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联合肌肉赋能疗法治疗舰艇军事训练伤体会
2023-09-06张莉郭玉峰郭闻渊臧法智顾李妍李峻何星颖
张莉,郭玉峰,郭闻渊,臧法智,顾李妍,李峻,何星颖
战斗体能储备、军事训练伤防治是我军多军种战斗力的核心需求和主要工作内容。随着航母、驱护舰船的陆续列装服役,我海军军事任务逐渐增多,海军舰艇官兵训练伤的防治日益受到关注[1]。舰艇官兵的军事训练伤主要表现为急性创伤性损伤、过劳性损伤和环境性损伤,按受伤部位不同分为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器官损伤三大类[2]。训练伤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使官兵痛苦更少、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不影响其身体功能。因此,在执行各类医疗保障任务过程中,针对训练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软组织和骨关节[3-4],笔者开展了一些操作性和普适性比较强的干预措施,尤以浮针联合肌肉赋能疗法反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9 月6−28 日某舰艇军事训练伤病例31 例,其中男30 例,女性1 例,年龄19~45 岁,包括肌筋膜炎20 例,肌肉损伤4 例,滑囊炎2 例,关节扭伤2 例,软骨损伤3 例。均符合浮针疗法指征。
1.2 方法
1.2.1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浮针在疼痛局部或相关部位的皮下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治疗。舰艇官兵训练伤的致伤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是疼痛是官兵就诊的主要原因,以肩、腕、膝及足跟部位疼痛居多[5]。从浮针医学理论分析,患肌是引发疼痛的主要原因,其解剖位置、生理功能与病理过程具有相关性。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局部患肌大都具有“紧、僵、硬、滑”的临床特征,通过2~3 次浮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肌肉缺血缺氧、缓解肌肉痉挛、解除患肌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患肌的疼痛及肢体酸胀麻木等不适症状可在短期内消除。
1.2.2 肌肉赋能疗法 尽管浮针疗法有效易行,但是这种任务保障期间需要麻醉科/疼痛科医生实施的短期医疗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训练伤的复发。在临床实践中,应当辅以功能康复和日常锻炼,即围绕患肌,依据现代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因此,在浮针治疗的基础上,为官兵同步制定个性化的肌肉赋能方案,包括肌肉力量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协调平衡训练等[6],重点强调力量和力量发展的抗阻训练(即高阈值运动单位的激活与强力肌纤维的募集)、持续负重运动训练,再依据官兵反馈,评定脊柱、关节、四肢等部位肌肉赋能效果。
1.3 评价指标
1.3.1 肌肉紧张度 与治疗前比较,仔细触摸不能感知肌肉紧张为消失,仔细触摸才能感知轻度肌肉紧张为下降,肌肉紧张度无明显改变为无变化。
1.3.2 肌肉力量 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强指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有所增强指肌力能够对抗中等负荷,无变化指肌力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采用浮针联合肌肉赋能疗法治疗舰艇军事训练伤病例31 例,以肌肉紧张度及肌肉力量为评价指标,全部病例肌肉紧张度下降甚至消失,伴肌肉力量增强。治疗后3 周内未见复发,后续随访确认治疗效果可靠。见表1。
表1 浮针联合肌肉赋能疗法治疗军事训练伤员的效果观察[例(%)]
3 讨论
浮针于1996 年在原第一军医大学诞生,创始人符仲华教授及其团队经过20 多年的钻研探索,从最初的一种单纯的针刺方法,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临床治疗与诊断双重作用的浮针医学[7],涉及“患肌”“再灌注活动”“血环境不良”等理论体系与临床诊疗模式,是一门交叉学科[8]。肌肉赋能疗法主要是针对肌肉等软组织系统紊乱,通过患者的被动或主动参与,利用肌肉等长/等张收缩抗阻的方法,精确控制肌肉发力方向、大小和频率[9],达到改善肌肉功能和减轻疼痛的一类操作技术。浮针联合肌肉赋能疗法是目前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远海医疗保障实践中开展的一种新型训练伤治疗手段。与现有的其他训练伤治疗方法相比,该方法安全易行、靶点精准、效果确切,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更能改善肌肉功能,有助于维持肌肉⁃骨骼系统静态和动态平衡,因而在预防训练伤继发的战斗力损耗中具有重要价值。
就舰艇医疗保障现状而言,浮针治疗主要是由具有资质的麻醉科/疼痛科医生实施,能够保证治疗操作的精准性;而肌肉赋能疗法往往遵循由医生主导逐步向官兵主导的过渡原则,医生主导时,医生能够指导/修正官兵训练,而官兵自身主导时,训练标准程度可能存在偏差,可能影响训练伤康复质量。因此,在缺乏专业医疗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为官兵配备便携式穿戴装备,将其训练时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评估肌肉发力、训练姿势是否正确。当评估发现发力不当或者姿势不正确而导致力线不稳时,智能系统会给予提醒并提出调整建议。官兵可参照智能系统给出的评估方案,纠正训练动作直至通过智能评估,并按此要求采取正确的肌肉发力方法,完成后续系列训练。今后,官兵在日常训练时如果能够采取这种先体会、再熟悉、后实践的智能训练模式,不仅能够增加肌肉赋能效果,更有助于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综上所述,浮针联合肌肉赋能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以及肌肉协调性,避免训练伤相关的不协调动作造成的继发性损伤。在舰艇训练伤防治工作中,从浮针结合肌肉赋能疗法到人工智能指导下的科学训练,不仅需要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更需要进一步利用军医大学的学科和资源优势,结合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军事训练伤防治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平台,加强对舰艇军事训练伤的防控指导与技术帮带。医务工作者要紧紧围绕能打胜仗的强军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军队卫生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将训练伤防治服务延伸至数字建档、定期随访、手术治疗、康复指导全过程[10],最大限度地为官兵提供“一站式”医康护诊疗服务[11],助力提高舰艇官兵参训率和训练质量,不断深化军事训练伤预防治疗一体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