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
2023-09-07艾艳红
艾艳红
(湖南信息学院,湖南长沙 410151)
1 高校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1 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疯狂流动,各种文化要素也彼此碰撞相互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受到不断冲击。针对这种现象,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方针,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更好地应对外来文化的威胁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会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成为指导我国未来创新和发展的灯塔。教育出人才。各大高校一直是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的基地,在各大高校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宣传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与校园文化的结合,丰富大学生的认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印象。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不断丰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既有利于培养新时期的“四有”新人,又可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1.2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方针和计划,是对全体大学生长远发展的规划。但是,由于不同种类和形式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主流文化把握观念不强,意念模糊,心理素质较差,尤其是对外来文化无法做到有效区分,而大学校园本身又是文化的传递平台,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2]。所以,将中华优秀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结合,全面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和教育价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与爱国精神,都来源于文化品质的优秀内涵。当代大学生正是缺乏这种坚贞的爱国主义精神,才造成了文化领域的崇洋媚外现象。所以,在各大高校中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需求,满足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3]。
1.3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马克思曾言,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同样创造人类。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从事文化活动的基地,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现阶段,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校园文化中出现了一些崇洋媚外的思想和内容,这使得传统校园文化受到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发展中步履维艰。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和谐有效的校园环境,并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交流空间,也只有在这种优雅和脱俗的校园环境中,才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2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
目前,各大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性不足。我国从1999 年高校扩招直到2012 年,学生入学率呈直线上升的发展状态。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各大高校不断扩建校园,学校规模和占地面积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众多高校对于物质方面的建设更加关注,旨在切实解决实际方面的建设。但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高校忽视潜在的文化建设,导致校园精神文化长期处于若有若无的地位,甚至有的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文化建设或有意或无意地持轻视态度,表现出一种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日益减弱的情况下,各大高校普遍出现了功利大于素质的弊端。在这种思想和条件影响下,各大高校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普遍落后,校园文化建设有胜于无,完全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其人文素质呈现“瘸腿走路”的现象,不符合当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方针[4]。教师不仅需要做到对知识的传承,更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思想建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但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势,导致学生忽视对其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校园文化的重视。
2.2 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需要深化
第一,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建设是继经济主题和政治主题之后的第三大要求。文化已经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而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正是一种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而进行求学的主体,无论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都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可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这种影响可有可无,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甚至一些高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认为是冷门课程。从学生到教师都存在着一种轻视心理。而且,部分高校还将这种传统文化类的教育纳入选修课的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5]。
第二,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出现了一种崇洋媚外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些大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持忽视态度,但却盲目地接受外来文化,甚至已经达到崇拜的地步。比如,时下大学女生喜欢追韩剧,而男生酷爱外国球星和美国大片,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这自然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第三,部分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参与性。本文通过实践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为学生干部和学生社团,这种社团一般经过教师肯定,但具体管理活动是由学生负责。学生本身在这方面的经营能力较弱,兴办社团的条件较为复杂,而且本身也是兴趣使然,自然没有较长时间的坚持。部分大学社团会随着发起者的毕业而选择解散,能够真正得到传承的社团少之又少,而部分社团的经营也处于松散状态,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校园文化的参与激情和参与热情,他们认为这种活动对自身没有什么好处,甚至不如坐在寝室里娱乐。在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更加喜欢浏览网络文化,通过手机和电脑等媒体终端完成对外来文化的阅读和吸纳,长此以往,他们会在心里对这种外来文化产生一种寄托。尤其在外来的网络游戏中,他们将在现实世界不敢从事的活动全部暴露出来,造成一种不良循环,越是沉迷于网络,越是造成自身的人际关系冷漠和社会责任感的欠缺,他们将会更加感觉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幼稚”[6]。
3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3.1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以学生为核心的发展要求,这也是现代大学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校园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主体,它的人员队伍十分庞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支队伍中的主要成员,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校园成员进行约束。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鼓舞学生遵守相关规定,并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在高校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效用,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用元素,进而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约束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善良行为的鼓励和奖励;二是对邪恶行为的批评和惩罚[7]。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人本元素增加管理制度中的人性化标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争取学生的参与和认可。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成立专业小组,该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高校教师在文化教育活动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本身的素质和文化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可以针对高校教师进行系统的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中的需求。学校也可以多举办传统文化相关活动,比如,经典朗读、背诵活动及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活动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活动[8]。
3.2 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
首先,需要增加各大高校文化建设的投入。第一是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比如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满足自身需求的重要场所。而且,图书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资源。其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各种书籍将使学生的阅读展开别开生面的篇幅,带领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的精彩世界,这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9]。基于这种认知,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增加图书馆的储备书籍,尤其是要满足关于传统文化书籍的需求,使得图书馆成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第二是要加强校园的网络建设及校刊、报刊的建设,这些方面都是大学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内容。校园报刊是各院校、各专业,不同学生不同思想内容的表述,这是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工具。尤其是校园广播,通过该渠道传播我国传统民族节日中涉及民族文化内涵的消息,可以增加学生对民族节日的理解,感悟每一个民族节日形成和发展的内涵。
其次,需要在校园中建设凸显文化价值的景观。可以将这种文化景观理解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肃穆静雅的古老建筑,或优美恬静的精巧布局,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中日常生活的行为动作,这种文化景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却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各大高校不断扩建过程中,更需要把握这类潜在教育内容的规划。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可以蕴含传统文化的思想,都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10]。
最后,需要加大传统文化学习的投入,上文提及部分学校甚至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选修课的范畴,导致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在心里存在精神忽视态度,目前必须改变这种现象,要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任课教师不能存在心理偏差,要从主观上接受,除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仁义礼智信教育等教学内容外,还应该涉猎书法、琴棋书画、武术等内容的学习[11]。让学生将现代学习内容与古代学习内容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领略其中的不同,增强学习效果。学校可以多举办竞赛类的文化活动,比如,成语接龙、词语接龙或者是国学竞赛等,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3.3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氛围
第一,营造适合传统文化学习的文化氛围。自我国开展了各种恢复经典、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活动以来,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渲染出一种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育人氛围。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学校各院系按不同主体、专业进行划分,学生会及班级学生干部充当模范作用,教师积极带领。部分高校还定期制定了早读规划,所有学生必须在清晨阅读中华经典,感悟历史哲思[12]。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会定期检查班级的早读情况,以朗诵情况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对优异者进行奖励,营造出一种适合中华优秀文化学习的氛围,不断吸引高校大学生的参与和关注。
第二,组织节庆活动,凸显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上文提及部分大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化节日抱有忽视态度,却一味提倡国外的圣诞节、平安夜等。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节日,并明确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悟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我国的春节、中秋节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寓意,都来源于不同的典故,可以说是当时某段历史时期的精华,而后世将其定为经典节日,也是一种纪念。而且我国各大民族节日源远流长,让人们深深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和波澜壮阔。除此之外,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内容,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基础,它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去挖掘,去探寻,去弘扬,去奉献。
第三,充分发挥志愿者的服务价值和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根植于我国优秀文化资源。而志愿服务文化更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道德文明和传统美德的体系,可以将这种志愿者服务文化表达成一种善良、仁爱和关怀的体现,这十分符合我国传统思想中儒家、墨家和道家的文化精髓[13]。除此之外,志愿者服务文化中包含的奉献、互助等内容,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表现。有些大学会通过组织某些活动,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比如,定期到当地老年福利院及养老院看望老人,艺术类学生会为孤寡老人进行节目表演等,这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表现。
4 结束语
文化软实力是当前世界竞争中多次被提及的部分,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精华和积淀,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该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核心,从制度、投入、氛围等多方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明确立德树人的要求,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长远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贡献力量,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优秀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