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AM理念的物理家庭创新实验的研究

2023-09-06吴晓勋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关键词:STEAM理念初中物理

【摘要】开展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物理家庭创新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课堂实验的局限性,为学生理解并创新实验奠定基础。遵循实验基础原理,从生活化的角度开展和应用实验项目,对于学生认识自然、理解科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家庭创新实验;STEAM理念

作者简介:吴晓勋(1981—),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STEAM理念,旨在打破物理学科壁垒,让学生对学科进行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拓展能力。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将物理实验家庭化成为物理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初中物理的大多数实验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所以教师应积极开展必要的创新实验,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物理家庭创新实验提出问题引领、学科整合和项目学习的方法,能够实现优化思维品质、拓展认知空间和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一、问题引领,优化思维品质

问题引领式教学法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推进实验过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教师应当结合课程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设计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自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将物理知识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体现体验性,引导自主探究

物理家庭创新实验应该以家庭常用材料为基础。在实际的生活中开展物理实验研究,能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内涵,获得生活体验。

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压强”一课,需要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笔者班上的一些学生虽然能理解F(压力)=p(压强)×S(受力面积)中的正比和反比关系,但对压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认知仍然比较模糊。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后找出一根削好的较短的铅笔,将铅笔的头部对着食指,将铅笔的尾部对着拇指,两根手指同时用力,感受手指受到的壓力。在下一节课上,学生说他们觉得食指的不适感比拇指的不适感强,如果继续用力,食指可能会被戳伤。通过实验,学生进一步理解了F、p和S之间的关系。之后,笔者问道:“大家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实例吗?”学生举出将螺丝钉进墙内、用菜刀切菜等实例。之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能很快知道,长辈常说刀钝了需要磨刀,就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将课本上的物理实验转化成学生自主进行的家庭物理创新实验,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可以帮助学生直观体会到物理对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和用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二)体现综合性,强化学以致用

物理实验的目的是做到学以致用。借助生活化的物理实验,能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1]。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应用,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而应该是综合性的实验开展,借助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比如,在学完“光的折射”和“浮力”的内容后,学生需要使用家里的一个空碗,往碗里装满水,开展的第一个实验是放入一根筷子或者一个勺子,同时要注意筷子或勺子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开展的第二个实验是将一张废纸撕成指甲盖大小,放入水中,然后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下一节课上,学生说在第一个实验中,发现筷子、勺子出现了弯曲的视觉效果,在第二个实验中,纸片一开始漂浮在水面上,静置一段时间后开始下沉。之后,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到:浮力的存在使得纸片漂浮于水面,而纸片被水浸透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沉;根据眼睛看到的纸片的位置用勺子打捞是无法打捞到纸片的,这是因为光的折射作用,纸片实际的位置和视觉上的位置不同。有的学生还在课后以上述实验为契机,研究了纸片位置偏移的方向,经过多次尝试后顺利地打捞出了纸片。

开展综合性、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索需求,打开了学生的新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知识,实际应用知识。

(三)体现艺术性,培养审美意识

有的人认为物理实验缺乏美感,实际上,真实的物理实验不仅仅是科学的,也具有艺术色彩。所以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验内容和过程,融入美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通过学习“光的色散”一课,学生知道了夏季雷雨后如果出现太阳,有时会形成一道七色彩虹,这是因为此时天空中还未落下的水滴形成了一个个三棱镜,将太阳光进行了分解。笔者便问学生:“在实验室中,可以借助专业的三棱镜分解出七彩的阳光。那么在家里应该如何开展该实验?”学生想到必须要保证天气晴朗,阳光充足,为了呈现分解出的阳光,可以使用幕布。笔者继续提问:“如果直接使阳光通过三棱镜,呈现出的阳光看起来是比较分散的,那么可以怎么处理呢?”有的学生提出凸透镜有聚光作用,可以在三棱镜前面放置凸透镜。可见,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三棱镜和凸透镜。当在实验中看到最终呈现出的七彩阳光时,学生会深刻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奥秘,也会愿意继续探索美丽的自然界。

物理具有独特的美。当学习不再只有单纯的实验而变成以美为基调的探索时,学生才能真正感悟物理学科的意义。

二、学科整合,拓展认知空间

为了合理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采用学科整合的方式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奠定实验理论基础,开发富有特色的物理家庭创新实验课程,这样既体现了实验课程的生活性,也能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2]。

(一)整合实验素材,寻求整体思路

物理实验的探索需要借助不同的学科,整合实验素材,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改变传统的实验思维,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实验现象、原理,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水果电池实验中,学生需要将两个金属片(它们要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水果(呈酸性)相连,以点亮一盏小的LED灯,并根据实验内容分析原理。这个实验是物理发电的过程,也是化学置换反应的过程,所以在原理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以物理学科的电路原理为基础。如有的学生指出,两种不同的金属中必然有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该金属置换出了水果中的氢离子,使得整个电路产生了正电荷,电荷进行了移动,从而让LED灯发光。

学科整合后的物理家庭创新实验,需要寻求整体思路,进行实验现象分析,这也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实验思维要求。

(二)整合实验形式,调动内驱力

物理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科整合后的物理实验更具独特的色彩。采用多种家庭化的物理实验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进行积极探索,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例如,在学生学完“功和机械能”和“简单机械”的章节内容后,笔者引入实验内容:“想必大家小时候都玩过跷跷板,通过这两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跷跷板两侧的臂长相同,是等臂杠杆。理论上来说,体重相同的两名学生同时坐上跷跷板,跷跷板应该会一直保持水平的状态,但为什么跷跷板在实际中会不平衡呢?”笔者让学生先在课下进行实验,然后在下一节课上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假设跷跷板是不受外力且保持平衡的,将跷跷板的每一侧及坐在上面的学生作为整体(设左侧为A部分,右侧为B部分),并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明白:在保持跷跷板臂长相同的条件下,两名学生的体重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差异,这会导致力矩不平衡;两名学生坐上跷跷板的过程会发生动能和势能之间的间接转化,导致初始动能不同;在两名学生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下,跷跷板也会因为重力势能的微差而受力不平衡。

进行物理家庭创新实验研究,可以整合实际和虚拟实验两种形式,将抽象复杂的物理受力分析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动作讲解,带给学生丰富的视觉体验。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实验原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仿真知识的兴趣。

(三)整合实验内容,丰富知识结构

绝大部分物理实验是学生可以直接操作的。而学科整合后的物理实验内容,不仅丰富了实验内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生活常识,丰富知识结构。

例如,笔者班上的很多学生都在家里看过父母做面食。他们通常会先将酵母和水加入面粉中揉搓,将面团揉搓片刻后放置于盆中,并盖上一块湿布,以防止面团表面变干。过了一段时间后,面团会变得柔软,也能很轻松地揉搓。對于这一现象,笔者告诉学生:“这是因为酵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得面团中形成气孔,并且产生的水也改变了面团的内部结构。”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回家后试着用上述方法进行揉搓面团的实验。

丰富物理家庭创新实验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积累其他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项目学习,完成知识建构

项目学习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制作相关作品,完成知识的建构。在物理家庭创新实验学习中借助项目学习理念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比拼的欲望,促使学生快速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一)创设情境,设计真实任务

基于情境创设的项目学习,需要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设计真实任务,活跃实验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完“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课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任务,并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大家知道密度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请你们找出家里的某件饰品,策划一个实验方案,计算出该饰品的密度。”在开展任务前,学生要知道为了求密度,需要测出饰品的质量和体积,再借助ρ=m/V计算得到饰品的密度。为了测量饰品的质量和体积,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借助小区小卖铺里的电子秤,运用m=G/g计算得到饰品的质量,再将饰品放置于装有水的标有刻度的透明杯子中,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算出饰品的体积。在得到饰品的密度后,有的学生还将计算的结果和饰品标签上注明的密度进行了比较,以辨别饰品的真伪。

通过真实任务进行物理家庭创新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开展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物理知识,进行动手操作,激发创新思维。

(二)立体感知,制作实用物品

利用物理知识制作实用物品,可以形成对所学内容的立体感知,也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物理知识,才能真正体会到物理对于生活的意义。开展基于物品制作的项目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生学完“声现象”一章后,笔者要求学生制作一部土电话。学生需要明确土电话的原理,制作土电话时,在两个纸杯底部均用小刀戳一个很小的洞,将一根较长的棉线穿过纸杯底部的洞,绑在小木棍上,注意使小木棍的长度小于纸杯底面的直径。在使用土电话时,学生可以将其中一个纸杯放在自己家,将另一个纸杯通过窗户投给邻居,关上窗户。这时,学生虽然无法隔着窗户清楚听到邻居的声音,但可以通过土电话听到。有的学生做完实验后带着“用一根棉线便可以传播声音,那么可以将上述实验中的纸杯换成塑料瓶或塑料袋吗?”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通过物理家庭创新实验制作实用物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动态管理,提升核心素养

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应该进行动态管理、阶段性的总结,从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明确实践的必要性,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实验课程的教学。

例如,在学生学习“功和机械能”一章时,笔者引入实验内容:“骑自行车是我们的化学能转化为自行车的机械能的过程,要想让自行车行驶得比较快,就需要我们提供足够的化学能,同时也需要减小自行车所受的阻力。那么自行车所受的阻力有哪些?”学生认为有地面的摩擦力、空气阻力、自行车内部的阻力。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后,也会发现之所以在骑自行车下坡时感觉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了自行车的动能。这样,笔者既帮助学生复习了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也进行了实验知识的动态管理,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项目学习中的动态管理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并且拓展教学时空。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基于STEAM理念的物理家庭创新实验,实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庭材料为基础,开发新颖的实验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为他们思维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旭,刘立华.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探究[J].智力,2021(35):139-141.

[2]郝坤. 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4):46-47.

猜你喜欢

STEAM理念初中物理
基于STEAM理念的青少年音乐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国际理解教育与中职跨境电商STEAM理念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STEAM理念的“DIY创意水晶”项目研究与实践
基于STEAM理念的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基于STEAM理念的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STEAM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跨学科模式探索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