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要点分析

2023-09-08叶周鑫蓝子杰吴奔蓝云龙

河南农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容器

叶周鑫 蓝子杰 吴奔 蓝云龙

(1.丽水市处州林业珍贵种苗有限公司,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

薄壳山核桃是美国山核桃的别称,属于落叶乔木的一种,其以挺拔的根干和广卵形枝蔓为主要生长状态,拥有着强大的根系生长能力,耐水性优越,对于生长的环境也有着极强的接纳度,单独培养和群体培养都可成为其栽培、生长的可行手段。基于以上特征,薄壳山核桃不仅可以用在食品的售卖上,对于城市及其周边自然环境中的绿化建设和林木种植计划,甚至于家具等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其广泛的使用用途及价值意义,薄壳山核桃的科学种植,不断推动其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已是势在必行。

一、薄壳山核桃的特点及习性

薄壳山核桃属于落叶乔木类中的大乔木果树,属于大粒种子类型的一种,成熟期的生长高度能够达到55 m 以上,树干直径能够实现3 m 左右的峰值。其树身大多毛糙干燥,有着较多的裂痕,枝头以浅褐色为主,以疏淡的茸毛作为包裹。薄壳山核桃的果实多数是长4~6 cm,直径内3.2 cm 左右的扁形椭圆状和矩圆形,其果皮芯是以带深色褐斑状的浅褐色光滑、细腻的薄皮包裹,于每年4 月末生长,8 月末至12 月初成熟采摘。鉴于薄壳山核桃喜欢日照的特性,其主要生长在气候潮湿,年平均气温处在20~25 ℃,夏季气温在30~35 ℃,冬季气温波动在5~15 ℃、降雨量在1 500~2 500 mm 的地带。基于其耐湿不耐旱的生长特性,播种时应尽量选择土质疏软、酸碱适宜、排水条件优越的种植地区。因此,具备丰富腐殖资源、土壤质量优越的冲积平原和河谷地区便成了推动薄壳山核桃生长周期加快、维持其生长寿命的必要选址范围。截至目前,我国的薄壳山核桃种植地区大多分布在北纬29~40°,以长江流域附近为主。

二、育苗技术

(一)苗圃选择

1.土壤。土壤的选择对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及其成熟坚果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苗圃的土壤甄选首先应该考虑其对薄皮山核桃树苗的培育生长价值。因为薄壳山核桃树苗具有较强的根干生长能力,其树干大多粗大壮硕,喜厚重疏软且营养价值丰富能够满足其根枝生长的沙类土壤。所以,对于灌溉技术和排水系统而言,选址时应着重考察其地下水位的年变化及其生长周期内的降水变化,以便进一步保障薄壳山核桃的生长速率及果实质量。

2.肥料。对于薄壳山核桃的种植而言,其不但需要在木苗的培育阶段进行肥料的补充,在苗圃修整期间是需要对其进行2 次浇肥。除此之外,依据不同酸碱性的土壤类型,对于薄壳山核桃树苗的肥料浇灌也有着不同的用量及质量要求。以酸性土壤为例,其需浇灌未淋雨的20~25 kg 的石灰含量用以保障其木苗的正常生长。

(二)种子选择

1.采集。对于薄壳山核桃的种子选择,要充分考虑其果实的大小,皮质的薄厚和果实是否饱满等多种种植培育条件。在采集种子过程中,要设立严格的把控机制,遵循最佳的采集及种植时期,采取适宜的温度,遵从果树的生长及成熟周期,科学地进行采集、收获。因为种子的采集时间对木苗的培育和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果实的收集应选择在薄壳山核桃果皮出现裂缝及颜色变黄的时机进行收取。

2.脱皮。薄壳山核桃的果实摘采后需尽快进行脱皮,用以进一步保障其果实的质量与口感。其果实脱皮的手段大多以沤制式、敲击式及药浸式为主,而药浸式手段更加节时省力。其基本的工作程序是以浸泡0.5 mm 左右的0.3%~0.7%含量的乙烯利药剂液沉积约45 cm 后放至光照充足,气流稳定的位置,而后用15 cm 左右的厚甘草进行覆盖,等待脱皮。

3.催芽。薄壳山核桃在春季播种栽培前大多需进行科学的催芽技术管理,以此来进一步保障其生长的成活率及出苗的质量。一是低温层积技术。低温层积技术是指通过将薄壳山核桃种子清洗除污后浸泡在清水中6~8 d,并且确保每1~2 d 更换1 次水,然后使用含0.5%含量的高锰酸钾剂液进行清理与消毒。对于距离播种10 d 以内还没有裂缝的种子,应及时将其放置在阳光条件充足的位置进行晾晒,运用棚膜、盖帘等物理手段和定时定量的洒水装置对其进行升温处置,用以进一步保障其出现裂痕。二是水培日照技术。水培日照技术的内涵是指将薄壳山核桃的种子进行清水浸透至其充分膨胀后取出,此过程大约维持2 d。然后将其铺开晾晒1~2 d,暴晒后,再次进行充分浸透,而后摊晒,此过程重复2~3 次,直至种子全部出现裂缝便可开始播撒培育阶段。这种技术条件下的催芽成功率可达到85%左右。三是喷水催芽技术。喷水催芽技术主要用在地温处在9~15 ℃的春季时节。其催芽流程是将薄壳山核桃种子浸透在含量0.5%的高锰酸钾液剂中,然后通过35~45 ℃的温水浸透,再次浸透1 天左右,而后取出置于2 层麻袋中间,通过淋水手段将其浸透。此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严格确保麻袋的湿度,以此进一步保障种子的催芽成功率。四是浸泡催芽技术。浸泡催芽技术是指将薄壳山核桃种子浸透在含量0.5%的高锰酸钾液剂中1 h 后,再使用清水对其进行4~7 d 无间隔的换水浸泡清洗,直至种子出现膨胀及裂缝后,取出,并及时进行播种。

4.播种。薄壳山核桃一年有两次播种时期,分别为每年2 月末期到4 月初期的春播和9 月初期至11 月初期的秋播,值得关注的是,云南部分地区的春播时间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大约持续在每年的1 月初期至3 月初期。基于此,可以分析得出对于播种时间的选择,大多是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决定的。一是地苗培育。地苗培育是指以种植区域的降水量作为参考标准,由此进行高床或低床的种植手段选择。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降水量极少,属于半干旱或更严重的地区应采取低床作业。于秋播而言,应采用晒干后的种子进行浸透后催芽点播或使用新鲜的青皮种子进行种植。二是器皿培育。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有关器皿培育的资料记载还是还比较紧缺。我国学者习学良提出运用长45 cm左右,宽15 cm 左右的网状编袋帮助幼苗形成良好的根系聚团,由此达到降低其育苗时间,提升育苗速率的效果。基于器皿育苗的特点,种植户可选择在夏季梅雨季节进行造林工作,运用天然的降水,帮助其快速还原生长速率,保持体内水氧平衡,促进其稳定生长。三是根段培育。根段培育技术是指通过将薄壳山核桃达到0.6~0.9 的根茎剪为9 cm 长,然后运用萘乙酸进行19 h 左右的浸泡,最后进行根段的栽培。

(三)播种

1.种子的选择。此技术需要选择良种,且种子应该在规格方面满足GB7908 的相关要求。如果发现不合格种子则需要及时移除。

2.消毒与催芽。消毒过程要谨慎、精准,之后按照GB/T6001 的要求完成催芽。

3 播种期。播种期需要结合其实际所需,并在充分分析温度、湿度、光照的前提下完成,播种量根据种子的质量标准设定。

4.覆土。土壤的厚度应该在种地厚度的2 倍左右,且不能够肉眼看见种子。覆土环节操作完成之后需要及时的浇水,确保育苗期覆盖土壤湿润度。此外可选择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壤表层,减少水分的蒸发。规避外界因素的影响。

5.灌排水。灌排水的管理大多依据苗木的生长周期来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种子冒芽初期,种植户应减少单次灌溉水量,采用在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增加灌溉次数的方法,进行苗圃湿度的维护。对于子叶展开阶段而言,苗木已处在其生长繁茂期,因此,要适时减少灌溉次数,增加单次灌水量。

(四)嫁接苗培育

1.接穗提取与储存。以春季为例,其接穗的时间大约开始于每年的12 月初期至翌年的1 月末期进行。接穗的枝芽大都选择粗壮、饱实、健康的一年期生长枝芽,通过将其进行保湿、封蜡处理后,开始装箱储存。

2.嫁接与移植的时间选择。选择适宜、科学的嫁接时间对于有效提升育苗的成活率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嫁接时间的选择应因种植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综合考量后再进行合理的推算。于我国多数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地区而言,嫁接时间一般选择在砧木萌芽初期,即20~30 ℃的温度条件下是其嫁接的最佳时机。此外,在移植时间方面,应该选择薄壳山核桃种子沙藏露白芽或2 张叶时移植,从而提升移植存活率。

3.方法采用。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手段极为丰富,对于种植户而言,应充分考虑自身种植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然后综合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出最优选择。一是切接。切接技术是指通过对幼芽的切入进行接穗,而后运用塑料薄膜将其上下两端夹紧,进而保障其成活质量及成活效率。二是舌接。舌接是指通过切割技术,从而形成一个内削长2~4 cm、深0.5~0.9 cm 的舌头形接口,而后与另一舌头形接口进行精准连接和包裹。这种嫁接方法对于根茎间的连接是更为紧凑、牢靠的,并且其对于嫁接时间的选择没有更多的条件要求。三是不含木质部芽接.不含木质部芽接的嫁接手段是指通过对于砧木平滑处进行长2.5 cm、宽0.9~1.3 cm 的韧皮处进行切割,而后找取相等大小的不含木质部芽块进行接头,再使用塑料薄膜将其包裹在一起。四是包含木质部芽接。包含木质部芽接技术与不含木质部芽接技术相比,是有着方法上明显的差异与区别的。这种嫁接方法需先在砧木上斜切割一个3 cm 左右的切口,淘汰剩余砧木,而后取出一条与淘汰的砧木块大小形状相似的接穗与其镶嵌,进行包裹。包含木质部芽接的嫁接技术与枝接技术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不过,与枝接相比,其对于穗条的使用率更加低。

(五)无纺布容器袋育苗

1.容器种类。此技术在前期需使用在0.02~0.06 mm 范围内厚度的塑料薄膜进行,且薄膜有底与无底类型的选择应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其中,有底薄膜应该在底部打2 个左右直径为0.5 cm 左右的孔洞。

2.硬塑料杯。硬塑料杯是一种地段设有排水孔洞的硬塑料材质容器,是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

3.无纺布容器。无纺布容器是指利用无纺布或者孔状网布材料所制作的一种容器。该容器在生产的过程中先要运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设备成产一种圆筒长条容器,之后在其内部安设轻型育苗基质,外面再用一层纤维状的材料包裹,之后进过切割完成容器制作。通常情况下,此种技术需要在确保不会影响造林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在使用时尽可能地选择小规格容器。若是环境恶劣区域也可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大容器。

(六)容器苗培育

1.条件。应选择造林区域附近,此类区域具备运输便利、水源充足的特点。此外,地市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平摊地区,可确保排水效果。与此同时,要具备通风质量高、阳光充足的特点,尽可能避免低洼或者沙埋区域。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关键技术是基质配方。一般情况下,需要增加10%左右有机肥,土或砻糠和珍珠岩减10%左右;配好后料一定要拌均匀(最好用专用搅拌机拌料),料含水量保持60%~70%最理想。

2.装填基质与容器设置。基质需要进行材料的混合配制,之后将其紧密填充在容器内,并将容器放置在场地或者容器架上。

三、结语

综合全文,对于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的提高应紧跟育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其育苗全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都是适宜且科学的。为保障薄壳山核桃的质量达标,种植户应充分考虑其种植区域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因素,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由此进一步确保其成活率及质量的不断提升,推动经济效益的增加。

猜你喜欢

薄壳山核桃容器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美国薄壳山核桃家庭原味炒制试验
山核桃
难以置信的事情
薄壳山核桃培育与栽植技术
鸡蛋与薄壳建筑
我国薄壳山核桃的引种与产业发展现状
取米
山核桃
美洲山核桃中微量元素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