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美术鉴赏活动的多维度设计

2023-09-06朱育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中核心素养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视域设计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文章从多维度入手,提出美术鉴赏活动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美术鉴赏;核心素养;高中

作者简介:朱育(1982—),男,江苏省邗江中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谈及,美术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1]。教师要将各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在一起,设计多维度的美术鉴赏活动,从目标、内容、过程等角度入手优化教学活动,综合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目标维度,拓宽学生认知视角

在设计美术鉴赏活动之前,教师要整体规划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鉴赏美术作品。在目标维度方面,教师要从纵向、横向、纵横结合这三个角度入手,设计教学目标,以优化教学效果。

(一)纵向,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美术鉴赏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要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将自己的鉴赏感受融入作品中。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为例,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知与社会的关系,并让学生学会在文化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情境中发现美。首先,学生鉴赏凡·高的自画像,并了解他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说说自己心中的凡·高。其次,学生纵向拓展,思考社会与人们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并思考时代对凡·高产生了什么影响,他的自我认知是否体现出了时代性。最后,学生思考自己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当前时代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观察自我,思考自己要如何融入社会生活,怎样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创作自画像。这样的美术鉴赏活动,将作品赏析、时代探究、动手操作结合在一起,更具有深度。

可见,教师纵向设计美术鉴赏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发展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的基础上,提升美术表现素养,这样就实现了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横向,强化学生审美体验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为例,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类别、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体会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表达方式和其中的寓意。首先,学生鉴赏剪纸等民间美术,了解一些剪纸作品分别有什么寓意,从而认识到这些剪纸作品是人们为了展现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而创作的。其次,学生横向拓展,从了解他人的生活,过渡到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美术作品,思考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最后,学生自主创作剪纸作品,并鉴赏同学的剪纸作品,一起讨论如何用剪纸作品美化生活。这样的美术鉴赏活动,起到了促进学生横向迁移知识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民间美术的价值。

可见,教师为学生设计沉浸式的体验过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展开创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纵横结合,形成整体观念

综合性指的是在设计美术鉴赏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在一起,设计具有整體性、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2]。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八课“时代的脉搏—社会风尚与美术的发展”为例,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美术的发展和时代密不可分。首先,学生自主欣赏不同时代的作品,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挖掘作品中展现时代性的元素,并加以识读。其次,学生将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结合在一起,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最后,学生思考用什么意象能够展现当前的时代脉搏,并思考怎样用画笔体现当前的生活。这样的美术鉴赏活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将赏析、分析、创作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认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

在综合性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不只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图像识读和判断能力,更要深入了解时代特点,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融入实践创作中。

二、内容维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一)指向单元主题,关联信息

内容维度是课程多维度设计的重点,教师要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学生可接受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指向单元学习主题,关联各种不同的信息。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为例,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史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首先,学生对比分析《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等作品,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其次,学生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文人画的形成年代,创作风格、画法和审美风尚,探究隐藏在图像背后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最后,学生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分析,讨论现今人们的审美变化,预测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审美风尚。这样一来,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将美术作品、历史知识等各种不同的信息关联在一起,延伸了探究问题的深度。

可见,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体现教材的基本结构,更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性,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度开展美术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选择经典作品,深度剖析

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性和深入剖析价值的作品,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为例,笔者选择《墨梅图》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结合古诗《墨梅》进行深入鉴赏。首先,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看看作者如何展现梅花,用了什么色彩,讨论此作品给人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其次,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深意,讨论梅花象征什么;思考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最后,学生思考探究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的作用。

可见,学生深入探索美术作品的象征意义,再结合美术作品的时代性进行深入思考,能够充分挖掘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全面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贴近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车尼尔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美术鉴赏活动要贴近生活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学习美术的现实意义。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为例,此课要求学生以我国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作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巴洛克美术作品、洛可可美术作品、日本浮世绘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这些作品的异同点,并思考它们的出现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关系。学生认识到美术流派的形成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现实生活的体现;同时,学生认识到在自主创作的时候要展现时代特性,表达对时代的思考。由此,笔者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美术创作。有的学生将动画、漫画等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融入招贴画的设计中,为公益活动的宣传助力,展现出了浓浓的时代气息。

可见,在贴近生活实际的美术鉴赏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将美术知识和技能内化于心,提升了美术表现、审美判断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过程维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一)创设情境,体会思想情感

过程维度是教师设计美术鉴赏活动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师要了解学生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围绕这些不足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有的学生图像识读能力不足,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更好地鉴赏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七课“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为例,学生需要鉴赏《布雷达的投降》等反映战争的美术作品,但是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刻。为了提升学生的鉴赏效果,首先,笔者创设情境,给学生推荐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其次,在鉴赏《布雷达的投降》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分别扮演荷兰和西班牙的士兵,表现双方的精神状态。有的学生提出:“在角色扮演中,我体会到战争与和平的含义,我认为画家通过作品揭示战争与和平的含义,表现了渴望和平的情感。”最后,学生讨论如果自己要创作战争主题的作品,会选择哪些画面,是着重体现战前的对垒、战时的血雨腥风,还是战后的萧条凄凉。

可见,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产生探究美术作品的欲望,有助于学生体会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

(二)任务驱动,提升审美判断素养

部分学生审美判断素养不足,教师要设计任务,驱动学生完成任务,提升审美判断素养。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为例,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分析审美自律在中国文人画中的具体表现。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笔者设计了层层深入的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赏析《潇湘奇观图》《早春图》等美术作品,思考画家主要是为了展现自己对美的理解,還是为了取悦他人,迎合世人对美的理解。任务二要求学生思考是否有画派着重展现丑陋的事物,这种画派是否具有存在的意义。任务三要求学生整合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思考美术风格的发展和演变是否有其自身的规律,是否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美丑的判断是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对美的感悟和理解越来越深刻。

可见,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有所提升。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作活动,将自己的美丑观、善恶观融入创作。

(三)创意实践,传承传统文化

部分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不足,不能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创意实践。教师要组织学生在鉴赏的基础上参与主题创作活动,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创作,进行创意表达,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为例,此课要求学生了解劳动工具的变化和发展,通过体验劳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节约粮食的意识。笔者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活动一要求学生了解农具的变化,并搜集与珍惜粮食有关的古诗,如《锄禾》《观刈麦》等。活动二要求学生搜索展现农业的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它们的特点。活动三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同类型的作品,将自己对劳动的认知融入其中。这样的活动将鉴赏和创意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认识了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树立了珍惜粮食的意识。

可见,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意实践活动,并结合传统文化,丰富活动的创作主题。此外,如果学生能将作品上传到网络上,与更多人进行交流,就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教师设计美术鉴赏活动的要点是多维度地将美术知识和美术核心素养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学会观看、感知和解读美术作品,有助于全面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俏梅.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7):4-6.

[2]马婧慧.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家长,2021(34):145-146.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高中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