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探究

2023-09-07

英语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校本德育思政

季 锋 祖 龙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发高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意义

1988年,唐凯林主编的《思想政治系统工程学》就提出了“大思政”这一概念。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说明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高度重视。上海最先开启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经历由“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转变为注重“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教师政治素养的需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的基本理念,标志着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的转变(教育部 2020)。这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引导教师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发新颖的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引入新、趣、热点话题,让学生有更多接触和学习多模态语篇的机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快乐的阅读体验。

信息化时代,信息量前所未有的庞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然而,面对各种未加筛选的网络信息,高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亟须正确的引导。英语教师应提升个人政治素养,认识到英语教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伟大中国梦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在英语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引导。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发高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地方和学校有一定的自行设计选修课的权利,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补充、调整、优化(张光明 2014)。在单元话题中适时嵌入新资源以形成互补,实现单元话题的“嵌入式”;让学生以体验阅读乐趣、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为本,实现课程学习“去应试化”,形成阅读课程策略。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发高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是以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教学理念,将价值观引领融入英语校本开发的各个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宣传和融入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把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补充到英语课程中(王飞涛、江苹 2022)。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发高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原则和思路

(一)课程开发原则

1.渗透性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来说,应根据思政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课程资源融入思政理念,从而促进高中生身心发展。

2.创新性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来说,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因材施教,给他们个性化的选择空间,为其留有创新的空间。

3.系统性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安排体系来说,它是一个需要通盘考虑的系统工程,因此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根据他们的成长特点,科学、系统地进行安排。

4.参与性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来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生长和动态生成的过程,相应地,教学过程也应是一个包含多种层次的活动过程(余文森 2017)。高中生对实践活动有特别的爱好和追求,能充分体验实践活动中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也有克服和解决的耐心。因此,教师要利用好社会大课堂,通过活动刺激学生的内驱力,让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获得成长。

5.主体性

从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来说,学生的自我教育是课程思政育人最好的落脚点,其更容易从同伴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课程开发设计思路(见下图)

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开发设计思路图

三、高中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生成多模态英语阅读校本课程资源

努力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将新话题、有趣话题和热点话题引入英语阅读校本课程,为课程注入“新鲜血液”,打造适合学生的英语阅读资源库和平台。多模态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结构见表1:

表1:多模态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结构

1.校本教材

在校本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从非虚构类、虚构类、育人类入手,营造浸润式英语阅读环境,以培养英语阅读素养为基点,搜集各种英语阅读材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阅读平台。

针对非虚构类文章的阅读,如新闻、科普、趣事、生活、中国文化及亮点,可以开发校本英语德育读本,如励志故事、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学点生活技能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坚决不放弃育德育人这个阵地。高一阶段可以开始“每天读一个德育故事”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成为爱读书、有正义感、充满正能量、会生活、热爱生命、能适应未来的中国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公民。

就虚构类文章而言,教师可从诗歌、小说、戏剧三类文章入手。比如,英语诗歌优美而富有韵律,简洁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教师利用“读—品—颂”的模式,让学生先阅读诗歌,感受音律之美,然后赏析诗歌,体会文化之美和生命之美,最后诵读诗歌,反复回味,接受美的熏陶与感染。

针对小说阅读,教师可以尝试英语原版整本书阅读,如《妈妈的银行账户》《老人与海》等,采用“读—品—议”的模式,指导学生分章节仔细品读,帮助其理清文章结构,熟悉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欣赏语言,品味文化,培养思维品质,并组织“金句摘抄”活动,要求其撰写、交流、讨论书评,举办分享会。

戏剧剧本的阅读可以采用“读—品—演”的模式。在表演环节,学生会对文本有更透彻的理解。这样的校本阅读体现了英语教学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推进,是英语阅读教学内涵的全面延伸和拓展,让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英语知识本身,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使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2.新媒体平台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打造英语阅读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阅读资料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或QQ群,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学生可以制作二维码把自己的资料分享给其他人。

传统的纸质媒体传播方式比较单一,而微信公众号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整合到一篇文章中进行推送。学生打开公众号内容时,可以从视觉、听觉上一起感知文章的魅力。

教师可以开通阅读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阅读文章,为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提供优质的原版阅读素材,展示他们的阅读学习活动,引导其同步进行原版阅读素材的阅读与翻译活动。

3.课外活动

新课程标准在对文化知识的内容描述中首次提出学生需要学习并初步具备运用英语介绍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除了课堂和教材所包括的语篇外,学生还应体验更丰富的语篇文体,有意识地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使用的英语语篇拓展所学知识(教育部 2020)。高中生研学活动可以与英语阅读相结合。学生在研学前通过网络或者景点的中英文介绍预先阅读相关内容,学习相关内容的英语表达,并在研学过程中沿途拍下照片,然后分小组制作小视频。学生在旅行中丰富了人生体验,发现了生活中的英语,培养了英语阅读兴趣,体验了阅读乐趣,培育了家国情怀,形成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产生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实践英语阅读校本课程教学,提炼总结形成模式

1.阅读总模式(见下页表2):读前导读(乐于阅读)—自主阅读(坚持阅读)—读后交流(爱上阅读)

表2:英语阅读总模式步骤

德育融入三步骤:亮点凸显—行为解读—反复回味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阅读策略的培训,深入引导试读体验,帮助其突破阅读瓶颈,激发其阅读意识和热情,使其乐于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制订阅读计划和目标,开展自主阅读并进行疑难记录;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学生读后有效交流,展示个人阅读经历,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从而爱上阅读。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兼顾英语阅读教学需求和德育需求,要求教师关注学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把握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合理拓展内容。在话题导入阶段,做好德育融入工作,凸显亮点,促健全人格。在对文章的理解和讨论阶段,指导学生对弘扬正能量的行为进行解读,让这个亮点,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最后通过反复回味分享自己的体验,从而强化德育。英语阅读教学为德育渠道和形式的拓展提供了支持,让德育不再是死板的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英语阅读课堂。

2.阶段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低年级阶段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为构建Recite(诵读)—Retell(转述)—Perform(表演)。诵读是锻炼学生语言流畅度的基础,通过诵读熟悉文本,感受语言的语音之美。转述要求学生梳理篇章结构,找准主旨大意,培养其对文章的整体概括能力。表演是一种给学生带来真实体验与欢乐的方式,能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高年级阶段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为构建Read(读)—Enjoy(品)—Analyse(析)—Discuss(谈)。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到达高层次的水平,因此在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思辨思维阅读和赏析,这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的必经之路。讨论能生成亮点,引发思想碰撞,让教师和学生都体会到阅读的真正意义,摆脱单纯把英语作为工具使用的枯燥和无趣。

3.不同阅读材料的阅读教学模式

(1)虚构类文学作品。

从文学三大特性的视角,以文学的三大特性为出发点,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活动,按照虚构类文学三步法的方式进行阅读。第一步,激活背景知识,开启文学欣赏之旅;第二步,挖掘文本内容,感受文学特性之真、善、美;第三步,重读文本,体会文本风格,感悟永恒真理。这样的三步可以指导学生理解、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体会其文学语言的特色、人物描绘的逼真、情节叙述的跌宕,以及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增加人文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

(2)非虚构类英语材料。

图式法阅读主要从内容、语言和形式三个方面分别解决。内容图式能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衔接新旧知识,了解文本相关知识。这就像开启了诱发兴趣的一扇门,点燃了向往阅读的“星星之火”。

语言图式能够解码词汇、语法等知识。教师同时进行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形式图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题材的文本特定的写作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针对故事类文本,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记叙文的特点(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阅读;针对传记类文本,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阅读;针对说明类文本,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引言、正文、结束语三大部分阅读。在大量分类指导后,学生在阅读中少了许多盲目性。这就像从“盲人摸象”等级晋级到“按图索骥”等级。

这样,三种图式相互作用,为学生的阅读构架了坚实稳固的“金三角”。另外,在阅读中,教师还可以尝试KWL阅读教学法,读前已经知道的、想知道什么,读后了解了什么,在课外阅读分享中简单明了,快速直接。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学会处理和加工信息,带入自己的理性思维和逻辑判断,以思辨的视角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甚至拷问,反思文本的结论。

阅读圈(Reading Circles)的不同角色(总负责人、提问者、词汇能手、插画师、总结人等)能满足学生多元能力的展示。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沟通、分享,促进意义协商,达成观点一致。小组活动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更有效地共同完成语言项目,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作品的赏析和评价。

(三)改革创新英语阅读评价模式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创新评价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认识自我,同时帮助自己改进阅读教学。育人最好的落脚点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由于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也应多元化。教师应通过多元化评价找出每个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闪光点。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快速发现文本细节,有的学生更能理解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教师的评价要具有灵活性和艺术性。校本阅读的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用积极、新颖的方式将他们引进英语阅读的大门,让其乐于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发展能力;在读后交流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创新的评价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爱上阅读,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要特别注重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获得人生体验、心灵感悟、思维碰撞等,既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又陶冶情操、塑造品格。

总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英语教师要建立多模态英语阅读资源库,打造浸润式英语阅读平台,按照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主题、体裁的要求寻找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按照难易度和教材的单元话题标记为不同水平的阅读材料,将新媒体、课外活动与英语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热爱英语阅读的习惯,使其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德育,提升英语课程的育人品质,帮助其既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又丰富和磨砺内在,点燃追求知识和人生信念的火种。

猜你喜欢

校本德育思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