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指数测度及对共同富裕影响效应研究

2023-09-08翟华云李岱玲李青原

统计与决策 2023年16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共同富裕产业结构

翟华云,李岱玲,李青原

(1.中南民族大学a.管理学院;b.高校风险预警防控研究中心,武汉 430074;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0 引言

早在2005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的科学论断。“两山”论的实践是通过“两山”转化进行的,将良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转化为物质财富(“金山银山”),其实质是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质量优势,既实现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又带来生态和社会功用[1]。

现有学者对于“两山”转化的效果尚未达成一致的见解。一些学者认为“两山”转化能够促进共同富裕。比如方一平和朱冉(2021)[1]测量了西南地区“两山”价值转化后发现,西南地区“两山”价值转化水平呈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郭韦杉和李国平(2022)[2]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欠发达地区通过“两山”转化能够实现“转劣为优,变废为宝”,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郑石明等(2022)[3]以“两山”论为理论基础,实证检验了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发展提升了收入和消费水平、缩小了贫富差距、实现了共享发展,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两山”转化是否促进共同富裕取决于先决条件,例如,杜焱强等(2022)[4]认为“两山”转化能否富民取决于制度供给的稳定性、社会资本充足性、区位条件的特殊性和服务质量水平;李彦军和宋舒雅(2022)[5]认为随着环境的变化,“两山”转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由不确定性转变为正向积极作用,关键在于将“绿水青山”变成“资源福音”而不是“资源诅咒”。综上,现有文献对“两山”转化影响共同富裕还未有经验证据的支持,更未有针对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的研究。相较于全国水平,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经过这些年以“生态战略”为导向的脱贫攻坚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西部民族地区实践程度如何?“两山”转化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机制是什么?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推进共用富裕的实现在不同情景下有没有不同答案?现有研究并没有有效的答案。

鉴于此,本文运用2011—2020 年西部民族地区省域层面的数据,分析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打开了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影响共同富裕机制的黑箱;同时,考虑到西部民族地区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以及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的差异,本文对“两山”转化影响共同富裕进行了异质性检验,以厘清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1 理论基础

“资源诅咒”学说认为,丰裕的资源对该国经济增长是一种限制,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的“资源诅咒”效应客观存在[6]。自然资源是“诅咒”还是“福音”,与技术进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密切相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一直以来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方,然而在早期阶段,资源产业主要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发展,具有产业链短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特点,再加之交通条件、技术、人才、金融等资源长期投入不足等因素,生态资源依赖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出现了“富饶的贫困”悖论[4]。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民族工作的稳步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在交通条件、生产要素上得以补足,自然资源打破了“资源诅咒”效应,进入了“资源福音”效应阶段,“两山”转化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使得地区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逐步产生经济和生态效应,“两山”转化正带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产业作为经济体系的强力支撑,率先加入经济高质量转型队伍,其在产品附加值、部门结构等方面向更高水平演变,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即为产业结构升级,具体体现在要素配置优化及部门协调发展两个维度的产业间升级。一方面,“两山”转化能够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推动共同富裕。其能够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将绿水青山的资源环境和其他要素投入等同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的要素投入,逐步摸索和确立“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优化产业集群,促使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向更高水平演变,实现绿色发展。通过制度有效供给以及社会资本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的注入,推动资金、管理和技术与生态资源的有效结合,对传统生态产业进行改造,摆脱低端产业锁定,形成新兴产业,助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3],推动资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延长了产业链,推动产品附加值攀升,使得地区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经济转型能力加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两山”转化能够通过产业整体结构优化推动共同富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第二产业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第三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善,不断转型升级。“两山”转化能够通过降低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破坏程度,促使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更加合理地流向高附加值产业,提高资源和要素的使用效率,增强生态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效应,为其他产业生产要素供给提供空间,扩展了生态资源产业网络,缓解资源错配现象,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整体结构优化,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综上,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设定

本文通过构建如下模型考察“两山”转化指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其中,下标i和t分别代表省份和年份;被解释变量∑Cp代表共同富裕指数变量集合,包括总体共同富裕指数(Cp)、共同富裕发展指数(Cp1)、共同富裕共享指数(Cp2)、共同富裕可持续指数(Cp3);解释变量为“两山”转化指数(Tmi);∑Control为控制变量的集合;ε为模型随机误差项。本文控制了年份(Year)、地区(Province)固定效应,且默认采用稳健标准误。

2.2 变量选取与测度

2.2.1 被解释变量:共同富裕指数

本文借鉴陈丽君等(2021)[7]、韩亮亮等(2023)[8]对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结合各省份数据的可得性、完整性,将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作为划分依据,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数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通过熵权法得出共同富裕指数。

表1 共同富裕指数测度指标体系

2.2.2 解释变量:“两山”转化指数

“两山”转化指数量化反映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水平,既分别表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建设情况,又表现了“两山”之间的转化程度。本文借鉴孙崇洋等(2020)[9]和刘伟江等(2018)[10]的“两山”转化指标构建思路,构建了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为一级指标,包含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的“两山”转化指数测度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两山”转化指数测度指标体系

利用熵权法对所构建的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得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11]计算出以耦合协调度表征的西部民族地区的“两山”转化指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C表示耦合度;T表示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值;U1和U2分别表示“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δ和∂为待定系数,本文认为生态和经济同等重要,设定δ=∂=1/2。

2.2.3 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和趋势,是以附加值攀升、要素配置优化、部门协调发展为特征的产业间升级。由此,本文分别基于部门结构演化角度和产业整体结构角度,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整体结构优化两个维度综合度量产业结构升级。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Ind)指的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位置逐步向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主导位置进行演进转化。本文借鉴干春晖等(2011)[12]的研究,用第三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其数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高。此外,本文参考徐敏和姜勇(2015)[13]的研究,引入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表征西部民族地区各省份的产业整体结构优化水平,记为Isu。测算公式为:

其中,I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与总产值的比值。Isu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发展的层次越高,也意味着该地区的产业整体结构优化水平越高。

2.2.4 控制变量

考虑到其他地区特征因素可能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本文参考惠献波(2022)[14]选择控制变量的思路和原则,选取如下控制变量:金融发展水平(Fdi)、市场化指数(Mid)、政府财政收入(Rev)、政府财政支出(Exp)、地区城镇化率(Urb)、交通运输支出(Tra)、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数(GDP2)、交通基础设施(Har)。变量说明见表3。

表3 变量说明

2.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我国西部大开发共分为三个阶段,2001—2010 年为夯实基础阶段,2011—2030 年为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31—2050 年为现代化阶段,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因此本文以2011年为时间起点,选取我国西部地区8 个省份2011—2020 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内蒙古、宁夏、广西、贵州、云南、青海、新疆、西藏,共获得80 个观测值,探究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为减少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参与回归的连续变量进行了1%和99%的缩尾处理。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局官网以及EPS、Resset、中经网等权威数据库。

3 实证分析

3.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下页表4列(1)报告了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指数对共同富裕指数的回归结果。“两山”转化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312,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显著推动了总体共同富裕的实现。列(2)报告了“两山”转化指数对共同富裕发展性指数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为0.018,为正但不显著。列(3)和列(4)报告了“两山”转化指数对共同富裕共享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分别为0.168和0.289,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具有“分好蛋糕”的效应,不仅能够提升共同富裕的共享性,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总的来说,随着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类生产要素的加大投入,产业结构逐渐调整,产业附加值增加,“资源福音”现象出现,“两山”转化显著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现。但是对比回归系数来看,“两山”转化对共同富裕发展性指数的正向作用还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受限于区位条件、人力资本、技术等客观因素,导致财富增长受限。

表4 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直接效应

3.2 稳健性检验

(1)更换变量度量方式。本文借鉴王淑佳等(2021)[15]提出的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重新计算“两山”转化指数后代入模型(1)重新回归。由表5列(1)的回归结果可知,替换解释变量计算方法后回归结果仍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著,结论不变。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2)动态效应。考虑到“两山”转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本文将共同富裕指数滞后一期代入模型(1)重新回归,回归结果见表5 列(2),“两山”转化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著,结论不变。

(3)遗漏变量分析。除上述控制变量以外,本文新引入资源禀赋(Ren)、数字经济发展(Dig)和人力资本水平(Hum)重新进行回归。由表5 列(3)回归结果可知,增加控制变量后回归结果仍然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著,结论不变。

3.3 传导机制检验

本文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整体结构优化两个维度来考察产业结构升级在“两山”转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产业结构高级化(Ind)和产业整体结构优化(Isu)作为被解释变量对模型(1)进行重新回归,结果见表6。其中,列(2)和列(3)分别检验了“两山”转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整体结构优化的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096 和0.691,均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两山”转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说明“两山”转化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扭转了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扭曲的弱势局面。再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可知,“两山”转化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由此,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得到了验证。

表6 传导机制回归结果

3.4 异质性分析

3.4.1 “绿水青山”程度

本文根据西部民族地区“绿水青山”指数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西部民族地区分为“绿水青山”程度较高的地区和“绿水青山”程度较低的地区。由下页表7 列(1)和列(2)可知,“两山”转化对处在“绿水青山”程度较低地区的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绿水青山”程度较高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追求绿色高质量发展。

表7 异质性分析结果

3.4.2 第三产业占比

本文根据西部民族地区第三产业占比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西部民族地区分为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和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的地区。由表7列(3)和列(4)可知,“两山”转化对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地区的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3.4.3 科技发展水平

本文根据西部民族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西部民族地区分为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和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表7列(5)和列(6)可知,“两山”转化对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加大创新投入,促进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助推“两山”转化实现共同富裕。

3.4.4 政府转移支付

本文根据西部民族地区政府转移支付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西部民族地区分为政府转移支付较高和政府转移支付较低的地区。由表7列(7)和列(8)可知,“两山”转化对政府转移支付较低地区的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而对政府转移支付较高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4 结论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省域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两山”转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能够显著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依然可靠。就其作用渠道来说,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达到共同富裕。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绿水青山”程度较高、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科技发展水平较高以及政府转移支付较高的地区,“两山”转化指数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共同富裕产业结构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绿水青山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