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3-09-06卫思瑜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为了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政素养,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与品质。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可利用互聯网等新媒体技术或者方法,有效拓展二者的融合路径,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对网络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展开有效探究与分析,旨在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更加宽广,教学品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关键词]网络视域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政教育 融合策略
课题: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一般专项课题“易班网络党史学习教育机制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JK0056)。
引 言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与源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坚定政治立场不动摇,同时也能够培养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传统、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并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既能够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拓宽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一举两得,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得到更好的引导与树立,帮助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深入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精髓,促进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益性、专业性及实效性得以更好的提升。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目前,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育人育才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政教育课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以及教师在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教学方面一味地应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与手段过于单一与机械化,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都调动不起来,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路径狭窄,思政教育工作或者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并不全面,未能有效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下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具体现状与局限性展开分析与讨论:
1.教学思路与理念的滞后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也取得了高速发展,很多教育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代教育手段、拓宽了教育教学路径。但是由于受部分高校及教师传统教育理念育才思路的影响和约束,很多现代化、网络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很好应用,一些教师在制订和完善思政教育教学方案时,没有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来,导致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相脱节,未能实现精准渗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不深刻,仅仅从字面上或者形式上有所了解,不能对其精髓进行深刻掌握与学习,这也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呈现与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与制作教学方案时,课程内容的设计缺乏丰富性与时代性,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与精神,一味地照本宣科,不能有效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只有从教学思路与理念上着手,不断转变思政教育思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并借助网络技术拓展与延伸思政教学,才能推动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快速提升。
2.思政教育模式与方法的模式化
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与机械,一味地应用以往沿革下来的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性与有效性,在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形式上过于僵硬与形式化,仅仅是从字面上对二者进行融合,这种“你讲我听”的思政融合教学模式并不奏效,不能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深刻内涵灵活、全面地挖掘与展示出来,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政教育效果的诠释。与此同时,在思政教学方式方法上,一些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多媒体、微课等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得愈发广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重视多媒体、微课等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高尚品质
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从思想上、行为上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引导与帮助,对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方向进行更好的指引。在当前的思政教育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可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融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解决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在思想上容易出现误区,会产生迷茫的思想或者心理,容易感到恐惧与无助,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将积极正向的文化内容传播、渗透给学生,并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利用一些名人、文人的治理之道、创业之法开拓大学生的就业思路,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踊跃创业,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较为丰富,挖掘与利用更为恰当的优秀文化能够从心灵上给予大学生更好的启发与引导,也能够从行为提供指引与帮助,帮助大学生塑造高水平的人文素养、锻造优秀的品质。
2.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我国有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需要人们去挖掘与利用。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将多元化、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当中来,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形式更加灵活,更易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与此同时,积极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使思政教育素材更加丰富,将一些名人事迹、爱国事迹等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不仅如此,高校及教师积极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还可以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与方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思政意识与水平。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借助互联网科技收集、整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能将多样、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课程当中,利用积极、向上的思潮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道德观的塑造、爱国观及民族观的培养。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
在当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从课堂、书本中摄取知识,而且也要重视知识获取的来源,即应多途径充实自己。教师可通过网络收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与内容,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其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在開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积极挖掘与利用社会上、网络上的一些爱国事迹,或与民族大义相关的知识来拓展思政教育,会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更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使其具备爱国思维与爱国情感,促进我国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更好提升。
4.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更加多元化与多样化,同时,教学手段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能够彰显我国民族精神。在这样的要求与前提下,应重视并强化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将彰显民族精神和体现时代精神二者进行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制度与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可将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提升更高的高度上。只要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得恰到好处、科学合理,那么其必然能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变得更好、更加多元化。将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能改善思政教育理论化教学的局限与不足,应用更加鲜活、真实、先进的实例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与价值感,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与高效,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我国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时代的洗礼与变革,其价值变得更加深厚,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感知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
5.传统文化是高校育人之本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诸多关于德育与人文的相关内容,其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领会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传统文化当中存在着诸多优质的德育资源,比如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基础,就是应不断完善自身品德,努力做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的人;又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告诉人怎样修身,如何和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人本身具有社会性,在修好自身后就应“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修己以敬”“兼善天下”,等等,都是高校育人的优质资源,可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网络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
在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时,要引导教师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应用,促进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提升高校思政育人的实效性与价值。下面对网络视域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路径展开具体的探究与分析。
1.重视思政教育理念的转化与升级
高校及教师要想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不仅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还要重视教育理念与形式的转化与升级。传统的思政教育思路过于滞后,缺乏时代性与创新性,在思政教育方案的设计与规划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多样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鉴于此,高校要鼓励与引导教师不断转化教学思路,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吸取先进的思政教育经验、借鉴优秀的思政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路的整合与观念的纠偏,从思政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安排上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到一起。这样在开展一系列思政教育工作时,才能够更加有的放矢,用优秀传统文化辅助思政教育,促使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2.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充分利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用于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师在整合传统文化时,既要选择与利用更为先进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选择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匹配、相契合的文化内容来进行丰富与拓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其崇尚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注重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全面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传统文艺、技艺、风俗、节日、思想文化,等等,每个领域与文化范畴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在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时,高校及教师都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充分利用,教师既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优化二者融合的方式与路径,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感受更加多元、多样的文化内容,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之中感受更多的思政教育内涵,切实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品质。
3.重视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的多元化创新
高校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二者的融合与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具有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功底的教师团队,使其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能够将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去。教师也要积极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品行,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的先进典型,让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必须根据每个学校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精准融合。学校可科学设置适合本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课程,以体现本校的特色课程,在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除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外,高校还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让传统文化在其他学科中渗透,使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广泛和持久。通过社会实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达到知行合一,有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融合的目标。例如,将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可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除此之外,高校及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拓展思政教育路径。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高校的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传统文化以动画、影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让思政教育更具趣味性。与时俱进地运用网络这一载体推进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的融合,既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又是思政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微课、慕课作为新兴的新媒体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也要重视微课、慕课教学手段的科学应用,促使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更加多元化,进一步拓宽思政教育思路、增强思政教育效果,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与品质得到有效提高。
4.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创设
正所谓,环境影响人,也会塑造人。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为了能够将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好地融合,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创设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积极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以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融合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校园文化硬件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场地凸显优秀传统文化,如张贴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海报、图片,也可以悬挂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标语、名人警句,以彰显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起到思政育人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校园文化软件建设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宣传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月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的创新融合,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品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谈到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学生都会将其与民族故事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非常优秀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历史久远的文化在当代应该被剔除、被摒弃、被甄别。科学、积极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色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高校应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一方面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能够拓宽思政教育路径,培养学生的优秀文化素养与综合品质,有利于地实现高校思政育人的目标,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更好彰显。
参考文献:
[1]朱孔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34-35.
[2]高颖.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2):5+7.
[3]赵爽.网络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淮海工學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12):13-15.
[4]王东明,刘姬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8.
[5]辛静,刘海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5):178.
[6]王洪伟.网络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19(15):22+21.
[7]蒋海军.网络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15):86-87.
[8]丁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卫思瑜:陕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