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校本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路径探析

2023-09-07汲淼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新课程标准

汲淼

摘要:新课程标准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强调文化育人的极端重要性。其中语文课程作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在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此背景下,探讨校本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并进一步探索其融入的方法和策略,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培育时代新人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校本文化;学科整合;小学语文课程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血脉,文化是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于心灵深处塑造人。每一所学校在其办学历史中都积淀了丰富的校本文化,这是宝贵的育人资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探索并实践将校本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作。笔者以哈尔滨市铁岭小学为例,就“铁岭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做以探讨,并对充分利用“铁岭文化”资源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路径进行具体探寻。

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支撑点,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依据和原点推动力。教育部在2022年3月发布了新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于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新课标修订重在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1]。课程标准修订中,课程内容是核心问题,如果课程内容不因时、因需而变,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很难落地。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和呈现,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新动向。

校本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其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情感认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成为作用于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在力量。校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全体师生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先进的校本文化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课程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其全面发展。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以下简称铁岭小学)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小学。经过七十余载的探索实践,学校已形成“铁骨丹心、栖志秀岭”为校训、“岭上开满映山红”为办学目标、“映山红精神”为学校精神、“百花齐放、知行合一”为校风的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强育人实效的铁岭文化。在铁岭文化的主题框架下进而逐渐理清和丰富了办学特色、学校愿景、育人目标、学生评价标准、教风、学风、教师文化、学校力量和标识体系等重要文化属性和内涵。通过“四秀”常规要求、“五岭”梯度课程、“六礼”学生活动、“七志”学生画像,以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为载体,全面培育学生成长。

一、“铁岭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针对“铁岭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在理论层面是对课程资源理论的深化落实,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大语文教育观”的丰富,也是对文化认同理论的加深理解。在其实践意义层面,又具有以下价值取向。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铁岭文化”的积淀和发展是关怀个体生命独特性的体现,铁岭小学经过长期发展和沉淀,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文化体系,是学校师生一以贯之和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挖掘校本文化价值并融入小学语文这门思想性强的基础学科,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让身边优秀文化更加接近学生,缓解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对立,使学生找到传承优秀文化的主体感。学生不仅是知识学习者,更是文化传承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2],是促进学生更全面发展的具体行动。

(二)贯彻新课标要求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运用真实生活环境,强化知识整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突出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要求将一系列先进文化等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使学生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以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挖掘校本文化的教育价值,融入语文学科课程之中,是对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对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新举措的具体实施。

(三)优秀校本文化持续发展的需要

“铁岭文化”的核心是“映山红精神”,所提倡的铁人力量、向阳力量、攀登力量、扎根力量已经深刻参与到每一个铁岭少年精神世界的建造中,其“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百花齐放、热烈正向”的价值内核塑造着师生的一言一行,成为其身上永不磨灭的烙印,奠基着学生人生启航的基础。“铁岭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不但充分发挥校本文化的教育功能,使其与语文教学之间水乳交融,难以分离[3],而且让校本文化本身在不同时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中焕发新的活力。

二、“铁岭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实现路径

探寻优秀校本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实现路径,必须依据其理论基础。“铁岭文化”对课程内容的丰富,符合“课程资源”理論的根本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理论;“铁岭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同身边优秀文化,这正是“文化认同”理论的落实[4]。

(一)丰富课程资源体系,引领语文课课程内容结构革新

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必须根据学习和发展需要进行筛选、集约、重组和统合,进行结构化设计,并要增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现实环境的内在联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语文课更是要紧扣课改精神,探寻校本文化和语文课程的融合契机,将文化元素与教学内容链接,丰富课程资源体系,并加以设计和实施。这样才能达到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铁岭小学立足校本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下课程内容结构化革新。在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等各个环节中,积极挖掘校本文化资源,充分探索学校校训“铁骨丹心、栖志秀岭”的精神内核和时代意义,所提倡的映山红精神、铁人力量、向阳力量、攀登力量、扎根力量和日常标准“灵秀、挺秀、静秀、雅秀”等校本文化内容和标签,通过设置主题阅读、主题习作、主题交流等形式,依托铁岭历史、铁岭传统、铁岭榜样等素材,使铁岭文化有机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这样既拓展了课程资源内容,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

学校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围绕“映山红精神”进行了理想信念领域的挖掘和开发,确立了红色歌曲《映山红》为校歌,“岭上开满映山红,那是由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文化符号和课程资源,融入语文课程。它是一面旗帜,凝聚着朴素的情感;是一种力量,凸显了革命的勇气;是一种标志,彰显了无畏的气概;是一种传承,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二)对照新版课程标准,打造语文课一体两翼教学模式

要想让校本文化充分融入语文课程之中,在丰富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还要系统设计融入课程的实施平台。为此,铁岭小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充分的调查论证、研究讨论,打造了铁岭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一体”就是铁岭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两翼”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下教师研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铁岭小学探索打造了“六维”铁岭文化与小学语文课教学深入融合机制,即在教学中做到用好铁岭文化“创设教学情境、拓展阅读广度、贯穿课堂教学、创新主题习作、融入口语交际、训练学生思维”。通过“六维”机制,以铁岭文化为载体和突破口,设计语言文字积累、口语交际、习作与创意表达、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与交流、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六个任务群学习主题、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均融入校本文化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比如,学校开展了以“映山红精神”为主题的语文习作、课外征文、创意表达、主题阅读等活动,学生们参与热烈、佳品频现,这不但增进了学生对铁岭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而且提升了语文教学的灵动性和实效性,使“以文化人”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研学活动中,按照新课改标准,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和主题研讨,更新教育理念,倡导问题式、项目式、主题式、任务式等教学方式。引入大观念、大任务或大主题概念,在研学中优化校本文化的呈现方式,使之与语文教学内容建立有机联系,重构课程内容,做到“纲举目张”。在教师研学活动中,提升了教师将校本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和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寻找语文教学契机的能力。

(三)深挖铁岭文化内涵,搭建語文课综合实践活动载体

学校广泛发动师生利用多种方式挖掘学校历史、传承办学思想、凝练办学特色,梳理强化铁岭文化同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系传承,赋予“映山红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思路清晰的文化理念及理念释义,不断提升学校师生对铁岭文化的体验与认同。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通过“确定目标、选择活动、实施安排”的步骤,采用表演性活动、读书交流、研究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搭建好语文课综合实践活动载体。在讨论、演示、朗读、资料收集、写作、实践等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遵循学生从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将教材知识与铁岭文化、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单个活动样式设计采用“活动标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项目”的形式,使语文课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清晰,流程详细,便于操作和评价。

在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铁岭阅读”中,学校不仅要求学生阅读基于铁岭文化的优秀作品,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载体,为学生搭建舞台,充分挖掘学生们的天赋,让学生通过演讲、舞蹈、歌唱、绘画等方式来演绎阅读的经典内容。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学校开展的“栖志秀玲”主题手抄报实践活动,学生围绕校训进行解读并设计制作手抄报,不仅提升了学生们对校训的理解,也是让学生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会对内容素材的整理、选择、设计、编排和应用,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校还开展了“映山红精神”红色基因主题实践活动,利用班会、分享会、交流会等形式开展“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开展“十月飞歌”“我和我的祖国”“颂百年党史”等一系列征文、演讲、书法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系好第一粒扣子。通过这样一系列主题明确、路径清晰、系统完善的校园活动载体的实施,使语文活动过程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也使校本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彰显。

总之,将校本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十分重大。有利于增强小学语文的育人功能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推动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moe.gov. 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2]吴东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汉语文教学,2022(19).

[3]刘春玲.大庆地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4]田敏.忻州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D].湖州:湖州师范大学,2022.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新课程标准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