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
——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

2023-09-07杨诗萱

法制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培育法治

杨诗萱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一、高职院校法治思维培育内涵概述

(一)法治思维内涵

法治思维即强调以法治理念作为其判断是非曲直的思维方式,它的基本价值标准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法治思维体系包含了五个方面,即“知、情、意、信、行”。“知”指对我国法律基本知识的了解;“情”指对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的情感肯定;“意”指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树立;“信”指社会主义的法治信仰;“行”指法治实践,是法治思维的落脚点。

(二)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重点

1.培育法律信仰

在高职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中,要做到引导学生信仰宪法法律,在检验自身行为时以合宪性为基础。树立法律信仰,并将宪法、法律作为检验自身行为的标准和尺度,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宪法精神的向往。要培养学生独立地按照宪法的基本规定和程序,进行合乎宪法精神原则的判断,从而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2.培养依法维权的思维方式

要想培养法治思维,需要培养规则思维、证据意识和底线思维。第一,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思维,以合法合规作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第二,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培养他们收集合法证据的能力,养成以合法证据来证明事实的意识;第三,树立底线思维。面对各种潜规则、社会不正之风,引导学生以正当程序和手段解决矛盾,摒弃“找熟人”“走关系”的不正当手段。要求大学生守住法律的底线,形成对规则的自律性,养成以公力维权为基础的法治思维习惯。

二、探索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新路径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相对淡漠

近年来时常出现高校学生由于不懂法而造成重大恶性事件的情况。

究其原因:第一,从大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容易冲动,行为偏激,遇到问题缺乏理性思考;第二,高职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远远不够,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在调查样本中,对我国法律知识“非常了解”的只占13%,“不甚了解”的占38%,“不了解”的占49%;第三,高职学生对法治学习重视度不足。高职教育突出职业化的特点,获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高职学生的关注重点。因此,《思想道德与法治》等与职业发展无直接联系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法治思维培育效果不佳

1.课程设置中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大学生法治教育发展也经历了从分到合的历程。2006 年9 月前,高等教育中关于法治教育有独立的《法律基础》课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变更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治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也因此大大缩减[1]。2021 年,课程名称改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法治部分内容进一步缩减,几乎没有涉及具体的法律问题,导致法治教育日渐边缘化,从教师到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降低。

2.法治思维培育内容已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大学已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们不仅要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问题,还要面对和接触各种社会现实问题,这时就需要运用法治思维以及一些具体的法律知识来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例如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知识。然而让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只通过短暂的课堂学习就掌握具体法律条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并且,只学习一些法治理念与精神,也难以解决学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空”“大”“不实用”。

3.法治思维培育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法治思维培育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且主要是通过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传递少量的法律基础知识。然而,在极其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将“法治”讲深讲透是无法实现的。在课堂上,许多老师不得不做出一个粗略的解释,以完成教学任务,结果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人心。法治教育形式单一,很多都未开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没有利用好相关社会资源,没有运用到自媒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全过程法治教育。

(三)师资专业度不足

在课堂的直线性传播中,法治思维培育的成功实质在于传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大学生作为客体受传播主体——教师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他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法治思维培育课程。

在法治教育的推进工作中,作为传播主体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及时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法治政策变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设立法学专业,因此执行法治思维培育工作的大多数教师均没有法学背景,他们大部分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除此之外,法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大多数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法治知识储备的习惯,这也是法治思维边缘化和教学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职院校法治思维培育新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

1.运用“BOPPPS 教学模型”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 教学模型”最核心的理念,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此种模式下,教师讲清概念、重点、难点等主要知识点,并采取个人报告、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丰富有趣的方式,使学习过程有趣且有效。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素养。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BOPPPS 教学模型”来提升法治思维的培育效果。例如,设置“法律小讲堂”,即安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团结协作,利用课下时间查找并分析法律案例,内容涉及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5 ~10 分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后教师进行点评,进度可安排为每节课一个小组。

这样的方式好处颇多:第一,它能够避免教师单向的理论灌输,让学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自觉地进行法治思维的训练,提升学习效果与自身素养;第二,它能够解决《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法治部分课时及内容过少的困境,将法治教学碎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中;第三,它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对法律案例的搜集,及时掌握最新的法治理念与法律知识。

2.法治思维培育要实现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重在把法治思维培育课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第一,促进法治思维与其他课程的融合。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授法治思维,更应一步步向专业课程中渗透,将法治思维融入各个学科,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理解,将全过程学习的浸润效果最大化。

第二,要将法治思维渗透校园人文环境中。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学习生活井然有序、后勤保障规范标准、校规校纪严明规范、校园环境优美整洁,都有利于法治思维的塑造。将法治思维培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可以实现法治教育的无死角覆盖,让学生时刻浸润在法治文化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强化师资队伍法学素养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引进法学专业教师,从源头提高法治教育的专业化水平;第二,选聘法学专家、法官、律师等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以外聘教师的身份从事法律教学工作,利用自身丰富的法治经验,开设法律知识讲座或情景式案例教学;第三,对现有的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加强法学专业素养,同时提供机会进入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进行实践体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整个师资队伍法学专业水平。

(三)深化法治践行

社会实践是法治思维培育中最有效,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

1.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第一,开展“模拟法庭”活动[2]。大学校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能够还原法庭的真实场景。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案例选择的考量标准,涉及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各种实体法,通过庭审、辩论、审判等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还可以了解法律的程序,感受法律的威严,更能够深刻体会到,遵纪守法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第二,开展“法律话剧”表演活动。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然后由学生将其改编成剧本,通过场景布置、角色演绎,使学生能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细腻复杂的人物冲突中,理解法律适用的过程,体会情与法的冲突,感受法治剧情中所包含的法治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法守法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目的。

第三,举办“与法同行”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是我们在教育实践当中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应用于传统学科,也可应用于法治教育。让学生在备赛的过程中明白法治思维之中蕴含的深刻意蕴,以及法治思维对个人行为的指导方向,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2.创建校外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法治思维的培育仅仅依靠几个课时是完全不够的,“浸入式”法治教育模式能够增强对法律的直观感受,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高校要更多地挖掘校外的法治教育资源,通过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法治实践的机会和空间。

第一,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合作,建立“法治体验基地”。利用假期时间,在司法机关同意后,安排优秀的、对法治感兴趣的学生到这些部门参观实习,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了解司法程序和办案原则,感受我国法律与司法的威严。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法院旁听领会司法实践的过程。

第二,可以联合戒毒所、监狱等机构,建立“法治警示教育基地”。学生通过参观监狱,了解服刑人员的生活和经历,可以感受到违法犯罪带来的后果,从而达到警示教育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第三,在社区建立“法治宣传基地”。学校与社区进行合作,设立法治宣传基地,倡导学生进入社区进行法治宣传,同时配合专业教师或律师,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

3.妙用新媒体创建法治教育网络平台

如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等,让学生充分体会法治就在身边。

第一,要完善法治思维培育的网络平台建设[3]。一是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围绕法治主题,同时要求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建立一个集知识、趣味、服务、思想于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自主学习。二是网站需要具有互动性,网络法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人—机”互动,针对学生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运用先进的AI技术进行互动,例如ChatGPT 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安排专业的法学教师及时进行在线指导并提供答疑。这样才能实现网上学习的有效沟通。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法学专家进行网络访谈,为学生解答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使在线学习更具有专业性权威性。

第二,运用自媒体进行渗透式法治思维培育[4]。网络法治思维培育还要坚持渗透引导原则。在今天这个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极快极广,每个手机、每个账号都成为传播媒介。网络法治教育应该抓住自媒体这一特点,将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进行“见缝插针”的渗透引导式教育。例如,运用抖音平台,高校可创建自己的法治教育账号,宣传宪法、法律,在内容上应结合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给予专业、正确的回应与解答。这样的方式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刷视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行了碎片化的法律知识学习,深刻体会到法治就在身边。

青年人要想成为法治社会合格公民,必须具备法治思维。高职院校法治思维培育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作,但我们相信,经过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必将呈现出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培育法治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