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问题探析

2023-09-07何俊华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5期
关键词:村官村民农村

何俊华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路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不断发展,选派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参与各地乡村治理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配套机制。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背景,以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为切入点,旨在从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功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等方面切入,提出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这一制度、机制安排与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度和互补性,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推动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乡村建设工作是乡村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尤为重要的一环,其包括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多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治人水平”和“治事水平”的建设。

一方面,从“治人”角度来讲,村党支部、村委会等村级治理组织作为直接管理村民的基层单位,理应担负好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的乡村治理责任。但根据上文的论述,当前村级治理组织由于人员招募的局限性以及原生村干部综合素质的欠缺性,往往在处理群众问题、解决群众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而大学生村官由于受过系统、正式的高等教育,其掌握了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村官可以在服务群众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所学,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另一方面,从“治事”的角度来看,乡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往往给人一种不健全、不完善甚至脏、乱、差的印象,事实上,除部分发达省份的农村地区以及个别发展比较好的乡村以外,大部分乡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确实有待提高,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学生村官的眼界和认知在某种程度上要广于传统的村干部,他们在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问题上会拥有更多开拓性的理念。由此,大学生村官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时便能够有效地将乡村实际地理人文情况与基础设施工程设计、人居环境改造安排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性地建设有乡村特色的、符合乡村实际的基础设施体系和人居环境生态。

(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推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来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的现代化,二是农村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主要以种业和农机设备为主体,而农村的现代化则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为主体[1]。

一方面,从农业现代化出发,无论是种业振兴还是农机迭代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而大学生村官较高的科学素养则恰好与之契合。种业和农机设备的研发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上游项目,但研发成果的最终落地和推广则有赖于下游农村对终端技术的使用。相较于传统村干部而言,大学生村官的科学引领者角色决定了其更容易接触到农业相关的前沿科技,同时对于新种质、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更高,由此大学生村官便起到了链接农业科技上下游的关键纽带作用,为先进农业科技的实际应用与大范围推广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关键动力。

另一方面,从农村现代化出发,基于农村产业模式的考量,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在产业多元化、产业链生态化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农村地区的产业模式仍然较为单一,这显然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面对这一问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性思维和商业化理念便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尤其是对经济学相关学科背景出身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对农村产业的优化拓展更是其擅长之所在[2]。因此,若拥有大学生村官对乡村治理的参与,农村在产业园区融合化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新兴服务业及电子商务模式建设等方面便有了一定的科学化理论支持。

(三)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战的完全胜利是我国脱贫史上一次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但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这一点来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便显得尤为关键[3]。

大学生村官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天然具有广视野、多思路的特点,他们对于商品经济和市场化运作有着相对充分的理解。因此,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经济发展弊病出现的苗头,敏锐地找到稳定经济的关键节点,进而运用科学的理论理念、方式方法去补全、完善乡村的经济体系,从而较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防止贫困的复发和新增。贫困的消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因此大学生村官保障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的过程,二者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有着密切关联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乡村治理中还发挥着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境

(一)内在层面:个人素质与职位诉求错位和能力短板的困境

1.思维和决策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

大学生村官在思维、决策上往往缺少两个方向上的能力积累,从而导致他们在实际乡村治理过程中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一是大学生村官在领导决策方面不够科学。作为走出校园不久的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在理论上本应对如何科学地决策、科学地领导拥有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的乡村治理中,大学生村官要面对的是上级纷繁复杂的政策指令和农村千头万绪的大事小情,这其中需要大学生村官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决策。但是,大学生村官由于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熟悉,同时又缺少政策落实、即时决策的相关经验,因此就容易在思维和决策上偏离乡村实际情况的客观规律,作出不知所谓、缺乏实效的决定决策。二是大学生村官在实际涉农问题上缺乏专业性。当前我国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涉及的学科背景较为广泛,但总体而言以人文社科出身为主,而真正具有农学类专业背景的只占少数,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在乡村涉农问题上的转化程度相对有限。由于本身的专业不对口,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常常是空有理论在口,却无技术在手,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能直接指导农民所需的农业技术活动,如此这般,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实际效用也会大打折扣[4]。

2.沟通交流和关系处理能力不足

大学生村官在沟通交流和关系处理方面的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目前国内部分农村地区所通行的语言以当地方言为主,即便不是方言,也总会夹杂着或多或少的口音,而大学生村官尽管也有来自方言地区的可能性,但由于经受过系统的教育,其常规用语体系还是多以普通话为主,这就可能导致村民听不懂大学生的措辞或者大学生听不懂村民的语句,存在信息解码上的障碍,这便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村官和村民之间的沟通,更遑论关系的进一步协调。主观上,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把到村任职视为自己下一步仕途的跳板,对所在的农村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主观层面对于跟村民进行沟通交流,打理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等需要耗费时间、精力成本的事务具有自发的抵触心理,同时又由于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在潜意识里仍旧自视甚高,不能真正平视村民,切实融入乡村的交际生态中。再者,大学生村官由于社会阅历没有那么丰富,对村民的生活情况也并不了解,因此并不擅长代入乡村语境中与村民们进行日常生活层面的沟通,可以说,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交流更多地呈现为信息交流而非情感交流,这种样态的沟通并不能帮助大学生村官与村民建立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如此一来也就限制了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情境下的社会资本积累[5]。

3.缺乏存在感和权力威信

存在感和权力威信的缺失同样是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通常大学生村官驻村服务时间都相对较短,白天在农村上班,晚上回城市生活,在乡村与村民同处的时间本就不多,再加上有些乡镇政府经常性的借调、截留,大学生村官的留村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这必然会导致存在感的缺失。再者,由于大学生村官“外来者”的身份,在村干部班子中的话语权极为有限,插不上嘴,说不上话,也接触不到核心事务,大学生村官有时就成了空有头衔没有权力的虚位,没有权力,大学生村官也很难对乡村事务以及村民施加自身的影响力,而威信的产生又恰恰来自群众,大学生村官不能帮助村民解决实事,无法带领乡村更好发展,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其威信自然难以建立。

(二)外在层面:客观环境掣肘和治理基础贫瘠的困境

1.农村人居环境和资源条件恶劣

大学生村官都是从高校出身,换句话说,他们都有过在城市生活、学习的经历,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城市物质、文化供给相对充足的生活环境。当他们下到农村,尤其是地域偏远、发展滞后的山村,便难以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餐饮上,烹饪条件简陋,烹饪工具匮乏,菜品菜式不一定丰盛,味道又未必可口,食材购买同样很成问题,饮食上的条件制约是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一大考验;住宿上,对部分留宿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房屋破旧,天花板漏水,床榻被褥陈旧甚至发霉,蚊虫肆虐等都是挑战;交通上,公共交通工具缺乏,山路崎岖,路况复杂,事故多发等情况也对大学生村官的乡村工作带来许多障碍。此外,乡村除了物质方面的匮乏,在精神方面也不能较好地满足大学生村官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休闲娱乐需要。农村地区普遍缺少成规模的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基础设施,村里的网络覆盖也未必完善,互联网利用率不高,一些知识、信息获取渠道相对闭塞,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在乡村的工作和生活处于精神缺钙的状态。

2.治理基础薄弱和行政强制力不足

治理基础薄弱和行政强制力不足这二者之间有一个递进的关系,治理基础薄弱是行政强制力不足的根源,而行政强制力不足则是治理基础薄弱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治理基础薄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资源不足,村一级单位的每年财政收入并不是那么可观,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并非常态,农村的产业经济发展渠道也相对狭隘,种种不利情形在客观上导致乡村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二是村民的规则意识不足,一方面,客观来说,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是相对较低的,其本身的规则观念不强,认知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村民往往倾向于按照长久以来的某种习惯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对外来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改变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受到某些规则的制约。由此便导致大学生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既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政策的落实、手段的实施,也没有有效的办法让村民真正去配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导致治理基础的薄弱。治理没有有效的基础作为保障便会进一步带来行政强制力的不足,由于大学生村官没有合适的制度性手段去落实自己的想法,便往往只能依靠面子和人情去推进工作的开展,这就导致所谓的“命令”只能是一种软约束,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强制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村官有效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

(一)大学生村官层面的相关对策

1.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有意识地积累经验

大学生在担任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想要把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工作处理好,经验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客观上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确实并非社会历练的主要阶段,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积累经验的机会,当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确立了报名大学生村官这一任职方向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参与一些在校能够接触到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积累经验。一方面,从制度性安排来讲,一般的高校都会组织大二或大三年级的学生完成时间不等的实习任务,这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普遍、最常见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从选择性实践活动来讲,不同的高校会为学生提供种类不同、样式繁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实地考学、访问等,这些活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就职前的经验积累提供帮助。此外,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参加的兼职以及各类公益活动都可以是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这些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村官积累与人交往、为人处事的经验,为大学生村官在任期间参与乡村治理活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经验支持[6]。

2.主动走近村民群体,切实了解民情民意

大学生村官的职位职责决定了其不能总是把架子摆得太高而脱离群众,正所谓坐在办公室碰到的全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都是方法。一个不了解村民、不熟悉村务的大学生村官也必然做不好乡村治理工作。大学生村官主动走进村民群体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能走近村民的生活,大学生村官深入田间地头切实考察当地村民的实际生活状况,通过一套合理的社会调研程序对村民的生活状况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心里就对乡村基本的民生状况有了底,工作的开展就有了目标、有了抓手;二是能够走进村民的“心”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初步认识往往都是“上面派来的官”,是有距离感、陌生感的,关系上有隔阂[7]。大学生村官通过在村中与村民们的经常性接触,能够不断增进与村民们情感联系,从而有效融入村民的社会关系“圈子”,如此亦有助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顺利推进。

3.树立务实肯干精神,真正敢作为有作为

大学生村官必须真正把这一职位视为自身之责任和崇高之使命,而不能将其作为自己谋求仕途的跳板和升官发财的台阶,如果说到了乡村又不干事,占着职位又不作为,那么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就毫无意义。因此,大学生村官必须牢牢树立务实肯干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真正下好功夫,倾尽自己所学全心全意地为父老乡亲办好实事,与此同时又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打破陈腐规定,用科学的政策改变旧有的不合理制度,减轻村民的政策压力。大学生村官有作为、敢作为正是其参与乡村治理的深刻体现。

(二)制度机制安排层面的相关对策

1.强化教育培训引导,补足实践能力的短板

现有大学生村官就职培训存在时间短和内容空的问题,因此在培训机制上,一方面应适当延长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时间,可以将目前一至二周的培训周期延长至一个月,以保障最终的培训效果[9]。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可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存在的短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基层的行政能力以及基本的农务知识、务农技术,那么对其的培训就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针对这些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开展相应的讲授教学,从而补齐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能力短板,体现出优化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

2.细化明确岗位职责,提高乡村治理参与度

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是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在制定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以及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进行安排的时候,要把个体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和个性特点与其任职的乡村的特殊性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赋予大学生村官相应的岗位职责,同时通过公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下发至乡村以期周知,如此,不管大学生村官以及有关村干部在主观上有何倾向,至少制度层面能为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确立、职能发挥提供保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村官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的存在感薄弱问题,提高其乡村治理的参与度,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8]。

3.优化考评激励机制,激发投身工作积极性

现行的大学生村官考评制度尚不完善是造成部分大学生村官感觉工作没干劲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可以围绕大学生村官的实际业绩采取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手段,以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两方面作为衡量大学生村官业绩的重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大学生村官的续聘、奖惩以及未来流动挂钩,用考核的相应档次以及档次出现的频率作为影响大学生村官切身利益的决定性因素,如此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村官乡村治理工作的积极性[9]。

四、结论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项具有人才资本调配和乡村治理优化导向的政策设计和机制安排,本就在解决乡村现实问题,加速乡村发展进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以来,大学生村官群体对乡村治理的参与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宏观政策导向和体系化配套设计,如今,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已经有相对丰富的价值内涵,但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面临一些新的困境。因此,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前提下,对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所发挥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进而基于此探析当前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我国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条件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对策。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有关政策的进一步提出,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形式都可能会有着深刻的变化,其蕴含的价值更是会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但无论怎么变,大学生村官始终会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而其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也终能在一系列治理成就的取得中得以彰显。

猜你喜欢

村官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唱村官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