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2023-09-07褚金花

名师在线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口算习题生活化

文/褚金花

引 言

口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正处在起步阶段。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降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算质量。因此,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立足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需求,开发和利用生活化资源,创设有趣的口算教学情境,开展特色口算探究活动,把口算知识技能寓于生活,实现生活化口算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口算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口算简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也被称为心算,简单来说就是不借用任何实物工具,通过心智和思维活动,直接计算并说出结果,是一项依靠脑力和语言表达的计算活动。口算的优势是简单、易学、通俗、易懂,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数的意义、数的运算机理,以及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自主分解和处理复杂的运算信息,提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1]。

二、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的积极性

虽然数学口算的难度不高,但是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对简单的算理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现阶段数学口算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学生的兴趣较低,对口算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经验。生活素材富有趣味性,易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口算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简化计算题和算法知识,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的积极性。在生活化数学口算教学中,教师会开发生活资源,借助趣味性的生活事例,给学生设计数学口算题,使学生快速领会数的意义和运算机理,口算出结果。在传授口算方法时,教师也会利用各种生活物品,实施演示教学,把抽象的口算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调动学生参与口算活动的积极性[2]。

(二)能够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敏捷性

口算是一种依赖脑力的计算活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较高要求。以往教师开展口算教学,普遍是直接出示算式,让学生马上算出结果。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所不足,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不仅容易算错,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有效发散。教师实施生活化的数学口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下进行思考和计算,经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过程,提升计算思维的敏捷性,使口算结果更准确。在生活化数学口算教学中,教师会利用各种生活化教具,开展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比如,设计口算游戏,鼓励学生在游戏中比一比速度和正确率。有了生活教具的支持,学生就能快速理解题意。在趣味游戏的带动下,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眼、耳、口、手、脑同步做出反应,从而增强计算思维的条理性、灵敏性和逻辑性。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核心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会算法,明算理,练速度,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口算知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传统的口算教学与实际应用是分离的。对于各种算理,学生还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这种机械性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生活教育思想推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知和发现世界,获取知识和技能。口算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开展生活化数学口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能依托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活动,实施贴近现实的口算训练,包括购物、换币、找币、计数、测量等,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口算的广泛应用,从而理解顺利地迁移到运用。

三、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口算兴趣

学生在口算课堂上的专注力较差,存在一定的浮躁心理。如果教师应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学生就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很难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小学生来说,最熟悉、最亲切的环境就是日常生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拉近学生与口算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贴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在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兴趣喜好,挖掘生活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情境。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口算情境,利用与每名学生都相关的生活化的内容启发学生学习口算知识。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二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在张老师带队下准备乘车去郊游,班级共有44 名同学,除带队教师之外,还有2 名辅助教师,师生需要乘坐中巴前往目的地。每辆中巴能乘坐13人,每辆小轿车能做5人,车辆按人次计费,若想保证每名师生都能够正常乘车,张老师需要计算如何租车最合理?”这道题涉及学生人数、带队教师人数及辅助教师人数,以及中巴车和小轿车载客人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而教师利用视频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则会拉近学生与问题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张老师计算一下,应如何租车最合理。这种以动态画面呈现的生活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对学生思考问题有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先计算所有师生人数,再结合中巴车和小轿车可以乘坐的人数分析。学生列出算式并口算,44+1+3=48(人),13+13+13=39(人),48-39=9(人),首先得出可以租3 辆中巴车,剩下的9 人可以再租2 辆小轿车。这种生活情境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也能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二)应用生活化素材,渗透口算方法

开展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以往教师在传授计算方法时,普遍结合算式讲解,对学生来说较抽象,理解起来非常吃力。生活素材是最简单、易得的教学工具,不仅适用于口算方法的讲解,也能使学生进行直观想象,轻松学习算法和算理。因此,在实施生活化数学口算教学时,教师应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应用实物类的生活化素材,通过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凑整、减整补差、移位等口算方法,帮助学生习得口算技巧[3]。

以“20 以内进位加法”一课为例,本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口算方法是“凑十法”。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两个被截去上半部分的透明塑料瓶,在A 瓶中放入8 根白色粉笔,在B 瓶中放入6 根红色粉笔,并提问:同学们,用什么方法,能迅速地算出两个瓶子里共有多少根粉笔?有学生回答:把它们都倒出来数一数。教师说:这个方法很有用,但是稍微有点慢,大家不要急,老师教你们一个小妙招!随后,教师在B 瓶中抽出2 根粉笔放入A 瓶,提出问题:现在两个瓶子里分别有几根粉笔?共有多少根?学生回答:A 瓶10 根,B瓶4 根,共有14 根,8+6=14(根)。教师讲解:这种方法叫作“凑十法”,8 是接近10 的数字,我们把8 凑成10,只要把另一个加数6 分成2 和4,原来的8+6就变成8+2+4,这样算起来是不是更简便呢?学生回答:确实,把8 凑成整十之后,计算结果就一目了然了。接下来,教师再将小圆片学具发给学生,出示算式8+5=( ),7+6=( ),让学生运用凑十法边摆边数,口算出结果。学生操作后得到答案:8+5=13,7+6=13。通过应用生活化素材,学生深化了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并透彻地领会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了口算方法。

(三)开展生活化游戏,拓展学生口算思维

从本质上来说,数学口算就是学生拓展逻辑思维,在大脑中进行运算,并口述结果的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缜密、灵敏的思维品质。传统的口算教学环境过于僵化,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积极性也不高。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会把口算当作一种负担,不会积极地动脑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困境。游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喜爱的活动形式,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新课程改革下的口算教学提倡寓教于乐。为此,教师应根据口算教学目标,开展生活化游戏活动,综合利用各类生活道具,策划角色扮演、竞赛、操作等类型的游戏项目,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口算训练,通过自主思考得出口算结果,使学生在体验游戏的同时,获得口算思维的拓展[4]。

例如,在“20 以内退位减法”一课的口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题多解”的竞赛游戏,先展示一幅商贩卖气球的图片,引出口算题和游戏内容:同学们,商贩的手里一共有15 个气球,不小心被风吹走了9 个,还剩下多少个?请大家五人一组合作探究,列出算式,运用多种方法口算出结果,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省时高效。各小组立即参与到竞赛游戏中,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负责计时。某组率先反馈:“15-9=6(个),我们组口算用的是‘破十法’,把15 分成10 和5,10 减去9剩1,1+5 得出6。”教师赞道:“真棒,这种算法很简便!”还有小组也不甘落后:“我们组的口算结果也是6,但我们用的是想加算减法,因为6+9=15,所以15-9=6。”教师表扬道:“这个算法也很不错,还顺便复习了加法口算。”其他小组纷纷汇报:“我们用的是平十连减法、多减再补法……”教师对口算游戏实施评价:“各组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大家都能熟练地应用退位减法的方法,是‘一题多解’的小能手。”这样通过开展生活化游戏活动,学生的口算思维和竞争意识都能得到发展,并体会到快速口算的成就感。

(四)设计生活化习题,强化口算能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之后,教师需要开展相应的口算训练,加深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在这个阶段,部分教师只重视发展学生的口算速度,设计的习题没有紧扣生活,通常是出示多道只有数字和符号的训练题。学生经过重复、烦琐的口算,很难体会到算式和生活的关联性,学习成效非常低。有效的口算训练必须置于生活背景下,不能沦为纯粹的计算,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算法和算理,设计生活化口算习题,比如,借助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生经常接触的事物,设计应用类的习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以“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课为例,在学生通过摆小棒活动,初步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设计一道生活化习题:同学们,假如你有50 元压岁钱,卖废品又挣到了6 元,那么你手中共有多少元钱?学生非常轻松地理解题意,并口算出结果:50+6=56(元)。教师认同后,再追加一道习题:“假如你本来就有20 本童话书,妈妈又给你买了3 本,爸爸给你买了4 本,你一共拥有多少本童话书?这道题的难度稍微有点高,看看谁能准确无误地口算出来。”学生经过短暂思考之后,反馈答案:20+3+4=27(本)。教师表扬:“真聪明,算得又快又准!看来生活中100 以内的加法算数,都难不倒大家了。”这样通过解答生活化习题,学生不仅能够从枯燥、重复的训练模式中解脱出来,还感知口算的实用性,形成良好的口算能力和实践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口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基础,开展生活化的口算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敏捷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应立足口算教学目标,挖掘和应用生活资源,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选用生活化素材、开展生活化游戏、设计生活化习题等路径,构建充满生活气息和趣味元素的口算课堂,使书本的内容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和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口算方法,助推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口算习题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