参考文献[12,13],从产业基础、产业规模和产业水平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参考文献[14,15],从产业效应、产业规模、产业地位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参考郭付友等(2019)[8]的研究,借助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见表2和表3)。

表2 健康产业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表3 旅游产业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1.3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31 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作为研究区域,数据主要源自2011—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的相关统计公报等。采用线性处理的方式对个别缺失数据进行补充。

2 结果分析

2.1 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

从下页图1的结果来看,2010—2019年全国和三大地区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一些典型特征。其一,就全国层面而言,耦合协调度从0.35 提升至0.58,耦合协调度等级随时间的推移实现了从轻度失调到勉强协调的跃迁。其中,2010—2012 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2012 年之前,国家和有关部门对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还比较有限,政策支持力度较低,尚未形成较强的发展动力与合力;2013—2016年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卫生部于2012 年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国务院于2013 年提出《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信号的释放对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大有裨益;2017—2019 年则逐渐提升至勉强协调状态,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等文件成为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整体而言,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其二,从三大地区的层面来看,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与全国层面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但在耦合协调度水平和提升速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耦合协调度水平方面,东部(0.426)和西部(0.413)的水平接近且明显高于中部(0.250),东部和西部均从轻度失调状态逐步进入勉强协调状态,西部则是从严重失调状态逐渐步入轻度失调状态。这是因为东部有经济方面的优势且较早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则是由于良好的自然基础和丰厚的资源条件,产业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而中部地处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过渡地带,既没有类似东部的经济、资本优势,也没有类似西部的资源优势。在耦合协调度提升速度方面,中部增速(139.4%)高于西部(70.6%),西部增速高于东部(36.5%),这是由于随着健康旅游的快速发展,中部开始挖掘自身的区位等优势,充分与东部和西部加强产业互动,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另外,随着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经济、资本等方面的优势逐渐下降,资源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这使得西部的提升速度也要高于东部。

图1 中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

目前,从全国和三大地区空间层面耦合协调度的特征来看,其与经济、社会、政策和产业特点等均具有密切联系,是多重要素影响之下的结果。就统计分析结果而言,2010—2019 年,中国全域和三大地区的产业耦合协调度正稳步提升,两大产业正不断融合发展。

2.2 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

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分析可知,中国三大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故而,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的多重特征,并在揭示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时空演化,需要进一步对耦合协调度状况进行探究。根据2010—2019 年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借助ArcGIS 10.2 软件测算耦合协调度的重心及标准差椭圆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获知其重心移动方向(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移动距离和形状指数(长短轴的变化)等,从而进一步刻画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状态。

2.2.1 总体分析

(1)重心变化分析

从耦合协调度的重心分布来看(见图2),研究时期的重心始终在中国地理中心(103.50°E,36°N)的东南部,主要在111.54°E~112.14°E、33.36°N~33.64°N 之间移动且十年间的位置变化不显著。总体呈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与西南部优质的健康旅游资源有关,如广西巴马的水资源、贵州贵阳的温泉资源和四川都江堰的中药资源等。从重心的移动距离来看,十年间的波动很大。移动的最大距离可达35.48km,移动的最小距离仅为0.79km;东西方向移动距离的波动也较大,最大移动距离为35.29km,最小移动距离为0.41km;而南北方向的移动则波动较小,移动的最大距离为8.83km,移动的最小距离为0.53km。此时,重心共移动102.02km,整体向西移动33.95km,整体向南移动30.69km。造成移动的原因在于:2010—2019 年,国内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尚不完善,且容易受到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地区政策和资本、技术转移等发展形势变化的影响,造成重心的移动距离波动较大,随着西部和西南部资源优势的凸显和东部技术与产业的不断转移,重心在波动变化中呈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的态势。

图2 中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重心移动轨迹

(2)标准差椭圆分析

从标准差椭圆相关系数的变化来看(见图3),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较小,始终居于中国中东部地区,以河南西南部为核心,呈东北—西南方向格局。从椭圆的旋转角θ变化来看,受国家政策导向和经济重心西移的影响,2010—2015 年的旋转角逐渐增大;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对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视不足,2015—2019年的旋转角又逐渐减小。旋转角的变化表明,西南方向省份耦合协调度提升的速度在前五年整体快于东北方向省份,而后五年则开始慢于东北方向省份。从椭圆的空间分布范围来看,椭圆面积从2010 年的510.02×104km2波动下降到2019年的385.61×104km2。另外,长半轴(沿y 轴的标准差)的长度由1198.85km 波动减少至1185.88km,共减少了12.97km;短半轴(沿x轴的标准差)的长度由1035.88km 减少至1035.09km,共减少了0.79km,变化量相对较小。这些结果说明,此时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向心力有所增强,呈现一定的集聚态势,同时,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耦合协调度差距仍较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及其融合发展虽然受到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和相互影响,但地区间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尚不显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那么,促进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应先从地区内部着手,然后拓展至区域外部,进而实现全域空间的提升。

图3 中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长短轴及旋转角变化

由前文分析可知,全国空间层面的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显著。为了更有效地对比研究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东、中、西三大地区耦合协调度的重心与标准差椭圆参数也进行逐一计算,具体结果见下页表4。

表4 三大地区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重心及标准差椭圆结果

2.2.2 分地区分析

(1)东部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分析

东部耦合协调度重心主要在117.39°E~117.51°E、32.49°N~32.72°N 之间移动,共计移动45.74km。其中,向西移动了5.77km,向南移动了25.87km。椭圆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半轴延长3.54km,短半轴延长1.33km,面积增加9892.28km2,表明东部有向西南方向迁移的分散态势,空间异质性有所减弱。随着东部经济、技术优势地位的下降和资源不足问题的显露,地区内各省份均受到一定的冲击,各省份之间的合作加强,东西和南北方向上的耦合协调度差距从而有所缩小。

(2)中部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分析

中部耦合协调度重心主要在116.01°E~116.22°E、34.60°N~32.90°N 之间移动,共计移动41.94km。其中,向西移动了8.76km,向南移动了31.46km。椭圆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半轴延长6.47km,短半轴减短31.03km,面积减少31120.82km2,表明中部在南北方向上扩张,东西方向上收缩,呈向西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空间异质性有所增强。中部处于东西部的交界地带,再加上地区内东西方向各省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耦合协调度差距随之有所增大。

(3)西部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分析

西部耦合协调度重心主要在102.01°E~102.66°E、32.86°N~33.20°N之间移动,共计移动141.59km。其中,向东移动了22.31km,向南移动36.26km。标准差椭圆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长半轴减短254.82km,短半轴延长228.51km,面积减少33106.97km2,表明西部有向东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空间集聚增强。西部普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发展不成熟,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随着成渝经济圈的成熟和四川、重庆的发展,西部向东南方向集聚的趋势日益明显。

2.3 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趋势预测

通过灰色动态模拟中的GM(1,1)建构时间序列模型,根据预测得出了2023—2030年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重心及标准差椭圆的相关参数。之后,通过绘制时空演化趋势图和整理统计表进行分析。

从图4 和图5 可以发现,2023—2030 年的中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重心在111.08°E~111.39°E、33.06°N~33.30°N 之间移动,共计移动38.44km。其中,向西移动26km,向南移动28.31km,整体向西南方向偏移。此时的重心移动方向与2010—2019年重心的整体移动方向相一致,说明西南部省份的资源等发展优势得以保持,并可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这一时期的标准差椭圆继续居于中国中东部。另外,椭圆的旋转角逐渐减小,说明此时东北方向省份耦合协调度的提升速度依旧快于西南方向省份。椭圆的长半轴减短15.33km,短半轴减短6.1km,面积从376.13×104km2降至368.98×104km2,表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在西南方向上的向心力不断增强,但增强速度较慢。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对物候和自然条件有较强依赖性。随着国家对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政策的重视和地区间发展差距的缩小,西南部等资源丰富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优势更加突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将仍不明显。

图4 中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预测重心移动轨迹

图5 中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预测长短轴及旋转角变化

从三大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预测结果来看(见下页表5),东部耦合协调重心在117.29°E~117.36°E、32.25°N~32.41°N 之间移动,共计移动50.49km,整体向西移动3.21km、向南移动12.89km;中部重心在115.83°E~115.96°E、34.19°N~34.42°N 之间移动,共计移动76.08km,整体向西移动5.63km、向南移动19.21km;西部重心在102.73°E~102.94°E、32.40°N~32.70°N之间移动,共计移动102.64km,整体向东移动13.45km、向南移动23.43km。总体而言,东部和中部重心都在向西南方向移动、西部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三大地区重心移动的方向与2010—2019 年的移动方向仍基本保持一致,说明这种趋势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持续。同时,东部和中部椭圆旋转角逐渐减小,西部的椭圆旋转角逐渐增大,表明东部和中部“东北—西南”的格局有所减弱,西部“西北—东南”的格局有所增强。另外,东部长半轴和短半轴分别减短5.56km和1.95km,面积从125.58×104km2降至124.27×104km2;中部长半轴减短25.57km,短半轴增长4.22km,面积从121.39×104km2降至120.22×104km2;西部地区长半轴减短9.21km,短半轴减短27.84km,面积从296.25×104km2降至284.17×104km2。这些结果证明东、中、西三大地区均存在空间上的集聚趋势,空间异质性有所增强。其中,中部和西部延续了2010—2019 年的集聚性发展趋势,而东部则由分散态势转变为集聚态势,这可能与国家政策变动和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健康相关消费需求的提升有密切联系。

表5 三大地区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重心及标准差椭圆预测结果

3 结论

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全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指数稳步提升,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发展态势与中国整体的发展态势相一致,耦合协调度水平自高至低分别是东部、西部和中部,增速自高至低则分别是中部、西部、东部。(2)中国全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在西南方向上呈集聚态势。东部有向西南方向迁移的分散态势,区域空间异质性减弱;中部有向西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区域空间异质性增强;西部有向东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区域空间异质性同样有所增强。(3)从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预测来看,中国全域空间和三大地区空间的重心移动方向与2010—2019 年保持一致,且均表现为集聚态势,区域空间异质性增强。(4)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正呈现一种良性发展态势,健康旅游的发展可以从提升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角度出发而采取措施,实现“以产业耦合促进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半轴标准差椭圆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法兰盘半轴钻铰锥孔专用夹具设计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汽车半轴用钢电沉积Ni-SiC复合镀层的耐磨性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某重型车桥半轴断裂失效分析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汽车半轴的工艺及失效形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