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带一路”为例研究我国对外传播策略

2023-09-08马晓瑢

国际公关 2023年14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策略分析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促进周边国家及地区共同繁荣,也为我国软实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近年来,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对外关系战略和方式上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深化和拓展,国内媒体对外传播不足,海外华文媒体发展遭遇困难。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研究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对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策略分析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在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以及中国与有关国家建立的有效区域合作平台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应借鉴古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与沿线国家建立经济伙伴关系,通过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实施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延伸,是提升中国对外影响力的机会。

一、“一带一路”为对外传播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一带一路”倡议将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并与其他国家一起建设 “一带一路”,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一带一路”为我国话语权带来新机遇

硬实力是发展软实力的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相关行业都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对外传播活动。如2017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举办 “丝路之声”特别节目 《对话丝路》;2018年1月14日,中国网联合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等20多家媒体在上海举行首届 “中国网络媒体新年论坛暨2018年合作伙伴签约仪式”;2018年4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传播司主办的第三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018年7月22日,中国网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研究院等机构共同举办首届 “‘一带一路媒体发展高峰论坛”。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闻媒体、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在积极开展对外传播工作。中国的各类产业、传统文化将更容易走出去,提高中国对外传播的水平,扩大国际传播中的舆论影响,让中国有新的话语权。[2]新丝绸之路是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在 “一带一路”基本模式下,积极推进我国传播话语权,建立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桥梁,是提升我国传播话语的契机。

(二)“一带一路”建立良好的国际传播秩序

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在现有国际传播秩序中产生新的需求;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国家还将在原有传播秩序基础上形成新的传播内容和规则、传播渠道和平台。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媒体将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国际传播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复杂庞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强的国家战略体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与世界接轨。“一带一路”通过构建全球舆论场影响世界发展格局,需要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上进行充分有效的宣传;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思想不断推进落实,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新起点和新优势来建立起新旧媒体的结合、内外网融合、中外结合、跨界合作等方面的国际传播秩序。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句话赋予 “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深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类面临越来越多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得以显现。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金融领域随时会爆发各类问题,在国际依存度大幅提高的同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军备问题等对世界治理不断发出挑战。这些问题需要总结反思,也需要给出国际认可的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寻求沿线国家的共同点,实现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现实、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二、我国对外传播不足之处

各国均在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对外传播,积极树立本国形象。在这方面,我国在积极建构中国崛起的大国形象,并已取得不错的成效,但在对外传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西方媒体对中国 “妖魔化”,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从其国家利益出发,将中国视为一个强大的对手,并编造 “中国威胁论”来诋毁中国。由于历史等因素,国外很多人士依然对中国存在一些误解,很大一部分媒体不愿意与中国媒体接触,以此来孤立中国媒体。一些国家为防止中国的崛起,不断制造事端,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设置障碍,影响其他国家对 “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使 “一带一路”的实施受到挑战。

其次,从宏观层面上看,小语种国家的人们在获取中国的相关信息时,会对原来就获取的英文信息失去应有的吸引力,也缺少了一定的价值与魅力。由于语言差异,这些小语种的国家无法从外界获得正确的信息,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靠本国媒体来获取。一些外国媒体会因为其意识形态的不同与国家利益的因素对中国的形象进行有意识的抹黑,因此,中国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来自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而影响中国的对外传播。中国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一直是平和的形象,但却总会引起相当多的国外媒体的质疑,中国在对外传播中不仅没有达到想要宣传正面形象的目的,还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最后,中国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外国受众会因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所处国家的社会制度与宗教信仰的不同,对中国传播的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解读。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更加注重两面性的表达,而中国具有宣传性质的 “中国式”的新闻报道,很难使外国媒体以及国外受众从中获得想要的新闻信息,从而出现媒介报道失衡的现象。

国际传播的大背景下,国家与国家的文化传播偏向于艺术性,每个国家对合作的需求与理念也较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一直想让他国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但所采取的对外传播模式比较单一与僵化。因此,想要更好地實现中国的对外传播,首要的任务就是克服泛政治化传播,寻找外国媒体与外国受众的接受点与认同点,建设更加有利的对外传播氛围以及国际舆论环境,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以及帮助。

三、完善对外传播政策

近年来,西方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大国形象,恶化了我国发展和生存的整体国际环境。我们的对外传播政策必须要打破旧的观念和传统,适时更新和改进目前的传播政策,要让外国民众和海外同胞能够及时、真实、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树立大国形象。我们对外传播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要借助 “一带一路”倡议来完善我国的对外传播现状,帮助扶持对外传播的媒体,以此来应对西方的 “言语垄断霸权”。

(一)转变我国对外传播理念

长期以来,中国在对外宣传中奉行 “以我为主”的政策,采用符合自身利益和原则的风格、策略、目标、内容和传播方式。“内外有别”的原则是中国对外传播的指导思想,它指導媒体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的形象。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以文化、地域以及民族的区分传播。在这种挑战下,我们要把 “内外有别”“外外有别”作为对外传播的战略。在对外展示我们的文化、科学和技术发展等方面成果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坚持 “内外有别”的原则,与不同方面和不同利益点进行沟通是极为重要的。

(二)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媒体 “走出去”创造了更好的机会。因此,中国媒体应积极利用本国的海外媒体,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工具和渠道来进行对外传播,确保中国的新闻及信息能够获得足够的国际关注。政府应积极鼓励媒体抓住机遇,发展、推动以及促进中国媒体与外国华文媒体的合作,并定期进行交流和磋商,建立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媒体,政府要精简引进程序的办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以及照顾,寻求与优质媒体的合作,借助其传播影响力来拓展我国媒体的对外传播范畴以及影响力,加强我国媒体的对外传播综合力。

(三)加快媒体国际化进程和全球化战略

增强我国媒体的实力,只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才能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也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国际话语权,提高中国的对外影响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传媒业在实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媒体发展战略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公开参与传播全球化,奉行 “渐进式”竞争战略。一方面有助于中国媒体积极参与媒体竞争,扩大我们的对外影响;另一方面让国际媒体一定程度上在中国定居,推行与海内外媒介的合作。

(四)促进与海外华文媒体记者的交流

国内媒体在进行国际新闻报道时,因记者不了解当地情况,会使采访进程受到影响甚至产生传播堵塞,而海外华人媒体也缺乏中文人才。双方媒体可以适当加强记者的交流,加强记者的引进和输出,以解决双方的困境。政府应该放宽政策,让海外华文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当地的活动,鼓励海外华文媒体到中国访问和学习,提高海外华文媒体的中文水平和专业素养。另外,国内媒体也可以与海外华文媒体合作,鼓励记者担任海外华文媒体的评论员或撰写新闻报道,互相传达国内外的新闻信息。

(五)加大新媒体的建设力度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以新的信息技术、灵活的传播方式、传播影响力和传播工具优势为特征的新媒体在传媒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4]中国的对外传播可以新媒体为渠道,创造新的传播方式,展示中国的新姿态。

(六)提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建构

话语建设是确保中国制造、中国故事和中国智慧在世界范围生根发芽的必要条件,亟须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建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积极传播和树立我们的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通过对话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今天中国媒介的责任和义务。从中国特色出发处理国际问题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我们将支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以不同的方式传播中国的特点,在新媒体和其他传播形式中建立关于中国特点的话语权,并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对这些特点话语的看法。要利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体系,以多种方式向海外传播中国话语,从而推动汉语在国际上的全面和广泛传播。[5]

(七)培养高质量人才

我国媒体与外国发达媒体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人才方面的差距,没有大量的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无法使外国受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要培养高素质的业务人员以及高质量的管理人员,使得对外传播的内容更为专业以及充实。要培养既精通于外语也具备足够的传媒知识的专业人才和能够适应国际竞争以及能够处理国际公关事务的高级媒介管理人才。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一带一路”建设了较强的国际属性,讲好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我们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纠正人们的文化和心理冲突,从而纠正文化认同偏差,促进文化信任。积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推进我国对外传播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立足于实际,加强解放思想,积极推进传播方式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孙敬鑫.“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现状、阻力与应对[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4):56-67.

[2] 任保平.共同现代化: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69-78.

[3] 张胜利,鲍鸿飞.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2):118-124.

[4] 裴雅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策略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3):31.

[5] 李培林.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话语体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04):8.

作者简介: 马晓瑢,女,回族,青海西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策略分析一带一路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