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学前教师研训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2023-09-07翁敏徐赛芹洪雁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3年5期
关键词:研训教研城乡

翁敏 徐赛芹 洪雁

城乡学前教师培养一体化是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具体实践与探索,研训是教师培养的关键,本文通过城市名园带乡村新园或分园的方式,对乡村分园或新园的教师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城乡教师研训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城市名园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分享、共同培训,共同教研,实施研训一体化,对新教师和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理念、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培养,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对推进城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学前教师研训一体化实施背景

(一)国家层面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颁行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无论在规模、投入,还是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并未彻底打破,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严重失衡。

(二)当前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差距明显

近年来乡村学前教育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大量幼儿园在乡村新建,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也迅速增加,教师队伍偏年轻化、骨干中坚教师比较缺乏等问题越发显著。以昆明市W园领办的农村幼儿园为例,存在转岗教师专业不对口以及统招入职教师年龄层次集中,普遍缺乏教学经验的现象。

(三)学前教师队伍结构相对复杂

学前教师队伍的现状也比较复杂,主要由小学转岗教师、新入职教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3类群体构成。小学转岗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已经处于教师职业的适应期或发展期,但由于小学与幼儿园两个学段的教育差异大,小学转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保守,仍需提升业务水平;新招聘的应届专科、本科毕业生,多数为学前教育专业,这类老师在校期间掌握了系统的学科和教育理论知识,但教育实践经验不足,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存在一定的困惑;有一定学前教育经验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宗旨都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各方面相对成熟。

(四)教师自身成长的迫切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教师自身也需要通过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不断的教育实践探索来充盈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引领示范作用,不断促进自己专业技能的提升。教师入职门槛不断提高,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二、城乡学前教师研训一体化实施目的

(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城乡学前教师研训一体化的实施,促进新入职教师、小学转岗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从学前教育的教学设计、课程研磨与培训等方面入手,让新入职教师、小学转岗教师深入理解教育理念,夯实专业基础,促进专业成长。

(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将四园区教师作为一个整体,采用集体教研、课程磨炼、线上线下多渠道培训等方式,从课堂把控能力、班本课程挖掘能力、践行科学儿童观实践能力几方面入手,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缩短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差距

通过名园带新园,名园带分园的方式进行研训一体化,使分园或新园能充分与名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参与教研,统一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新园和分园的教学质量,缩短城乡学前教育质量的差距。

三、城乡学前教师研训一体化实施中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的生长点存在瓶颈期

在研训实践过程中发现,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儿童作为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新老教师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开展班级的课程活动;如何设计出既新颖又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如何引導幼儿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等。

(二)因地制宜与因人而异存在矛盾

教师知识面存在差异,普遍的方法在个别教师身上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各园区重视总体发展的需要,针对各园区实际情况进行教师的培养,解决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没有重视个别教师的发展需要。

(三)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拥有一支良好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一所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随着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的年轻教师进入幼儿园,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分别调到各个园区担起管理工作,整体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团队教育经验相对薄弱,存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到位、课程建构能力弱等问题。

四、城乡学前教师研训一体化实施途径

(一)突破瓶颈,精心设计研究思路及方案

根据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研训方案:

(二)因地制宜,教师研训一体化培养的实践

为便于教师研训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好各园区的资源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互补互惠、交流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各幼儿园教师水平、科研力量等来划分教研责任区和制定教研计划。教研主题的制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集体性。月初时,通过教研微信群等渠道请各园区教师对自己近期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选出大家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急需学习的方面作为活动主题。二是系统性。为了帮助教师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在制定教研主题时,可就某一个主题进行系统、持续地讲解。通过教研一体化有计划、有倾向地从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

(三)多板块研修,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是每一名教师入门的必修课。学期初,组织开展四园区的师德教育,汇编四园区统一的教师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并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教师节宣誓签名、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在榜样的力量中砥砺前行、做“四有”教师、“学楷模 铸师魂”、行为示范、教师心理健康建设与师德修养等专题培训及活动,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2.专业理念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从上而下的传统趋势转化为关注幼儿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让幼儿自主生成各类活动。活动方式也由原来单一封闭的集体教学向多样化开放的分组教学转化。不仅关注幼儿的总体发展,更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评价方式也由原来的静态结果评价向动态化、重过程的评价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必须转变。在研训一体化实践过程中,通过STEAM课程研讨、科学竞赛优质教学课例研讨、班本课程研讨、外出培训与分享交流、全人教育、陪伴式教研、班级主题活动研讨等方式,将四园区的教师们组成“学习共同体”和“专业共同体”,促使教师们把眼光投入到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去,观察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的观察、思考、尝试、推理和学习迁移等能力发展的动态过程,运用看、听、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地去了解幼儿,形成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专业知识

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是决定儿童能够学习多少内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历经三十多年,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分科课程转变为综合、主题走向的整合课程。整合课程需要教师具备领域综合和有机渗透的课程实施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显然是以教师充分理解各个领域的关键经验和核心要素为前提的。在研训一体化过程中,通过教学课程研磨、教案设计与研讨、外出培训与分享、班本课程比赛等方式,将各专业板块进行整合,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教师整合课程的能力。

4.专业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兒园教师,需具备以下专业能力:一是能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二是能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和舒适;三是能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四是能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针对老师们在各个教育教学阶段的需要和出现的问题,组织专题、专项研讨会,并根据需要制定和组织相应的内容培训,解决教师们需要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结语

通过一系列教研一体化的实践,使昆明市W园领办的几个农村幼儿园小学转岗教师、新招聘教师、学前教育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基本形成“学习共同体”和“教研共同体”,利用资源的分享与共享,使城内名园教师在共同研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转变专业理念、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使乡村分园或新园教师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与城内名园教师逐步统一,从而推动城乡教育资源中教师资源均衡化的进程。

猜你喜欢

研训教研城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城乡涌动创业潮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