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城市宣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

2023-09-07张亚岚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张亚岚

摘 要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介绍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情况和建设成效,探讨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禽业绿色基地集群,引领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创业孵化区;以禽产品加工牵动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区”等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37

一直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并特别强调要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平台和抓手,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基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推动家禽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基本情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位于皖东南,辖宣州区的寒亭镇、孙埠镇、杨柳镇、黄渡乡、向阳街道及金坝街道等6个乡镇街道的37個建制村,农户4.85万户,农业人口15.16万人。产业园规划面积5.20万hm2,耕地面积2.12万hm2,家禽养殖面积0.36万hm2。规划布局为“一城、三园、一廊、两区”,即皖江现代禽业科技城、绿色食品加工物流园、禽产业关联产业园、禽产业副产品综合利用园、皖东南乡村产业融合农牧风情文化展示走廊、现代禽业产加销一体化示范区及现代家禽种业产业化集聚区。产业园以家禽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集家禽育种、种苗繁育、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熟食、冷链物流与副产物综合利用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全产业链。2021年,产业园总产值达到102亿元,其中家禽产业产值94.7亿元,占比92.8%,带动农户3.15万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 314元[1];2022年,产业园总产值达到120.1亿元,其中家禽产业产值112.1亿元,占比93.4%,带动就业人口5.95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 274元[1]。

2 建设成效

2.1 种养基地建设方面

以育种为龙头,高标准建设家禽笼养和种养循环基地,抓优一产。截至2022年底,投资15 601.9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0.48万hm2,自然村通硬化路40.92 km,

小田改大田100 hm2;投资4 130万元的地方优质土鸡保种扩繁养殖科研基地项目已投产;开展了皖江黄、皖江麻、山中鲜、宣州鸡等地方特色家禽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徽鲜鸡新品种培育,开展了种禽“两白”净化、种鸡性能测定、种禽扩繁和新品种中试。与2020年批准创建前相比,产业园内优质鸡苗生产能力增加6 000万羽;落实林转建土地指标44.40 hm2,

报批设施农用地66.134 hm2,新改扩建立体笼养标准化养殖小区29个,新改扩建家禽立体笼养面积

20.72万m2,总面积达到60万m2,新增种养结合养殖面积11.2万m2,家禽出栏8 765万羽,商品家禽养殖能力增加3 675万羽。

2.2 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方面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入园、冷链物流电商配套设施建设,提质二产,提效三产。截至2022年底,绿色食品加工物流园新增建设用地280.36 hm2,总落户重点项目16个,总协议资金达到31.3亿元;禽产业关联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完成,总投资3 618万元,进驻家禽饲料加工企业5家,饲料生产能力超90万t·a-1;

禽产业副产品综合利用园一期建成114.07 hm2,投产羽绒制品企业24家(含4 000 m2的羽绒博物馆1座),完成投资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羽绒原料加工集散中心、羽绒制品生产出口中心和羽绒产业聚集中心,并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新建1 000 m2电商创业孵化中心(电商小镇),入驻电商主体20余家,物流公司1家;3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正常运营,开展禽产品电商销售的经营主体50家

以上,总销售额达13亿元,其中禽产品销售额达

9.26亿元;皖东南乡村产业融合农牧风情文化展示走廊的周边民宿、度假庄园、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2.45亿元。

2.3 科技装备支撑方面

按照科技兴园的要求,立足农业资源和科技优势,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品牌效应,壮大技术平台,升级技术装备。皖江禽业科技城于2022年5月竣工,是产业园的中枢系统,承担公共服务、要素保障、高端研发、创业创新及联农带农等方面的功能。搭建了5大公共平台:管委会服务平台、产业园展示平台、企业商事办理平台、高校科技服务平台及特色农产品中试平台。下设3个分中心: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的皖南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的宣州区家禽种业与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中心;联农带农中心。新增省级科研平台1个、市级科研平台2个,开展“企业需求+专家问诊”模式的交流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指导,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2.4 农业绿色发展方面

坚持绿色生产,深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做优农业品牌。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普遍推广应用节肥节水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效果明显,节药技术装备普遍升级,产业园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截至2022年,肥料、农药利用率达到41.6%。建立完善的秸秆还田、收集、储存、运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建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10个,固化成型燃料生产企业3个,培养了一批秸秆运输收储企业,近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自主研发和引进了单体式、自走式、槽式等家禽粪便翻耙设备,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

2.5 联农带农方面

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产业园区内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2019年、2021年、2022年分别为15.93万元、36.00万元和45.19万元,增幅分别为125.9%、23.5%,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产业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区平均水平30%以上。截至2022年底,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区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119家;310户农民工返乡创办禽业家庭农场、领办禽业农民合作社。

3 存在的问题

3.1 家禽养殖及精深加工有待提升

部分家禽养殖场饲养方式简单粗放,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自动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家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种养结合模式创新推广还有较大进步空间。目前禽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不足,禽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强,新开发产品少。

3.2 生产要素非农化趋势日益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将面临日趋严重的外部压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劳动力老年化和妇幼化、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城镇建设和工业产业园建设导致农业用地非农化趋势加剧,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农业生产要素的非农趋势加

剧,必然导致农产品原料生产成本增加、流通领域的成本不断上升。

3.3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产业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较大、质量较高,但是不同产业之间还存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影响了产业园综合效益。如产业园的小龙虾产业,自2019年起,养殖面积已经突破10万hm2。虽然生产环节上的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加工环节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是空白,经营体系不够健全,全产业链开发不足,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3.4 三产融合程度不够明显

虽然产业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一定优势,但是总体上还处于初级融合阶段。受惠农民范围不大,融合面不广,融合产业的稳定性不高,利益联结松散等导致融合脚步放慢。从“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看,产业园目前的利益联结机制仍以订单农业为主,且该模式违约率较高;从土地流转到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的模式看,农户流转土地收取流转租金,农户受聘在规模经营主体中打工,经营主体也主要按工作时限支付劳务费,农户与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4 对策建议

4.1 打造禽业绿色基地集群,引领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以现代禽业产加销一体化示范区、现代家禽种业产业化集聚区为载体,按照“品种优质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的要求,以家禽主导产业為重点,坚持绿色生态发展。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家禽健康养殖增效工程,向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养殖转变,高标准建设种禽健康养殖基地、蛋禽养殖基地、肉禽生态养殖基地,建立健全家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创新种养结合生态牧场模式,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创新示范,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禽业绿色基地集群[2]。

4.2 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

实施现代禽业科技创新提升工程、智慧农业推进工程,坚持“搭建创新平台、聚集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推进机制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方针,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原则,以现代禽业高端研发、要素整合和高端服务为重心,整合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市区农技推广部门等多方力量[3]。构建产业园创新平台、推广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先进生产要素聚集,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智能装备、禽业养殖自动化、加工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机制,大力推进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四链耦合,推动产业园产业提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将产业园打造为技术先进、设施装备配套齐全、信息化水平领先的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

4.3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创业孵化区

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孵化器建设,搭建创业见习、创客服务平台,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入园创业兴业,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重点扶持一批创业愿望迫切、市场前景好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创业项目,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区”“样板区”“孵化区”,吸引更多的经营主体投入产业园创业[4]。

4.4 以禽产品加工牵动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区

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总体思路,重点实施物流商贸提升工程、农旅融合工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技术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禽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工牵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家禽产业链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大力推广现代禽业产加销、贸工农纵向一体化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互联网+特色家禽、休闲文旅融合发展等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模式,创新多形式利益共享联结机制,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稳定繁荣[5]。

5 总结

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部署,宣城区围绕“要素集聚建园、产业融合强园、绿色发展兴园、创新创业活园”的建设方针,协调推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经营方式转变等,落实畜禽产业集群建设、现代要素集聚、适度规模经营、产业融合发展等创建任务。

参考文献:

[1] 宣州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自评报告[R].宣城:宣城市人民政府,2022.

[2] 李志,赵燕洲,奎秀,等.宣州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96-97.

[3] 陈华彬.乡村振兴视阈下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研究:基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的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4(5):95-106.

[4] 韩建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2022(13):52-53.

[5] 范文培,李铜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动发展的综合效应与核心举措[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2):21-24.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