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西亚:两个“国家”的共用首都
2023-09-07碧落清遥
碧落清遥
作为塞浦路斯岛的政治经济中心,尼科西亚被两个政治实体控制,中间是联合国划定的停火线(绿线),由维和部队控制。
因此,尼科西亚出现了两个市政府、两套市政系统,成为一座同时被两个政治实体当做首都的城市。
如今分割城市的“绿线”依旧存在于城市之中,更深深刻印在城市南北两侧居民的心中。塞浦路斯版的“柏林墙”究竟如何形成?被撕裂的尼科西亚,当地的居民又如何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呢?
上帝与真主的交锋
塞浦路斯岛面积9251平方公里,地处西亚、北非和东南欧的交界地带。最早对这里产生影响的是希腊人。
公元前3000年,希腊就发展出了较高的文明,希腊地形破碎、平原较少,因而形成了大量城邦国家。
为满足生存需求,希腊人在东地中海沿岸建立殖民地,进而形成新的城邦国家。早在公元前2500年,希腊人就来到塞浦路斯,在今尼科西亚建立了莱德拉城邦。
希腊人之后,亚洲大陆上崛起的亚述、波斯、马其顿、罗马等政权又先后控制塞浦路斯,但岛上的居民主体始终是希腊人。
公元3世纪,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官方确立为国教,塞浦路斯全岛皈依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治理下,尼科西亚进一步发展,成为塞浦路斯全岛的中心城市。
随着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以及7世纪伊斯兰教在西亚地区兴起,当时被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塞浦路斯成为东正教会的势力范围。
11至13世纪,在罗马教廷的号召下,欧洲天主教国家组成十字军,接连九次对西亚多地发动东征。
在“异教徒”面前,天主教和东正教徒联合起来,塞浦路斯岛为十字军提供了大量援助和后勤补给。公元1192年,十字军建立塞浦路斯王国,首都就位于尼科西亚。
十字军东征的同时,原来居住在亚洲内陆的突厥人开始向西迁徙,其中的乌古思部落来到小亚细亚东部,臣服于当地的罗姆苏丹国。
1299年,乌古思部落首领奥斯曼建立政权,控制了亚细亚半岛东部,并不断向西扩张,将生活在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希腊人不断向西挤压。乌古思部落随着实力增强不断吸纳融合周边民族,形成土耳其人。
公元1453年,已控制巴尔干及小亚细亚大部的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小亚细亚成为土耳其人生活的核心区。
十字军退潮后,靠商业发家的威尼斯在1489年控制了塞浦路斯,尼科西亚依旧是全岛中心城市。威尼斯人首次给尼科西亚修筑了圆形城墙,将其作为东地中海的重要商贸城市进行经营。
1571年,奥斯曼帝国从威尼斯人手中夺取塞浦路斯,尼科西亚依旧是该岛的政治经济中心。
与此前的多次岛屿易手不同,塞浦路斯紧邻土耳其人的聚居区,虽然希腊人为主的东正教徒依旧占全岛人口多数,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不断迁来,两族形成了杂居的状态。
由于两大民族的语言、宗教和生活习俗在这一时期已经成熟,加上奥斯曼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影响,很长时间里两大民族虽有矛盾但仍能和平共处。在全岛第一大城市尼科西亚城中,既有塞浦路斯人的基督教堂,也有土耳其人的清真寺。
17世纪末,奥斯曼大军在中欧折戟,轰轰烈烈的扩张战争随之结束。由于土耳其人有义务在奥斯曼帝国军队中服役,战争征召造成塞浦路斯的土耳其人數量不断波动。18世纪初全岛人口约7万,其中土耳其裔占28%左右。
此后奥斯曼帝国逐步衰落,欧洲各国则通过改革和工业革命不断发展,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奥斯曼帝国变成欧洲列强砧板上的鱼肉。
1832年,希腊人经过11年的独立战争,在英法等国支持下从奥斯曼帝国手中独立。希腊人意图让奥斯曼帝国境内所有信仰东正教的地区独立,建立希腊人主导的新国家,其中自然就包括塞浦路斯。但当时的希腊人实力有限,这种构想无法实现。
作为战略要地,意图控制塞浦路斯的不只希腊和土耳其。19世纪末,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英属印度。为了加强英国本土与英属印度的联通,英国控制了位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而为了提升苏伊士运河的安全保证,英国必须控制塞浦路斯。
1878年,英国迫使奥斯曼帝国让渡塞浦路斯的管制权。塞浦路斯主权名义上仍属奥斯曼帝国,但这座岛屿实际上已变成英国人的领地。此时全岛人口约10万,其中土耳其裔占35%。
英国管治时期,受19世纪末的民族思潮影响,塞浦路斯的希腊族群中产生了与希腊合并的“意诺西斯”运动。
为稳固统治,英国于1882年在塞浦路斯设立“立法委员会”作为当地立法机关。
该委员会由6名英国官员、9名希腊人和3名土耳其人构成。英国意图联合岛上土耳其人,压制占多数的希腊裔居民。在英国的统治下,希土两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1922年,奥斯曼帝国因在一战中战败而灭亡,帝国领土上诞生了共和制的土耳其共和国。依据土耳其与战胜国签订的《洛桑条约》,塞浦路斯在1923年被正式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尼科西亚成为英属塞浦路斯总督驻地。
被撕裂的岛屿
1945年后,大英帝国的实力在二战中大为折损,大片英属殖民地趁机获得独立。
塞浦路斯位置重要却体量小,没有能力掀起大规模独立斗争,英国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里。作为岛上两大民族的母国,土耳其因为塞岛土族人口较少,起初并未关心这里。
希腊在19世纪产生了建立“大希腊国家”(伟大理想)的构想,但受国力制约,直到二战后希腊也并未回应或支持希裔塞浦路斯人的“意诺西斯”运动。
塞岛上的希族不再忍耐,于1955年成立组织发起武装独立斗争。英国人随即扶持土族对抗希族,这让塞浦路斯局势更加复杂。
首府尼科西亚是希土两族争夺的焦点,曾经混居的街区变成两族武装的修罗场。为了平息希土两族冲突,英国驻军司令当时用绿色笔在尼科西亚的地图上规划停火线,形成分割城市两族武装的绿线。
塞岛乱局引来希腊和土耳其的关注,此时岛上约80%的人口为希腊裔,土耳其裔占18%左右。希腊转而支持“意诺西斯”运动,意图合并塞岛。
眼见无力回天,英国与希土两国、塞浦路斯希土两族共计三国五方于1959年签署《苏黎世-伦敦协定》。
根据协定,独立后的塞浦路斯总统由占人口多数的希族担任,副总统由土族担任,二人均有最终否决权。内阁、议会、军警及司法系统中,希土两族均按比例分配职位。
英国在岛上保留两处总面积为254平方公里的基地区,主权属于英国。希腊和土耳其也被允许派驻不超过1000人的部队到岛上,这给予了英希土三国军事介入塞岛的机会。
1960年,塞浦路斯正式独立,实行共和制,希族的东正教大主教马卡里奥斯三世出任首任总统。马卡里奥斯是“意诺西斯”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他深知《苏黎世-伦敦协定》留下了诸多弊端。
希族认为土族不到总人口的20%,却在各部门分去了30%~40%的职位,显然是“给的太多”。土族则认为希族几乎垄断了国家主要职位,土裔只能得到副职,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塞浦路斯独立后,尼科西亚被确定为首都,諸如总统府、议会等重要机构均设置在此,城市的范围突破城墙限制而不断扩大。
作为塞浦路斯最重要的两个邻国,希腊和土耳其的关系始终难以调和。两国在文化、宗教、历史问题上矛盾重重。
希腊将本民族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看作不堪回首的过往,土耳其则认为希腊在20世纪初借助英法的力量入侵并掠夺土耳其领土。即便两国在二战后都加入西方阵营,但希土之间关于东地中海地区的地位博弈始终没有停止。
希土两国的矛盾传导到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身上,两族没能在尼科西亚握手言和,反倒是在议会等机构中冲突不断。希腊和土耳其也在背后暗自扶持本族势力,尼科西亚变成了两国四方的暗战博弈场。
1963年12月21日,尼科西亚爆发了“赫姆斯街事件”,联合政府中的土族退出联合政府,两族随即爆发严重的武装冲突,尼科西亚再度陷入战乱,最终只得由联合国维和部队介入才暂时平息了事态。
1966年,希族人数占优的塞浦路斯议会通过决议,将希腊国歌《自由颂》作为塞浦路斯国歌。这一举动引来土族强烈不满,这不仅无视了土族的民族情感,《自由颂》歌颂希腊人反抗奥斯曼帝国,将土耳其人视为侵略者的内容也让土族无法接受。
希土两族始终不能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进的希族甚至只把独立当作通向“意诺西斯”的中间步骤。而希腊军方在1967年上台执政后,因独断专治造成希腊经济衰退,为挽回民心希腊军政府大力推动塞浦路斯与希腊合并。
1974年7月15日,尼科西亚市区的塞浦路斯总统府突然遭到炮击。希腊支持的“意诺西斯”份子发动政变,推翻马卡里奥斯总统并扶持支持希塞统一的桑普森上台。
希腊的行为让塞岛土族深感担忧,政变5天后土耳其以保护土裔民众为由出兵塞浦路斯。
土军出击让希腊军政府阵脚大乱,7月22日,希腊军政府在民众的反对声中倒台,塞浦路斯亲希腊的桑普森政权随之垮台。
在联合国及英美两国的压力下,土耳其也被迫同意和谈。但缺乏诚意的土耳其在谈判期间持续向塞浦路斯增兵,谈判最终破裂。
土耳其于8月14日展开进攻,当天土军在尼科西亚与塞浦路斯希族武装发生交火,土军将对方击溃并控制尼科西亚北部。至8月17日土耳其暂停推进,此时土军已占领了塞浦路斯37%的领土。
为此,联合国维和部队只得将原本分割尼科西亚的“绿线”扩展为横贯塞浦路斯全岛,全长301公里。
土耳其的入侵彻底破坏了希土两族长达四个世纪的杂居历史,“绿线”以北近20万希族沦为难民,被迫逃往南部希族控制区;“绿线”以南的8万土族逃往北部,最终形成“两族”隔“绿线”对峙的局面。
“两国”对立
1975年2月,在土耳其支持下,塞岛土族在尼科西亚北部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土耳其族邦”。此前被希腊军政府推翻的马卡里奥斯总统四处奔走,希望维持塞浦路斯的统一。
马卡里奥斯认为,既然希土两族在战争后已经从杂居变为南北“分居”,不如在塞岛南北分别成立土裔邦和希裔邦,两者进而组成联邦制国家。
但人口占塞岛18%的土族认为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1977年马卡里奥斯总统去世后,两族谈判陷入僵局。
尼科西亚是唯一一座被两族分割占领的塞浦路斯大城市,由于其核心的政治经济地位,城南有希族掌控的塞浦路斯各政府部门,而土耳其邦则在城北成立了自己的地方政府,并将北尼科西亚作为土耳其邦的首府。
1983年11月,土族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原塞浦路斯副总统、土族出身的登克塔什成为“北塞”首任“总统”。
北尼科西亚被“北塞”认定为首都,南尼科西亚则继续作为希族控制的塞浦路斯的首都,尼科西亚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被两个政治实体同时当做首都的城市。
分裂格局形成后,希族占主体的塞浦路斯继续保有联合国席位,并被除土耳其以外的所有联合国成员国认定为塞浦路斯岛唯一合法政府。
“北塞”仅得到了土耳其承认,土耳其在北塞驻军超过3万,确保其不被希族控制的塞浦路斯吞并。
塞浦路斯坚决不承认北塞地位,激烈的族群矛盾让两个政治实体剑拔弩张,在此环境下,尼科西亚被彻底撕裂。
两族沿着绿线在城市中构建隔离墙、水泥桩、铁丝网和壕沟,原本畅通的条条街道被人为切断,原来繁忙的尼科西亚机场因为地处分界线而被废弃。
20世纪80年代,城市中的缓冲区是不可逾越的,如果要从尼科西亚南部的一条街道去北部的另一条街道,跨境者需要先乘汽车到拉纳卡机场,乘飞机到希腊雅典,再从雅典乘飞机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再从那里乘飞机到尼科西亚北郊的埃尔詹机场。实际行程2500千米,才能到达离出发地不足10米的目的地。
随着分裂局面的固化,塞浦路斯原有的尼科西亚市政系统继续服务城市南部地区,“北塞”则在北尼科西亚建立了新的市政系统,尼科西亚南北两端,逐渐形成各自独立的交通、教育、邮政等系统。
希腊在文化和宗教上属于西方,且土耳其出兵塞浦路斯的行为被许多国家看作入侵,因而“北塞”仅得到土耳其一国承认,其他国家均将其看作土耳其的傀儡,因而只承认希腊裔控制的塞浦路斯为全岛合法政府。
受此影响,希族控制区能够自由地与全球各国进行贸易。20世纪80~90年代,塞浦路斯经济以农产品出口为主,主要贸易伙伴为希腊和原宗主国英国。
借助英希的关系,塞浦路斯在80年代与欧共体建立关税同盟,为了让塞浦路斯经济进一步融入欧洲,欧共体向塞浦路斯提供了两轮经济援助,“北塞”因不被承认,未能享受到援助。
90年代后,塞浦路斯经济进一步优化转型,成为旅游业、服务业以及轻工业占据其经济总量的七成。
良好的经济发展也展现在塞浦路斯的城市建设上,首都尼科西亚道路宽阔,商业区十分繁華。而“北塞”因为不受国际社会承认,经济发展主要为农业,进出口伙伴只有土耳其。且“北塞”使用土耳其货币,土耳其的经济通胀也随时会影响“北塞”。
北尼科西亚城市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南尼科西亚,横亘与城市中的绿线地带,更是阻断了北尼科西亚与南尼科西亚经贸人员往来,城市北侧的发展如一潭死水。
南尼科西亚的希腊裔民众也并未忘记北方,1996年8月11日,从北部逃亡到南部的希族难民在隔离带一侧游行示威,要求土军撤出塞浦路斯,并归还他们在北方的家园和财产。
一个名叫塔索斯·艾萨克的希族难民翻过铁丝网冲进缓冲区时,被一群土族示威者活活打死。
同月14日,艾萨克葬礼举行后,数百名民众冲到缓冲区把一只花环放在艾萨克死亡的地方,一位名叫索罗姆斯的追悼者想爬上旗杆抗议,被土族武装开枪击杀。
两起事件都被缓冲区巡逻的联合国官兵所目击,但事后没有一人遭到“北塞”方面的起诉,两族关系依旧是难解的结。
未来?
进入21世纪,尼科西亚南北两侧继续在不平衡中发展,联合国也并未放弃努力。2002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建议地位平等的土族邦和希族邦合并为统一的塞浦路斯。总统由两族轮流担任,议会则由两族平分。
虽然土族投出了65%的赞成票,希族确认为土族的人口占比不能和自己平起平坐,以75%的反对票否决了提案。
眼见此时塞浦路斯加入欧盟的谈判顺利推进,“北塞”决定放松持续近30年的封闭政策,相继拆除了尼科西亚绿线上的五处街垒,允许希族人和外国人定时进出。
2004年,塞浦路斯成功加入欧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前景,与“北塞”的经济体量进一步拉大。
2007年3月,“北塞”拆除了己方一侧设置在莱德拉大街的街垒。不久后,塞浦路斯也拆除了隔离墙,曾经横贯尼科西亚南北,却因战争而经济凋敝的莱德拉大街,逐步恢复了生机。
对于拆除隔离墙,“北塞”的尼科西亚市民表示欢迎,虽然南边对他们的入境审核依然严格,但拆除隔离墙就意味着他们有更多机会前往富裕的南尼科西亚打工。
而希族对此却褒贬不一,一部分希族认为这是实现塞浦路斯统一的好消息,另一部分希族则大为不满,在莱德拉等地区示威,要求土军撤出塞浦路斯北部。
截至2021年,塞浦路斯控制的南尼科西亚人口约25万人,“北塞”控制的北尼科西亚人口约7.5万人。
“北塞”的朋友圈中只有土耳其一个好友,从北尼科西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土耳其国旗就能看出端倪,“北塞”很难从国际社会获得投资,只能靠农业和服务业支撑经济。
2021年,塞浦路斯希族控制部分GDP规模284亿美元,是“北塞”的五倍之多,人均数值也达到“北塞”的两倍。
“北塞”自立后,塞浦路斯剩余地区的希族人口占比从70%提升到90%以上,没有土族反对,塞浦路斯更是加大与希腊的经贸文化合作,《自由颂》作为共用国歌也不再被反对。
目前塞浦路斯人可无签证进入“北塞”,如果计划再从“北塞”进入土耳其,就需要有土耳其签证。从塞浦路斯入境的外国游客也享受同等待遇,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北塞”希望借此拉动地区经济。
相反,如果游客从土耳其进入“北塞”,并准备从“北塞”进入南尼科西亚或塞浦路斯其他地区,就必须持有申根签证或欧盟签证。
针对“北塞”民众的要求大致相同,大批北尼科西亚居民因生活所需,也获得了不同时效的签证,可以相对方便地进入城市南部。随着塞浦路斯于2023年加入申根区,针对“北塞”的入境标准将会更加严格。
“绿线”隔离设施的逐步拆除,尼科西亚南北两侧的居民联系日益紧密。但在域外大国和国内民族矛盾的影响下,塞浦路斯的统一之路仍举步维艰。
随着两地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尼科西亚城市南北两端已经出现肉眼可见的差距。
目前尼科西亚仍是被两个政治实体同时当作首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