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建立农村公路考核新机制
2023-09-06蒋文友
■ 文/图 本刊记者 蒋文友
2019年斩获“四好农村路”市级和全国示范县殊荣以后,重庆市大足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进入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新阶段。
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猛。截至2022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3775.645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3452.5公里,占比91%;农村公路桥梁240座,占比75%。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100%,通达深度、通畅水平实现跨越提升。
在工作实践中,大足区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全区统筹,分级负责”模式。国、省、县道公路由区养护中心负责管养,乡、村道公路由各镇街负责管养,着力用好考核这个“风向标”“指挥棒”,形成“三查两公开一挂钩”考核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 聚焦重点定指标 优化考核内容/
大足区结合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的工作重难点,围绕市、区考核指标设定、机关考核指标量化,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路护路工作内生动力,助推养护工作高效落实。
链接
三查两公开一挂钩
三查:查机构是否健全、工作是否落实、群众是否参与。
两公开:内部公开和媒体公开。
一挂钩:考核结果与奖补挂钩。
查机构是否健全 确保“有人干事”
设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体系3个指标,重点检查是否按照《重庆市大足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大足府发〔2019〕1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重庆市大足区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方案》(大足府办发〔2022〕64号)成立公路管养机构并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各级路长、路政员、技术员、护路员是否配齐,管养制度是否健全,日常养护是否到位。
截至2022年底,大足区27个镇、街道均设置了交通办公室,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49名,建立了农村公路“路长制”,路长由镇街村社负责人担任,定人、定岗、定责、定路段落实日常养护人员760余名,建立起了一只相对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
大足区高龙路高升段完善后的玻型护栏为出行筑牢安全网
查工作是否落实 确保“有路必养”
立足镇街管养能力,重点考核日常养护管理工作。设置养护比例、公路巡查、清扫保洁、隐患整治、桥梁管理、业务培训、应急处置7个指标。其中,养护比例、公路巡查、清扫保洁做为镇街责任重点考核,其他4项指标由区级统筹指导、镇街具体落实。截至目前,大足区农村公路管养比例达到100%,做到了“有路必养”。近3年,大足区检测农村公路桥梁240座,开展业务培训7次,整治水毁路段469公里,应急排险53处。
查群众是否参与 确保“共建共养”
大足区坚持“上级补助一点、镇街配套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筹措“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目的在于向村民传达农村公路“共建共养”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在养护工作考核中,大足区以入户走访的方式重点调查村民投工、投劳、投料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情况。据统计,辖区内760余名农村公路日常保洁人员均为当地村民,做到了“当地人养当地路”,爱路护路蔚然成风。
/ 严明奖惩求实效 强化结果运用/
率先建成农村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准确定位养护管理区域,实时记录运营维护人员巡查轨迹,推行“智慧管养”。出台《管理办法》《大足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规定管养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使用管理、考核与奖惩等办法,每年与各镇(街道办)交通办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目标责任书,每季度对各镇(街道办)公路养护情况考核,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
内部公开 营造氛围
采取“月抽查、季检查、半年考评”的方式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工作,对每月抽查和每季度检查发现的问题全区内部通报并督促整改。半年考评路段由被考核单位推荐及考核组随机抽取组成,推荐路段不少于被考核单位管养公路总里程的30%,随机抽取里程不少于被考核单位管养公路总里程的10%,每次考核总里程不少于30公里,列养里程小于30公里的镇街进行全路段考核,考评结果纳入区政府对镇街年度考核内容。2022年,大足区累计抽查农村公路2716公里,检查镇街27个,发现共性问题15处,印发通报两期,重建设更要重养护的意识逐步形成。
大足区“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
媒体公开 接受监督
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抽查、检查和考评情况,通过门户网站、大足交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向社会公开,随时跟进更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公布举报监督渠道,发动公众力量监督农村公路养护工作。2022年,大足区交通局累计接到群众反映32条,已全部督促整改完毕,整改到位率100%。
兑现奖补 树立导向
大足区财政按照县道每公里1万元、乡道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公里3000元预算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对应优、良、中、次、差5个等次严格兑现奖补。“优”“良”等次的全额预算次年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中”等次的减少次年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预算的5%;“次”等次的减少次年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预算的10%;“差”等次的暂缓次年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预算,并予以通报批评,经整改复查合格后,不再评级,减少次年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预算的40%。把考核结果与奖补挂钩,树立起建设、养护两手抓、两手硬的鲜明导向。
/ 以考促养提质量 实现三个转变/
通过专项和日常考评、季度考评等方式,以考促养,推进公路养护常态化和规范化,推动公路养护事业持续全面发展,实现公路“畅、安、舒、美”的养护管理目标,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变被动修补为主动养护
“不坏不修、坏了才修”的陈旧观念有效破除,立足于日常养护,降低维修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2022年,大足区累计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灌缝1.1万延米,挖补坑槽1.27万平方米,修整水沟超过8公里,有效延长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
变事后治理为事前防范
充分利用农村公路交通劝导站,严防超载超限车辆驶入农村公路。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巡查,对公路病害早发现、早治理、早修补,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开展乡村道安全隐患路段排查整治行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交通主管部门与镇街联动协调,区属国有企业垫资建设,2021年以来,安装乡村道防护栏180公里,标志标牌1367套,凸面镜293个、警示桩22639米,基本消除农村公路重大安全隐患。
变“要我护路”为“我要护路”
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农村公路“路长制”的落实,镇街“重建设轻养护”的观念逐步扭转,公众爱路护路意识逐步树立,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群众基础有效夯实,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有效保障。据统计,大足区3452.5公里农村公路中,县乡道优良中路率达到97.94%,农村公路优良中路率达到99.52%。
大足区在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工作中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养护机制的健全等方面也还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大足区交通局将在大足区委、区府的统筹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路长制”等工作要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大足区“听得懂、看得进、记得住”的考核机制自今年4月初发布以来,已有超过20万人参与,有效提升社会各界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让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常识“飞入百姓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主体参与”良好氛围,逐步构建了区级、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级梯度发展格局。
6月9日,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公路沿线布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