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重点

2023-09-08李德臣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7期
关键词:性成熟均匀度产蛋

李德臣

本溪市农业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本溪 117000

1 鸡群体重

1.1 鸡群体重不达标的影响

一是开产以后蛋重大小。夏季蛋鸡育成时由于气温过高,鸡群累计采食量不够,往往体重都不达标,并且由于夏季自然光照时间比较长,鸡开产偏早,这样的鸡群开产后爬高峰比较慢;二是小蛋特别多。产蛋高峰期后3 ~4 周中码蛋出来了,但是在夏季开产的鸡,往往蛋成增的非常慢,蛋重也较小;三是产蛋高峰持续时间较短。饲养比较好的产蛋高峰期9 成以上蛋成持续8 ~9 个月,个别的高峰期9 成以上蛋成就持续4 ~5 个月,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鸡群平均体重偏低造成的。

1.2 鸡群平均体重不达标原因分析

主要是因为以下因素:天气过热,累计采食量不够;肠道疾病多,如球虫、绦虫,鸡绦虫近两年在辽宁地区发病较多,鸡突然不增长,鸡只偏瘦,养殖户忽略粪便观察,需驱虫解决;育成期鸡舍温度较低,比如东北地区的秋冬季节,采食量不充足,鸡群把大量营养用来产热了,耽误了体重增长;饲养密度,鸡雏进来后,育成期饲养密度大,50 日龄后上大笼密度过大(正常4只/笼,放了5只/笼),优势鸡群采食量大,体重过大,弱势鸡群采食量小,平均体重不达标。

如果鸡群平均体重不达标,需要人为的补救措施,在鸡群16 周龄以内,可以后追体重,超过16周龄就不好追了,只能降低鸡群的标准体重线。16周龄第1 天称重后平均体重如果和饲养手册比少100 g,那么以后每周的体重标准就是按饲养手册减100 g 来计算,因为16 周龄后鸡群骨骼已经固定了,追体重后骨骼不在长大发育,而是使鸡的骨骼渐圆,这样的鸡开产后特别容易脱肛,因为体重大、蛋大,鸡的骨骼又小,产蛋时就容易带出输卵管造成脱肛。所以追体重最好在14 周之前,主要措施:一是增加采食量,白天正常给光和给料,晚上熄灯后(晚上17:00 ~18:00)间隔3 ~4 h(晚上21:00)给光、给水、给料1 h,加光1 h 不会造成鸡群开产过早,养殖户不用担心。鸡群平均体重追上后,可以去掉1 h 的给光;二是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如果是日龄偏小,体重差别大,可掺喂雏料(对半也可)1 周左右(雏料蛋白含量高),体重正常后撤掉雏料;三是提高鸡群的饲料利用率,可以投给肠道保健的药物,目前最常见的是益生素(活菌),随着对蛋鸡药残控制的要求,益生素将成为养殖户的养殖利器。口服益生素可以抑制鸡群肠道有害菌的生长发育,起到肠道保健的作用,益生素中含有芽孢杆菌等,也有促消化的作用。在使用益生素的时候注意不能同时使用肠道药物,药物会杀死益生素的活菌。

2 鸡群均匀度控制

2.1 均匀度对产蛋鸡群的影响

均匀度在蛋鸡育成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均匀度将会影响整个鸡群在产蛋期的产蛋性能,均匀度不好的鸡,在产蛋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均匀度不好的鸡群在开产前,鸡群爬坡速度偏慢,并且鸡群达到产蛋高峰后,产蛋率偏低;均匀度不好的鸡群在产蛋后期,蛋成下降比较快,鸡群的产蛋高峰持续时间偏短,鸡群中更容易出现脂肪肝以及歇蛋的鸡。所以说均匀度是蛋鸡育成期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将影响蛋鸡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性能。

如果养殖户对鸡群都没有做过均匀度的测量,产蛋后发现鸡群均匀度不好,已无法调整,这就需要有养殖经验了,至少下一批鸡群想要均匀度好,必须从育雏期和育成期着手,习惯性和经常性的对鸡群进行称量。下面主要介绍下如何称量均匀度:在鸡群中,随机选取一定量的鸡只,最少50 只,最好达到鸡群饲养量的5%,即10 000 万只鸡,需要选取500 只,因为量大不好操作,所以最少也要测量50 只鸡。称重时要一只一只称量,然后计算平均体重,不能一次性测量好几只鸡。体重区间上下相差10%,比如0.9 ~1.1 kg 之间,要记录下在这个区间总共有多少只鸡,然后再除以称量的具体鸡只,即是均匀度的计算方法。蛋鸡在育成期结束时均匀度最好在85%以上,如果均匀度在70%以下证明育成失败。

2.2 保证鸡群均匀度的手段

定期称量鸡群均匀度,通常1 ~2 周称量一次,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在育雏育成过程中,一定要定期免疫和定期投喂药物,预防鸡群疾病的发生,很多疾病都会造成鸡群的均匀度不好,如腺胃炎、球虫肠炎和支原体滑液囊炎等。一定要保证鸡群中的鸡只有充足的饮水和采食,必须保证鸡群有比较好的饲养空间,密度过大会出现鸡群中强势的鸡采食多,弱势的鸡采食少。蛋鸡断喙,断喙不良的、不齐、较轻、形状不好,影响采食,发现后要进行二次断喙,否则会导致鸡只发育不良。鸡群在育雏和育成饲养中,往往免疫频繁,一方面免疫同时投喂增强体质药物,以减少应激反应;另一方面免疫同时一定要进行倒笼,育雏育成往往是三层笼,三层笼的温度是不一致的,上层笼温度比较高,鸡只生长比较快,底笼的鸡温度较低,鸡只的生长比较慢,上下倒笼可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蛋鸡与肉种鸡不同,蛋鸡是自由采食,肉种鸡在育成期是采取限饲的方法,43 限饲和52 限饲,蛋鸡很少采取限饲的方法。

2.3 鸡群均匀度不齐采取的改善措施

当发现鸡群均匀度不好时,特别是均匀度低于70%,要将鸡群分群,按体重分成大、中、小三个群体,并且对三个群体采取不同的办法进行饲喂。其中中群的鸡要占鸡群的50%;小群最好放在上层,投喂营养浓度高的饲料,加鱼粉或育雏料都可以,把体重追上来;体重大的鸡放在底笼,适当的减少饲喂量,缩小三个群体的体重差别,等到鸡群均匀度上来后,整个鸡群再正常饲喂就可以了。改善均匀度的其他办法,比如在养殖过程中不要随意并笼,因为一只新的鸡到另一个笼里要掐架,多放一只鸡也会导致饲养密度大。正常情况下,有鸡跑出笼后,也要尽量放回原笼。经常性的调笼,也对鸡均匀度有很好的改善。

3 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控制

3.1 体成熟和性成熟不同步的后果

性成熟过早主要是在春季和夏季,体成熟较晚,鸡群表现为开产时爬高峰较慢,正常情况下,蛋鸡鸡群4 周左右就能爬到高峰,即18 周见蛋,23 ~24 周就到高峰,性成熟过早的鸡群,爬高峰要延后5 ~6 周,这样的鸡群往往蛋重较小,并且鸡群在产蛋后期蛋成下降较快,而且鸡群出栏时体重偏低。性成熟过晚,主要发生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的秋冬季节,表现为产蛋初期,鸡群蛋成爬峰速度较快、蛋重较大,缺点是产蛋期鸡群的采食量偏高,料蛋比偏高,并且鸡群在产蛋后期的时候容易出现脂肪肝,如果要鸡群有一个比较好的性能、好的料蛋比或持续时间长的产蛋高峰,鸡群最好要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

3.2 影响鸡群生殖系统发育的因素

首先,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的鸡具有不同的生殖特性,例如某些蛋鸡品种具有较高的产蛋率和孵化率。通过选育具有良好生殖性能的亲本,可以逐步提高整个群体的生殖能力。养殖者可以根据生殖指标进行选育,以改善鸡群的生殖性能,并提高养殖效益。

其次,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对鸡的繁殖过程至关重要。例如,在孵化期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促进胚胎的正常发育。对于成年鸡来说,合适的光照周期可以调节雌性激素的分泌,影响产蛋率和孵化率。因此,提供稳定、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于鸡群生殖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

再次,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方式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支持卵巢的发育和产蛋过程。此外,饲养密度、饮水设施、临时群组等管理措施也对鸡群的生殖系统健康有着直接影响。适当的饲养密度可以减少鸡之间的竞争,提高鸡的生产性能。而良好的饮水设施和临时群组可以减少应激,提高鸡的繁殖能力。

最后,鸡群的健康状况。疾病和寄生虫感染会导致鸡的生殖器官受损,影响繁殖能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疾病对鸡群生殖系统的不良影响。

3.3 如何保证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

一是要保证鸡群在秋冬季节生殖系统发育不要过晚,鸡群在育成期12 周龄后,光照时长应保持不变或增加,绝对不能减少,因为光照时间短,发育会受到抑制,开产时鸡群体成熟早,性成熟晚;二是要保证蛋鸡在春、夏季节生殖系统发育不要过早,尽可能和体成熟同步。现实中在蛋鸡养殖中很少有人去控制,主要见于春夏季节鸡群开产早,甚至有的鸡群100 d 见蛋,但是迟迟达不到产蛋高峰,达到高峰时蛋成低,蛋重小。主要是在12 周以后对鸡群光照未进行人工干预,春夏季节自然光照一天比一天长,光照强度一天比一天强,造成鸡群机体发育系统发育过快,所以会出现蛋重偏小、开产过早、鸡群体重偏小等问题,要求养殖户在12 周龄后、16 周龄前尽可能采取遮光的办法,保证鸡群光照不要随着自然光照走,用麻袋或黑色塑料袋遮住窗户;三是在鸡预产期16 ~18 周时需要加光,增加饲料中的钙质。鸡群16 周龄后发育非常快,有的养殖户在鸡群见第一个蛋开始加光,还有的养殖户是到第16 周开始加光,这都不科学。鸡群什么时候加光主要是看鸡群的平均体重,按照饲养手册达到15 周结束时的标准体重,即可加光。如果体重不达标,但鸡群体格可以,需要先增重,达标后开始加光。加光主要是加光强度和时长,一般鸡在预产期光照强度从15 Lx 增长到30 ~40 Lx,光照时长,初次加光1 ~2 h,以后每周加光1 h,加到15.5 ~16 h 为止。正常鸡群在18 周见蛋(蛋成5%),很多养殖户在秋冬季节因为加光加的比较晚,造成鸡群21 ~22 周才开始见蛋。

猜你喜欢

性成熟均匀度产蛋
低播量下杂交稻产量形成对种植均匀度的响应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产蛋目标
动物产蛋王
羊的繁殖规律与育种技术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锦纶长丝染色均匀度判色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