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老李的“朝花夕拾”

2023-09-06许晓迪

环球人物 2023年17期
关键词:竹楼朝花夕拾串串

许晓迪

上世纪80年代,旅游热还没兴起,青年小李就做起了“驢友”。那些日子有辛苦:“晴天膝下掩沙灰,雨天走来落汤鼠”;有孤独:“竹楼小窗对空烛,十天半月无人声”;有心慌:“老雕落在肩头上,野猪爱你没商量”……

小李叫李昆武,云南昆明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他爱画画,但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小时候照着“赶英超美”的宣传画模仿,17岁当兵,开始写漫画日记,复员后到了《春城晚报》,做美术编辑。1987年,他自费参加了天津举办的中国第一届漫画培训班,老师是丁聪、华君武。大师告诉他们,要想创新,最好的办法,是骑自行车到山里去、到边疆去、到农村去,接受社会与生活的洗礼。

回云南后,李昆武立刻购置了一辆凤凰单车、一个背包、一个速写本,开启了“在路上”的游历生涯。“曲曲关,曲曲关,令人痛苦的关。盘盘山,盘盘山,令人疲惫的山。串串滩,串串滩,令人难以下咽的汤。没关系,我愿意,受点伤,我喜欢。”就这样,他跑遍全省,在《春城晚报》上连载“李小午游边疆”。傣族的竹楼、景颇族的筒裙、腾冲的大滚锅、石林的石头……被他总结成脍炙人口的“云南十八怪”。

一次次“云路逍遥游”中,“小李”成了“老李”。书出了一本又一本,其中最著名的,名字就叫《从小李到老李》,3册、700多页、3000余幅画,描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一生,既是个人生活世界的细致白描,也不失深刻地勾勒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图景,面世后斩获多项大奖,推出了18个外语版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市长摸到书店,向正在签名售书的李昆武表达喜爱之情;在德国,一位老人指着书中“猫叼腌肉”的图,说这也是“二战”后他的挨饿经历;一位瑞典老人专程到昆明找老李,告诉他怎样用这本书教育自己游手好闲的侄子……

这些年,“老李”李昆武还在继续画着。新书《在画乡愁》是他的首部图像散文集,190余篇精湛、短小、自然、随性的优美散文,配以190余幅或黑白或淡彩的图画,100多个小人物的故事,诉说着中国人悠悠岁月里的乡愁记忆。这里有经年的往事,从清苦而温暖的军营生活,到旅行途中所见的山川与民众;有昆明的风物,从火烧云、水烟筒到土著鱼、老拱桥;有历史的沧桑,从茶马古道、东西寺塔到望京门、龙翔凤翥街;有人间的烟火,在篆新农贸市场,瓜果菌菇火腿辣椒甜白酒粉蒸肉……300间铺面织就成巨大的七彩锦缎。这些素材,李昆武写写画画了几十年,如今“朝花夕拾”,他回望历史与生活,试图打捞起当代水泥森林之下的集体回忆。

为此,他乐在其中。今年夏天,李昆武来到滇池边的社曲村。配电房、小广场、村居民屋的白墙上,被他画满各种各样的壁画。魁星阁、荷花塘、乡村生活、劳动场景……68岁的老李站在两米高的脚手架上,这一次,他把乡愁画在了大地上。

猜你喜欢

竹楼朝花夕拾串串
绿色的竹楼
快乐多
红歌串串烧
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
生活物理串串串
串串良言蹦蹦跳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