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在混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9-07黄晓丹黄孝念
伍 明 黄晓丹 黄孝念 李 俊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南宁市 530199)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及其邻近的结构组织出现继发病理性改变,导致周围血管、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临床上常采取综合方案治疗颈椎病,包括药物治疗、颈椎牵引、针灸、理疗、手法治疗、运动疗法等,但部分患者的效果仍不理想,症状和体征常反复发作[2-3]。本研究探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在混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4]和《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项痹(颈椎病)》[5](或《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关于混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入组前7 d内未接受过相关治疗;(3)年龄20~75岁;(4)病程1个月以上;(5)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颈椎发育畸形的患者;(2)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3)怀孕或哺乳期患者;(4)治疗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本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36~85(55.57±10.81)岁,病程30(12.25,36.00)d;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35~85(55.77±12.02)岁,病程30(13.00,36.00)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主要采用足三阳经筋手法。(1)足太阳经筋手法。嘱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左侧,医者通过肘关节或者拇指从患者的一侧足底开始进行点按,按照足太阳经筋走向顺序进行全面摸筋、松筋解结,在重点筋结点(足太阳经的主要腧穴)行点、 按、弹拨、揉等手法,以使足太阳经筋松解。(2)足少阳经筋手法。嘱患者取侧卧位,施术下肢保持伸直,另一侧下肢保持屈髋屈膝状态。医者用肘关节或者拇指从患者的足背开始点按,并沿着足少阳经筋走向行理筋手法,重点松解膝外筋结、髀上筋结、尻筋结,松解一侧之后再以相同方法松解另一侧,松解结束时可配合左右斜板复位法治疗。(3)足阳明经筋手法。嘱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左侧,用肘关节或者拇指遵循足阳明经筋走向进行全方位松筋解结,重点松解髀内筋结、气冲筋结、腹后筋结等,最后点按腹股沟动脉搏动明显处,以患者感觉到有热气向下肢冲击为佳。整个理筋过程中应注意手法力度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时间一般为20~30 min/次,1次/d,疗程为10 d。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治疗,即在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后进行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具体操作如下:嘱患者取坐姿或站姿,身体放松均匀呼吸,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并保持双臂自然下垂。(1)双手揉颈。十指交叉放置于颈部后方揉搓颈部,揉搓100次左右。(2)摇头晃脑。患者左右摇晃头部,次数不低于30次,以患者感到颈部酸胀为宜。(3)前后点头。患者做点头动作,头前伸时应尽量拉长颈部,次数为30次左右。(4)旋肩舒颈。患者将两手分置两侧肩部处同时掌心朝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反向旋转20~30次。(5)颈项相争。患者双手紧贴大腿外侧,两腿保持固定,头转向左侧时上身转向右侧,然后头转向右侧时上身转向左侧,次数为10次。(6)头手相抗。患者将两手交叉置于后颈部,然后头手互相抵抗5次。(7)翘首望月。患者头部尽量向左后方旋转,同时双眼保持看向左上方,持续5 s后患者头部尽量向右后方旋转,同时双眼保持看向右上方,持续5 s。(8)双手托天。患者双掌向上举过头顶,同时头部向上仰视,保持5 s。(9)两眼前视。患者将双手置于胸前劳宫穴并相叠,虚按膻中穴,眼看前方,持续5 s。以上各项运动每日进行1次,疗程为1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7]。颈部疼痛VAS评分总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NDI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颈椎功能损伤越重。
1.4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10 d后,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不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日常活动和工作受到轻微影响;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但仍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及NDI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及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及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及NDI评分的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20/3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667,P=0.010)。
3 讨 论
目前,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体质指数、生活方式、工作姿势等因素均有关,通常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临床上以混合型颈椎病最为多见,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颈肩痛、手臂麻木、踩棉花感等[9]。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仍不尽人意。手法治疗和运动疗法是颈椎病的重要治疗方法[10-11]。研究表明,颈椎的稳定性由内源性稳定性与外源性稳定性组成:内源性稳定性为静力平衡,依赖于椎间盘、韧带、椎体、附件等结构;外源性稳定性为动力平衡,依赖于肌肉、筋膜、肌腱等结构[12]。有学者根据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提出“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的理论 ,认为筋与骨两者动静结合,相互为用,共同完成人体运动[13]。颈椎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颈痹”范畴,多数医家认为该病常由外邪侵犯筋骨、累积劳损筋骨、外力伤筋所致,上述病理因素结于筋骨,使该部位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14]。《素问·痿论》[15]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经筋不仅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保护肌肉、骨和关节。经筋在慢性损伤过程中成为主要受损伤的组织,经筋病变贯穿颈椎病的发病过程。因此,调节经筋是颈椎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壮医经筋手法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梁培荣[16]发现,壮医经筋手法较常规推拿手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和局部颈椎功能方面更为显著;王凤德等[17]发现壮医经筋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较口服颈复康冲剂更为明显。吕计宝等[18]认为壮医经筋疗法具有舒筋通筋、祛瘀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其治疗颈肩腰腿痛病的效果确切。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肩部疾病的原理大致为:颈部受外邪侵入,气血运行不畅,即“三道”受损;在颈部缺血、阻滞等情况下,与气血相关的“龙路”局部筋肉失去滋养,作为气血传感通道的“火路”,随着“疼痛”“酸累”等信号的传入而瘀滞不畅;“三道两路”不通,受损部位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筋肉挛结引起酸痛[19]。壮医经筋疗法遵循“以痛为腧、以灶为腧”的选穴原则,通过手法直接作用于人体筋结点,从局部对机体进行整体调理,疏经通络,畅通“三道两路”,调和气血,达到舒筋、解痉、止痛的目的。
运动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另一种常见手段,其主要以运动生理学、神经发育学和生物力学为理论基础,通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来改善功能障碍。运动疗法能够锻炼颈部肌肉和改善颈椎局部小关节运动,增加颈部肌肉力量,减轻颈部肌肉痉挛,缓解局部疼痛,保持脊柱功能稳定性[20-21]。研究表明,运动疗法能够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加强颈部相关肌肉的拉伸强度,增加颈部肌肉的耐力,缓解颈部疼痛[22]。有学者发现,治疗性运动是治疗颈椎疼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可以改善颈椎结构的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和韧带的拉伸强度,预防肌腱损伤[23]。
尽管壮医经筋疗法和运动疗法均有其独特效果,但单一的方法于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仍存在局限性。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在混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及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壮医经筋手法直接作用于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筋结点,从局部对机体进行整体调理;联合运动疗法则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增加颈部肌肉耐力,改善颈椎活动度,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故联合疗法明显优于单纯的壮医经筋手法治疗。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纯壮医经筋疗法,壮医经筋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更佳,能更好地缓解患者颈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不足,今后仍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