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在实习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3-09-07廖红梅黄丽萍

广西医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科室培训

廖红梅 黄丽萍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护理部,广西南宁市 530190)

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实习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和患者的安全一直是临床护理教学及护理工作的重点[1]。有学者发现,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安全意识和沟通技巧,加上操作技能不熟练,20%~35%的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会遭遇给药错误、非计划拔管等护理不良事件[2]。因此,加强实习护生的安全意识,使护生自觉遵守临床操作规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临床护理教学亟须重视的问题。焦点解决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当事人自身优势和资源达成目标的临床干预模式,其核心是最大化地挖掘个体的力量、优势和能力,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帮助个体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目前该模式已应用于临床护理的各个领域,且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4]。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可引导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预防,并从中找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自我对照检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从而降低自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 本研究将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应用于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实习的35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护理实习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将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的实习护生纳入对照组(n=199),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的实习护生纳入观察组(n=151),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间本研究未能如期开展,故予排除。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84例,年龄18~23(20.25±1.00)岁,本科学历9例、大专学历190例,实习前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34~84(66.1±7.7)分;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4例,年龄17~24(20.06±0.87)岁,本科学历6例、大专学历145例,实习前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45~80(66.3±6.10)分。所有研究对象进入临床实习前均未接受过护理操作技能的相关培训。两组实习护生的性别、年龄、学历、实习前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目的和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

1.2 教学方法 (1)轮转科室。两组实习护生实习期间按教学计划轮转至各临床科室实习,轮转的科室及顺序均相同。(2)带教老师。① 两组带教老师需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且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满4年并通过临床护理带教资质准入考核,具备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② 每个科室均设有1名总带教老师,负责科室的护理教学管理工作。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开展临床护理教学。(1)带教老师的培训。医院护理部对带教老师进行常规培训,包括带教计划和要求、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操作。(2)实习护生的培训。实习前,由医院护理部组织实习护生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然后按照实习要求将实习护生安排至临床各科室实习。科室总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进行入科宣教后安排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实施“一对一”的临床护理教学。科室总带教老师按教学计划对实习护生定期进行专科知识、技能培训及出科考核等教学工作。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进行临床护理教学。(1)带教老师的培训 。 除常规培训外,医院护理部对带教老师进行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带教方法培训。焦点解决模式培训内容包括焦点解决模式的相关知识、焦点解决模式在预防实习护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及实施要点等,培训时间为2个学时。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带教培训为回顾我院既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选择实习护生独立操作导致气管导管护理不当事件、胰岛素剂量计算错误事件、仪器使用不熟练事件等典型案例作为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的主要案例,并鼓励带教老师根据专科特点选择本科室发生过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对实习护生进行分享教育。(2)实习护生的培训。各科室总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实施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的培训。① 描述问题。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引导实习护生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处置方法、防范方式等进行分析和讨论。② 帮助实习护生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针对典型案例,指导实习护生结合实际情况,共同进行“奇迹”探讨,引导实习护生树立在临床实习期间尽量避免单独操作的观念。③ 探查“例外”。以“凡事均有例外”为指导原则,在阶段性目标确立之后,利用“例外提问”来探寻以往实习护生解决类似问题时的案例。例如,安全意识强的实习护生在带教老师不在身边时,会请别的有教学资质的老师来监督,避免独立操作,此即为“例外”。让实习护生分享“例外”案例,引导实习护生思考在临床实习中如何避免独立操作,设置“假设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等问题供实习护生独立思考,以加深其印象,并鼓励实习护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采用上述成功的“例外”案例方法来解决。④ 调查反馈。在实习护生专科培训或定期考核结束后,由该科室总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讨论目标执行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帮助实习护生纠正错误,加深其对相关事件的正确处理流程及措施的印象,增强实习护生实现自己设定目标的信心。⑤ 评价进步。科室总带教老师对表现好或是有进步的实习护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实习护生总结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并制订下一个目标。

1.3 观察指标

1.3.1 不规范操作发生情况及护理风险识别报告情况:医院护理部基于问卷星平台制作网络调查问卷,生成问卷二维码。调查内容包括护生在该科室实习期间是否发生不规范操作及发生次数、是否识别报告护理风险及报告次数。不规范操作包括违反查对制度的操作、不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的操作、擅自进行独立操作等;护理风险包括给药错误、非计划拔管、标本采集错误、各种导管护理不当等风险[6]。开始研究前, 对各科室总带教老师进行有关问卷调查的相关培训。实习护生在每个专科实习结束时,由该科室总带教老师通过微信向其发放问卷二维码进行问卷调查。实习护生全部科室实习结束后,由医院护理部进行不规范操作情况和护理风险的识别报告情况的统计工作。不规范操作发生率=发生不规范操作人数/总人数×100%,护理风险识别报告率=识别护理风险报告人数/总人数×100%。

1.3.2 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在实习护生临床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由医院护理部进行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内容为基础护理学相关知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实习护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及心电监护3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实习护生以抽签方式确定1项操作技能进行考核,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实习护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生不规范操作发生率及护理风险识别报告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不规范操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识别报告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不规范操作发生率及护理风险识别报告率的比较[n(%)]

2.2 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x±s,分)

3 讨 论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患者造成伤害,而且会对医院及护士个人产生不利影响[7]。以往对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授课形式单一,不注重实习护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不能充分调动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实习护生实习期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其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8]。因此,做好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并提高带教质量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临床护理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规范操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识别报告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分析其原因:将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应用于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教学中,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的讲解和分析,使实习护生了解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利用焦点解决模式的理念,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实习护生,带教老师引导实习护生查找自己或别人的成功经验,挖掘实习护生的潜能,调动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实习护生将这些成功的经验用于预防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这种以实习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树立“我要执行”的理念,从而切实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落实到位[9]。此外,实习护生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从而能自觉遵守操作规范,减少甚至避免不规范操作的发生[10]。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除可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外,还具有真实性、启发性和警示作用,可以加深实习护生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提高其对护理风险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增强防范意识,遇到类似的护理风险能及时识别并报告[10]。既往研究报告显示,对实习护生实施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不仅可以减少不规范操作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预见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及时向上级报告[11],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依据“古典制约”理论,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对临床案例进行集体交流、讨论、分析,能够使实习护生对所掌握知识不断强化及巩固[12]。本研究在常规教学法基础上采用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进行教学创新,通过围绕具体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讨论和总结分析,加深实习护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譬如带教老师给实习护生分享胰岛素剂量计算错误的案例时,着重引导实习护生掌握胰岛素的计算方法、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促使实习护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种以实习护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实习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实习护生的学习和巩固临床相关知识[13],使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及实操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本研究中,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将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运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与仲丽芸等[14]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在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焦点解决模式结合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的教学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护理操作技能水平,提升其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科室培训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培训通知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