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理综死磕的那些日子
2023-09-08易彤
易彤
高三总复习那段日子距离现在已经有三年多了,可是每当学弟学妹向我讨教学习经验的时候,那段起早贪黑、拼尽全力复习的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很快就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发生在高三下学期,那是居家学习两个多月之后的第一次线下理综考试,我的答题状态简直可以用丢盔弃甲来形容。到了交卷时间,我的答题卡上还有一大片空白,最后的成绩自然是惨不忍睹,不仅复杂的问题答不对,在简单的基础知识上也丢了很多分。面对漏洞百出的试卷,我当时心里超级慌,班主任和家长轮流找我谈心,导致我一直处于很紧张的状态,就感觉大家都在进步,只有我在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
那段时间,我偶尔学着学着就很想哭,整个人信心全无。但还有三个月就到高考了,自我怀疑的时间都显得格外宝贵。除了继续学,我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只能压着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要怕,按自己的节奏慢慢来,尽力放平自己的心态,一定要把理综成绩提上来。
物理是这三门科目里最让我头疼的,每次考试做到最后两道压轴选择题时,面对复杂的情境构成的题干,又受到考场上时间紧张的干扰,我经常处于思维混乱的状态以致找不到解题切入点。好在,吃过几次亏之后,在不断的练习中我摸索出了破解的方法——删繁就简。我发现,遇到这种题时,不能被它烦琐的题干吓退,只需挑出对解题有用的数据,明确出题人要考的知识点,以此找到解题切入点,这类题目便迎刃而解了。解决了压轴选择题后,我把精力投入到了实验题上,實验题的几个固定填空算是物理试题中最简单的部分了,它的出题套路基本不变,比起找各个犄角旮旯里的奇怪题型,仔细研读课本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实验步骤,更能让我有所收获。对于分值占比最高、难度也最大的大题,我只能告诉自己“有舍才有得”,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题目的前两问,力争不丢步骤、不算错数;题目的第三问对我来说比较难,我不再浪费太多时间去解题,而是尽可能多写一些步骤,保证基础的分可以拿到。
我觉得生物算得上是理综里最好说话的科目了,这一科目讲究“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课本。几乎所有生物试题的答案都能在课本上找到,一些看似无厘头的选择题选项大概率都来自课本上犄角旮旯里的内容。当然,一直看课本也有些枯燥,又不能纯靠死记硬背,所以看到不好理解的知识点时,我就会浏览课本里的相关图片,然后在大脑里导上一出戏,比如把器官、细胞、激素之间的互相作用想象成漫画,把一些知识点转化为动画片,有了趣味就会好记很多。生物试题中的“刺头”当属遗传题,又以基因型概率计算最为狡猾,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它挖的坑。有一次,我由于读题不仔细,忽略了题干中的“复等位基因”,直接默认只有一组等位基因,于是一道十几分的大题,从致病基因的判断到系谱图中全部基因型的书写,我稀里糊涂地从头错到尾。对完答案之后,我懊恼极了,暗暗告诫自己以后无论多着急,都要认认真真审完题再动笔。
与化学过招前,我好好研究了一番它的招式。我发现,化学的招式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攻下它的一大利器。所谓“得方程式者得天下”,我们不仅要记那些基本反应,还得会举一反三,善于变通,灵活应用。刚开始时,涉及化学实验、工艺流程方面知识的大题是我提高化学成绩的一大拦路虎,各种化学仪器看得我眼花缭乱,面对一些新型工艺我根本找不到解题突破口。后来,我发现攻克这类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总结,比如常见仪器的作用、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和沉淀的洗涤等知识点就有固定的答题模板,把总结出来的模板背熟了,答题时直接套就可以了。通过大量刷题并进行总结,我产生了一种“题感”,以至于到后期,即使面对创新题型,我也大致能猜到题目考的是什么原理。
面对题量众多难度又大的理综试卷,想要在两个半小时内做完并取得高分,光靠扎实的基础知识还不够,合理的答题技巧也是我不可或缺的制胜法宝。这里就要提一提广为流传的“题海战术”了。其实,刷题最大的功效是熟能生巧,让我们在做基础题时提升速度,遇到难题时更快地领悟出题人的意图。重复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考场上更快更准地拿下分数,模式化训练可以让我们熟悉做题流程,在考场上拥有充足的答题时间。但我要强调一下,真正有意义的“题海战术”不单单是疯狂刷题,还要讲究方法。我刚开始刷题时总是囫囵吞枣的,两个半小时一到,把答案对完就扔在一边了,这不仅浪费了一套知识点密集的试卷,更是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刷题的频率、刷题的顺序、刷题时的取舍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做题的质量和吸收知识的多少。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敢把自己逼得太紧,就保持着大概两三天一套题的节奏,我吸取之前的教训,每做完一套题就好好消化,认真订正,把错题里涵盖的知识点整理吃透后再继续做下一套。慢慢地,我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都得到了提升,我那原本令人发愁的理综成绩在三个月内提升了将近五十分。
除了日常打好基本功,我在答题节奏方面也费了好一番功夫。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试了好多种答题顺序,试过按顺序从前往后做,也试过分科目答题,然后发现生物—化学—物理的答题顺序最适合自己,之后就按这个顺序来答题。之所以先答生物,是因为这是我最擅长的科目。我觉得在脑子最清晰的时候做最擅长的科目,可以让分数最大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果发现,这对我还是蛮适用的。
此外,我在做卷子时会模拟考试状态,两个半小时一到就停笔,营造紧迫感,同时这也有利于我分析自己每部分花了多少时间,找到自己的答题节奏。对于比较耽误时间的科目,我则采用查漏补缺式刷题法,在平时专门进行强化练习,比如挑一节晚自习专门做这科的作业和理综卷子的这一部分,或在时间不够做一套理综卷子时先做这一科。
到了后期,我做够一定数量的题之后已经知道自己哪些题容易失分了。于是,我开始把能拿下的分都拿下,容易补上的知识漏洞先补上,选择性放弃特别难的、实在学不懂的题,把时间留给容易得分的题。保证能得分的题不失分,就已经得到很多分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回头看,在通向高考的这条路上,我确实走得很辛苦,只理综的这三门科目就让我有许多心累的时刻,但当时的我对自己说:“既然已经走了很远,最后一年更要坚持下去。短暂的失败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尽人事听天命就好了。”“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事实证明,前路漫漫亦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