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产业大步向前
2023-09-06视觉中国
视觉中国
新兴产业新机遇
近几年,我国科幻产业蓬勃发展,流浪地球、三体系列的IP作品持续火爆,网络科幻影视和游戏佳作频出,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地相继推出科幻产业扶持政策,举办科幻论坛、赛事等活动,带动科幻会展、文旅经济的兴起,2021年全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到700亿规模。科幻产业作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兴产业,对增强我国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带动科技创新、文化示范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科幻产业源自科幻文学和影视的发展。美国将电影归属在“版权产业”中,科幻电影是其中的主流类型;日本将动漫归属在“内容产业”中,科幻动漫和游戏占据其中的相当规模。将科幻产业嵌套在本国文化产业的门类中,成为国际普遍现象。相较之下,我国科幻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科普发展的带动下,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沉浸式科幻体验也广泛渗透到创意经济生产、传播、消费、服务等各个方面,从不同维度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它在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动下,发展成为集硬件设备、软件内容等于一体的包裹型、多感官、即时型、可控型的体验系统。与其它消费品相比,沉浸式科幻体验经济业态承载着现代性的科幻体验,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体验,使消费者“浑然忘我”地沉浸其中,具有大奇幻、超震撼、全体验的鲜明特征。而这种基于科技与创意融合的新经济业态已成为社会越来越强烈的经济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成为引领社会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
在2022第四届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上,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城市更新与元宇宙专委会执行会长林天强表示,如今元宇宙已经跟很多产业体系结合在一起,各大产业链跟元宇宙的结合也越来越广泛,不仅仅局限在游戏和电影领域,从长远来看,元宇宙改变的是人类的未来。尤其是很多团队在虚拟人、区块链等元宇宙相关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与此同时,他认为到目前为止,元宇宙依然是一个没有共识的领域,各个产业领域各种各样的兴趣点都能在元宇宙赛道找到交集。
作为知名科幻作家,郑军近年来在做科幻电影开发。他认为元宇宙和文娱产业最大的关联点就在于体验端的沉浸式特色。此前,由于相关技术、设备不成熟,这种沉浸式体验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近年来随着产业融合越来越成熟,以VR、AR、MR为代表的体验端不断升级,也为元宇宙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搭载终端的逐渐发展完善后,就是科幻产业的大爆发时期。
走进科幻之城
成都有着全国历史最悠久科幻杂志——《科幻世界》,从中走出了刘慈欣、王晋康等知名科幻作家,创立了国内权威科幻奖“银河奖”,被誉为中国科幻的发源地,为我国科幻产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中国国际科幻大会从1991年起,四次在成都举办;2021年,成都还成功申办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让成都这一“科幻之都”的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 当下,成都正在由科幻创作高地变成产业高地,加速布局电影、游戏、动漫、文旅等科幻产业链,形成从西南辐射全国的科幻产业品牌;还大力建设成都影视硅谷和“中国科幻城”,打造科幻产业功能区和国际化交流平台。
深圳的“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会”,是国内首个科幻公益创投基金,鼓励本地科幻创作和人才培养,每年都推出各种科幻活动,重视IP培育和创投,推出“晨星杯”全国原创科幻大赛等活动,不断挖掘和培养科幻新生力量。深圳擁有众多富有科技感的网红打卡地,包括: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体育馆)、深圳工业展览馆、F518时尚创意园的前岸艺术酒店等。深圳科技产业发达,各大科技巨头的总部聚集,正在建设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大疆总部“天空之城”、腾讯企鹅岛、深超总C塔等拔地而起,成为最受网友期待的“科幻地标建筑”。
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著,高科技服务设施随处可见,无人驾驶、无人书店、“未来街区”等不断完善,为市民提供科技开创的美好生活体验,激发人们对未来城市的向往。
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迪拜,也是着眼于未来而建设的城市。它有着和1982年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相似的城市景观——高楼林立,有壮丽的人工海湾和发达的城市交通网。这种城市风格甚至拥有一个专有名词:海湾未来主义。建筑景观和规划思路具有“科幻味儿”或“未来感”的城市,往往出现在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阶段。
近些年来,亚洲城市正在高速发展,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理念的落地,使得这些城市呈现出科幻电影般的景观。另一个例子是韩国的松岛。在这座填海而建的“数字新城”,数字网络覆盖了全城的住宅、交通、办公楼……信息共享全面施行,数字空间和虚拟现实在全城扩张——更加接近“赛博朋克”这一科幻设定。科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思想实验。科幻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些预案,让决策者和民众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强调创新驱动的当下,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想象力,或许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幻可以激发城市的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事实上,科幻与城市的发展一直呈现着一种“你追我赶”的奇妙局面:有时科幻会“预测未来”,有时城市会不自觉地“模仿”科幻。
作为资深科幻爱好者,导演张小北认为,从某个角度来说,科幻产业的增长是一个必然。“当我们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相关的文娱消费必然会出现。科幻产业作为大的文娱消费里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年轻人文娱消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几年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风口。”而在科幻作家刘慈欣看来,中国科幻产业的繁荣应归因于这个时代。“中国科幻繁荣的原因在于大时代,这种充满未来感的时代,就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科幻上。”大趋势之下,具体作品或项目的带动作用也很明显。除了多年前已经大热的《三体》外,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的火爆显然也成为中国科幻产业高速增长的一个具体因素。
科幻面向未来
近年来,我国科幻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各地开展了不少扶持科幻产业发展工作。北京“十四五”时期将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设立科幻产业发展基金,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上海、成都、深圳等地相继推出科幻产业扶持政策,通过举办科幻论坛、会展、赛事等活动,推动经济发展。然而,科幻产业还存在发展根基不稳固、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完善等问题。
一方面,需要正视短板,提升技术水平。科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幻文化和技术的发展进步,从影视化拍摄到周边产品制作,都需要更好的技术条件支持。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取得不俗票房成绩的科幻电影,无一不是立足于技术力量的投入,并兼顾了艺术转化与现实表达,从而实现了技术、艺术与商业的有机结合,为同类作品提供了良好示范。中国科幻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技术力量还需取長补短,立足本土特色发展相关应用技术。
另一方面,需要促进“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融合发展。哔哩哔哩动画扶持项目“胶囊计划”孵化了一批科幻动画,《界》《荧惑归途》《终极体验》等有口皆碑的科幻作品脱颖而出,得到市场的认可,点燃了年轻人的热情;北京创新利用首钢的工业遗存空间,推出“数字新首钢”等沉浸式科幻空间,通过“科幻+会展”方式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鼓励科幻文学、动漫、游戏、影视等作品创作,通过“科幻+文旅”“科幻+会展”“科幻+内容”等多元化业态发展为科幻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科幻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数字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对社会具有引领和引导作用。随着基础科学、前沿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幻产业将更深地融合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效能,出现更多的产品样态和产业形态,形成科幻+影视、科幻+文旅、科幻+科技、科幻+艺术、科幻+城市、科幻+元宇宙等生机勃勃和百花齐放的局面。
科幻是面向未来的,也是在历史传承中创新发展的。科幻产业有着非常独特、难以替代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西方科幻经过长时间发展,受其历史、政治、社会影响,形成了其固有的审美体系。我国科幻产业应打造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体现“科学求真”“科技向善”和“技术之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和文化,加上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完全可以支撑现代科幻产业发展的需求的。中国内容、中国形式、中国风格,特别是中国价值,是我国科幻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
专家表示,“科幻产业整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除了现代科技手段的呈现,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国家软文化的输出和广泛的认同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能将蛋糕做大做强。”
“增强中国科幻文化软实力,过硬的作品才是硬道理。”北京蔚领方舟科技总经理、导演王小伍表示。那么继《三体》《流浪地球》之后,还能不能有更好的作品?这是科幻领域要作答的一张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