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小品点缀美丽乡村变废为宝弘扬绿色新风
2023-09-06王晶晶
王晶晶
(陕西省白水县西固镇人民政府)
关于新农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陕西省白水县西固镇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在纵深推进“三大革命”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取材、物尽其用,创新农村废旧农具和建筑废料收集再利用工作,将其变身为一道道乡土气息浓郁的风景线,用“乡土味道”赋能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变废为宝、低成本高效率建设美丽乡村的别样之路。
探索乡村生态振兴新路径
西固镇为陕西省关中地区典型小镇,几年来立足实际,形成了一条以乡村生态环境整治为基础,以乡村建设、传承乡土文化并举为主线,厕所革命、花卉巷道、创意小品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乡村善治有机结合的生态振兴发展新路径。近年来,全镇评选出“美丽庭院”212户,以庭院“小美”助推农村“大美”;“书香庭院”7户,以文化传承赋能乡村建设;“创业庭院”8户,发展新兴庭院经济拓宽创收路径。2021年至今,全镇本着先试先行、批次推进原则,动员各村打造花卉巷道,覆盖门前屋后裸露土地。全镇共栽植月季等花卉8万余株,各村花卉巷道已初见成效,高杆月季、大花月季、小叶黄杨等不同品种的花卉和绿植,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别样底色。
创意小景扮靓美丽乡村
乡村生态振兴,清洁宜居是关键,“乡土味道”是亮点。西固镇在乡村振兴起步阶段,积极探索创新,从细节上营造亮点,充分发挥文化和资源优势,见缝插绿、见空造景。依托白水河和洛河的沟坡地段存在的丰富陶土资源,20世纪白水人民就利用陶土烧制粗瓷,当地称之为瓮。这种粗瓷在渭北一带久负盛名,当地群众拿瓮换粮,储备粮食。新时期,为了追忆“换粮精神”,西固镇群众自发收集这种粗瓷,采取组合、拼接等多种方式,打造出了一处处满是记忆和乡愁的农村创意小景。
一块充满温情的指示牌、一口寄托着浓浓乡愁的瓮、一个质朴的石磨碾子、一个老旧的牛槽,就地取材,简单质朴,经过巧手设计,实现“变闲为宝”,成为诗意乡村的点睛之笔。截至目前,潘家村、梁家村等8个村采取户捐赠、村收集的方式,利用废旧农具和建筑废料搭建创意景观小品11座;西固村、雷村等6个村搭建乡愁文化墙8处;器休村等设立乡村振兴标牌3处。一批批乡土气息浓厚、承载和体现着本土历史文化的村内景观小品,在优化提升生活环境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让农村成为留住乡愁的记忆载体,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花卉巷道扮靓乡村道路
每座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即便远在他乡,总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废旧物件再利用,因地制宜融入文化和乡愁,既改变了农村废旧物件乱堆乱放、随意丢弃的状况,节省了处理费用,还弥补了农村乡愁小景和文明宣传阵地的设施短板,达到了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目标,让群众能够在欣赏赏心悦目的美景、增添生活乐趣的同时,切实感受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果。 如今漫步村道,老物件装饰的景观小品、独具创意的墙面设计、瓮和石磨改造的休闲场所……让生态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成为全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回收兑换加强源头治理
白水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优生区之一,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反光膜是白水老百姓快速给苹果着色的重要生产资料。但反光膜不易降解,处理不善容易污染土地和水源,缠绕到电线上会瞬间引发短路。为加强源头治理,提高群众的回收意识,西固镇成立“乡村振兴环境卫生保洁站”,设立废弃农膜、反光膜回收兑换点,在苹果采摘季节后集中宣传,引导群众将收集的反光膜等送到兑换点称重兑换生活用品。
“以前用完就直接当成垃圾扔了,现在好了,居然还能按重量兑换生活用品。”镇上的苹果种植户一边在兑换超市筛选物品,一边开心地说着。今年以来,回收兑换点已收集废旧农膜、反光膜近9吨,回收后集中进行再处理,农业面源污染从源头上得到了有效防治的同时,群众也进一步认识到“两膜一袋”的危害性及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域绿植让村庄“硬环境”变美,新时代文明实践让“软环境”提升。
干群参与凝聚全民合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工程,西固镇聚焦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建立,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化乡村、提升乡风文明。积极发挥双带作用,组织镇村干部、包联部门、在家群众每周开展一次“美丽乡村建设日”活动,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共创共建的浓厚氛围。多途径动员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引导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从根本上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嬗变,助力爱美、比美蔚然成风,各村特色亮点和创意小品层出不穷。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依托乡村景观风貌、民风民情、美丽庭院、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的文化根脉润物无声、生生不息。
利用瓮和牛槽搭建乡村小景
农业废弃物回收兑换点
利用瓮盖传递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